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藏書畫

    【文藏來答】鮮于樞與趙孟頫稱得上是一起開啟元代迴歸傳統的古典主義書法潮流的先導者,與趙孟頫、鄧文原並稱『元初三大家』。

    鮮于樞與元代書壇

    鮮于樞(1246—1302),字伯幾,一作伯機。號困學民,又號虎林隱吏、直寄老人等。他與趙孟頫稱得上是一起開啟元代迴歸傳統的古典主義書法潮流的先導者,與趙孟頫、鄧文原並稱『元初三大家』。從大德初年到至大初年的十多年間,他們三人都在杭州任職,活躍於杭州文化圈。鮮于樞能詩,通音律,所作散曲尤佳,又擅鑑定古物、字畫,特別以善書為世所重。元代初期的書法,呈現著兩種面貌,一種是南宋末期放縱恣肆書風的延續,一種是北方金國奇險慓悍書風的亞流。但都是宋人『尚意』和輕視古法造成的結果。到了趙孟頫以恢復晉唐為號召,以崇韻尚法為宗旨,力掃宋人書法的流弊,書壇才開始有了新的生機。在這一託古改制的書法革新運動中,鮮于樞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並卓有成就的書法家。

    元 鮮于樞 杜工部行次昭陵詩 區域性 故宮博物院藏

    鮮于樞作為元代前期復興晉代書風的中堅,與趙孟頫名聲並置,他們互相切磋,互相影響。從鮮于樞的傳世作品來看,他的楷書和一些小行書作品風格同與趙孟頫,但是他的大字行草書多得於唐人,所以這些大字作品與趙孟頫的秀逸比起來,更表現出雄放恣肆。他的草書也最得趙孟頫推重,趙孟頫嘗雲:『僕與伯幾同學草書,伯幾過餘遠甚。僕極力追之而不能及。』鮮于樞一些大字行草書作品淋漓縱橫,氣勢壯偉,得曹旭、懷素風韻,這一路是趙孟頫未曾涉獵的。

    唐 懷素 自敘帖 區域性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鮮于樞大字行草書的風格特徵及淵源

    『困學帶河朔偉氣,每酒酣驁放,吟詩作字,奇態橫生。』這是同時代的詩人柳貫對鮮于樞的評價。黃惇也曾在《中國書法史·元明卷》中提到過:『藏於上海博物館的行草書《詩讚》卷和藏於故宮博物院的《杜工部行次昭陵詩》卷等,便是雄放恣肆,奇態橫生的代表作,字大近掌,疏放中寓沉穩,酣暢中見精微,這種大字出現於元代初年,已見後來明人大幅作品之端倪,但鮮于樞能在放大中不失法度,卻是後人所不及的。』黃惇在這段話中表達了對鮮于樞大字作品的讚賞。

    元 鮮于樞 行草詩讚卷 區域性 上海博物館藏

    元 鮮于樞 行草詩讚卷 區域性 上海博物館藏

    鮮于樞部分有代表性的大字行草書有上文中提到的《詩讚》卷和《杜工部行次昭陵詩》卷以外,還有藏於故宮博物院的《杜甫魏將軍歌詩》《蘇軾海棠詩》卷和《五絕詩》、藏於首都博物館的《韓愈進學解草書》卷以及由日本京都藤井有鄰館收藏的《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和上海博物館藏《贈繼榮古詩》卷等。

    元 鮮于樞 行草詩讚卷 區域性 上海博物館藏

    《匏翁家藏集》中評價鮮于樞:『困學多為草書,其書從真行來,故落筆不苟,而點畫所至皆有意態。』這裡提到『其書從真行來』,鮮于樞的楷書築基唐法,然後入晉,小楷法鍾繇。草書則於『二王』、懷素均有心得,所以他的行草書才能筆法精微,落筆不苟,筆畫皆有意態,這在元人中也是少有的。

    鮮于樞在學習古人、理解古法方面,用力最多的或許就是『羲獻父子』了。

    『撞破煙樓固未然,唐模晉刻絕相懸。莫將定武城中石,輕比黃祊墓下磚。』這是鮮于樞在《跋王獻之保母碑》中所寫。這裡提到的『撞破煙樓』是指子輩勝過父輩,在這裡則指王獻之書法有超越王羲之的地方。

    元 鮮于樞 杜甫魏將軍歌詩 區域性之一 故宮博物院藏

    元 鮮于樞 杜甫魏將軍歌詩 區域性之二 故宮博物院藏

    張懷瓘在在《書斷》中提到:『王獻之變右軍行書,號曰破體書。』張懷瓘認為破體書是小王在大王行書的基礎上加以創造的新書體,即打破真、行、草各體的界限,融會而成。唐代徐浩的《論書》中說到:『《周官》內史教國子六書,書之源流,其來尚矣,程邈變隸體,邯鄲傳楷法,事則樸略,未有功能。厥後鍾善真書,張稱草聖,右軍行法,小令破體,皆一時之妙。』這裡將小王的破體與鍾繇的真書、張芝的草書、王羲之的行書並列為當時最高成就的書體。筆者認為王獻之在『破體書』的創造上自然是有超越王羲之的地方。

    元 鮮于樞 杜甫魏將軍歌詩 區域性之三 故宮博物院藏

    元 鮮于樞 杜甫魏將軍歌詩 區域性之四 故宮博物院藏

    那麼,鮮于樞學『二王』,是否會在『破體書』上有所嘗試呢?

