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秀山居士m

    精誠所至,金石可鏤。

    如何把壽石變為神奇呢?有如下幾點需要注意:

    相石——石盡其用,雕盡其藝

    技趣——技法合理,作品富有趣味

    刀法——刀法自然,體現雕琢之美

    養護——玉石養護,方為靈氣

    總體而言,材質之“貴”、造型之“美”、意境之“幽”、神韻之“妙”達到和諧統一的壽山石雕作品是最佳的選擇。

    花如解語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壽山石雕在各種玉石雕刻藝術中堪稱石藝奇葩,這種凝聚著大自然精華的靈性彩石,其雕工精細、色彩麗質、造型逼真、氣韻生動,充溢著獨特的審美情趣和藝術魅力,為越來越多的藝術欣賞者所青睞。欣賞壽山石雕,如同欣賞一幅國畫,入景於目,入情於心,細細品味,才能品出其深邃的內涵和靈動的神韻。

    一塊普通的壽山原石,一旦被技藝深厚的雕刻師看破其中的一縷乾坤,下手施刀,它的一段嶄新的旅程也就開始了,正所謂“化腐朽為神奇”。

    雕刻師拿到一塊壽山石,首先要做的就是“相石”“相”就是觀察,對石材的質地、形狀紋理和色澤有一個初步的把握,然後進行雕刻題材的選擇與表現形態的設計,最後用手中的雕刀在壽山石上進行創作。

    總的來說,壽山石雕刻就是“因石配工”,石材適合做什麼,就把它雕刻成什麼,只是在題材的選取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壽山石溫潤脂膩,晶瑩璀璨,柔而易攻,若有裂縫或者瑕疵,可以透過巧妙處理得到彌補,其餘部分應儘量留白。就好比畫山水寫意,不過寥寥幾筆,卻已表現出了深遠的意境和神韻。

    在石雕創作中何以做到該雕的雕,該留的留?即如何真正做到取與舍的辯證關係?我認為,應該從傳統文化的歷史高度去認知。在幾千年綿遠悠長的中國文化藝術長河中,歷來注重文與道的有機結合,形與神的和諧統一。不管是千古流傳的文學作品,還是千姿百態的造型藝術,千百年來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孵化出一條人人恪守、時時遵循的規則,那就是文以載道,形以傳神。人物雕刻是壽山石雕中的一大主要品類。而雕刻界常以“做人難”這句人生處世俗語來形容人物雕刻之難。雕好人物不但要真功夫的形似,還要表現內在思想的神似,從而形神兼備,達到造“形”傳“神”。

    石雕不易克隆,其中諸多“因材施藝”之妙法,多系歷經了幾代民間雕刻藝人實踐的積累與經驗得來的,尤其是關於“俏色”的運用。壽山石雕工藝以“巧”為一大特色,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巧妙構思,是整個創作過程中最耗時與耗神的過程。靈感一旦觸發,源源不斷的創意就像行雲流水,賦頑石以生命及靈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企業人性化管理,這種管理真的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