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傻姑瞎說

    高昂房價的今天,結婚不靠父母能行嗎?而且現在的年輕人又比較實際,電視不是有過一個相親節目一女孩說:“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意坐在腳踏車上笑。”這種觀念嚴重扭曲的婚姻的本質兩情相悅。

    現在是物質在先,錢為婚姻開道,我覺得反而是五、六十年代的人結婚不講那麼多物質條件,兩情相悅就在一起,當然了,當時也窮,沒有現在物質條件那麼好,但是,現在條件越好越看好物質條件,沒有人願意自己女孩嫁一個沒房的人,以後人生拼一輩子都得為房子作戰,所以許多年輕人結婚都是靠父母買房的,不是該不該的問題,現實如此。

    按照道理說,年輕人長大了就靠自己打拼才對,不該結婚靠父母,真希望國家壓下房價,讓年輕人可以透過自己打拼多數人能夠自己買房結婚,不靠父母,這樣才是最好的。

  • 2 # 常去海邊散步的人

    結婚了,成家立業了,要獨立生活,不能靠父母。十幾歲靠父母,二十幾歲靠父母,三十幾歲靠父母,四十幾歲靠父母,到了50幾歲還要靠父母嗎?

    華人講三十而立,就是說人到了三十必須自立,要獨立生活,自己養活自己,而且還要贍養父母。到了30歲還不能自食其力的人就是無用的人,容易被人恥笑。按這個標準要求現在的年輕人確實有點難度,因為當今社會的年輕人依靠父母生活的不在少數。說什麼房子太貴,生活費太高,小孩子托兒費交不起,等等,那都是藉口,主要原因還是懶惰,不求進取,沒有艱苦奮鬥的精神,就想圖安逸,花父母的錢很容易。他們也不想想父母的錢掙得如何辛苦。

    這些都是教育問題,是教育不成功。父母和學校都有責任。現在,父母過分溺愛孩子,造成了他們的依賴性。學校的德育和傳統文化教育不夠,學生們不知道榮辱,不知道不勞而獲,當寄生蟲是多麼難看,不知道艱苦奮鬥,自立更生是多麼光榮。

    國家需要有責任心的人,需要有創業能力的人。如果後代都是不能自食其力的人,國家怎麼興旺發達?這確實是個大問題。

  • 3 # 運籌帷幄星星w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有雙面性,可以靠也可以不靠,看從哪幾個方面來分析:

    1、家庭的富裕程度方面:如果家庭有錢,不怎麼在乎彩禮錢及結婚的錢,父母有有大量房產及金錢,是可以靠父母是沒有問題的,但僅限結婚,結婚後還得自已賺錢養家,如在農村,家庭貧窮,父母能力有限,一般的話,都是父母借錢,結婚後有自已還。

    2、家庭的人脈關係程度方面:在農村結婚,98%的人結婚都是找親戚借款辦理的,但不是所有的親戚都借給你,有的親戚比自已的朋友還不如,看人分人借錢,生怕還不起,一般你拿多少彩禮女方去,女方陪嫁多少東西或金錢回,而且農村的攀比風特嚴重,結婚全村都會說這個問題,父母也封建,看重面子,所有父母也想方設法借錢,把婚事辦成。

    3、家庭結婚的彩禮金額方面:現在結婚的彩禮比較重,平均得12-18萬左右,因為每個地方的風俗及彩禮金都不一樣,但不含房和車,這個一般不會靠父母,金額不大,但涉及到房和車,那估計不是靠父母就可以解決的,還得靠朋友,同事,銀行等。

  • 4 # 河北農民地主哥

    你說這世上有幾個年輕人結婚沒讓家裡出錢的,這個不能算該不該的問題。

    年輕人一般沒有多少經濟基礎的,家裡可以幫忙出點錢的,特別是男方家庭,會出多一點,這個大致已經約定俗成的。

    如果你自己掙的錢夠結婚就不用花父母錢啊,這個看情況來定的

  • 5 # 慈祥的老師

    我認為:年輕人結婚,靠父母該不該?兩說!

