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滄浪

    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四部巔峰之作,既然是四大名著,當然是最最著名的四部小說,一般華人,即使沒有看過這四本書的原著,藉助電視、評書、漫畫、連環畫等耳濡目染之下,一定也對四大名著有所瞭解,四大名著中,三國與水滸內容有相似的地方,施耐庵、羅貫中本來也是師徒,西遊記和紅樓夢則大不相同,因此雖然同是四大名著,從故事性、通俗性、文學藝術性上等也存在著一個高下之分,依照我的瞭解,試分析如下:

    一、最為大眾熟悉程度。

    1、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英雄人物眾多,故事情節性強,易於傳播。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火燒赤壁等故事情節婦孺皆知,劉關張、諸葛亮、曹操等已成臉譜化人物形象,在現實生活中被頻頻引用,三國演義的評書也流傳最為廣泛,近來以三國為背景,又衍生出了很多商業類題材,如《水煮三國》等。綜合而言,三國是四大名著中流傳最廣,在現實生活中影響最大,最通俗,最為大家熟悉和津津樂道的一部。

    (最為人熟知的三國演義)

    檢視圖片

    2、西遊記。

    西遊記中,唐僧和三徒弟也為大家所熟悉,這是最受小朋友歡迎的一本書。但如果單純認為《西遊記》只是一本兒童讀物,那就流於膚淺了,透過西遊記孫悟空降妖的過程,每個妖都有背景,最後都無罪釋放,天上神仙等級制度下的工作生活等,簡直是一部《官場現形記》。網路文化的興起,讓西遊記中的人物頻遭惡搞,從《大話西遊》開始,西遊記成了被翻拍最多的一部名著,所以西遊記位列第二。

    3、水滸

    水滸中人物繁多,108將,其實真正有雪有肉的刻畫的也就十來個,最為大家熟悉的有宋江、吳用、李逵、林沖、武松、花榮等,最受大家喜歡的大概是林沖。水滸一開始是官逼民反,逼上梁山,到結局被朝廷招安,最後和同是農民起義軍的方臘惡鬥,兩敗俱傷。可能就是這個結局讓老百姓很不爽吧,還有點和“逼上梁山”的主題矛盾,導致受歡迎程度一般,還有農民起義的題材也和所有統治階級的意志相違背,上層也不願意多宣傳此書。

    4、紅樓夢

    紅樓夢相比前三部而言,就通俗性而言,是最為高深的,這使紅樓夢成為四大名著中小眾化的一本書,於兒童而言,看不懂,於成人而言,沒點文學修養,也不太看的明白紅樓夢,淺層次的看紅樓夢是本言情小說,導致很多人不屑一看,比較而言,紅樓夢是老百姓最不熟悉的一部,當然這也是因為普通大眾文學欣賞水平有限。

    二、故事及情節完整性

    1、西遊記

    故事情節最為完整,歷經81難,取完經,功德圓滿,該打死的妖怪也打死了,沒打死的也算了,恩怨情仇全部解決,看完後也沒什麼遐想空間和想看續集的想法。西遊記拋開剛開始的孫悟空出世和大鬧天空,後面的降妖故事內容其實很雷同,唐僧被抓,悟空打的過,正要收服,天上神仙來勸架;打不過的,還是請個神仙來收服。西遊記每個故事都可以獨立成篇,所以就完整性而言,西遊記最完整。

    (萬人空巷的西遊記:小時候熱衷於收集西遊記的貼畫)

    2、水滸

    水滸的故事本身也很完整,從一開始的逼上梁山,意氣風發,到後來的歸順朝廷,委屈求全,窩囊而死,梁山好漢的故事就這麼轟轟烈烈開始,窩窩囊囊結束了。但水滸看完後,就是讓人感覺難受,為梁山好漢的結局而難過,為奸臣沒得到懲治而難過。按照傳統評書小說,哪本的結局那些什麼潘太師、龐太師、奸相、奸妃都得到了相應的下場,水滸卻不是這樣的結局,讓人不禁感覺可惜和不解氣,所以水滸裡面的英雄人物很多後來都又出現在了別的評書中,水滸後傳也有,只是名氣不大。

