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夢夢小同學

    和叛逆期孩子交流應該注意以下六點:

    1、不做道德判斷。對於孩子的逆反行為,家長不要上來就給孩子打上不聽話、不懂事、情緒化、意志力薄弱的標籤,而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到青春期逆反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現象。這時,在和孩子的交流中,要注意減少對孩子的道德判斷,不要孩子犯了錯或有了一些不合適的舉動就“上綱上線”。如果你的孩子在12~18歲有青春期逆反,你應該高興,因為他們正在步入大人的行列,正在成長和自我意識的整理中,這個過程比較漫長,但總會過去的。

    2、理解和包容。孩子越是逆反的時候,越需要家長有平和穩定的情緒。這個時候,不能用正確與錯誤去評論孩子的行為,而是要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比如,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不要自然而然地認為是孩子不夠用心導致的,更不能一看到成績有所下降就多加指責,而是要說,“我知道你的壓力非常大,你以自己的方式努力了。”家長的包容,會給孩子的心理成長創造空間,讓他們能最大程度地沉澱自己的情緒感受,進而更好地轉化自己的行為和處事方式。

    3、陪伴原則。在這個原則之下,最重要的是建立愛的親子關係。有個案例是,一個孩子一直和自己的父親逆反,即使長大後,與父親的關係仍然不好。他後來回想說,是因為他父親一直在外地工作,每兩個月才回家一次,而一回來,就總是教育他,讓他覺得父親是特意回來管自己的。但他的父親卻說,這是出於對孩子的愛。因為自己在家裡的時間少,所以每次回去,就想抓緊時間管管孩子的學習,反而忽視了和孩子的交流、玩耍。只關注學習,讓本來心理壓力就不小的孩子,又增添了一些心理負擔,孩子自然對這個總想管自己的父親產生了排斥。這個案例告訴我們,花時間陪伴是緩解叛逆期孩子心理的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他的愛。家長的付出要以有效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到。對孩子的關心不一定只是在學習上,也可以是對孩子的生活、思想等方面的瞭解和認識,多花點心思和時間陪伴孩子、瞭解孩子,也許比一味的“管”要好得多。

    4、父母要學會傾聽。有些家長對孩子講的話,是敷衍地聽和有選擇地聽。漸漸地,孩子就不願意再與之交流了。最好的傾聽方式是全神貫注地聽,而心理諮詢師甚至會做到動情地聽和以同理心地聽。傾聽還應該有一個平等的態度,要向對待朋友一樣,不要居高臨下。一般在做心理輔導時,聽是很重要的,也是很累人的,這需要你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在與孩子交流時,更應該這樣,學會傾聽、多傾聽,除了能更好地瞭解孩子的想法,也能讓他感受到自己受到了父母的尊重。

    5、給孩子提供平臺。青春期的孩子還有一個特點是,認知和生活經驗不均衡。如果父母不放手,給孩子實踐的機會,他們就會更加沒有自信。關於青少年的事,一定要讓孩子做主。好多青春期的孩子都在表達,為什麼你要為我做主,你為什麼不尊重我的想法?作為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去碰南牆,自己去發現自身的不成熟,當吃過幾次虧後,孩子自然會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替孩子做主不是明智的辦法,做一個可以適當放手的父母反而會加速孩子的成長。

    6、關於規則。很多父母喜歡給孩子做種種限制,比如規定他們幾點必須睡覺,幾點必須吃飯。而這種規定,往往會讓父母們充滿挫敗感,因為孩子們基本不會去執行。法華人常說,家長只有給孩子說“不”的權利,他們才能真正地自己做主。也就是說,孩子首先要能夠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意願,才能逐漸建立他自己的規則標準。如果父母在這個過程中,冒犯了孩子說“不”的權益,那麼一定要道歉。要尊重孩子的自尊,積極關注孩子好的表現。

    總之,青春期是變化的,也是充滿機會和危險的。青春期的逆反,就像家裡來了不速之客,它會最終離開。當孩子拋來這個棘手的問題時,我們不要針鋒相對,可以像接籃球一樣,退一步接住。如果以這樣的態度對待孩子的逆反,就會發現,青春期的問題真的會容易了很多。

  • 2 # 王志敏89580991

    13歲叛逆期解決方法:

    一、冷靜。孩子的任何一種叛逆行為,打架酗酒,跟老師同學對著幹,說話標新立異,各種審美詭異,動不動發脾氣,經常搞些讓人無法接受的惡作劇,或者越是禁止的東西越要想方設法去犯禁……如此等等行為發生時,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

    “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家長只有學會放下自己“身為父母”的這個角色,不帶偏見和情緒地、以旁觀者的角度去觀察這個叛逆行為,基本上就能洞察這個叛逆行為背後所隱藏的資訊。最忌諱的是,明明可以透過冷靜溝通就可以解決的事情,家長卻非得弄成一場聲勢浩大的權力角鬥,要麼用絕大的聲音來壓倒孩子,要麼用暴躁的拳頭來壓倒孩子,要麼用沒收孩子心愛物品等方式來壓倒孩子。家長切記,不要進行鬥爭,要進行溝通;不要像暴風雨一樣,要像和風細雨。身為一個三十四歲的成年人,面對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還不能夠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脾氣和情緒的話,你憑什麼要求孩子跟你和風細雨啊?

    二、請教。還是那句話,有些家長確實在家庭教育方面沒有任何經驗,自己也沒有學習的習慣。不懂沒關係,不懂就去請教。請教得來的方法,老老實實去照做,則絕大部分問題都能平順解決。最怕的是什麼?最怕的是自己不懂,卻偏要逞家長威風,這樣只會激發矛盾、激化矛盾,只會將孩子推得更遠。

    自己不懂,就虛心一點,向周圍的親朋好友、同事同學尋求幫助,問問人家的孩子遇到這樣事情時候是怎麼處理的,再不行可以上網找相關專題課來聽。如果實在懶得聽或聽不懂,索性就孩子所在學校找心理輔導員吧,聽聽人家的建議,然後乖乖照著做,則諸事大吉。

    對於此類家長來說,不懂不是錯,但是不懂卻又亂管,就是大錯。

    三、開放。這裡強調的開放,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家長要開放自我,第二是開放孩子。比如孩子做了某件讓家長特別不感冒的事情,不要立即去禁止,要試著陪孩子一起去體驗。孩子超級喜歡玩電子遊戲,家長不要簡單粗暴只是批評,試著放下自己家長的身份,像一個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樣,和孩子一起去玩玩電子遊戲,去探索一下,電子遊戲中有哪些東西如此吸引孩子?孩子超級喜歡某一個很另類的偶像,家長不要急著否定,試著去了解一下那個偶像,看看孩子為什麼那麼喜歡他?偶像有哪些特質是你沒有看見的?

    如此這般,孩子說起遊戲時、說起偶像時,家長都能夠接上話,都能夠有可聊處。於是,這遊戲、這偶像,就成了一座橋樑,將家長和孩子原本離得很遠的兩顆心牽近了,相處就會越來越融洽。親子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不能給神經網路計算一個“學習進度”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