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犇牌車品

    銷售收入➗員工總數=人均績效,如果資料簡單地直接計算的話,Tesla確實低於大部分車企。作為科技驅動的電動車品牌,在目前的階段(Elon Musk始終以創業者自居,Tesla也自認為是個創業公司),規模化效應尚未最終實現之前(Gigafactory在建成後,鋰電池產量將相當於2013年全世界的鋰電池產量),這個數字偏低應該有很多種方式可以解釋。但一個最根本的原因是:Tesla沒有經銷商,所有的體驗中心都是Tesla直營。僅在中國大陸地區(不含港澳臺),Tesla目前已在7個城市有25家體驗中心;而每一個體驗中心的員工,都是Tesla自己的員工,而非經銷商體系。簡單地說,Tesla『自己產、自己賣』;而其他車企則是『自己產、別人賣』。還有,其他車企不需要給自己的車造加油站;而Tesla的超級充電網路,已經覆蓋超過98%的北美人口。在歐洲中西部,也已經覆蓋了超過85%的人群。在中國,超過70個城市已經有了110餘座超級充電站。中國車主可以從哈爾濱透過超充網路直抵深圳;從北京出發,經華中京港澳高速或是華東的東部沿海高速,都可以抵達廣深地區。所以當計算『人均績效』的時候,銷售體驗網路和充電網路的建設人員,『拉低』了Tesla的人均績效。但是Tesla也因此可以制定透明的定價策略、更靈活的銷售方式。那種『中國售價為美國售價的3倍』,或是『加價提車/加裝裝潢』的問題,不會在Tesla這裡發生。同時,目前,也只有Tesla一個電動車品牌(包括傳統汽車品牌旗下的電動車產品),可以在為車主提供家庭充電樁之外(在中國,Tesla贈送給車主一個家庭充電樁,並免費安裝),為超過16萬Tesla車主的出門旅行建設了一個龐大的超級充電網路;並和眾多夥伴一起,打造了一個更為龐大的目的地充電網路。如此考量,Tesla真正的人均績效,並不低;我們期待,為這個世界貢獻更大的價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我們更傾向於洋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