    檢視圖片

    3、三國演義

    三國的故事從情節上講也很完整,三國歸晉大一統,歷史上也就是這麼回事。但就是故事情節上虎頭蛇尾,看三國,很多人都看到劉備去世就失去了一半的興趣往後看了,待到諸葛亮一死,就又少了一半的興趣,後面的事知道結局是怎麼回事就行,很少有人有興趣詳細研究瞭解。三國的幾乎所有精華故事都集中在了劉備去世前,甚至有的說書人,直接就是講到諸葛亮去世就不往下講了,三國的故事就算結束了。後面那幾十年,草草帶過,羅貫中沒興趣,大家也沒興趣,導致了三國情節上的虎頭蛇尾。

    4、紅樓夢

    紅樓夢的不完整,就如同斷臂的維納斯一樣著名,由於曹雪芹生前只寫了80回,導致後面續寫本頗多,最為認可的高鶚版本,但據懂行的紅學家們言,高鶚寫的也只能是矬子裡挑將軍,跟前80回的文筆藝術性比較,判若雲泥。根據前80回書中的判詞、偈語、暗語等線索提示,對於紅樓中人物的結局,不同人解讀會有不同的答案,沒有一個固定的結局,這讓紅樓夢成為四大名著中最不完整的一部,也是紅樓的一個魅力所在。

    三、文學藝術性

    1、紅樓夢

    紅樓夢但就文學價值而言,毫無疑問是最高的,紅樓夢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文學成就的古典小說,是中國長篇小說創作的巔峰之作,是百科全書,是知識寶庫。對於紅樓夢有很多經典的評價,如:毛澤東--《紅樓夢》我至少讀了五遍……我是把它當歷史讀的。開頭當故事讀,後來當歷史讀。魯迅---《紅樓夢》是中國許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這名目的書。誰是作者和續者姑且勿論,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 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等。

    (三位形神俱佳的主演)

    2、西遊記

    西遊記是部神魔小說,內容海闊天空,五光十色。就世界範圍而言,四大名著中孫悟空的知名度應該是最高的,西遊記這本書說簡單呢,也很簡單,小朋友能看懂,外華人也能看明白,說複雜,那也是很有內涵的。孩子們喜歡其情節的離奇絕妙;成人喜歡其樂觀勇敢;娛者愛其快樂與藝術享受;學子戀其可以久久賞讀,品味其中深含的學術韻味;而智者可以從中體會出更多的生活哲理與人生智慧。及到現在商業社會,人們又從中學習到了團隊管理的智慧!西遊記故事可謂男女老少、社會各階層皆宜,還記得央視《西遊記》初播時,可謂萬人空巷,如果那時候有收視率統計的話,大概是要接近100%吧。

    3、水滸

    《水滸傳》的藝術成就,最突出地表現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在《水滸傳》中,至少出現了一二十個個性鮮明的典型形象,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水滸也是中國第一部章回體小說,以至後來的很多評書,包括後來的武俠小說人物塑造上都受到水滸英雄人物性格的英雄,熱血聚義、縱馬馳騁、廝殺疆場,五虎將、雙槍將、連環馬、鉤鐮槍等都成為了揮不去的英雄影子。林沖、武松、燕青、魯智深、花榮、李逵、石秀、時遷,王英扈三娘等英雄人物性格成為後世以英雄為題材的小說取之不盡的寶藏,包括後來的武俠小說,甚至在足球場上,生活中論英雄時,這些綽號也是用的很頻繁。猶記得以前跟同學們一大愛好就是背誦互考水滸的英雄綽號和名稱。

    (林沖和武松的英雄故事最震撼)

