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宏禹
-
2 # 數智經略
這些道貌岸然的所謂非政府組織NGO,穿著“民主”“人權”“自由”的光鮮外衣,實質卻是圖謀不軌的“特洛伊木馬”,乾的卻是對西方主子忠心耿耿的虧心事。
華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翟東昇教授早已指出:NGO已成為美國政府資助的“第三部門”,數以萬計的NGO及其相互之間的複雜聯絡構成了遍佈世界的巨大網路,為美國力量傳輸提供現成的平臺。而近期中文網際網路披露的“回形針”等事件,正是這些NGO們的慣用伎倆之一。這些NGO們擅於系統地創造和傳播一系列“新概念”,用免費的小東西和奇談怪論吸引年輕人參與他們的活動,把選中的未來領袖、精英們接到西方面授機宜,為的就是“讓普通人敢參與到其中來”,進行誤導和心理重塑......
對外發展援助中,非政府組織(NGO)具有獨特的作用,它們紮根貧困國家的社群,透過面對面的社會服務更容易與受援國居民建立友誼。相比政府的行政體制,非政府組織更具有靈活性和創新性,一些非政府組織專注於小型的、當地化的發展專案,提高了對外援助的效率。同時,非政府組織是經濟外交和公共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非政府組織參與對外援助,是使一國外交更具親和力和感染力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改善和塑造良好國家形象的重要方式。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國際社會對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所扮演的角色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傳統的援助方式也受到了挑戰,因此中國非政府組織參與對外援助是新時代對中國對外援助改進的召喚。
與中非長久又火熱的關係和發展勢頭不同,中國非政府組織在非洲的活躍度相對較小。而且中國對非援助的非政府組織主要以具有政府背景的非政府組織為主,如中國紅十字會、中國扶貧基金會、對外友協等。
2016年8月,中央出臺的《關於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中提出,“引導社會組織有序開展對外交流,參加非政府間國際組織,參與國際標準和規則制定,發揮社會組織在對外經濟、文化、科技、體育、環保等交流中的輔助配合作用,在民間對外交往中的重要平臺作用。” 該檔案為中國社會組織“走出去”提供了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