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家庭藥師梅貳康

    麻麻們不知道有沒有發現這個秘密,打開藥物說明書後會感嘆,Oh my god!幾乎所有藥物的說明書在注意事項欄,都建議哺乳期媽媽慎用此藥,看到了這些字眼,弄得麻麻們非常糾結,甚至決定停止母乳餵養,從此中斷了寶寶的天然食糧,那是多麼惋惜的事情;或者是用了真正禁用的藥物,還一直在繼續哺乳,給寶寶健康帶來了危害,那是多麼痛惜的事情!

    一、藥物與乳汁的關係

    目前很多研究發現,能透過胎盤屏障的藥物,幾乎均能透過乳腺進入乳汁,因此孕期不適宜用的藥物,哺乳期也不宜使用。哺乳期必須用藥時,哺乳時間應避開血藥濃度高峰期,等血液中藥物排洩一段時間後,再哺乳就可以減少乳汁中的藥物濃度。那麼接下來我們先看看乳汁中藥物的來龍去脈,弄清楚下面的這些概念,才能便於麻麻們理解:

    1、藥物是如何進入乳汁的?

    口服藥物大多經過胃腸道粘膜吸收進入血液迴圈,靜脈點滴的藥物是不經過吸收過程直接進入血液迴圈,藥物進入血液迴圈後,再透過流動的血液到達乳腺部位,乳腺部位血流中的藥物再以被動擴散的方式(從高濃度地方流向低濃度的地方),透過血管壁擴散進入到乳汁中去了。大多數藥物在乳汁中的含量都不多,一般只是哺乳期麻麻攝入藥物總量的1%-2%(但是也有一些比較例外的,為什麼呢?請接著往下看)。

    2、進入乳汁的多少為神馬有區別?

    乳腺部位血流中的藥物,向乳汁中排出藥物的數量和速度,是與乳腺的血流量和乳汁中脂肪含量相關的。脂溶性高、弱鹼性、分子量小和解離度高的藥物(通俗的表達就是向母乳中滲透力強的藥物),在母乳中含量會相對較高。所以不同的藥物在母乳中的含量可以有較大差異。

    舉個例子:例如紅黴素、複方新諾明或SMZ、異煙肼(抗結核)、甲硝唑(口腔科或婦科常用),口服或靜脈給藥後,乳汁中這些藥物的濃度會達到血液中該藥物濃度的50%。而青黴素、頭孢菌素在乳汁中的濃度不足25%(相當於攝入藥物總量的)。

    3、血漿蛋白結合是神馬玩意?

    藥物分子進入血液以後,它不會在血流中裸奔,它會被血漿蛋白“包裹”起來,在正常情況下,各種藥物以一定的比率與血漿蛋白結合。因此,藥物在血液中常以兩種形式同時存在,結合型藥物(與血漿蛋白結合)與遊離型藥物(未被血漿蛋白結合)。

    結合型藥物由於“穿著一層厚厚的大棉襖”,體積增大,變得臃腫,不易透過血管壁,暫時失去了治療活性,暫時“儲存”於血液中。所以,蛋白結合率高的藥物,行動緩慢,體內消除慢,體記憶體在時間延長。未被血漿蛋白結合的藥物,能夠從血管裡面跑出來,透過體內的各種生物膜,進入到相應的組織或靶器官,產生效應或進行代謝與排洩。因此,只有遊離型藥物才具有藥物活性。

    4、藥物為什麼要與血漿蛋白結合呢?

    對於有些藥物來說,這種結合現象其實是我們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能力,起到了一種緩衝的作用,使藥物根據機體的需要,把藥物送到作用部位後,藥物逐漸從蛋白上面脫離出來,緩慢的“釋放”出遊離藥物,然後遊離藥物在接著進入器官或組織中的細胞。這種機制避免了有些了藥物會突然的、大量的、進入細胞,超過了我們器官或相關細胞的承受能力,導致了我們身體的中毒。

    5、哺乳新生兒的媽媽更要注意?