    4、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開創了歷史小說的先河,書中除了英雄人物的刻畫,還有就是對戰爭與計謀的成功描寫。羅貫中師施耐庵的學生,現在很多人認為水滸羅貫中也幫著寫了點,三國演義,施耐庵可能也指導寫作了。所以三國和水滸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比如五虎將,關勝是關羽的替代,林沖和張飛一樣也是豹頭環眼。水滸講義,三國講忠,這也是三國也受統治階級愛好,乃至影響力超過水滸的一個原因吧。就關羽的地位,那就不是水滸中任何一位英雄所能撼動的。三國的故事雖然流傳最廣,但單純就文筆功底而言,在四大名著中應該是比較靠後的,全書語言通俗易懂,但因為敘事時間跨度大,在相同的篇幅內刻畫人物比之其他三大名著略顯潦草,這是三國文學性差的一個原因,也是三國更為流傳的一個原因。

  • 2 # 時代車訊

    1.三國演義。三國演義英雄人物眾多,故事情節性強,易於傳播。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火燒赤壁等故事情節婦孺皆知,劉關張、諸葛亮、曹操等已成臉譜化人物形象,在現實生活中被頻頻引用,三國演義的評書也流傳最為廣泛,近來以三國為背景,又衍生出了很多商業類題材,如《水煮三國》等。綜合而言,三國是四大名著中流傳最廣,在現實生活中影響最大,最通俗,最為大家熟悉和津津樂道的一部。2.西遊記。西遊記中,唐僧和三徒弟也為大家所熟悉,這是最受小朋友歡迎的一本書。但如果單純認為《西遊記》只是一本兒童讀物,那就流於膚淺了,透過西遊記孫悟空降妖的過程,每個妖都有背景,最後都無罪釋放,天上神仙等級制度下的工作生活等,簡直是一部《官場現形記》。網路文化的興起,讓西遊記中的人物頻遭惡搞,從《大話西遊》開始,西遊記成了被翻拍最多的一部名著,所以西遊記位列第二。;;3.水滸傳。水滸傳中人物繁多,108將,其實真正有雪有肉的刻畫的也就十來個,最為大家熟悉的有宋江、吳用、李逵、林沖、武松、花榮等,最受大家喜歡的大概是林沖。水滸一開始是官逼民反,逼上梁山,到結局被朝廷招安,最後和同是農民起義軍的方臘惡鬥,兩敗俱傷。這還有點和逼上梁山的主題矛盾,導致受歡迎程度一般,還有農民起義的題材也和所有統治階級的意志相違背,上層也不願意多宣傳此書。;4.紅樓夢。紅樓夢相比前三部而言,就通俗性而言,是最為高深的,這使紅樓夢成為四大名著中小眾化的一本書,於兒童而言,看不懂,於成人而言,沒點文學修養,也不太看的明白紅樓夢,淺層次的看紅樓夢是本言情小說,導致很多人不屑一看,比較而言,紅樓夢是老百姓最不熟悉的一部,當然這也是因為普通大眾文學欣賞水平有限。

  • 3 # 王松林

    一,紅樓夢的歷史價值:

    中國十八世紀批判的現實主義的偉大作品——《紅樓夢》鮮明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具有巨大的歷史意義。《紅樓夢》傑出的現實主義創作成就,給後代作家提供了豐富的藝術經驗。 《紅樓夢》,中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又名《石頭記》等,被列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認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紅樓夢是一部宣揚真善美的作品,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真摯的愛情,友情和親情,透過人性冷漠和溫情的對比,超脫的美好生活和現實艱難的對比,充分表現了作者對真善美的強烈追求和渴望,當然,這種追求在當時的社會環境很難實現,而且在任何社會都很難真正實現。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說以“大旨談情,實錄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體情理,按跡循蹤,擺脫舊套,新鮮別緻,取得了非凡的藝術成就。“真事隱去,假語村言”的特殊筆法更是令後世讀者腦洞大開,揣測之說久而遂多。後世圍繞《紅樓夢》的品讀研究形成了一門顯學——紅學。

    二,《三國演義》的歷史價值:

