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馬大丁
-
2 # 夜貓最佳
盤點一下成龍的粉絲
大概是一群,比較能分清業務能力與道德水平的人吧。
“你們要學學成龍:雖然我風流,出軌,兒子吸毒,我仍然是華人之光,仍然能上春晚。”
你以為我是自詡粉絲的黑子?我從小學時就在影碟店把從古早的《醉拳》《A計劃》《警察故事》系列到當時最新的《上海正午》《80天環遊地球》《特務迷城》全淘了一遍,人生買的第一本日記本,寫的第一篇日記就是關於成龍,電視上只要一放成龍的電影我就挪不動步,學著他翻牆爬樹,以能掛彩受傷作為像他一樣的硬漢的象徵,在面臨人生重大抉擇和考驗時,激勵我的永遠是他在電影、在生活中拼搏到底的精神,2005年在他參加一個活動時,我要到了他的親筆簽名,恭恭敬敬地裝裱進書桌上,留學時自我介紹的起手式永遠是:“我的英文名是Jackie,因為我的偶像是成龍。”而這句話基本都能收穫對方理解的微笑。
現在的很多流量明星,都特別需要“人設”,粉絲也特別樂於去維護這個人設。對自己偶像的道德水平,他們總是給予過高的估計與期待,甚至在這種人設崩塌時,寧可捂起耳朵大喊“我不聽都是騙人的”,也不願意面對自己的偶像就是流水線工廠包裝出來的一個粉色泡沫的事實。也許是因為,對這些粉色泡沫而言,“人設”“道德”是他們貧瘠的業務能力下唯一可以倚仗的賣點,一旦失去了,粉絲也就無從依靠,也無法再說服自己去喜歡這些泡沫了,所以他們要殊死反抗。
但是成龍的粉絲完全不需要依靠這些所謂的賣點。因為即使離開了這些賣點,成龍依然是一個業務能力過硬,在自己的領域裡作出了史詩級貢獻的偉大的人。他為數不清的人帶去了歡樂,也為他的同行提供了無數靈感,他崛起於功夫電影,但又超越了功夫電影,成為了世界電影之林的一座巍然聳立的豐碑,他是魯迅筆下“有缺點的戰士”,又何必在意嗡嗡蒼蠅對他私德的指摘呢?
何況,即使真要揪私德,成龍也是屬於大節不虧者。作為唯一一個在世的、世界知名的華人明星,他出席重大活動總是一身唐裝,毫不吝於表達自己華人的身份,和身為華人的自豪。他幫助我們在世介面前挺直了腰桿,讓世界看到了一個溫暖、正直、善良、幽默的華人形象。
成龍是戲班出身,學歷有限,一些黑子也喜歡揪著這點攻擊他。我看了許多成龍的訪談,也看得出他確實是一個不善言談的人,他的表達能力有限,總是要手舞足蹈配合他的話語,還總喜歡發明一些奇奇怪怪的擬聲詞和象聲詞,Duang的誕生就和他的表達特點有關。
但是學歷並沒有限制他的格局。成龍是一個有宏大視野的人,他所關心的事情,往往超越了一己私利,上升到家國高度,他把他生活裡所關注的議題,都在電影裡表達了出來,儘管有時有生硬說教之嫌,但是仍然能看出成龍的格局,關心兒童,關心環保,保護文物,呼籲和平……一個學歷不高的人,能在電影裡鍥而不捨地宣傳這些大命題,這應該是成龍粉絲的驕傲,我們的偶像是一個心中裝著大愛、有著家國情懷的活著的傳奇,多少博士學歷的人,都未必能有這種視野和氣量呢!
