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雨夢7172

    八十年代最吃香“鐵飯碗”:聽診器,方向盤;殺豬廚子,售貨員;兵哥哥(軍官),糧弟弟(糧所工人),不如銀行信貸員。

  • 2 # 荒井胡桃

    八十年代可不是公務員最吃香,那時候還沒有公務員這個概念,只有幹部與工人兩種身份。

    而八十年代能進國營大企業那是頂頂的驕傲!

    我父親九十年代因所在國營鞋廠倒閉後自己出來開了個皮鞋小作坊,也有幾十號人。有個姐姐的父親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正兒八經的湖南農業大學(那時叫湖南農學院)本科生啊!那時候的本科生含金量絕不低於四個九。

    畢業分配是安排到縣委黨校的,現在妥妥的參公單位,而且起點那麼高,日後前程似錦。

    可他老人家不,他要進廠,他要當工人。遂如願進了氮肥廠,也是個幾千人的國企。取了個紡織女工,只生了一個女兒。

    後來大家也能猜到了,國企倒閉,工人買斷下崗,生活過得甚是艱難。有幸見過他老人家一面,我和我父親都很尊重他,花白的頭髮,一件白色背心全是窟窿,略佝僂著的背,戴一幅眼鏡,臉上時時掛著一幅低眉順眼的笑,請原諒我用這個詞,也許是生活讓他變得這樣。

    後來我問過他妻子,阿姨說他不願當幹部,別人領導他他免得犯錯誤,大概經歷過文革的一代或許真有人有這種思想?!

    女兒也挺怨他,當初的選擇改變了他的一生,也改變了女兒的一生。

  • 3 # 勤勞的軍建

    80年代最吃香的“鐵板碗”有哪些?如今哪些完全消失了?

    80年代最吃香的是“聽診器”“方向盤”“實權派是售貨員”,如今這幾個行業國內遍地都是,所以也失去了往日的光環。

    首先咱們談談八十年代的售貨員,為啥那個時代他(她)們吃的香?是因為那個時代是計劃經濟,國內物資緊缺,比如老百姓買個腳踏車、手錶、縫紉機等,都得去找售貨員走後門。

    現如今國家透過這幾十年的改革開放,由計劃經濟轉為市場經濟,呈現出貨物堆山,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人民的生活用品應有盡有,並且送貨上門,所以人們再也不用求售貨員走後門了,而且時間到了九十年代很多國營商店就經營不下去相繼倒閉、關門大吉、職工下崗,從此售貨員再也吃不開了。

    司機和醫生八十年稀少,物以稀奇為貴,所以他(她)們那個時代也很吃得開。如今私家車進入千家萬戶,醫療所遍地都是,所以醫生也多多皆是,也失去了八十年代時期的榮光。

  • 4 # 東北大木瓜

    那時,咱在大國企工作,那主人翁派頭賊足賊足。大年三十家庭聚會,我哥是機關小職員,我弟弟是公交車賣票的,見到我都點頭哈腰的,沒底氣。

    那時,在社會上最吃香的就屬國有大企業了,在企業裡最吃香的就屬電影放映員了。比較火的電視劇《情滿四合院》裡,那個賊招人煩的許大茂就是放映員。

    你瞅他那個熊樣把他嘚瑟的,放一個電影就拎回家一堆土特產品。那時的咱廠有個叫二狗子的傢伙,瘦的跟小雞仔似的。自從當了放映員,好煙抽著,好酒喝著,動不動就燉只雞吃,都是去農村放電影撈回來的,還真把他吃胖了。

  • 5 # 淮北日月升

    80年代最吃香的“鐵飯碗”有哪些?如今哪些已經完全消失了?

    那時候最吃香的職業,大體有這樣幾種。

    第一種是供銷社售貨員。

    這個職業之所以吃香,主要是因為那時候很多東西非常緊缺,一般人買不到,如果認識供銷社的人,則可以“走後門”買點。例如那時候“洋油”(就是火油、煤油,照明用)經常買不到,家裡有幾個孩子上學,沒有火油則晚上無法做作業,如果有個親戚在供銷社能買到一斤兩斤,那可是吃香了。

    第二種是拖拉機駕駛員。

    這個職業吃香有兩個原因。

    一來那時候多數人幹農活,都是很累的體力活,而開拖拉機實際上並不輕鬆,但那時候拖拉機很少,這個職業也就高大上了。

    二來那時候交通工具很少,走親戚、到縣城辦事無論多遠多數是步行,如果開拖拉機,可以捎著熟人進城,或者給熟人從城裡捎點東西,省下勞頓之苦。

    第三種是電影放映員。

    電影放映員吃香的原因是,可以知道近期放電影的名字(《地道戰》、《小兵張嘎》之類),透露點小道訊息,另外放電影的時候,都是由村裡管飯,比吃自己的標準要高點,至少每頓都有菜吃。

