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一頭怪牛

    不能接!這樣的人叫不懂事兒!你告訴他們事兒已經過去了不說,你如果接的化,喻意太不好了!通俗說就是對你不吉利!這是農村的最大忌諱!切記!

  • 2 # 寶寶不吃肉

    不收,不管他人當時為啥沒隨禮,事過了也就翻篇了,過後沒必要再接他人禮錢,再說了,這禮錢哪還有後補的啊?讓人心裡……

  • 3 # 野秋

    農村有句俗話:“喪不後補”。它的意思是說,家中老人去逝,親戚朋友由於不知情或其他原因,沒能及時參加葬禮,是不能事後補還的,這是一種大忌。

    不要以為這只是無稽之談,最初的喪葬隨禮是有說法的。

    喪葬隨禮有二個意思

    1:表達對逝者的哀悼之情

    最初人們參加逝者的葬禮,並不一定非要拿錢。而是根據家庭條件,有些家中貧窮的,去時拿些燒紙即可。為的是表達對逝者的哀悼之情,同時也可以幫忙打理喪事。

    2:喪葬隨禮,為了相互幫襯

    喪事不同於紅事,誰也不知道家中老人啥時間去逝,很多老人去逝,子女們可以說毫無準備。

    在過去,大多數百姓家庭都很貧窮,遇到這種事情,很少有多餘的閒錢舉辦葬禮。人們平時互相隨禮,就是為了解決這樣的不時之需。

    在這種情況下,自己家老人去逝,親朋好友或隨過份子的,沒能及時參加葬禮,可能心中過意不去。而做為主人,不必心有介蒂,要好言相勸,畢竟事情已經過去了。

    免去舊的習俗不說,利用老人去逝的機會而去斂財,名聲也不太好聽。

  • 4 # 與白共舞的大媽大叔

    這個問題,我回答是“不能要。”

    作為在農村,村裡有喪事,我幫忙做的工作是禮桌上記賬。大大小小的喪葬場面經歷過幾十上百家,只遇上過一次。

    那次,是村裡的單身漢,又是個“二求”(爛人——不務正業的散人),三十多歲。村裡那家做事他都去,見酒就喝,逢酒必醉,醉後必鬧的那種……到那家都不隨禮。那次,他喝得半醉半醒,突然要隨禮——掏出一把零錢,一元兩元的,有十八塊二角錢……非要我記賬。當時,夜已深了,禮桌早已收攤,禮薄和現金早交給老闆……依照農村風俗,交賬後就不能再收禮記賬。

    由於他半醉半醒,借酒發瘋,不依不饒……主家也沒辦法。最後,在眾人的勸說下,禮金沒收,還給他送了一瓶酒,很多冷盤……才把打發走了。

    在農村裡,人們是忌諱“事後補禮”。特別是白事,白事忌諱“雙數”、“重複”……因為白事本來就是個悲傷的事,那個也不願意成雙成對,就連酒席、選單……等都是單數。過後補禮或收禮就算從復——認為不吉,所以,一般是沒人事後收禮,也沒人事後送禮的道理。

    一般是在坐大夜的那晚上,也就是埋人的頭天晚上,十二點以前是禮桌收禮記賬的時候。那夜禮桌記賬先生等到十二點,管事人又在音響話筒裡強調兩次……後就交賬於主家,結束收禮記賬的過程,事後不收禮金。

  • 5 # 王銀令

    千不能要,喪不後補,如果你貪那點禮錢可能得不償失。

    說一個真實事例吧。今年正月初八我們村裡去世一個老人請我去他家看時辰。我非常震驚按理來說不應該發生的喪事卻發生了,他們的母親在兩年前正月初一因病去世,初四入土為安,去世時老父親身體非常健康,還沒三年父母雙方因病去世,我就問他們弟兄倆個,是不是在老母親埋葬後還繼續收喪禮。因為正月裡串親戚的多,趕回來時人已入土為安,心意過不去再補喪禮。弟兄倆想想後都說喪後還收了不少禮金。