    如果對於哺乳新生兒(出生0~28天的寶寶)的麻麻得另外注意,新生兒的體質又更加特殊,新生兒血漿蛋白含量少,結合藥物能力也差,致使具有藥理活性的遊離型藥物增多,為成年人的1-2倍;加之新生兒肝功能尚不健全,很多體內轉換酶活力不足,影響新生兒對多種藥物的代謝;還有新生兒腎濾過能力也差,清除藥物代謝的能力低下,哺乳新生兒的媽媽用藥,就特別容易引起藥物在寶寶體內蓄積中毒。

    二、如何把握選藥的大原則

    談到哺乳期用藥媽媽就會覺得很恐怖,但是在哺乳期使用藥物是難以避免的事情,該治療的時候就不能硬抗,但這並不代表著哺乳的中(終)斷,選擇相對安全的藥物,使用正確的給藥途徑,採用合理的哺乳時間,讓麻麻既能安全用藥又能繼續享受母乳餵養的幸福時光。利用以下原則來解除麻麻心中的顧慮。

    1、“能不就不”原則

    有些疾病能不用藥就不用藥(包括中草藥),能區域性用藥(常常指的是外塗藥或含漱等)就避免全身用藥(常常指的是口服藥或注射藥等),能口服就不注射。

    2、“時間落差”原則

    我受不了啦,我還是用了藥物怎麼辦呢?我不僅吃了藥物,我還打針了哈!醫生說這是安全級別相對較高的藥物,此時偉大的媽媽心裡面肯定會這麼想:“不管藥物有多安全,都不想讓藥物進入寶寶口中”。

    考慮到這樣的情況,可以告訴麻麻的是,好多藥物在用藥後1-2小時,血中的藥物濃度最高,乳汁中藥物濃度也較高,此時哺乳就不合時宜了,最好是用藥前15分鐘內哺乳。

    舉例說明:如果是口服給藥:一日3次的口服藥,一般在每次用藥前哺乳,此時血中藥物濃度和乳汁中藥物濃度都很低;

    舉例說明:如果是靜脈輸液:輸液前哺乳一次,若輸液中寶寶餓了,可用奶粉替哺一次,輸液完畢4小時後再哺乳,期間寶寶餓了仍可用上法替哺。但媽媽在停止哺乳期間,應每隔一段時間使用器具吸奶一次,以維持泌乳狀態,同時擠出的乳汁丟棄,最大可能的降低乳汁中殘留的藥物含量。

    3、“暫停哺乳”原則

    麻麻們如果不得已使用了哺乳期禁用的藥物,這種情況麻麻是需要暫停哺乳的,那麼問題來了:

    問題:需要暫停多久才能繼續哺乳呢?

    根據藥物在體內清除的理論,每一種藥物都會有自己的半衰期,通常會在藥品說明書裡註明,一般認為經過5 ~6個半衰期左右藥物就能從體內基本清除,就可以恢復哺乳了。例如:不得己使用了抗菌藥物左氧氟沙星,說明書裡標註的半衰期是6 個小時左右,5 個半衰期的時間藥物在體內基本清除,因此用半衰期的數值6 乘以5,就能算出大概30 小時藥物可以從身體裡清除完全,也就是說吃藥後30 個小時左右可以恢復哺乳(期間母乳擠出並丟棄)

    問題:上面那個半衰期到底是神馬意思?

    我就打個不恰當比方把,便於麻麻們理解,理解以後就能明白上述的藥物清除理念了。這個藥物半衰期呢,就像股票一樣,比如你股票中有100塊錢,大盤跌了,您的財富縮水一半(變成了50塊錢 ) 所需要的時間就是半衰期;如果跌了3天,終於把你的股票跌的只剩下50塊錢了,那麼“半衰期”就是3天;100塊錢變成50需要3天 ,50塊錢變成25需要3天,25變成12.5需要3天 ……以此類推 5~6個半衰期後,也就是15天后,你身體裡面的錢(藥物) 也所剩無幾拉。每個藥物的半衰期可能不一樣,一般在藥品說明書上面都可以查到,常常會在說明書的【藥代動力學】部分提到,有的會用T1/2表示。

    問題:麻麻又要問了,是不是半衰期越短藥物從體內排出去的越快哈?