    《三國演義》不僅是較早的一部歷史小說,而且代表著古代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小說採用淺近的文言,明快流暢,雅俗共賞;筆法富於變化,對比映襯,旁冗側出,波瀾曲折,搖曳多姿。又以宏偉的結構,把百年左右頭緒紛繁、錯綜複雜的事件和眾多的人物組織得完整嚴密,敘述得有條不紊、前後呼應,彼此關聯,環環緊扣,層層推進。 《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戰爭描寫和人物塑造上。小說最擅長描寫戰爭,並能寫出每次戰爭的特點。《三國演義》雖以歷史為題材,但它畢竟不是史書而是文學作品。因為它經過了藝術加工,有不少虛構。 全書共寫大小戰爭四十多次,展現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

    其中尤以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彝陵之戰最為出色。對於決定三國興亡的幾次關鍵性的大戰役,作者總是著力描寫,並以人物為中心, 今天看來,這種語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當時它卻近於白話;用這種語言來寫長篇小說,是一種創舉,

    三,《水滸傳》的歷史價值:

    《水滸傳》主要描寫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在山東梁山泊聚義的故事。《水滸傳》全書透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後鎮壓田虎,王慶,方臘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勢力,最終走向悲慘失敗的宏大故事,藝術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宋江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鬥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水滸傳》問世後,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了後世中國小說創作的典範。《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同時也是漢語文學中具備史詩特徵的作品之一,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水滸傳》,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主要故事背景、型別上屬於英雄傳奇的章回體長篇小說。作者或編者一般被認為是施耐庵,現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羅貫中兩人中的一人,或兩人皆有。 《水滸傳》主要描寫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在山東梁山泊聚義的故事。 《水滸傳》全書透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後鎮壓田虎,王慶,方臘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勢力,最終走向悲慘失敗的宏大故事,藝術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宋江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鬥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水滸傳》問世後,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了後世中國小說創作的典範。《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同時也是漢語文學中具備史詩特徵的作品之一,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水滸傳》,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主要故事背景、型別上屬於英雄傳奇的章回體長篇小說。

    四,《西遊記》的歷史價值:

    《西遊記》主要描寫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悟淨)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唐僧取經是歷史上一件真實的事。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僅25歲的青年和尚玄奘離開京城長安,隻身到天竺(印度)遊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他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讚譽。貞觀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他這次西天取經,前後十九年,行程幾萬裡,是一次傳奇式的萬里長征,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象面前驚歎不已。

  • 4 # 倉庫管理規範

    幾百年以來,我們中國的四大名著一直都受到華人的重視。我們非常推薦孩子們去看,甚至可以說它們已經成為了我們中國青少年的推薦讀物。這裡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中國四大名著的文化價值是什麼。

    “中國四大小說名著”,指明代的《三國志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清代的《紅樓夢》四部小說。在某種意義上說,它們都是文化密碼,我們可以從中解讀華人的歷史觀、政治觀、人生觀、生命觀等等。

    《三國志演義》的歷史意識

    清朝康熙初年刊行的毛宗崗本《三國志演義》,一開篇引錄了一首楊慎的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詞傳達給我們兩個歷史感受:第一,不管有多少英雄,他們曾有多少轟轟烈烈的事蹟,最終都是“空”的。留下的是什麼?是不變的青山和夕陽。中國還是中國,青山還是青山,曾經的英雄不再重現。

    可是真的不會重現了嗎?這就引出了第二個歷史感受:歷史英雄仍然生活在我們當中,在我們的心目中,他們的一生藉助語言表述方式得以重現——“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笑談”是一種語言表述方式,是說故事。所以,歷史上的英雄還活在當下。

    結構框架:分合迴圈的歷史宿命

    《三國志演義》的故事,起自“宴桃園豪傑三結義”,終於“降孫皓三分歸一統”。在歷史敘述中,敘事者總是將充滿偶然性的歷史事件當作在必然規律支配下肯定發生的事實,於是原本不確定的歷史便成為朝著理性目的行進的必然過程。