    我非常遺憾地說道,大錯特錯,喪不後補,真正的朋友在你老母葬禮大事上是跑前跑後,忙裡忙外,就是有再大的事情都要放下盡力來參加葬禮,大凡那些喪後補禮的都不是真正的朋友,都是斤斤計較投機取巧算計的人,不值得交往。因為一點蠅頭小利收那些補禮導致父親也因病辭世,收了小錢付出的是大錢。

    因為人家喪事已經完成,如果你喪後補禮是提前送禮讓人家再死一個人,事主是非常反感的,千萬不要喪後補禮,更不要喪後收禮,可以挽言謝絕不失和氣。

    我是農民我在農村,我關心我們農民的美好生活。

  • 6 # 九天老嫗下凡塵

    如果是作為喪禮錢,是一定不能要的!因為喪禮已經辦完,連靈棚都拔除了,逝者已經入土為安,幫忙辦喪事的人,包括記禮簿的帳房都如烏獸散了,還要這個喪禮錢怎麼處理呢?

    我們自古以來的老風俗:喜事可䃼,予示著今後喜事連連,而喪事是絕對不可再追加的!

    如果在喪事辦完之後,再繼續收喪禮錢,則預視為今後家中會接連不斷地被白煞衝撞、喪事連連的,這肯定是一個不好的兆頭!所以這個錢是萬萬不能要的!

    如果這些“有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耽擱來遲了,事後來家中探望安慰喪家、寄託哀思、表達欠意、以事慰藉,說些節哀順便之類的寬心話: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還是應該擦乾眼涙、心情沉重、端莊嚴肅地去接待滴。

    來者也不能只務虛,可以試著為喪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實事:譬如去逝者生前是家裡的頂樑柱,在喪事過後,他(她)的家中的經濟陷入了困頓,也可以買些禮品,送一些喪事過後的慰問金,但也是不可以作為喪禮錢記入帳簿的。

    陶淵明在輓歌辭裡說道: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題主所說的這個問題,可以按照當地的風俗,以平常心待之就可。

  • 7 # 三農孺子牛

    民間辦紅白喜事有許多講究,親戚朋友都會送禮。這送禮還真不是一件小事,民間對紅事收禮一般沒有什麼禁忌。前後送都無所謂,主人都會愉快的接受。辦白事可就不行了,送喪禮錢就的遵循民間的約定俗成,可不能亂來,靠前一天和正辦喪事的哪天可以送喪禮錢。如果事後切記千萬不能再補喪禮錢。民間有‘’喜事隨禮無限期,喪事過後不能補‘’。

    為什麼辦喜事,前後都可以送禮,這是因為喜事是好事,是高興快樂之事,送禮前後沒人計較,前也道喜,後也賀喜,人們更愛喜上加喜,好事成雙。

    但是白事就不同了,送喪禮一定要記住辦事主擇定的日子,最好當天去參加喪禮。如果有事去不了,可以提前一天把喪禮送去,並說明原因。

    萬一沒有記住時間,忘記了,喪禮是不能過後去補的。這是因為喪葬之事是悲痛傷心之事,過後再去補,一方面會引起事主悲傷之心,另一方面是對事主的最大不尊,會引發事主的不愉快。有幸災樂禍之嫌。

    我們村裡去年有兩家在同一天辦喪事,有一家當天沒有給另一家隨上喪禮錢,過了三天給人家送去,結果被人家說他‘’你五六十不懂事嗎?不知道辦喪事過後不補嗎?你為什麼要這麼做?一次喪事就夠傷心了,你事後補還要我怎麼樣?這個禮我不能收,你拿回去吧‘’!結果鬧的雙方都不愉快。

    ‘’喜事送禮無限期,喪事過後不能補‘’。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是這民間的約定俗成,人們都自覺主動的遵守著、執行著。

  • 8 # 三農問題探討者

    不請自來!

    中國號稱炎黃子孫龍的傳人,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而華人對外自稱是:理儀之幫,在人與人相處之間和事與事的關係中,積累了很多的實用經驗和經驗教訓……!

