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智慧手機來襲之前,手機還只是隨身接打電話、收發簡訊的工具,最多就聽聽音樂、打打貪吃蛇之類的小遊戲,買手機時根本不用去考慮這手機是用的什麼處理器,多大的執行記憶體(RAM),主要看顏值。
不過在智慧手機高速發展的現在,前段時間vivo推出了全球首款6GB RAM的手機,而筆者電腦的記憶體也才4GB。那麼RAM到底對於智慧手機的流暢度有什麼影響?尤其是安卓手機,真的是越大越流暢嗎?
首先,以下的內容我們把iPhone與Windows Phone擇出去,主要是因為這兩類手機所搭載的系統與安卓系統的後臺執行機制完全不同,就是iOS和Windows Mobile系統的應用只要不在前臺,那麼就已經徹底退出了,你在多工欄看到的只不過是儲存的快照。而安卓的應用在後臺也依然執行著,就算殺了後臺也可以存在服務而繼續執行,可想而知執行佔用RAM較大,所以說iPhone與Windows Phone其實1GB RAM即可保持流暢執行,以下內容主要圍繞安卓手機展開。
可用RAM空間
想當年筆者還是個學生,入手的第一部安卓手機記憶體還是256MB,執行著Android2.3系統,剛買回來也是比較流暢的,不過在使用過程中256MB RAM跑安卓2.3確實稍顯吃力,於是上論壇找精簡ROM、root包進行刷機,一頓折騰之後就可以流暢地爽上兩個月,之後如果又出現卡頓的問題的話重新刷個機、刪刪使用頻率不高的應用,倒也是鼓搗地不亦樂乎。
一年後手機丟了,就換了個1GB RAM執行Android 4.1系統的手機,而這次我並沒有刷精簡版ROM只是獲取了root許可權,刪了幾個系統自帶應用,除了系統升級之外沒再刷機倒也是努力著撐了大半年的時間不卡頓。
其實透過從前刷精簡包和刪除系統自帶應用就能提升操作流暢度,可以看出這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可用記憶體的多少。比如如果兩款手機都是3GB RAM,但其中一個系統功能豐富滿足各方面需求但體積稍顯累贅,而另外一個系統則是減少使用率較低的系統應用、保持一切從簡的話,那麼第二個在流暢度方面 一定會超越第一個手機。
因為系統執行也是要佔用RAM的,當系統佔用的多了,可使用的RAM空間自然就少了。所以由於系統的繁簡造成的實際可用RAM空間大小是衡量手機流暢度的一個指標。
RAM效能
從去年開始越來越多的手機在釋出時會強調自己的RAM是LPDDR4標準的,然而這一串字母又意味著什麼呢?在三星Galaxy Note4之前的手機普遍搭載的是LPDDR3記憶體,這個4比3主要升級的兩大新特性是雙倍資料速率及低功耗。其實說白了就是速度快了50%,耗電量低 了。
具體表現在使用中就是觀看2K、4K影片或者錄製慢動作影片更加流暢,同時也可以支援畫素更高的攝像頭感測器。或許有人會有疑問拍照為什麼還跟記憶體有關,這是因為存在圖片及影片資訊量較大,處理時需要更大的RAM頻寬。
當然還有最關鍵的一點,其實智慧手機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微型計算機,同樣採用處理器(CPU)+圖形晶片(GPU)+ 執行記憶體(RAM)+儲存空間(ROM)的硬體結構。所以如果手機只是RAM這項單一指標採用頂尖水平,但卻採用了個低端的處理器根本無法發揮記憶體雙通道的高速特性的話也並不會給使用者帶來更加流暢的體驗。
透過以上內容我們可以看出,並不能僅從RAM大一點就武斷的認為手機流暢。 還有前面說過以前手機記憶體小的時候還會root刷機,然而在硬體過剩的現在我是已經有一年多沒刷過機了,照樣用得還不錯。其實對於普通使用者而言,剩餘可用記憶體在1GB左右就已經能夠滿足日常使用。現階段更大的記憶體實質意義並沒有太多,或許為長遠而打算。
在之前智慧手機來襲之前,手機還只是隨身接打電話、收發簡訊的工具,最多就聽聽音樂、打打貪吃蛇之類的小遊戲,買手機時根本不用去考慮這手機是用的什麼處理器,多大的執行記憶體(RAM),主要看顏值。
不過在智慧手機高速發展的現在,前段時間vivo推出了全球首款6GB RAM的手機,而筆者電腦的記憶體也才4GB。那麼RAM到底對於智慧手機的流暢度有什麼影響?尤其是安卓手機,真的是越大越流暢嗎?