    說該:當今社會,結婚是件大事,不但父母傾盡全力,連親戚友人們也要搭上手。

    這是說一般普通家庭的婚姻。

    彩禮上十萬以上,車子最低十幾萬,婚房幾十萬上百萬,請婚宴一筆不小數目,幾項加起來該多少萬?

    兩個小年輕,出道打工幾年下來能掙幾何?等他們掙夠了那些,人老了,珠黃了,有何用?

    孩子婚事父母著急,自已打拼一輩子不就為兒女嗎?

    沒有父母出錢出力是不行的。

    說不該:有合法性。

    父母含薪茹苦,把孩子養大,培養大學畢業,盡責了。孩子掙錢養活自己,當自立了。法律律定父母責任完成。當這樣。

    可誰看見父母就此管

    孩子了?沒!

    後面結婚生子,延續香火,事情多多。

    中華幾千年文明傳承,養兒防老,父母管兒女到死方休。

    人從出生起,盼長大,長大後成家,生兒育女傳宗接代。如此往復,誰不是兒女,誰不是父母?!誰不靠父母,哪個兒女不需要父母幫助一一幾千年來這樣。

    將來怎樣?!兩說。

  • 6 # 素雅凝輝

    一一這個問題提的很好,是值得讓年輕人深思的問題。

    一一在60、70、80年代我們國家是商品計劃經濟,年輕人結婚,沒有大操大辦,沒有要財禮,要房要車的。有個電視劇《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張大民結婚的婚房,就是在自己家的房子旁接一個偏廈子,床中間還有一棵大樹。

    一一那個年代的年輕人結婚,家裡要是有多餘房子的,簡直太幸福了。沒有多餘房間的,就和父母擠到一起,做個隔斷。87年改革開放,商品經濟社會,一部人先富起來,房地產興起,貧富拉開差距。這時的年輕人結婚,攀比之風盛行。經濟條件較好的父母傾其全力,讓兒女的婚姻物質更加豐富。

    一一尤其是實行計劃生育以後,獨生子女的家庭,到了婚嫁的年齡,父母更是傾其所有,早早準備好結婚的各項用度。獨生子女這一代人,幾乎都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習慣了在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愛下生活,就養成了一切依賴父母的習慣。

    一一有一部分人,哪裡還有什麼愧疚感,認為父母即生了我,就得管我,理所當然地花父母的錢。認為家長就應該給準備好婚房,財禮,嫁妝,有車個等,別人該有的,我必須也有。問題是,每個家庭的經濟基礎是有差異的,父母的身體狀況也不一樣。對能力有限的家庭,壓力真是太大了。

    一一社會提倡年輕人要自食其力,努力開創自己的幸福生活。這真的需要年輕人認真深思的問題。社會新風尚,做為父母一代,要改變養兒防老思想,父母年輕能幹時為自己攢點養老錢,那麼年輕人,也必須改變一切都靠父母的思想,啥都給你準備好,甚至成為啃老族。年輕人不思進取,不創業,社會如何向前發展。

    一一應該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而自勉!

  • 7 # 兩性感情世界

    有哪個年輕人願意腆著臉跟父母要自己結婚用的錢?不過是無奈罷了!

    相信大多數年輕人心裡是很不情願開口向父母要這份錢的。只是現在這個社會,男人娶個老婆確實有點難。

    首先你得有房子,其次你得有車子,然後還得給女方一定的彩禮。

    就按最低標準來說,你最起碼得七八十萬吧?

    像剛剛踏上社會的一般的年輕人,你月工資有多少?你還要吃還要喝還要人情往來,恐怕一年也存不上幾個錢?

    想要自己攥錢娶個媳婦,可能要等到你四十歲左右還不一定能行。

    說實話,如果沒有父母的幫襯,可能有很大一部分男人都不一定娶得上老婆。

    當父母的,這一輩子圖個什麼?

    不就是希望孩子長大以後有個好工作,娶個好老婆,成個家,生個孩子,能平平安安過日子。

    父母倒是希望孩子有出息,不用自己管就能結婚生子。但是問題是,不現實呀!

