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開心的分享小王子
-
2 # 建平12941
我們關鍵看人們追求的是學歷,還是知識?假如是想學點知識,提高自身素質,那責無旁貸是好事應該提倡。假如是為了就業和學歷,那麼就很可悲了。學校是教不出人才的,學校學的是思路和方法,只有在社會實踐中學以致用,理論和實踐反覆提高才能迅速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
3 # 曹大家1
恢復高考後幾年中只有20至30多萬考上大學的,畢業後個個都是業務精英,可見教育質量之高!現在高考錄取人數高,大學成為市場只管收費了,不過也緩解社會就業問題。
-
4 # 化浪說化
17年高校畢業生人數795萬,18年820萬,前年834萬,去年874萬,今年909萬。
四年之內,增量多了一百萬人,相當於對GDP的增長要求多了起碼一個點。(很粗暴地算,GDP一個點增速對應100萬個新增就業崗位)
而17年中國的GDP增長是6.8%,今年GDP有計算意義的增速——今年大概在8.1%,但去年是2.3%的低位。為了準點,咱取兩年均值——大概是5%多一丟丟。
也就是相比四年前,我們的年經濟增速低了一個多點,但需要新就業崗位的人口(只計算單純新增,不計算累計就業失敗和產業轉型導致的新增失業)多了起碼100萬人。
這裡就藏了至少200萬人的缺口。
分流80萬人去考研,太合理了。
往回倒十二年,真的很難想象現在的考研狂熱。
那時候是老師抓好苗子去讀研,因為很多孩子本科畢業就被企業要了,要搶。
我當年在系主任的勸誘下,大二蹲網咖為研究所寫了一篇論文。修改完畢那天,老師翻著我的論文對我說:
“如果有志於學術,你就可以讀我的研究生;如果沒有意向,你大三就可以直接去上班了,這篇論文就算你畢業了”。
23頁兩萬來字。我至今對這篇論文還頗為自得,因為我在09年就寫了“高速網路+智慧個人終端+個體資訊節點”,現在想想,這就是移動網際網路嘛。
如果當初答應的話,我怕是要以掛科九門的“九門提督”身份,去讀一位博士生導師的研究生。
但我還是拒接了老師的好意,因為我周圍稍微活泛點的都去上班了。我校的理工生,例如廣播電視工程這類專業,乾脆是被企業整個班打包帶走。
就是那種校招面試等於登記,只要專業是,你就來。
考研那時候在我們眼裡真的很學術,很青燈古佛。
09年GDP增速9.4%,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中中國產業升級正在進行時,確實需要更多高素質人才。但拿這個來解釋百萬數量級,有點牽強。
17年的考研報考人數才201萬,才到四年後今天的四成。
這就是就業的後置與分流,把隱形失業問題先交給家庭和學校做個緩衝,減輕經濟政策的壓力。
咱不是反智,多讀書必有好處。只是從文憑的溢價來看,高校文憑的就業收益確實在暴跌,尤其是非名校的學生們。
因為金字塔尖的學歷永遠是高價值的,但普遍的學歷價值取決於市場的容量。
市場缺高素質勞動人口,高學歷的普遍價值才能起來;市場只需要常規素質的勞動人口,高學歷就要貶值。
可你也沒法怪現在的孩子,誰也沒法給出更優選。
因為更卷的還在後頭,明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大機率突破1000萬人。
00年到18年,新增人口都在1500萬至1700萬區間,基數穩定;於此同時,高考錄取率在最近十年從60%多衝到最高81.1%。
因此儘管基數穩定,但因為錄取率走高,大學生總量在未來十年內都會處於一個高位,年新增就業壓力千萬人很正常。
如果再算上可預見的緩慢去工業化,那總的就業壓力也必然長期高企。
休怨今年春花稀,未知來年秋風疾,加油吧。
回覆列表
考研人數每年都在上升,歷年考研報考人數統計表
就業形勢需要高學歷,追求名校的夢想,換專業等原因導致考研人數人數越來越多。
過幾天又一年的考研又要開始了,希望各位考生能金榜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