    可是又有人會說,中國雖然是個文明古國,但是由於我們的祖先們沒有文化,所以深受封建迷信的束縛,也留下了一些遺憾和槽泊!但是絕大多數的智利名言,也給所有的華人,帶來了益處和不觸犯生活中的忌諱!

    就如題主的這個問題,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是關於所有華人的——忌諱!

    幾千年來,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所有有人生活的地方,都留傳著這樣一句老民諺:,“壽不送鍾(終),喪不後補”。

    ‬一、壽不送鍾(終)。

    在過去,由於受到條件的影響,勞動人民的壽命都沒法與現在的人相比!

    那時候在農村,一直就有:人過六十古來稀,活過七十更稀奇!

    記得在七十年代的時候,筆者村中有很多的壯勞力,在五十歲前後都相繼離世了!而這些人生前身體都很好,且身材魁梧,用農村人的話說:就算用榔頭砸幾下,他們也不在乎!可是卻接二連三地一個一個地走了……!

    大家說:如果一個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活到了六七十歲的時候,全家人都在隆重地為老壽星操辦壽宴的時候,有著一個不明事理的人,懷抱大鐘來為老人祝壽的話,相信接待這個人的,輕則摔鍾反臉斷親絕交,甚至會招來全家人的打罵……!因為鍾與終同音,這就犯了大忌諱了……!

    ‬二,喪不後補。

    在古老的中國,關於喪葬習俗和弔孝禮節中,就一直有著一個不明說的規則,就是喪不後補和吃完回喪酒席後,千萬不可跟主人打招呼,都是默默地自行離去的!這就是喪葬習俗中的潛規則……!

    弔孝都是在靈樞出殯前,萬一由於特殊原因,導致靈樞已經出門了,或者過去幾天後,才得到訊息,記住,此時千萬不能去補喪的!如果此時此刻你去了,肯定會鬧出許多的不愉快,因為你觸犯了人生的最大忌諱!人家不但不會收,還會從此與你斷絕來往……!

    你要真有這個心,等到過去一段時間後,可以帶上禮品去看望逝者的家人,以此方式來彌補自己的過失……!

    筆者在今年的南京疫情發生期間,被封在單位一個多月,開封回家後的第三天,在村中與人聊天時,獲知我的一位多年的好朋友,突然去世了!由於本人已年過半百,所以對農村的一些禮節也略懂一二,只得帶著禮物去看望朋友的妻子,言語間深表歉意……!

  • 9 # 村夫夜話

    中國有句俗話,叫“禮多人不怪”,但是送禮也有很多講究,尤其在辦喪事的時候,講究更多。主要是人們對死人的事有很多忌諱,“喪不後補"就是其中之一。這種習俗一般在當地都是家喻戶曉的。除非有人真的不懂規矩或刻意為之,故意去觸別人的黴頭。否則,基本很少有人會在喪事過後才去送喪禮錢,更沒有人會收下這個錢。

    在我們家鄉,現在的規矩比以前也有一些改變。過去,也許是由於經濟的原因,送喪禮很少有人送現金的,一般都是送些祭品之類的東西,比如花圈、火紙、編炮、酒肉等。這些東西必須在棺材抬出靈堂以前送到,出棺除靈以後,是千萬不能送的。如果,你是在出棺以後才到的,你得悄悄的把東西拿回去。最好不要讓主人知道。當然,主人也會提前告訴親友,出棺的日子和具體時間。

    不過,現在送喪禮除了比較特別的親友,如女婿、外甥等既送現金又送祭品外,其他的親友多數都是送現金,收禮的時間也有了適當延長,從出棺以後到宴席開始之前,現金還可以送和收,但祭品不能送,宴席開始,現金也是不能送的。

  • 10 # 老夥計610322

    喪事以逝者出殯之時,就不能出人家喪禮錢了,這是風俗,也是規矩,況且還是喪事過後,有人送喪禮錢,此人真是不曉得好歹,同時此禮題友千萬不可要。

    在我們這裡即使有人請他人代出喪禮,對不起送錢來,否則他人是不會拿自己錢替你墊付的,就是如此講究,至於為什麼,大家心知肚明,不難猜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期單身的女孩,年齡越來越大,卻也不找物件,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