    民間流傳的《三國志平話》,原來構想了一個歷史寓言:由於西漢初年高祖劉邦殘殺功臣,所以功臣們託生成為三國諸侯,最終顛覆了漢王朝。這種 不切實際的前世因緣,蘊含著冤冤相報、道德報應的歷史宿命,表現的是民間的善惡觀念和因果觀念。而《三國志演義》卻用黃巾起義、三國歸晉這種確鑿的歷史變 遷,取代了《三國志平話》的歷史寓言。那麼,它的開端和結局又蘊含著什麼樣的象徵意蘊呢?

    就開端而言,“黃巾起義”對中央政權的衝擊,不僅表徵了王朝興衰迴圈的道理,而且揭示了一個王朝最終滅亡的種種原因:桓、靈二帝用人不當, 特權集團——包括宦官和外戚——敗壞朝政,激烈的朋黨之爭,膨脹的個人權欲等等。這裡的因果關係是環環相扣的,表現出《三國志演義》對歷史的深刻思考。

    《三國志演義》小說的結尾,呈現出一種對小說開篇情節的迴應。在小說的結尾部分,敘事者常常運用閒筆,提到遠在眾多章回之前、標誌小說開篇 的一些情節。比如第一百一十四回,曹髦大喝“吾乃天子也”,這跟第一回劉備幼時同鄉中小兒以樹下游戲,自稱“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遙相呼應。歷史,仿 佛在轉了一圈以後,又回到了它的起點。

    從歷史迴圈論的觀點來看,分—合—分—合……構成了一種永無止境的歷史過程。這就是毛宗崗所總結的:“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這種分合迴圈的歷史宿命觀並不高明,但比起《三國志平話》因果報應的宿命觀,已經是切切實實的歷史觀念了。

    情節主線:悲憤感傷的道德信念

    《三國志演義》描述了諸侯割據給人民造成的苦難,在“青梅煮酒”中,還借曹操之口,評述當時局勢,嘲諷門閥士族。小說家不贊成由曹操來統一 天下,但卻肯定曹操在反對門閥士族、諸侯割據中的功勞。同時他又清醒地認識到,曹操畢竟得了“天時”,最終只能由屬於曹魏一方的司馬氏政權來統一天下。

    但是,全書的情節展開卻更鮮明地是以蜀漢一方為中心的,小說家極力謳歌、熱情寄望的是蜀漢一方。從第一回至第八十五回,小說展開了劉備一生 經歷的描寫。其中有兩個轉折點:第一個轉折點是第二十一回,在這之前,劉備在諸侯爭戰中只是一個極不起眼的小配角,在這之後,劉備集團作為一股新生的政治 勢力開始與曹操集團正面對抗;第二個轉折點是第四十三回赤壁之戰,在這之前,劉備東奔西走,狼狽不堪,在這之後,劉備取得荊、襄數郡,並將勢力發展到了西 川。而劉備一生最重要的事蹟是三顧茅廬。從第三十七回至第一百零三回,小說實際上書寫了“諸葛亮傳”,以赤壁之戰、三氣周瑜、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等重要情 節,展開蜀漢驚天動地的戰績。

    《三國志演義》以蜀漢為中心的總體構思,具有深刻的寓意。本來,就像“春秋無義戰”一樣,三國爭戰也無所謂正義與邪惡的區別。但是由於小說 家賦予三國中的劉備集團以“占人和”、得民心的客觀條件,“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的政治理想,使劉備集團成為正義力量的象徵,而與之相對立的曹操集團卻成 為邪惡勢力的代表。這種“擁劉反曹”的政治傾向,既表現了中國古代平民百姓的心理和願望,又浸透了源遠流長的封建正統觀念,是二者的融合,構成一種強烈的 道德信念。

