-
1 # 水墨鄂州
-
2 # 風逍遙的大號
嗯,我做一回搬運工吧。
大概就是說袁紹勢力在當時來說實在有潛力爭奪天下,部隊戰力,糧草儲備在當時的軍閥裡也是名列前茅的,袁紹本人也是戰略家,然而人無完人,他也有很大的缺點,而這缺點後來讓曹操學到並改進了:
袁紹一共有四大州,自己並不直轄管理,而是交給自己的三個兒子和一個侄子,分成四大集團,各自發展,各自擁兵,本質上沒有問題,問題是袁紹給每個人都安排了軍師謀士,這就成了禍端,導致這四大集團為了各自的利益開始爭權奪勢、內部分解,袁紹死後更是各自為政互相攻打,讓曹操做了黃雀。
等北方平定後,曹操看到了袁紹戰略的缺點,於是自己的政權永遠把謀士軍師囤積在中央,地方只用戰將據守,戰爭政治由中央統一制定,避免各自為政的局面。
-
3 # 布氣333
袁紹兵多,良將很少,能扛大旗打硬仗的將軍,只有河北四庭柱,且河北四庭柱,武藝都是屬於一流武將的水平,沒有一個達到超一流武將的武藝。缺少良將,士兵再多也是烏合之眾,,,曹操雖然沒有袁紹那麼多的兵,但曹營猛將如雲,陣前鬥將,袁營顏良,文丑,張郃,高覽,4庭柱,,是戰不過曹營許褚,張遼,于禁,樂進,李典,夏侯惇,夏候淵,曹仁,曹洪,,,,
-
4 # 知了瞭望
一般我們說袁紹佔據四州,所說的四州分別有冀、幽、並、青。
而事實上這四州。
青州只被袁譚攻下了一般,臧霸所率的泰山賊一直在青州生亂,剩下的一半被曹操所佔據。能給袁紹提供的無論是兵員,還是糧餉都十分有限。
幽州被袁紹攻下沒多久,而且因為之前與公孫瓚的拉鋸戰,致使幽州經濟凋敝,百姓困苦。除了烏桓騎兵,還有幽州騎兵外,幽州能支援袁紹的也有限。
幷州,主要是現在的山西,一直被稱為表裡河山。人少地貧,能呼叫的兵員有限。
冀州是袁紹的大本營,在這裡袁紹是很得民心的。而且因為冀州富裕,是袁紹軍的主要支撐地。唯一的問題是張燕的黑山賊還沒有被剿滅,是袁紹不得不分出一定的兵力來壓制黑山賊。
而反觀曹操這邊,當時的他據有兗州,徐州,豫州的大部,青州的一部,還有河內的一部。論地盤,曹操雖然小於袁紹,但也少不了多少。
但因為中原久經戰亂,人口凋敝,經濟敗壞。曹操軍的武器裝備,糧食供應,還有其他的都遠不如袁紹軍。而曹操還要分兵應對孫策,劉表可能來的偷襲。這就導致曹操可以呼叫的兵力遠少於袁紹,而且曹軍的精銳程度也不如袁軍。
但後來,孫策被刺客刺殺,死了。劉表守門之犬,在官渡之戰中毫無作為。使曹操少了後顧之憂,可以全心應對與袁紹的戰事。
曹操除了在官渡與袁紹對峙的大軍外,還有一部分餘力可以應對袁紹派出的偷襲許都的軍隊。
這就逼的袁紹不得不與曹操發起消耗戰。
結果大家知道的,對峙了幾個月後,袁紹始終無法擊敗曹操。接著許攸投降,曹操偷襲烏巢,袁軍大財。
袁紹之所以失敗,原因很多。
袁紹能力不如曹操,性格猶疑,不能及時抓住戰機。缺乏整體的戰略規劃,沒想好怎麼打,一切都是走一步看一步。
手下謀士分成潁川派和冀州本土派,相互爭鬥,不能一致對外。
手下武將缺少大將之才,或者被壓制。顏良文丑能力太差,作為先鋒,很快便敗了,影響到了袁紹軍的軍心。淳于亨守烏巢,喝酒誤事。張郃有能力,但現在還未顯現出來,最後還降了。
這種種,最後導致袁紹在官渡慘敗。
但即使這樣,袁紹的底蘊還在。而且袁紹之前就多次敗於公孫瓚,如果他能積極反思,力圖再戰,未必就沒有機會。
可惜的是,袁紹在官渡之戰不久後便病逝了。
然後諸子爭權,消耗掉了袁家最後一點底蘊,被曹操各個擊破,徹底失去了奪取天下的資本。
說到底,袁紹能力不夠,看似強大,但又不足夠強大。而且死的太快,上天沒給他再次整兵的機會。
回覆列表
袁紹四州水分極大 首先冀州控制其實並不穩定 多次叛亂 青州比較穩定的區域是平原一帶 雖然袁譚打到北海 但是青州還是有臧霸打游擊 加上青兗黃巾被曹操收降 青州資源還是少 幷州是南匈奴和黑山賊的老巢 極為混亂和複雜 幽州部分地區也被三郡烏桓割據 幽州作為軍事重鎮 控制難度大 資源也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