然而包括我在內的很多成龍粉絲,我們都對成龍的很多黑歷史瞭如指掌,我們也都很清楚自己的偶像並不完美,但我們都是在承認這種不完美的前提下,依然願意表達內心最真切的崇拜與尊敬:
“我知道他有很多缺點和問題,但就衝他不怕危險、拼命拍戲,為世界帶來無數歡笑的精神,我也願意做他的粉絲。”
是研究成龍問題的專家,當年在知乎一炮而紅的回答就是“如何評價成龍”,當時以其褒貶難測、粉黑難辨的文筆,將成龍的成就與缺點一概鋪陳開來,呈現出了一個極其複雜的成龍面貌。在我看來,這就是典型的成龍粉絲,不吝嗇對他成就的無限讚美,也不憚於對他過失的批評調侃。這種心態,恰恰有助於理解人的複雜性,從而跳出非黑即白的二元觀點。
也因此,成龍的粉絲,尤其是老粉絲,大都比較清醒,知道自己崇拜成龍是因為什麼。並不會因為崇拜成龍,就去宣揚他一切有理。比起這個,他們更喜歡交流成龍的哪部電影、哪個鏡頭給他們帶來的震撼最大,更喜歡交流成龍曾怎樣溫暖過、激勵過他們的人生。
回覆列表
答案很簡單:
成龍影迷都是真正愛電影的人。
這要從幾十年前說起了,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是看著成龍電影長大的。
當年,家裡不寬裕,就一臺黑白電視機。
只要電視上有運動的畫面,我就會盯著看,常常離得太近,被大人罵。
在看成龍之前,我第一次看的武打片應該是電視劇《雪山飛狐》。
當時完全看不懂故事,也記不得場景,只記得那種港式 b-box 武打片音效,聽起來很爽。
後來,第一次看成龍電影,是去電影院裡看的《雙龍會》,記得還是爸爸朋友送的票。
我媽告訴我這個人叫成龍,是個武打明星,他喜歡自己上陣做危險動作。
最後還要叮囑我:「這些都是特技,是假的,小孩不能學!」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知道,什麼叫特技演員:
就是不管傢俱樂器,什麼都能抓起來打壞蛋的人。
那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一個黑洞洞的房間裡,跟 100 多個陌生人,一起大笑,一起屏住呼吸,看著成龍在銀幕上玩命,影片結束一起鼓掌。
這可能算是我最好的影院體驗之一。
童年時代電影神作!
回家路上,我跟我爸媽說,我喜歡成龍。
沒過幾天,我爸就帶回一臺錄影機,一盤錄影帶。
我媽驚了,「哪來的?」
我爸淡定一笑,「借的。」
那天晚上,我們全家人第一次看錄影帶,看成龍的《紅番區》。
《紅番區》,導演:唐季禮
現在我當然知道,《紅番區》是 R 級片,可能不適合那麼小的孩子。
不過,成龍電影雖打鬥,卻很少見血,又是喜劇,當時家長也不覺得有什麼。
而且這片實在太精彩,太好看了,我還想再看一遍!
「不行,明早上還要還給人家。」
「那能再借出來麼?」我問
「能,可那邊就沒成龍的錄影帶了。」
於是,我只好等。
只要一聽到電視裡,港式 b-box 武打音效出現,就停在那等。
等到成龍那張臉出現在電視上,就不換臺了,接著看。
就這樣在電視上看了幾部成龍,經常趕不上片頭,也不知哪部是《飛鷹計劃》哪部是《白金龍》。
那時候只覺得快樂,認為好電影就該這樣,打得漂亮,笑得開心。
一年年過去,家裡也添置了 VCD 機,當然是愛多牌,成龍做廣告的嘛。
「愛多 VCD ,好功夫」
「我們一直在努力,愛多 VCD 」
沒想到,就是這臺機器,讓我漸漸不喜歡成龍了。
那時我已經認了幾個字,喜歡看學校語文老師推薦的《讀者文摘》,翻報紙總要翻到文化版,每週都追著看電視節目《環球影視》,知道了很多外國電影。