    可是,嚴酷的歷史事實是,真正實現統一的是由邪惡力量曹魏一方派生出來的司馬氏政權,以正義力量劉蜀一方來統一天下終究成為幻滅的理想。諸 葛亮臨終時不能不哀嘆:“吾本欲竭忠盡力,恢復中原,重興漢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將亡矣!”《三國志演義》小說的後半部流溢著濃重的感傷情調,就像鋪天 蓋地的迷霧一樣瀰漫寰宇,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水滸傳》的政治思考

    如果說《三國志演義》是在問鼎逐鹿的政權鬥爭中思考歷史興亡的話,那麼,《水滸傳》小說則是在綠林好漢的草莽世界中展示社會動亂。《水滸 傳》小說的故事始於“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北宋嘉祐三年,京師瘟疫盛行,民不聊生,殿前太尉洪信奉仁宗聖旨,到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天師張 真人到朝廷祈禳瘟疫。洪太尉到信州貴溪縣,遊覽伏魔殿,擅自開啟殿門,掀開石碑、石龜壓著的青石板:“石板底下,卻是一個萬丈深淺地穴。只見穴內刮刺刺一 聲響亮,那一聲響亮過處,只見一道黑氣,從穴裡滾將起來,掀塌了半個殿角。那道黑氣直衝上半天裡,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這就是“三十六 員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單八個魔君”——即梁山泊首領的來歷。

    因天災引起人禍,這是有深刻的寓意的。“洪太尉誤走妖魔”的事情,距離梁山好漢揭竿而起的徽宗宣和元年,有61年。60年一甲子,這有某種 特殊寓意,指出宋徽宗的社會動亂來源於61年前的宋仁宗。仁宗朝是北宋盛世,小說顯然隱含著“從盛世尋求亂世根源”的敘事動機。

    小說的故事終於“宋公明神聚蓼兒窪,徽宗帝夢遊梁山泊”,宋江兄弟零落星散以後,大半慘死,受玉帝敕封,陰魂聚於蓼兒窪。一天,宋徽宗夢遊 梁山泊,得知宋江等人冤情,驚醒後,命宿太尉查明真相,下旨封宋江為“忠烈義濟靈應侯”,在梁山泊“起蓋廟宇,大建祠堂,妝塑宋江等歿於王事諸多將佐神 像。”,四時享祭。

    禍由皇帝而起,由皇帝而終,小說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敘事結構,對宋江起義的發生和結局做歷史和政治的闡釋。我把這種闡釋概括為“魔君三部 曲”。108位好漢本是“魔君”,最後卻變為神。神和魔之間的衝突在《西遊記》小說裡大量展開,《水滸傳》講的是魔變成神的過程,包括三個故事:第一,群 魔亂世;第二,改邪歸正;第三,榮升天神。這個“魔君三部曲”隱含著深層政治思考,它蘊含三重寓意,即“官逼民反”、“替天行道”和“忠義之烈”。

    為什麼我們會一直推薦大家去看中國的四大名著?同學們你們思考過這背後的意義嗎?這裡希望同學們可以瞭解中國四大名著的文化價值是什麼。

  • 5 # 西北風AH

    四大貌似是建國以後出現的概念,大概是為了想看中國古典小說的人入門方便。

    單論文學價值的話,差距蠻大的。

    紅樓第一,這個沒什麼可爭議的。

    三國水滸和西遊脫胎於各地評話,是文人把流傳於各地的各種零碎本子編輯整理,刪刪減減結構出來的獨立長篇。文學性是有的,但是可以說有名句無名篇,有非常生動的寫景狀物人物描寫,以及精巧的事件片段敘事,整體結構的功夫就比較次~~~當時基本也沒多少人有長篇結構意識,都是從三言二拍之類的發展過來的。

    這三本因為話本流傳得廣,所以知名度還是很高的,文化價值高於文學價值。

    文學長篇的話,還可以看一本金瓶梅,是它直接啟發了紅樓夢,而且現實主義程度超過了紅樓夢,這個已經有公論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後悔嫁給現在的老公(後悔娶現在的老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