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速不臺

    北宋,典型的內戰內行,外戰外行。打贏的戰爭:後蜀、南唐、南漢、北漢,再就是滅掉各路農民起義軍,什麼王小波、李順,什麼宋江、方臘,什麼鐘相、楊么,對方要麼是土豪,要麼是農民,武力值都很低。

    打輸的戰爭:對遼戰爭、西夏戰爭、對金戰爭。

    先說對遼戰爭,趙光義主動挑起,連續兩次北伐,一次比一次慘。

    第一次,高粱河之戰,趙光義御駕親征,被遼軍悍將耶律休哥殺得狼狽逃竄,自己臀部帶箭乘驢車逃竄,死傷萬餘,兩個妃子被遼軍擄去,侄兒趙德昭被罵後自殺。從此人送趙二外號“高粱河車神”。

    第二次,遼景宗亡故,太后蕭燕燕當政,趙光義想著寡婦好欺負,立刻點起數十萬大軍,分三路猛撲燕雲地區。這次他學乖了,派大將曹彬、米信、潘美、楊業等帶兵,結果仍然大敗,損兵、折將、失地,大將楊業父子戰死,引起了百姓的憤恨。

    他打不過寡婦蕭燕燕,他兒子也打不過,蕭燕燕的遼軍主動出擊,曾經打到濟南一帶,滿載而歸。

    蕭燕燕最後一次打上門是澶州之戰,雙方戰平。宋真宗和蕭燕燕議和,尊蕭燕燕為嬸,每年奉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從此放棄對燕雲十六州的領土要求。堂堂中原大國,向別人交保護費,奇恥大辱,然而宋真宗還以為自己賺了。

    並沒有完,慶曆二年,北宋增加銀帛各十萬兩匹與遼,熙寧八年又在河東割地(十縣)。

    並沒有完,一百多年後,金國崛起後,眼見遼國要滅亡,宋徽宗聯合金國夾攻遼國。大太監童貫率二十萬大軍進攻幽州,遼軍僅三萬殘兵,結果一戰打得宋軍潰不成軍,屍體都把白溝河填滿了。

    再看西夏戰爭,也是從趙二公子開始打的。西夏頭領李繼遷,佔銀州,破會州,此後又遷截奪宋軍糧草四十萬,包圍靈武城。趙光義派五路軍攻夏,全部失敗。

    宋真宗即位,為息事寧人,割讓夏、綏、銀、宥、靜給李繼遷,事實上承認了西夏的獨立地位。李繼遷死後,兒子李德明,孫子李元昊相繼繼位。李元昊是軍事奇才,遼國都幹不過,宋軍當然也幹不過。

    李元昊相繼發動了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麟府豐之戰、定川寨之戰等四大戰役,殲滅宋軍西北精銳數萬人。

    宋仁宗慶曆四年,北宋與西夏議和,宋朝每年賜給西夏銀五萬兩,絹十三萬匹,茶二萬斤;另外,每年還要在各種節日賜給西夏銀二萬二千兩,絹二萬三千萬匹,茶一萬斤。

    並沒有完,多年以後,和遼國一樣,西夏也出了個寡婦,小梁太后,也很能打,瘋狂進攻宋朝,永樂城一戰,宋軍及役夫死傷二十餘萬,宋神宗都被打哭了。

    宋金戰爭就不用多說了。靖康年間,金軍二戰開封,宋欽宗投降,宋欽宗、宋徽宗、朱皇后、鄭皇后及親王、皇孫、駙馬、公主、妃嬪等三千人,攜文籍輿圖、寶器法物,開封民女不下10萬人統統被擄走。

    以上就是成績單,對外戰爭哪有勝率可言,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吹宋。

  • 2 # 黑水布衣

    一說到兩宋,很多人就會想到他們“重文輕武”,對外戰爭常常失利,北宋從未真正統一過中國,更別說偏安一隅的南宋了。不過,後來也有人統計過宋代的對外戰爭,說他們戰績並不差。

    那麼,到底宋代的武功到底如何呢?我就盤點一下北宋吧。

    一、北宋統一戰爭

    北宋雖然沒有真正統一中國,但起碼嘗試了很久。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北宋,當時還有南平、武平、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 7 個割據政權和雄峙北方的遼政權。趙匡胤延續了後周的戰略——先南後北。於是宋軍開始南下掃蕩。

    建隆三年(公元962年),武平和南平接連發生內亂,北宋以借道援助武平為名滅南平,以援

    救為名滅武平。乾德元年(公元 963 年)二月,宋軍佔領江陵要地,南平統治者高繼衝投降。二月末,宋軍南下擊潰武平軍隊。至此,北宋控制了兩湖地區;

    乾德二年(公元 964 年)十二月,宋軍兩路出兵進攻後蜀,第二年正月,後蜀滅亡;

    開寶三年(公元 970 年)九月,宋軍進攻南漢,第二年二月,南漢投降;

    開寶七年(公元 974 年)十月,宋軍南下進攻南唐 ,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南唐被滅;

    北漢是最難啃的骨頭,趙匡胤曾三次進攻北漢,但都無功而返,直到趙光義時期,才將北漢拿下;