我也有樣學樣,求著爸媽買些盜版 VCD 回來看。(抱歉,我也看過盜版)
其中當然有什麼《肖申克的救贖》、《貝隆夫人》,還有同學都沒看過的《教父》。
就算看華語片,也要看關錦鵬的《阮玲玉》這種,到海外拿獎的電影。
當年以為只有《阮玲玉》這種獲獎電影才叫好
看過幾部外國片,就心高氣傲,覺得自己比同學們都厲害。
男生都還在看《古惑仔》,太俗了,像成龍這種打打鬧鬧的片子,也是不夠藝術,沒思想。
正好,那時他去了好萊塢發展,拍的那幾部好萊塢電影,當時覺得,跟我之前看的那些美國片沒法比。
用王朔話講就是:「四大俗」,全是俗套。
那個年月,他幾乎每年都有新電影上映,又出了各種事件,這個臺娛樂新聞裡講他,換個臺綜藝節目上也有他,幾乎天天都能看見,濫大街。遠不如那些外國大鬍子導演,眉頭緊鎖,一臉深沉,更像個「藝術家」。
那臺愛多 VCD 不知搬哪去了,電視下面換成 DVD 。
其實,在這之前,我就已經不喜歡成龍了。
有 DVD 之後,就看得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深奧難懂。
想來是少年人腦子裡沒思想,就要拼命看那些最有思想的片子。
以為難懂=好,越難懂越好。比如《穆赫蘭道》,看完整部片子,都不知道為啥要叫這名。
這個階段持續了很長時間,一直到我真的工作,拍片剪片,之後又看過很多電影,我才慢慢重新發現成龍。
這麼說吧:
越瞭解電影,我越尊敬成龍。
說穿了很簡單,當你不再執念於電影故事的思想性哲學性,真正能關注電影本身的時候,我相信,你也會發現成龍的厲害。
而當你真正拍過電影(哪怕短影片),你就能體會到,膠片時代成龍的辛苦。
讀過電影史都知道,1930年代,好萊塢歌舞片迎來了一次大轉型。
在設計舞蹈時,不再純看舞技,而是把畫面漂亮放在第一位,所謂 Dance for camera。而動作片,要等到成龍,才真正做到 Fight for camera.
你肯定看過這種電影,用個大全景鏡頭拍動作場面,所有人都在同一個畫面裡。每次說一起上的時候,總是要一個個上跟主人公對打,鏡頭時間很長,後面的人就在背景裡來回來去動,虛張聲勢,很奇怪,很假。而且,在全景裡動作幅度小,畫面運動小,看起來很難看,沒節奏。
《精武門》
到了成龍手裡,他想出一招:幾個人一起上的時候,同時開打。
然後打一兩個人時,切到特寫,攝影機用更緊的景別,避掉其他人。
而且,一拳一腳,音效有節奏,彷彿打擊樂鼓點。
最後,還要給這場戲來個漂亮的喜劇收尾(《十二生肖》)
所以,成龍不是一般的動作明星,他改變了武打片電影語言,是一流的電影人。
有次看電視採訪,成龍說:
「觀眾看這部電影會覺得:誒?成龍雖然已經是老爺車,但跑得還不錯嘛。其實秘密是,因為我懂剪接,同樣的動作,剪出來會更強。」
看下面這個影片,你就知道他沒吹牛。
放眼當今中國,不,全世界電影圈,沒幾個明星會剪膠片,還剪得這麼麻利。
為了拍得好看,成龍還學會了攝影。
他會用攝影機講故事,很少用手持攝影。可能不想讓觀眾注意到攝影機的存在。所以他的攝影風格簡單明快,沒有廢話,觀眾能注意到的東西都有用。
比如《紅番區》這場戲,畫面正中間總有根柱子,初看覺得挺彆扭。
正中間有根柱子
看到後面就知道,原來柱子也是個埋伏。
注意三根柱子形成的縱深
果然,壞人撞在柱子上。動作段落,喜劇收場。
類似這種用例子有很多,成龍很會用視聽語言來做喜劇。關於這點,早有專家總結過,我就不多說了。
超級大明星成龍,不光自己賺錢,一直不斷幫助別人,帶出了一大批人。
可以說,當年整個香港電影的輝煌,背後有他的功勞。
成家班就不說了,成龍還影響過:師兄洪金寶,給他做替身的錢嘉樂,八爺袁和平,當然也包括導演唐季禮等等。
