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君甫書生
-
2 # 晨海啟風
在明代文學家張岱的著作《夜航船》中,正好記錄了關於“官家”和“陛下”這兩個詞的解釋和來歷,先來看看關於“官家”的說法。
宋真宗時期,有一次,當侍讀官的李仲容和宋真宗一起喝酒,宋真宗命令李仲容,要讓他喝一大杯。但是,李仲容沒有答應。而是對宋真宗說了這樣一句話,告請官家免了這一杯吧。
宋真宗聽了以後,沒有責備他不聽命令拒絕喝酒,而是反問李仲容說,你為什麼要稱呼我為“官家”呢?李仲容笑著回答說,五帝官天下,三皇 家天下,陛下您兼有三皇五帝之德,因此稱呼您為“官家。”
這是《夜航船》中對宋代“官家”一詞來歷的解釋,再來看看《夜航船》中對“陛下”一詞的解釋吧。陛下這個詞中, “陛”指的是臺階,作為皇帝,一定要有自己的近衛之臣,他們一般都是手持兵器,站在臺階的兩側,以防有人對皇帝不利。
而所謂的“陛下”,指的是大臣們對皇帝的一種稱呼,因為如果發生什麼事後,他們不敢責備皇帝,於是他們就讓臺階下的這些近衛之臣向皇帝轉達他們的建議,這是讓下人傳達資訊給地位尊貴的人的意思。所以就演變出了“陛下”這個詞。
這兩種解釋,大家當做小百科瞭解一下就好,但其實,無論看電視還是看書,很多人都會產生和樓主一樣的困惑,為什麼宋朝稱呼皇帝為“官家”呢?其實,“官家”這個詞,早在《晉書》中就有記載:“官家難稱,吾欲行冒頓之事,卿從我乎?”
然後,到了宋代,從宋太祖趙匡胤開始,就一直沿用“官家”這種稱呼了。而且,在宋代。後蜀皇帝孟昶的妻子“花蕊夫人”也曾寫過一首詩,詩中就有兩句“明朝臘日官家出,隨駕先須點內人。”這兩句詩中的“官家”也指的是皇帝。足以見得,在當時,不僅宋朝皇帝稱為“官家”,其他政 權的掌權者也稱為“官家。”
因為皇帝稱為“官家”在宋朝是十分流行的,而稱皇帝為“陛下”在宋朝出現的比較少,所以我們大腦中就有了宋朝的皇帝 都稱為“官家”這個印象。
但除了宋朝以外,其他朝代稱呼皇帝為“陛下”的比較多。在正史中,宋朝皇帝一般都是稱為“官家”的。
而《清平樂》中對於皇帝的稱呼是“官家”,是很符合正史記載的,但是,在近幾天的《大宋宮詞》中,對於皇帝的稱呼,則變成了“陛下”,這個改動感覺有點大。不過在這部《大宋宮詞》電視劇片頭其實就已經提醒了大家,“本劇依據史料和傳奇改編,劇情 人物有所虛構。”所以說,可能編導在寫劇本時,把對皇帝的稱呼也做了小小的改動吧,畢竟不是完全按照史實拍的劇,可以理解吧。
所以總的來說,根據正史記載來看,《清平樂》中對於皇帝的稱呼更準確,而《大宋宮詞》中對於皇帝的稱呼是不正確的。
-
3 # 榮耀歷史
宋朝皇帝確實自稱官家,陛下基本上每個朝代都會用,但是在宋朝不是主流。
宋真宗時期,侍讀李仲容陪皇帝喝酒,也許是多喝了幾杯,已經不勝酒力,宋真宗卻讓他繼續和一大杯,無奈之下只得告饒:“請官家把大號酒器撤掉。”宋真宗問道:“為什麼叫朕為官家?”李仲容也是飽學之士,眼睛一轉脫口而出:“魏晉時期蔣濟著有《萬機論》,其中有言‘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陛下兼具三皇五帝之功德,故稱官家!”
