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最愛黑布李5002579092
-
2 # 今天的鋼鐵俠
我身邊最努力的人,應該是我大學時期的一個室友,同為大學生,別人都在吃喝玩樂,紙醉金迷的生活,只有他像是一個例外,總感覺他很忙碌,一個宿舍見面的機會竟然很少。
每次我們三個總是先回道宿舍,等我們玩了一個多小時遊戲甚至每次要休息的時候他才回去。他的生活就是三點一線,教室宿舍圖書館,三點一線。
記得當時有個老師告訴我們,這個學校最大的寶藏不是漂亮女孩子,不是食堂。而是圖書館,這個圖書館才是學校最大的寶藏。我們四年下來只拿了畢業證和自己專業的證書。室友除去我們專業的證書,跟畢業證之外,他還拿到了許多我們都想象不到的證書,中級會計師,人力資源管理助理證書等等,可能他的證書都不是頂級的,但是他的努力我們是有目共睹的。他用了4年的時間做到了我們做不到的事情,的確很值得佩服。畢業這麼多年,我一直也沒聯絡他。我相信如果他還在努力的話,可能已經跟我們不是一個階層了。
我最努力的時候,應該是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第一份工作,坐的是人力資源行業的。剛畢業沒有任何從業經驗,進公司後,有三四個月的時間都是給辦公室裡的人端茶倒水,再就是跟師傅出面試。一年後才讓我自己跟一個專案,那段日子可以說是人生中最努力的時候了。沒日沒夜的工作,對於表個人資訊等等,不厭其煩的核對。最終拿下了,感覺功夫不負有心人。很滿足,現在不一樣了,總感覺現在的自己有點大腹便便的感覺。生活失去了激情的感覺。
我的父親初中畢業,當時因為算盤打的好被村裡選為會計。同時他也非常勤奮好學,80年代自己在家研製汽水,販賣給村裡和大隊裡的人。後來又生產銀耳,自己在家設計了一個鍋爐和一個菌種房,請了十幾個女孩子幫我們幹活,生產好以後就騎個腳踏車批發給小賣部。對於製作汽水我沒有印象,製作銀耳我還是依稀有點映像,那是在我6歲左右,那一年父親應該是35歲。我7歲的時候,父親和母親換了行業,去了河南,不知道他從哪裡學的技術,賣蔥油餅。他們吃的苦從沒有跟我講,我是從別人那裡聽到的。聽說當時剛到河南睡過橋洞,直到生意好起來才租的房子。那個年代國家剛興起萬元戶,父親是每年都能掙萬元。父親經歷過59.60年自然災害,勤儉節約慣了,並沒有因為賺到錢而沾沾自喜。我10歲的時候,父親上房修瓦時,從房上摔了下來,造成了右胳膊插進骨頭縫裡,在家休養了3.4個月。醫生建議做手術,把插進去的骨節拉出來,但父親考慮到做手術得休養更久,所以放棄了,以致於到現在右胳膊比左胳膊要短一小截。但是休養好後不能抬重物,這就意味著做不了蔥油餅了。父親又學會了做小籠包,繼續幹下去。98年金融危機,父親經歷了他人生的第二次打擊。當時我剛讀師範,哥哥讀衛校還沒有畢業。父親存在農村信用社的錢底單被抽走,無法兌現。父親一夜之間頭髮全白了。後來請律師打官司,打了3年官司,國家賠償了這筆錢,一共是19.6萬。拿到錢以後,父親在市郊區買了一個地皮,蓋了個房子。我和哥哥讀書加上蓋房子,以及3年官司,父親老了很多。緊接著父親經歷了他人生中的第三次打擊,我的母親檢查出乳腺癌。當年的醫療條件沒有現在發達,市裡都沒有這方面的專家。主刀醫生是從省裡請過來的,手術加上住院花費了3萬多,後續還得接受化療。哥哥剛結婚,我還沒有結婚,用父親的話來說,任務還沒有完成。接二連三的打擊,徹底讓我們家一夜返貧。當時母親抗癌的藥品都是託人從國外寄過來的,加上化療,每個月差不多3000元左右的費用。父親沒有退縮,決定南下深圳,從頭再來,那一年父親47歲。
到深圳後,父親曾經的一個朋友,因為父親當年在他最困難的時候借了100多元給他,後來發家了,決定拉父親一把。他們選擇工業用氣行業,選址東莞大嶺山。當時是潘伯(父親的朋友)出資40萬,我父親占人力股50%,潘伯安排人記賬,父親和母親每個人每月拿500元工資,營業所得利潤潘伯全部拿走,用來抵扣那20萬。當時的工業用氣市場都是湖南人的天下,父親作為一個外地的新手,處境有多難?想都想的出。潘伯不參與業務,所有的事都是父親一個人解決。父親又要跑業務,又要送貨,加上經濟緊張,車也沒配夠,從最開始用板車送貨,後來買人家的舊3輪車,再到舊麵包車,一步一步走了過來。工業用氣運輸和儲存都有很多的要求,氣體上面都是用化學元素標示的,在父親的那個年代,是沒有學過化學的,父親卻把所有的氣體和要求都記得清楚。這樣堅持了9年,把潘伯的錢還清了,又存了一點錢。哥哥30歲思想已經成熟了,自己開診所也賺了一點錢,這樣把潘伯的股份買了過來,幫父親一起經營氣站。有了哥哥的幫助,氣站迅速擴充套件,又經過了幾年,在老家市中心和東莞松山湖各買了一套房。 父親的年齡也已經60歲了,我和哥哥都讓他退下來,廠裡有工人和司機,不用那麼辛苦了。但父親說,經常勞動有益於健康,只是沒以前那麼辛勞了。
今年父親腸道手術,是徹底閒下來了。但也只是身體閒下來了,心卻沒有閒下來。經常把我和哥哥叫到一起,讓我們不得只盯著眼前,得尋求多元化的發展。父親早幾年時一直有自己的計劃,第一個計劃是擴大規模,有機會做成氣體批發商;第二個計劃是開一家規模大一點的金店(因為我從事銀飾和玉器行業);第三個計劃是註冊一個醫療器械公司,從國外引進裝置,賣給國內醫院(因為哥哥從醫6年,他的同學大都是各鄉鎮醫院一把手,有的是私立醫院的負責人,表妹夫是做進口裝置採購和維護的)。現在這3個計劃都沒有實施,父親視乎有一點壯志未酬的感覺。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可能是父親此生的遺憾。
從一個50年代出生的農民,到取得今天的成就,父親是我見過的最上進,最努力,最勤奮好學的人,也是我一生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