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子游泳部落
-
2 # 使用者51535446476
孩子如果是叛逆期這種情況很正常,如何已經成年成家這種情況就不正常了,就要好好想想自己教育的問題了。孩子小的時候你是否接納孩子的情緒,你是否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問題,你是否總是把自己的情緒給孩子,你是否總是喋喋不休……如果大部分是這樣,就不要責怪孩子,孩子其實是學你而已。只有改變自己的態度,孩子才會轉變,或者等孩子內心真正的成長了,才會停止互相傷害。
-
3 # tinged111
雖然我家寶寶還小,不過我也被嫌棄了一次。
幼兒園教了一個課程,然後我自己買了相應教材在家讓他學習,有次他不是很願意學,做的時候三心二意,東摸摸西玩玩,我就在旁邊一直念個不停,說實話自己當時也沒發覺自己這麼嘮叨。後面我家寶寶可能被我念煩了,說了一句,媽媽你可以不要說了嗎?然後把耳朵捂起來。
說實話,當時很震驚。然後自己反省了一下,確實太心急了,方式方法也不對。現在會盡量不要說那麼多,最起碼不會在這個年齡段逼著學習。
-
4 # 飛燁媽媽
並不是因為你說他幾句他就煩,而是你的這幾句話觸動了他的情緒按鈕,靜下來想想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導致你一說話孩子就煩。這個提問讓我想起了我父親和哥哥的關係,他們就是這樣只要父親開口哥哥就煩,臉上都能看出那股子厭惡,他曾經形容父親的話像老太太的纏腳布,但是父親說話我就不煩。所以生命就是關係,關係不好,一言不合。我們來分析下這位媽媽的說話模式,我們也是從小孩子長成人的,想想我們孩提時最不喜歡父母怎麼說話呢?就是指責,不管是出於關心還是憤怒,當媽媽說話帶著指責,我們就不願意聽,通常大人都是這樣表達的,“你不寫作業一天到晚就是想玩,你能玩出什麼來,玩物喪志,趕緊寫作業。”孩子聽了就沒有好心情了,怎麼還會想和父母溝通呢?再說一個吃飯的情況,父母會這樣指責“不吃青菜,長不高,就喜歡吃肉,吃成大胖子了,看看飯撒地滿桌子都是。”弄的連吃飯的心情都沒了還能不能好好聊天啊,父母大人。就像上圖一樣,指責孩子的手一直在戳著孩子,給他貼上了一個個標籤。不聽話,調皮,不愛學習,撒謊,懶惰,愛花錢,不求上進……那麼怎麼辦呢?難道光是讚美和鼓勵嗎?當然不是了,父母需要的是智慧,只有一顆愛孩子的心是不夠的,我們需要方法。說說我做媽媽以來和孩子鬥智鬥勇的總結下來的經驗吧。我有時會懲罰孩子嘮叨孩子,但是我相信我們的親子關係是和諧的。
第一,孩子有很多優點,也有很多缺點,我們愛孩子是因為他有優點才愛嗎?那屬於他的缺點也是孩子本身啊,所以我們要無條件接納孩子,如果你的孩子特別乖巧聽話,那祝福你,如果你的孩子總是惹麻煩,那麼他就是來讓你成長的,讓你看到自己的不足。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面臨的問題都差不多……問題本身不是問題,你面對問題的態度和方法才是,當我們擁有了越來越強的接納力,孩子也會擁有讓自己持續的幸福力,幸福力的呈現就是我很好,你很好,我們大家都挺好。南非總統曼德拉就是一個擁有接納力和幸福力的人,他領導南非人民做非暴力鬥爭,曾經入獄二十七年,他獲釋時坦言:“當我走出囚室邁向自由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和怨恨留在身後,那麼其實我仍在監獄中。”由於具有了接納力,他的幸福力才不會隨波逐流。第二,我們要學習時刻傾聽,透過傾聽給孩子充分的安全感,這一點我們在西方電影中能看出,外華人說話,另一方就是靜靜的聽著,偶爾會點頭或者發出同意或者認可的“是的,寶貝”,“我瞭解”等等這樣的聲音,我們東方人在共情對方時需要學習,我在孩子說話時有時忍不住打斷或者邊聽邊看手機,這都不是傾聽孩子,當我意識到了這一點,我就會在孩子說話時看著他,自己忍住不說,但是我會用眼神告訴他我在聽,這是練出來的,可不是我不愛說話,忍住不說真的不容易的。聽的過程還要做到共情,他的感受才是真的,我們真的能夠理解到他嗎?傾聽和共情是我們洞察自己內在的東西,就像是搞明白房間裡都有什麼物品。第三,學會和孩子劃界限,讓他學會做自己國家的主人,在下定決心劃分界限時,我們就要為這份決定負責了,剛開始時肯定會有很多不適,而且這個界限時而模糊不清,時而碰的你很疼,這就是成長疼,沒有人成長是不疼的,父母要做的就是陪伴,需要你時你在這裡,不需要你時你是空氣。舉個例子我們中國家長都很關心的作業問題,很明顯作業是孩子的事情,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寫作業是他的責任,必須要完成,其他的都交給孩子去決定吧,讓他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相信他會處理好的,如果他一再不完成作業,老師已經告狀了,我們該如何劃界限呢?首先我們要明白作業是他的事情,教育孩子是家長的事情,因此為此產生的問題我們要幫助孩子消化,問他需要怎樣的幫助,對於孩子提出需要幫助的地方我們負責了。這個劃界限就像是重新整理房間的格局。
回覆列表
不知道作為家長您平時是否慣著他呢?平時他在家幹活嗎?他要東西您都無條件滿足嗎?我覺得這還是在於平時的教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