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垚垚外婆0d0S

    寶寶這樣的行為一般要到三歲前就會好轉,她或他就能辯別大人簡單的指示,也會配合大人做一些簡單的動作,比如掃地等等。

  • 2 # 天津桐竹麻麻

    最近很多媽媽感觸,自己寶寶進入了“物權敏感期”,常常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麼東西都不肯和別人分享。 很多父母因此而指責孩子不懂分享,太自私,想辦法給孩子改掉這毛病,也有家長認為這是在進行物權歸屬的練習。爸媽如何正確對待孩子這個階段的物權歸屬意識,怎樣做才能讓孩子順利度過這個“敏感期”?

    “物權意識敏感期”讓孩子分享 他會很痛苦

    Jean說,寶寶的“物權敏感期”一般出現在1歲4個月到1歲10個月之間,開始知道他是一個獨立個體,表現比較“自私”,認為所有東西都是“我的”,甚至霸道,以此來建構寶寶的獨立性,建立安全感。這個階段,他只是顯示自己是獨立個體,如果這個階段執意讓寶寶分享,會讓他很痛苦,因為家長破壞了孩子的物權意識。

    賈宇提醒,當寶寶表現出維護自己玩具不肯分享的時候,父母除了勉強孩子“分享”玩具,或者給孩子貼“自私”的標籤等錯誤方式外,還有一種逗弄孩子的方式也非常不好,就是大人假意要吃孩子的東西,當小孩子真的給大人時又說不要不要,這也會給孩子一種錯覺:別人不會真的拿走我的東西。所以一旦真的被要求分享的時候,孩子就會沿用以往的經驗:“他不會真的拿走”,可是這次不同了,是真的被別人拿去玩了、吃了,所以這也是造成孩子護自己東西的原因。

    “物權敏感期”出現前 就要很好地引導孩子

    Jean強調,一般在孩子“物權意識敏感期”,寶寶就會出現“物權主義”,甚至認為媽媽都是我的,爸爸都不能碰媽媽。

    幫寶寶順利度過“物權意識敏感期”,才能更好幫孩子成為一個獨立個體。金寶貝西安早教中心指導師Doris認為,在“物權意識敏感期”出現之前,媽媽科學的教養方式會讓孩子順利過渡,如果之前方式對了,媽媽做到了尊重寶寶的“物權意識”,寶寶自然會很快度過這個階段。比如,在孩子出現物權意識之前,就幫孩子分清楚,哪些東西是自己的,哪些是爸爸媽媽的,讓孩子自己處理自己的物品,這樣孩子就不會霸佔東西,切忌這個階段強行讓孩子分享。

    尊重寶寶的“物權意識”有益於孩子人格發展

    親子關係指導師賈宇說,物權敏感期是因人而異的,一般在二歲到三歲之間孩子開始自我意識的產生,開始懂得區分物品的歸屬,當孩子明確某件物品、玩具是屬於自己時,就會有自主意識去決定該物品的去留、使用等,這個時期非常寶貴,將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很多方面,比如界限感、自我的表達以及應對模式等。

    家長在這個時期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意願,跟寶寶商量是否願意把自己的東西暫借出去,如果寶寶不願意就用平和的態度跟對方說不可以,而不是因為面子等其他原因,沒能說服孩子而惱火。只有得到足夠尊重的、可以充分表達自己意願的寶寶,在感到安全的時候,才會開始願意“分享”。

    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寶寶將會擁有清晰的人際界限,懂得尊重別人,敢於表達自己。有些成年人也會陷入拒絕別人的問題,有部分也是源於自我意願的不被尊重和不能表達。所以從這個角度看保護好孩子珍貴的“物權敏感期”,將是有益於孩子人格發展。Doris認為,尊重寶寶的“物權意識”的好處還會讓孩子減少依賴性,建立自信心和安全感。

  • 3 # aoao2016w

    如果不瞭解寶寶,就不要隨意給寶貝下定義。這樣會定義自己,也會影響周圍的人。寶貝喜歡的東西永遠沒有結束的時候。只是很多影響寶貝的人,把很多東西不知不覺間濫冠以不值錢的愛,可卻無能把對大自然,科學,探索冠以自己的愛,把人性逗留在原始動物情感時期。改變的辦法就是影響孩子的人的修養問題。總之,讓寶貝早期形成一種情感,後來又天天苦口婆心去改變寶貝,這樣可能會導致寶貝和影響寶貝的人一起發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教”真的存在嗎?跟小說中有什麼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