    有出息有能耐的孩子,就那麼幾個,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普普通通的打工人。

    假如你家的孩子不啃老,那真的要謝天謝地了。

    可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會沾點父母的光。

    結婚父母補貼,生孩子父母補貼,養孩子父母還補貼。

    如果生養孩子沒補貼,那父母就帶孩子,也是一項間接的補貼。

    年輕人結婚靠父母補貼,家庭條件好,也不影響父母的生活。

    但是父母本身就沒有多少錢,還在起早貪黑地打工掙錢,這就給他們增加了生活的負擔和精神壓力。

    也希望年輕人懂得感恩,雖然父母為了你可以付出一切,但是你也要該獨立的時候就要獨立。

    靠父母終究不是個長久之計,讓自己強大起來,讓父母能老有所依,才是最好的結局。

    年輕人如果自己好吃懶做,那就真的不應該靠父母。

    如果你真的工作努力,踏實能幹,只是一時拿不出來那麼多錢娶老婆,那父母願意給你拿出來一部分錢補貼你結婚用,也情有可原。

    只是不要把父母的補貼當成理所當然。

  • 8 # 閒人愚見

    該不該?也該也不該。按道理上講不該。兒大成人了,獨立了,結婚不該靠父母了。在以前的社會,不靠父母的相對多些。當今社會,年輕人結婚有幾人不靠父母?從農村到城市,有多少年輕人結婚,買得起房和車,交得起彩禮辦得起酒席?兒大娘著急。父母甘願被靠,年輕人大都要靠,沒法。

  • 9 # 東方廣明

    歷來年輕人結婚都是靠父母,那麼沒有了父母以後去靠誰呢?這是個平等的世界,然而卻讓汙濁感染了社會。

    結婚本來是人生偉大的神聖使命,是兩個純潔的心靈能夠相互結合。男女繁衍後代,就是去創造世界的延續。有了人類的後代,才會知道生命之光。

    社會發展應該主動創造這個世界的平臺,婚姻不能固化狀態的失去了公平公正。

    自由戀愛結婚的宗旨,就是兩廂情願的生活。可嘆有多少個婚姻嫁娶的失散,讓錢給扭曲了醜陋的惡習。

    社會要是承擔了結婚的責任,平衡的世界就會多一些和平。

    如果社會共同發展創造了年輕人的婚房用品,那麼就會促進如今婚姻的障礙。

    如果國家計劃婚姻住房,有了結婚證就有規劃的平等分房福利。那麼社會就會統一新的氣象,年輕人的家庭壓力就會大幅度迴圈減輕。

  • 10 # 角落的生活

    沒結婚時,我感覺應該;結婚五年,經歷太多是非,我感覺不應該。人情最難還。

    作為90後,我思想挺開明,支援婚禮簡辦,不辦也支援。至於彩禮,得要,最後會陪嫁到男方去。

    想法美好,生活無奈。我和管家公提旅遊結婚。他說:他家親戚很多,結婚這麼大的事,他父母不請親戚不好。想著他父母願意,我就沒反對。自己網上買敬酒服和兩家的裝飾品,穿了拍婚紗照送的婚紗,化妝自己花錢請。我清楚兩家條件,沒請司儀。在農村,只擺家宴式,辦了婚禮。

    日子這樣過也不錯,事與願違,懷孕後,我和他爸媽相處在一起,不提錢歲月靜好,一提到錢的話題,雞毛蒜皮就來了。

    我公公在村裡聽到某某小夫妻年薪多少?某某人家娶媳婦陪嫁比彩禮高好多?某某媳婦出錢給男方家買房子?回來後,飯桌上,他和我婆婆一唱一和說這些事,我很多時候忍著,隨他們。偶爾回句:誰在外面不說好聽的事,聽聽就行。當真也不是自家日子。

    有次,他們聽到管家公前相親物件結婚,彩禮要得少。說:當初如果成了,女方家有車有房,日子肯定比現在好。我忍不住:你確定那女孩願意嫁你兒子?我公公挺滿意這相親物件,把他的苦爆發出來:你們結婚,我們出了10萬彩禮,辦婚禮,50多桌,又用了幾萬。