    麻麻的思路是對的,所以呢,在同等安全級別的藥物面前,如果有好幾種藥物可以同時選擇,那麼從藥物是否能夠快速從體內排出來角度考慮,麻麻應該選擇半衰期短的藥物,儘量不要選擇半衰期長的藥物,如某某緩釋片(緩釋膠囊、控釋片等)。

    總之,哺乳期麻麻用藥應遵循以下原則:如果中醫推拿等物理療法能夠搞定的情況,儘量不用藥物治療,必須用藥時,應首選對嬰兒影響最小、作用時間最短的藥。哺乳時間參考上述時間原則服用,以避開在血(乳)中藥物濃度高峰時哺乳。如果必須應用對嬰兒有害的藥物並長期用藥,應中斷母乳餵養。

    三、實戰情況

    很多麻麻在哺乳期可能遇到下列的一些小病困擾,接下來將舉幾個常見困擾我們麻麻的例子看看:

    1、以抗感染藥物為例

    跟細菌感染有關的,如咽炎,扁桃體炎,肺炎,乳腺炎等等,不宜選用氯黴素、鏈黴素、慶大黴素、阿米卡星、四環素等這類字眼的藥物、而應首選青黴素、頭孢菌素等。此外,有些症狀可採用理療、熱敷、針灸等方法加以解決,不須全身用藥。

    說到抗感染,所謂的抗病毒藥物利巴韋林不得不提哈,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們國家的說明書內容不夠嚴謹。利巴韋林在歐美國家的說明書適應症中,只說對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效和丙肝病毒感染使用,對絕大多數感冒病毒無效(只有5%的普通感冒是由合胞病毒引起);不僅有效率低,而且利巴韋林副作用太大了,大到說明程度呢?風險要大於獲益,就是說副作用要大於治療作用嘎,所以在歐美國家不推薦使用哈,就是確診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也僅僅推薦霧化吸入不推薦系統給藥(口服或靜脈)(孕產婦和哺乳期麻麻禁用)。

    2、以抗過敏藥物為例

    跟過敏有關的常見症狀,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以及過敏引起的全身瘙癢和蕁麻疹症狀。過敏性鼻炎可以使用一些生理性海水鼻腔噴霧劑或買生理鹽水清洗鼻腔也可以。如果是全身症狀的蕁麻疹,面積較大,症狀反覆發作,癢癢癢全身性的發作,嚴重影響麻麻的生活和工作,必須採用口服抗組胺藥(抗過敏)治療時,但是目前又無絕對安全可靠的藥物,在權衡利弊情況下可以選擇相對安全可靠的口服藥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大多數抗過敏藥可以分泌到乳汁中,只是比較而言,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在乳汁中分泌水平較低,哺乳期麻麻可酌情推薦上述藥物,並儘可能使用較低的有效劑量。氯苯那敏(撲爾敏)為什麼不推薦呢?是因為氯苯那敏可經乳汁分泌,降低嬰兒食慾和引起嗜睡等,應避免使用(注意三九感冒靈顆粒中也含有氯苯那敏哦)。非鎮靜作用的抗組胺藥(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同樣是兒童蕁麻瘮治療的一線選擇(一線原則:相對安全、經濟和有效)。

    3、以抗感冒藥為例

    常見的西藥感冒藥有,泰諾(酚麻美敏片)、白加黑(美息偽麻片)、日夜百服嚀(氨酚偽麻美芬日片/氨麻美敏夜片)和新康泰克(鹽酸偽麻黃鹼緩釋膠囊或美撲偽麻片)等,而且還都屬於複方感冒藥,特點是成分都或多或少含有偽麻黃鹼和撲爾敏,偽麻黃鹼這個成分本身就可能會使一些哺乳期媽媽的奶量減少(因為具有收縮血管的作用),再加上馬來酸氯苯那敏這個抗過敏的成分,奶量可能更會減少。這些藥物都不太適合哺乳期的麻麻,這個例子是比較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因為很多複方感冒藥裡面都可能會含有這兩種成分,以後要引起麻麻們的注意了哈。