首先,以下的內容我們把iPhone與Windows Phone擇出去,主要是因為這兩類手機所搭載的系統與安卓系統的後臺執行機制完全不同,就是iOS和Windows Mobile系統的應用只要不在前臺,那麼就已經徹底退出了,你在多工欄看到的只不過是儲存的快照。而安卓的應用在後臺也依然執行著,就算殺了後臺也可以存在服務而繼續執行,可想而知執行佔用RAM較大,所以說iPhone與Windows Phone其實1GB RAM即可保持流暢執行,以下內容主要圍繞安卓手機展開。
可用RAM空間
想當年筆者還是個學生,入手的第一部安卓手機記憶體還是256MB,執行著Android2.3系統,剛買回來也是比較流暢的,不過在使用過程中256MB RAM跑安卓2.3確實稍顯吃力,於是上論壇找精簡ROM、root包進行刷機,一頓折騰之後就可以流暢地爽上兩個月,之後如果又出現卡頓的問題的話重新刷個機、刪刪使用頻率不高的應用,倒也是鼓搗地不亦樂乎。
一年後手機丟了,就換了個1GB RAM執行Android 4.1系統的手機,而這次我並沒有刷精簡版ROM只是獲取了root許可權,刪了幾個系統自帶應用,除了系統升級之外沒再刷機倒也是努力著撐了大半年的時間不卡頓。
其實透過從前刷精簡包和刪除系統自帶應用就能提升操作流暢度,可以看出這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可用記憶體的多少。比如如果兩款手機都是3GB RAM,但其中一個系統功能豐富滿足各方面需求但體積稍顯累贅,而另外一個系統則是減少使用率較低的系統應用、保持一切從簡的話,那麼第二個在流暢度方面 一定會超越第一個手機。
因為系統執行也是要佔用RAM的,當系統佔用的多了,可使用的RAM空間自然就少了。所以由於系統的繁簡造成的實際可用RAM空間大小是衡量手機流暢度的一個指標。
RAM效能
從去年開始越來越多的手機在釋出時會強調自己的RAM是LPDDR4標準的,然而這一串字母又意味著什麼呢?在三星Galaxy Note4之前的手機普遍搭載的是LPDDR3記憶體,這個4比3主要升級的兩大新特性是雙倍資料速率及低功耗。其實說白了就是速度快了50%,耗電量低 了。
具體表現在使用中就是觀看2K、4K影片或者錄製慢動作影片更加流暢,同時也可以支援畫素更高的攝像頭感測器。或許有人會有疑問拍照為什麼還跟記憶體有關,這是因為存在圖片及影片資訊量較大,處理時需要更大的RAM頻寬。
當然還有最關鍵的一點,其實智慧手機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微型計算機,同樣採用處理器(CPU)+圖形晶片(GPU)+ 執行記憶體(RAM)+儲存空間(ROM)的硬體結構。所以如果手機只是RAM這項單一指標採用頂尖水平,但卻採用了個低端的處理器根本無法發揮記憶體雙通道的高速特性的話也並不會給使用者帶來更加流暢的體驗。
透過以上內容我們可以看出,並不能僅從RAM大一點就武斷的認為手機流暢。 還有前面說過以前手機記憶體小的時候還會root刷機,然而在硬體過剩的現在我是已經有一年多沒刷過機了,照樣用得還不錯。其實對於普通使用者而言,剩餘可用記憶體在1GB左右就已經能夠滿足日常使用。現階段更大的記憶體實質意義並沒有太多,或許為長遠而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