    我解釋:你們對彩禮不滿,可以不出,我也可以不嫁。當初,是你們說兒子年紀大,一年內必須結婚。彩禮82000,我已當媒人面給你,你拿去裝修新房。你再想想樓上半屋子的東西,都是我的陪嫁。你心裡要有數,光八床被子都不止18000。至於辦婚禮,你多少桌?我真沒數,我家親戚和我朋友,總共就來一桌半。其他人是誰的親戚?份子錢也都是你們收。

    我公公說:我們親戚間吃飯只帶嘴,份子錢不夠辦酒席的錢。

    我不滿:份子錢本來是出多少,收多少。我才嫁一年不到,只去親戚家吃過一次飯。本身我不想去,是你們反覆勸,不去浪費,其他親戚都一家子去。同時,我拿了一半的改口費給你兒子,讓他送下樓給你們。你們怕我把剩下的一半給我媽,自己不要。再說,這婚禮,我說過不要辦。

    我公公生氣了:是你媽媽逼著辦,不辦不結婚。

    我無語:就算我媽讓你辦?她有讓你請這麼多親戚嗎?我媽把我養這麼大,和你兒子一樣的學歷,一樣的身高,年紀還比你兒子小這麼多。她讓辦婚禮是想讓村裡人知道她女兒出嫁了,沒想大操大辦。

    我公公說不過我:有本事你們自己出錢呀?

    我此刻才明白他看重得是錢,說:可以。新房是婚前你出首付,從法律上說,和我半毛錢關係沒有。你可以找你兒子要。對我不滿意,也可以讓你兒子提離婚。我肯定會還你錢,彩禮已全還,還剩我家親戚一桌半的飯錢。你兒子離婚後,再去找個不要彩禮,出好多嫁妝,還出新房錢的媳婦吧。

    爭吵在我婆婆打圓場中結束,說:你公公是在說笑,我不要當真。

    父母輩就算當時辦得開開心心,事後碰到錢的話題,他們會老生常談:我們為你們付出這麼多,你們不能對不起我們。

    養兒防老,中國式父母喜歡時刻提醒孩子他們的付出。

  • 11 # 南村群童701

    幾年前,當“啃老”一詞出現時,幾乎就是一片嘲諷。最近,啃老越來越普遍,為什麼?仔細想想,竟想通了。改革開放的最大的紅利被50-60後拿走得最多。城市幾十年的大拆遷,幾十年的粗放管理,讓50-60後佔盡先機。若單說大富、鉅富,可能會以80-90後為主,若說普遍受益,50-60後當仁不讓。也就是說,從總體上評估,80-90後有三分之一大機率超不過自己的父輩。那麼,這個三分之一就是啃老的主要群體。這個三分之一就意味著有幾百萬青年將會例入啃老陣營。

    一家之言,可以不予理睬。

  • 12 # 大貓媽媽好物分享

    我先問你一句,你想啃老嗎?我可以大方的告訴你,我做夢都想啃老,中國很多人都有我這種想法,只是有些人虛偽,沒有說出來而已。

    至於結婚的問題,看自己家庭的實力,量力而行,孩子本身不能不努力,但是作為父母的也不能幹看著,這個世界上說的叭叭的,道貌岸然的事情多了。但是現實是分分鐘打臉的,你不幫著孩子買房成家,他一個年輕人買的起房子嗎?

    有幾個年輕人能夠在20歲就買的起房子的,如果你的孩子上學花了你很多錢,你還需要買房子嗎,你兒子優秀到大把丈母孃喜歡,倒貼的都有,所以無論是投資婚房,還是投資孩子教育,你總是要付出的。而不是我窮我有理,全世界都要讓著我。

    婚姻講究的是門當戶對,你家的實力越強,你兒子的娶妻優勢越好。哪怕孩子差一些也可以娶個不錯的媳婦,參考網上人人嘲諷的所謂的朱阿斗,說人家就是因為有一個唱歌出名的父親,才能娶到那麼漂亮的媳婦,聽聽,說人家是朱阿斗,這味道怎麼聞都有點酸,你難道不想成為朱阿斗被人家羨慕嫉妒恨嗎?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好的家庭是孩子父母都努力,勁往一處使得,而不好得家庭,互相推脫,都想讓別人單獨承擔。

    聽懂得給個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去教育機構補課,成績有提高,明顯優於沒補課的同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