    吳越地區主動投降,沒有戰爭。

    整體說來,這一時期的北宋幾乎全勝的,但更多是因為對手實力太弱,北漢若不是有遼國的支援,早就滅亡了。

    二、宋遼戰爭

    遼國是北宋最大的敵人,他們依仗燕雲十六州給中原王朝造成極大威脅。宋朝建立之後,遼曾多次派兵南下騷擾,宋遼之間的衝突一直不斷。當時北宋致力於南下,對遼以防守為主。

    第一次幽州之戰。北宋滅亡北漢之後,在歸途中直接對遼國發動進攻,而遼國準備不足,失掉了很多城池,但契丹人很快調整過來,雙方在幽州城外高粱河一場大戰,趙光義中箭負傷,宋軍軍心打亂,遼國一鼓作氣戰勝了宋軍。

    第二次幽州之戰。趙光義並不甘心,雍熙三年(公元986年),遼聖宗耶律隆緒繼位,年僅12歲,趙光義及一些臣僚認為,遼“主少國疑”,母后專權,寵幸用事,大臣不附,內部不穩,此乃奪取幽州的天賜良機。同年正月,宋軍三路出兵,剛開始也是非常順利,但蕭太后御駕親征,極大的鼓舞了遼軍士氣,加上宋軍指揮失誤,宋軍再次大敗。

    澶淵之戰。景德元年(1004年)閏九月,遼聖宗及其母蕭太后率大軍南下,但遭到宋軍的頑強抵抗,當時在位的趙恆嚇得要難逃,結果在寇準的力主之下。趙恆被迫御駕親征。此時,宋軍一度取得戰場上的優勢,可昏庸懦怯的宋真宗,無視有利的形勢,只求讓遼軍儘快撤走,於是雙方開始議和。這就是“澶淵之盟”。用一句話形容就是:遼軍不勝而勝,宋軍不敗而敗。

    與遼軍的三場大戰,宋軍兩敗一平,處於絕對劣勢。此後的100多年間,宋遼大體上維持著和平狀態。

    之後的滅遼之戰。這場戰爭不提也罷,北宋與金國簽訂了海上之盟,結果絕大多數戰爭都是女真人打的,宋軍兩次攻打燕京,都被遼的殘餘軍隊打敗。宋人最火撿個漏。

    三、宋夏戰爭

    北宋與遼國多數時間處於和平狀態,但邊境可沒有消停。因為在西北地區,一個新興政權開始挑戰北宋了,這就是西夏!

    西夏最早在遼和北宋之間左右逢源,但隨著自身不斷強大,他們與宋之間的矛盾開始爆發。

    早期戰爭。在宋遼戰爭期間,党項首領李繼遷採取聯遼反宋的策略,大肆攻掠宋朝邊境,攔截宋軍糧草。後來李德明繼位後,雙方修兵不戰。之後李元昊稱帝后,雙方又鬧掰,但由於宋朝多年來“上下安於無事,武備廢而不修;廟堂無謀臣,邊鄙無勇將;將愚不識干戈,兵驕不知戰陣;器械朽腐,城郭隳頹”,根本無法限制李元昊的擴張。

    康定元年(1040年)正月,李元昊率先發動進攻,並在三川口大敗宋軍。慶曆元年(1041年)二月,李元昊發動第二次戰爭,在好水川之戰中取得勝利。慶曆二年(1042年)閏九月,李元昊發動第三次戰爭,李元昊再次取得勝利。

    不過西夏由於連年征戰,國力疲憊,加上與遼交惡,所以與宋在慶曆四年(1044年)五月簽訂和平協議。此時的西夏已經在西北站穩了腳跟。

    後期戰爭。宋神宗趙頊繼位後,勵精圖治開始變法。在軍事上,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西夏。 熙寧四年 (1071年),宋趁西夏國內不穩,發動五路大軍進攻西夏,取得了橫山、天都山地區。雖然依舊勝少負多,不過北宋在戰略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佔領了銀、石、夏、宥諸州和橫山北側的一些軍事要點,鉗制了西夏的發展。元豐五年(1082年),西夏捲土重來,佔領了永樂城(今陝西米脂西)。之後的紹聖年間,雙方互相的摩擦也是不小。

    雖然北宋與西夏的戰爭勝利也不算很多,但卻掌握了主動,尤其是宋軍控制了西夏曾經的兵糧之地,這讓西夏無法發動大規模的戰爭了。

    四、宋金戰爭

    其實北宋與金的戰爭沒啥可說的,一共也沒打幾場。

    宣和七年(1125年),金國藉口宋朝破壞協議南下兩路攻宋,勢如破竹,第二年4月,圍攻汴京的金兵被李綱擊退北返,北宋撿回了條命。

    第二年年底,金兵再次南下,並在靖康二年(1127年),俘虜徽欽二帝,北宋滅亡。

    五、其他戰爭

    除了與這些大國戰爭之外,北宋與安南、青唐羌也發生過戰爭,與前者戰爭,北宋戰國不過,與後者戰爭,北宋倒是打得不錯。

    這就是北宋的對外戰爭的成果。統一戰爭幾無對手,對遼戰爭毫無勝算,對夏戰爭稍有優勢,對金戰爭一敗塗地。可以看出北宋對外整體戰果很一般,取勝較少,多數兵敗!這既有主觀上北宋輕視武將也有客觀上北宋無險可守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中考只能考一兩百分能學醫嗎?有什麼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