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索彥聊詩詞
-
2 # 紅楓紫森
應該是:表達和現實都真實。
《感覺》這首詩,我是在中央廣播電臺聽到的。大約是八五年前後。那時正是中國文學高盛期,顧成的《感覺》是沒錯的。
他走向極端,是他冷傲孤僻的性格和事情發展的結果。他的痛苦在《遠與近》中表現得很淋漓。這種不信,是不能預計的必然,而是突如其來的發展。
應該是:表達和現實都真實。
《感覺》這首詩,我是在中央廣播電臺聽到的。大約是八五年前後。那時正是中國文學高盛期,顧成的《感覺》是沒錯的。
他走向極端,是他冷傲孤僻的性格和事情發展的結果。他的痛苦在《遠與近》中表現得很淋漓。這種不信,是不能預計的必然,而是突如其來的發展。
顧城,一位我比較喜歡的現代詩人。萬念俱灰後殺死妻子,這讓我對他多少有點意見,但依舊還是會被那句“愛我的人/與我愛的人/地久天長”感動。
這裡就涉及到題主這個問題:表達與現實那個真實?更準確點說:詩歌表達出來的與現實的生活那個更真實?或者,一個詩人藉著詩歌表達出來的,與詩人在現實生活中的言行那個更真實?
顧城這首《感覺》的詩,就是他對那個壓抑時代的自我感受,然後藉著詩抒發出來。其中,“走過兩個孩子,一個鮮紅,一個淡綠”就是高於生活的地方。
至於說那個更真實?如果在當時來說,灰色好像更真實;以現在來看,當然是鮮紅淡綠更真實。那詩人要表達的是什麼呢?或許那兩個鮮紅、淡綠的小孩走過去之後,世界依舊是灰色的,但希望就如同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詩人在詩裡與在現實中,那個更真實?我一直覺得,詩人大都是生活在自己想象中的,並且很偏執。所以他們會做一些大家覺得匪夷所思的事,而他們自己卻覺得本來就應該這樣。
我這不是在為顧城殺妻辯駁啊。只是想說,如果一個詩人,他覺得在詩的想象中更能找到自我,那這種想象對他來說就更真實。如果我們覺得物質的滿足和富有才叫現實,那這就更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