    以鮮于樞行草書《韓愈進學解》卷為例,整幅作品節奏鮮明,前二十行以行雲流水的草書為主,之後開始逐漸有墨色變化,並且出現了很多單個字的行書甚至還摻雜了一些楷書,例如『蘭』『陵』『舉』等,以及後文中出現的『用』字這樣的楷書筆法的單個字,它們和上下文並沒有很多的連帶,但是卻沒有影響整幅作品章法的連貫性,筆者認為這一現象值得我們關注,並且這種現象在鮮于樞的大字行草書作品中並不是偶然得之。在《杜工部行次昭陵詩》中,開頭『舊』『俗』二字均為楷書筆法,並無連帶,這種情況還有許多,筆者在此就不一一舉例說明了。在鮮于樞的大字行草作品中出現的三種書體混用的現象,或許可以理解為他在學習『二王』時,已經關注到徐浩所提『小令破體』,並且在其大字行草書中已經開始對『破體書』進行試嘗。這一現象也正是反映出他在書法上堅持復興『晉唐』書風。

    元 鮮于樞 蘇軾海棠詩卷 區域性之一 故宮博物院藏

    《論草書帖》中,鮮于樞說:『張長史、懷素、高閒皆名善草書。長史顛逸,時出法度之外。懷素守法,特多古意。高閒用筆粗,十得六七耳。』他指出張旭的書法有時脫離了法度,而懷素遵守法度,所以懷素的作品多含有古意。從鮮于樞的大字行草書作品中不難發現,很多作品的整體風貌與懷素相似。筆者選取《杜甫魏將軍歌詩》與懷素《自敘帖》進行比較。懷素用筆圓融,中鋒行筆,結字纏繞牽連並且章法茂密的特點在《杜甫魏將軍歌詩》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元 鮮于樞 蘇軾海棠詩卷 區域性之二 故宮博物院藏

    除此之外,鮮于樞在對待宋(包括金)人的書法上不僅僅只有批判,還存在很多中肯的評論。他在學習草書上,與蘇軾、米芾有共同的見解,他說:『海嶽公有云:今世所傳顛素草書,狂怪怒張,無「二王」法度,皆偽書。東坡謂:吳門蘇氏所寶伯高(張旭)書隔簾歌以俊等草,非張書。』這裡鮮于樞以『二王』之法為審美趣向,也以此作為鑑別真偽的準繩。

    元 鮮于樞 蘇軾海棠詩卷 區域性之三 故宮博物院藏

    戴表元《題東坡書歐陽公鴨鵊圖》:『右草書歐陽(修)公《鴨鵊詞》一卷,建業翁舜諮得於姑孰士大夫家。從來以為山谷書。漁陽鮮于樞以為東坡草書……』這裡可見鮮于樞對蘇軾和黃山谷的書法都很有研究。鮮于樞還在《黃庭堅贈雲庵道人歌行》中跋:『黃文節公之筆,如錐畫沙,如印印泥,無點畫之差失。』在《米芾景文隰公帖》中題簽:『南宮天機筆妙』。可見鮮于樞並非一味排斥黃庭堅與米芾的書法,而黃庭堅與米芾在大字行草上都是有所成就者,所以筆者認為鮮于樞的大字行草書風格的淵源有一部分也來自於宋代書家。

    元 鮮于樞 韓愈進學解卷 區域性 首都博物館藏

    與趙孟頫相比,鮮于樞更擅長大字,這自然與他的性格也有著一定的關係。但是由於鮮于樞過世較早,未臻化境,客觀上在元代書壇影響比趙孟頫要小。趙孟頫與鮮于樞相互切磋書道,相互影響,但是從鮮于樞傳世的大字行草書作品的風貌來看,鮮于樞不失為元代初期有個性的一家。他在大字行草書上的試嘗對後人也有一定的影響,這一點我們不可忽略。

    元 鮮于樞 韓愈進學解卷 區域性 首都博物館藏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 2 # 千年蘭亭

    提到元代書法家,人們第一印象是趙孟頫,殊不知,鮮于樞與趙是一時瑜亮,只不過趙孟頫的光茫太過閃耀,掩蓋了天空中的其他星辰。

    鮮于樞生於1256年,卒於1301年,可惜去世太早。他與老趙雖是一時瑜亮,卻並不似《三國》中拼得你死我活,而是惺惺相惜,這哥倆關係好得不能再好。

    鮮于樞擅作行草,用筆遒勁,筆勢婉轉。吳寬評其書說:“其書從真行隸,故落筆不苟。而點畫所至,皆有意態,使人觀之不厭。”

    此人意氣豪放,常酒酣興到之時作字,奇態橫生,是一位很有才氣的書家,其聲價幾與趙孟頫並駕齊驅。

    相較他的兄弟,其草書韻致雖不如趙孟頫,但姿態有過之。他的草書恣肆接近懷素,奔放有餘,但含蓄幽遠不夠。因而,他的草書雖不入“野”道,卻有“匠氣”之嫌。

    鮮于樞存世墨跡有:《漁父詞》《王安石雜詩卷》《透光古鏡歌》《韓愈石鼓歌》《蘇軾海棠詩》《老子道德經》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亞歷山大大帝的“錘砧戰術”是如何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