文人拍馬屁的功力就是不遑多讓,宋真宗聽罷,頗覺受用,自此“官家”稱為宋朝皇帝專用的稱謂。
其實,官家一詞在東漢時期就已經出現,不過彼時官家不是專指皇帝,也泛指當官的人,有些地方還將其作為公婆的代稱。
牢獄之中,非養親之處,且又官家亦不能久為人養老也。——《三國志》
這裡的官家指的就是公婆。
“官家難稱,吾欲行冒頓之事,卿從我乎?”——《晉書·石季龍載記上》
這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後趙皇帝石虎以“官家”自稱,但是更多的情況還是民間對上位者的俗稱,登不上大雅之堂,在兩晉之後的南北朝、隋唐時期,都沒有流傳開來,直到趙匡胤。
根據很多史料記載,趙匡胤在不同場合之下頻繁自稱“官家”:
“爾輩要做官家,可殺我而為之。”這是趙匡胤對曾經跟隨他的大將說的,宋朝承自五代,正是一個軍閥混戰時期,只要手上有兵,拉起大王旗就能佔幾座城池稱帝,所以趙匡胤警告手下大將,你們想要做皇帝就殺了我。
太祖大怒,顧彥卿曰:“汝往趣官家來,不可一日留也。”——《新五代史·寇彥卿傳》
那麼為什麼趙匡胤要採用民間通俗的說法來降低皇帝的權威呢?這和宋初的嚴峻姓氏分不開的。
唐朝末年,藩鎮割據,朱溫篡唐之後,北方大地短短70餘年,經歷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史稱五代,而南方更是軍閥混戰,節度使紛紛割據,先後建立了9個政權,加上位於北方的北漢政權,這段大亂世合併稱為五代十國。
在這段時間內,皇權被無限踩踏,自秦漢以來推崇的“天子受命於天”的統治思想出現崩塌,民眾已經不再相信這一套,在他們眼中,誰有兵誰就是皇帝,今天可能是姓“朱”的當皇帝,明天姓“李”的帶著軍隊趕走姓“朱”的,姓“李”的就成了新皇帝!總之一句話,皇權不再至高無上了。
回到趙匡胤身上,他本是後周世宗的心腹愛將,出任殿前都點檢,執掌禁軍,沒有感念世宗的知遇之恩,卻學了之前的軍閥們,奪了孤兒寡母的天下,建立宋朝。不過趙匡胤的皇位並不穩,他的手下還有一堆悍將,更有當年結下的“十兄弟”,他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趙匡胤”,這就逼得趙匡胤不得不放下身段,摒棄“天子”這樣高高在上的稱呼,選擇民間的“官家”,以此來拉近關係,穩住這些兵痞軍閥們,等政局穩定,統一大業穩步推進時,來一出“杯酒釋兵權”,徹底解決了唐末以來的“兵患”。
“官家”的稱呼本就在民間有一定的基礎,藉著趙匡胤的“推廣”,臣子們也慢慢接受這個稱呼,可並不是每一個皇帝都喜歡,宋太宗就比較嫌棄,認為如此通俗的稱呼貶低了皇帝的威嚴,他曾問大臣:“官家之稱其義安在?”大臣們也像後來的李仲容一樣,用三皇五帝的功德來回答,只不過沒有李仲容那樣“引經據典”“理所當然”,宋太宗也不了了之。後來有了文章開篇宋真宗問李仲容的事情,既然李仲容都說了,稱“官家”就是因為功德比肩三皇五帝,使得“官家”一詞瞬間高大上,只得成為皇帝的專有稱呼,其他人不再敢用了。
其實,自夏商周,一直到明清,每個時期對皇帝或者君主的稱呼都有各自的特點。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李隆基被稱為“聖人”,讓我們眼前一亮,大呼編劇是個“文化人”,並由此認為唐朝的皇帝都被稱為“聖人”。其實不然,根據《唐六典》的記載:
“凡君臣上下皆有通稱。凡夷夏之通稱天子曰"皇帝",臣下內外兼稱曰"至尊",天子自稱曰"朕",臣下敷奏於天子曰"陛下",服御曰"乘輿",行幸曰"車賀"。”
記載得很清楚,外邦朝見稱“皇帝”,臣子、內宮稱“至尊”,是《長安十二時辰》錯了?當然不是,在歷史上李隆基確實是被稱為“聖人”,那是因為他開創了開元盛世,天下百姓發自內心稱呼其為“聖人”,李隆基對這個稱呼非常滿意,所以經過朝廷的引導,“聖人”便成了李隆基的代稱。
在遠古的夏商時期,君主都被稱為“後”,比如說我們熟悉的后羿,並不是姓後名弈。著名的《尚書·湯誓》中:“我後不恤我眾,舍我穡事,而割正夏?”這是商湯討伐夏桀的檄文,後指的就是桀。
兩週時期,周王自稱天子,臣下稱之為大王,其他諸侯國也都類似,直到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命李斯重新挑選個稱呼來顯示自己的功績,李斯說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其中泰皇最為尊貴,因此建議嬴政自稱泰皇,嬴政不滿意,覺得自己功比三皇五帝,故稱為皇帝,李斯拍手叫好,皇帝一詞由此而來。