這些人的電影當年都不僅是全亞洲風行,還賣到美國,吸引到一大批美國影迷。
商業娛樂片之外,成龍還自己投資支援小眾藝術片。
比方說,我當年喜歡看的《阮玲玉》,就是成龍投資的。
關錦鵬之前那部狂攬 7 項金像獎的《胭脂扣》,也是成龍投資。
也許,成龍永遠不會去拍這種電影,但我佩服他,有眼光能給這種電影投資,而且放手讓關錦鵬發揮。
當然,還有個原因,就是關錦鵬給成龍做過副導演。
《胭脂扣》的金像獎紀錄一直保持了十年,直到 1997 年才被《甜蜜蜜》的 9 項大獎所打破。
《甜蜜蜜》的導演陳可辛,入行學徒就在成龍劇組。
當年,這兩位在成龍的《龍兄虎弟》裡還合作過,關錦鵬任副導演,陳可辛做製片。
這可能不算巧合吧。
在影視圈的前輩中,成龍一向口碑很好。
當年美國 Panavision 研發的新型攝影機,重量輕聲音小,拍攝品質很高。
可惜公司政策只出租不出售。而這種業內流行機型,自然都在好萊塢製作組手裡,亞洲國家就不用想。只有成龍搞到兩臺放在香港,於是日本南韓東南亞的電影拍攝,都能用上跟好萊塢一樣的攝影機。
坦白講,影視行業裡,有很多人不願分享。
自己的經驗,學到什麼新知識,總要藏著掖著,一問三不知,唯恐被人偷了去,自己卻無時不刻想要偷別人的創意。
成龍不一樣,他把自己拍電影幾十年的經驗招數,都倒出來,拍了一套片子就叫
《成龍的特技》。
內容實實在在,乾貨滿滿,電影愛好者必須看!
(恕我直言,如果全國所有人都看過這套紀錄片,中國電影製作水平絕對提高不少):
搜關鍵詞:【紀錄片】成龍的特技
不僅中國,其實成龍影響了整個世界。
剛說過,成龍電影在全世界大賣,自然有不少外國影迷。
這群影迷能到什麼級別?
他們影響了當今網際網路圈你敢信?
話說20多年前,在美國矽谷,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有Senh, Patrick, 和 Stephen 哥仨好朋友,在 1998 年底,建了一個電影評論網站。起初,成龍粉絲 Senh 想弄成一個成龍電影資料的集散地,於是在建站初期,他就一直在蒐集成龍電影的各種評論。
日積月累,這個網站不斷從成龍粉絲群中擴充套件開來,直到今天,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電影和遊戲點評網站——Rotten Tomatoes。
是的,成龍粉絲建立了爛番茄。
就是全世界網友,現在天天看評分的那個爛番茄。
這,還只是圈外影迷。外國影視圈內,成龍影迷更多。
昆汀等等都不說了,其他大導演有:
埃德加·賴特(《殭屍肖恩》《熱血警探》《極盜車神》):你看他的《世界盡頭》,打鬥場面完全是成龍的套路;沃卓斯基姐妹(《駭客帝國》《雲圖》《V 字仇殺隊》):別看請八爺做武指,他倆說尼奧打得要像功夫大師 Jackie Chan;柳昇完(《老手》《柏林》《軍艦島》):他那部《老手》,幾乎就是成龍電影了;馬修·沃恩(《王牌特工》《飛鷹艾迪》《兩杆大煙槍》):《王牌特工》專門請來成家班的人當武指……可以說,華語電影圈,對世界電影史影響最大的人,就是成龍。
正因為成龍和他那一班兄弟,影響到好萊塢,乃至全世界的電影人,所以奧斯卡才會給他終身成就獎。
影史最年輕的 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得主,就是成龍。
而成龍說話很實在,坦言自己受到美國電影的滋養:
這就是成龍,真·電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