    4、以口服避孕藥為例

    這個問題我覺得很重要,雖然二孩國家全面放開,但是麻麻還需要面臨這個問題,那麼哺乳期麻麻能吃避孕藥嗎?我們常見的避孕藥多為複方避孕藥(常見的比如:媽富隆),複方避孕藥通常包含兩類成分:孕激素和雌激素。哺乳期麻麻應儘量避免服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藥,因為這類避孕藥得長期服用,而長期口服含雌激素的避孕藥就會抑制泌乳,導致“奶牛”產奶量減少,從而影響寶寶的天然奶源;另外寶寶如果長期吃含有雌激素的奶水,可能也會影響寶寶的發育。

    所以很多專家不推薦哺乳期麻麻服用任何牌子的口服避孕藥,而應該選擇其他的避孕方式。哺乳期可選用的避孕方法很多,這個麻麻們懂得,總原則是不影響麻麻的乳汁分泌和嬰兒的生長髮育。

    5、哺乳期牙痛腫麼辦

    鎮痛很多麻麻在哺乳期會因為智齒、齲[qǔ]齒或牙周炎發作導致牙痛,如果疼痛劇烈,純粹是緩解症狀,止痛治療的話,可以選擇普通劑型的布洛芬(儘量不用緩釋膠囊),同時生理鹽水含漱在疼痛部位,緩解效果應該不錯。因為布洛芬的安全性麻麻們都知道了,寶寶也可以使用的哈,為什麼提到說是普通劑型的呢,不選擇布洛芬緩釋膠囊(芬必得)呢?因為在上述哺乳期選擇藥物的一個原則中就有提到過半衰期的事情,因為布洛芬緩釋劑型的半衰期長,普通劑型的半衰期短,從這個角度我們選擇布洛芬普通劑型(分散片或普通膠囊,不是緩釋膠囊哦)。

    抗炎 以上只是對症治療,如果炎症較重,已經到了臉部腫脹無法進食的程度,需要抗炎治療的話,非哺乳期人群經典的處方是利君沙膠囊和甲硝唑片。考慮到上述哺乳期麻麻選藥原則,這兩個藥物都是口服的(屬於全身系統給藥的方式),就不太適合哺乳期麻麻了,那麼這種情況下選擇複方氯己定含漱液(口泰),成分是氯己定和甲硝唑,雖然也含有甲硝唑,因為是區域性使用可能會相對安全點(或者有的口腔科會使用區域性上藥治療的方式,原理是一樣的),口泰適合在家自己處理,在FDA妊娠藥物分級中屬於比較安全的級別。

    麻醉 還有的麻麻可能在哺乳期間,智齒反覆性發作,每次都疼痛難忍,好轉後會考慮拔除智齒,可能會用到麻醉藥品,常用的口腔內區域性麻醉藥品一般有利多卡因或阿替卡因,採用的是頰黏膜區域性注射,本身注射劑量就不大,進入全身血液迴圈的量就更小,那麼到最後進入乳汁中的量更是是極微,所以麻醉結束後,麻麻可以繼續哺乳。

    6、哺乳期腳丫子癢癢

    麻麻說癢癢癢的受不了了,能不能用藥膏啊,回答是可以的。比如硝酸咪康唑乳膏(達克寧),是一種外用藥膏,是區域性給藥方式,很少會進入全身血液迴圈,也就是說進入乳汁的可能性會更小,當麻麻由於是真菌、酵母菌及其他真菌引起的體股蘚,手足癬或者酵母菌引起的陰道感染,使用達克寧乳膏或者達克寧栓是相對安全的哦。所以說有的時候實在難受,不要硬撐,正確處理後,是不影響哺乳滴。

    連結:http://toutiao.com/i6254318187622433282/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痘痘敏感肌可以使用的護膚品還有洗面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