兩漢時期,陛下一詞逐漸成為臣下對皇帝的敬稱,但是還有一種很少人知道的稱呼——縣官。
“庸知其盜買縣官器,怒而上變告子,事連汙條侯。”——《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據說遠古時期曾經把君主居住的地方叫做“縣”,皇帝稱為“縣官”多少有點自嘲的意思。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主公”滿天飛,這就是這段時間內對君主的主要稱呼了。
隋唐時期多稱陛下,也有“聖人”“至尊”等稱呼,還有一種叫“大家”。
代宗立,輔國等以定策功,愈跋扈,至謂帝曰:大家第坐宮中,外事聽老奴處決。——《新唐書.李輔國傳》
至於我們經常聽到的“萬歲爺”是到明朝才成為皇帝的代稱,大太監魏忠賢自稱九千歲,只比皇帝少一千歲,明朝太后、皇后也被尊稱為萬歲,公主等稱為千歲。
明崇禎十五年十月,萬曆中宮皇后萬歲、榮昌嫡長公主千歲同賜造。——大辛莊關帝廟銅鐘
到了清朝,“萬歲爺”的稱呼延續了下來,而且愈演愈烈,大臣、民間、後宮都稱皇帝為萬歲爺,除此之外還多了“皇上”的稱呼。
-
4 # 當貝影視君
兩部電視劇中,關於皇帝的叫法不同,《清平樂》中稱呼“官家”,《大宋宮詞》稱呼“陛下”,就真實的歷史來說,“官家”這個叫法更為準確。
宋朝為什麼稱呼皇帝為“官家”呢?這還要從開國皇帝趙匡胤講起,宋太祖趙匡胤透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名為禪讓,實為篡權,為了證明自己的皇位正統,堵住天下人的悠悠眾口,便就想了個“官家”來稱呼自己,“官家”含有“至公無私”之意,以示皇位之正,治國之公。
除此之外,“官家”這個稱謂相比“天子”、“聖上”、“萬歲”等常用稱謂,沒那麼高高在上的感覺,反而有一種親暱感在其中。趙匡胤之後,宋朝便一直把皇帝稱作“官家”,這個稱謂很契合歷屆宋朝皇帝的氣度與風範,既沒有漢唐皇帝的唯我獨尊,也沒有明清皇帝的盛氣凌人,而是寬仁愛民、平易近人。
不過,“官家”這個稱呼並非宋朝的首創和專屬,史書中將皇帝稱作“官家”的最早追溯到十六國時期,《晉書·石季龍載記》中“官家難稱,吾欲行冒頓之事,卿從我乎?”的“官家”指的就是後趙武帝石虎。
“官家”一詞最早出現在漢代,不過當時並非稱呼皇帝,漢代文獻《西漢會要》中曾寫道:“官家之惠優於三代,豪強之暴酷於亡秦。”,這裡的“官家”是對當時官府,即公家的代稱。
後面的朝代用“官家”來稱謂來代指皇帝,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西漢把天子叫做“縣官”,東漢把天子叫做“國家”,所以後世把二者各取一字合在一起稱作“官家”;另一種是說,“官家”和“皇帝”類似,都是把“三皇”和“五帝”綜合在一起使用。
-
5 # 趙麗穎姐姐是女神哦
因為《清平樂》是高分好評正劇,《大宋宮詞》低分大女主爛劇。
曹魏時期蔣濟的《萬機論》:“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皇帝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官家”二字也代表了宋代皇帝們美好的政治理想。晉朝就是就有稱呼“皇帝”為“官家”的先兆,自從趙匡胤陳橋兵變開始整個宋朝都稱呼皇帝為“官家”。
所謂“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官天下在於,皇帝是代表上天來治理天下的,因此必須大公無私,努力為天下蒼生謀福利。
回覆列表
清平樂是嚴格依據正史記載去演的,稱呼上也更合理一些。宋朝時,嬪妃和官員確實稱呼皇帝為官家,但是也有稱呼陛下的時候,兩種稱呼都對,相對來說稱呼"官家"的時候更多一些,稱呼"陛下",在語氣上顯得更嚴肅。
大宋宮詞在每一集的開頭都註明了,此劇存在虛構,所以不要拿這個劇當做真實的歷史,只是戲說北宋。
清平樂的話,幾乎可以看成是歷史紀錄片級別了,各個方面都高度還原了北宋歷史,無論是服化道、語言稱呼還是故事情節,都是這樣。
清平樂是歷史正劇,大宋宮詞是歷史虛構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