    第四種是赤腳醫生。

    那時候赤腳醫生看病不收費,但是赤腳醫生是半脫產人員,不用每天干農活,另外有藥沒藥他說了算,算是一種權利,因此這個職業也吃香。

    第五種是鄉鎮廠子的臨時工。

    臨時工每月收入十幾元,比一天工分價值一兩角的農民,算是強不少了。另外不管是燒鍋爐還是燒電焊,總也算是一門技術,也屬於比較吃香的職業。

    最吃香的職業:吃國庫糧的。

    所謂吃國庫糧的,就是那種吃國家定量糧食的人。包括國家幹部、國企職工、公辦教師等等,這種職業,是做農民的想都不敢想的職業。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班裡有一個同學,因為老爹是糧管所職工,兒子可以“接班”頂替老爹當工人,儘管他面相和武松的大哥類似矮而醜,但是當時還是把全校最漂亮的女生佔了起來。

  • 6 # 水草不藍

    那個時候的鐵飯碗有國企的職工,縣辦集體企業的職工,商業系統的職工。以及教師、醫生、公務員、研究單位等事業單位職工。現在的鐵飯碗剩下的有教師,醫生,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職工了。國企在九十年代已經改制,員工成了合同制員工。除了國家骨幹企業外,大量的國企倒閉的倒閉,出售的出售,員工們下崗失業的比較多,鐵飯碗被徹底砸掉了。商業系統也一樣,隨著市場機制的活躍,個體商戶,民營商業的出現,國營商業系統大多經營不善,改制、出售、倒閉,員工也是走的走,下崗的下崗,鐵飯碗已不在了。在最初的那幾年,這些下崗的員工自找出路,自謀職業,吃苦受累,為國家的企業改革做出了犧牲,他們打多已經到了退休年齡,享受著國家的退休政策,雖不富裕,但日子都能過得去。

  • 7 # 撮影者

    82年當兵回來城鎮戶口縣安置辦還給安排工作。現在想起來真是一言難盡。你能想到嗎,我是分到了醫院不去,計劃生育委員會不去,新華書店不去,電影院不去,非得進國企大工廠。就是因為工資36和38.6元之分。後來如願以償進去了,好了數年後,企業慢慢就不行了,最後失業了。真是欲哭無淚!

  • 8 # 泉泉141498491

    80年代中國剛剛起步發展,鄧小平南方講話精神,改革開放大發展,深圳開始發展很好,中央馬上把上海為重點加快發展建設,開發浦東新區。30下來浦東上海大變樣,所以現在最吃響的工作就是科技網路化。

  • 9 # 永遠奔跑的蝸牛

    1.商店售貨員。那個時候,誰能在商店當個售貨員,那個真是光宗耀祖的事,因為那個時候,總體來說,商品的數量還比較少,很多東西還不好買,另外都是國營的商店,沒有私企,所以商店沒有競爭,大家買東西都是拿錢求著商店買,商店才是上帝。

    2.小車司機。那個時候,誰要是能給領導或者單位開車,那也是很難得的工作,因為那個時候車非常的少,車可是一個稀罕物,路上也很少見到車,所以能開車,那都是有能耐的人,放在現在來講,算個高階工程師都不為過,不像是現在,滿大街都是車。

    3.國企的職工。那個時候,國企的待遇特別的好,不管是工資還是各種福利待遇,分房,分東西,孩子上幼兒園等等各種福利,都不是一般的別的單位能比的,能在國企上班,吃穿用基本上都不會發愁。

  • 10 # Jack姜看世界

    1、供銷社的售貨員

    供銷社是計劃經濟的產物。當時,它控制著華人所有的商品供應,從針線到電視機,都由供銷社銷售。那個時候,人們都是憑票購物,手裡都會握著各種肉票、糧票等等。而作為一名售貨員,會有一些資源,並且是第一個瞭解到一些好東西的人。此外,由於物質缺乏,一些用品需要批准後才能進行購買,例如電視機、汽車等。 1990年底,萬通六君子訪問海南時,馮侖就帶了條子換了一些資源。而萬科的王石就是靠倒賣玉米起家的,毫無疑問,那時也還是一種稀缺資源,不是一般人能做得來的。

    到現在,供銷社已經變成了超市,售貨員變成了推銷員,拿著每月兩三千的工資,但卻成了底層工作。也不會獲得什麼資源,福利待遇也一般,雖然也有不少人去做,但早已不是什麼“鐵飯碗”了。

    2:電影放映員

    對於許多70後和80後來說,他們小時候最快樂的事情就是有人來村裡放電影了。在那個娛樂活動極少的年代,能看一場電影無疑是最令人開心的事情了,因此給大家放電影的電影放映員,也是許多孩子心目中大英雄一般的存在。電影下鄉是當時流行的社會風氣,而電影放映員自然成為了最受歡迎的職業,這份工作也很容易,也屬於國營員工。而如今,這項工作基本上被取消了,因為現在我們只需開啟手機購買電影票,就可以去電影院看自己想看的電影了。

    3、郵遞員

    現如今的郵遞員已經越來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快遞員。大多數人對快遞員的印象,想必是累、忙、無保障。但在80年代,當時的郵遞員可以說是非常有頭有臉的好工作。首先,這是一個國企職業,這在當時意味著鐵飯碗。在大多數人還沒有下海經商這個大膽想法的80年代,鐵飯碗無疑是最令人羨慕的存在了。加上郵遞員都可以配備一輛鳳凰牌28腳踏車,更令人眼饞不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把 “新基礎教育”,融進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