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時候人常說,專心做一件事情做到極致最好,但有時候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許多人開始走上斜槓青年,就是做著好多事情的道路,我想這有利也有弊吧,我本人可能已經在不歸路上了,不知道各位前輩們朋友們怎麼看待?

13
回覆列表
  • 1 # 一直特立獨行的貓

    1

    前幾天跟朋友聊天,談到收入,他跟我說,自從辭職自己幹,收入反而比以前更低了。本以為自己辭職後能跟哥們幾個一樣過上月入幾十萬的生活,結果月入還不如以前了。

    我問他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啊?他說自己開始想當個斜槓青年,感覺很酷,什麼都會,哪裡都能撈到錢。但真辭職了讓自己多棲發展之後,感覺很累,精力特別有限,做什麼都力不從心,做不深,自然就賺不到太多錢。

    又一個栽倒在斜槓青年上的有為青年。

    自從“斜槓青年”這個名頭進入中國,很多人都趨之若鶩,總覺得自己特別能幹。能畫畫能唱歌能攝影還能帶小孩,好像發現了從未發現過的自己。但惟獨有一樣,上班上不好,遲到早退PPT寫不好客戶太挑剔。

    反正,就是因為工作不夠理想,所以才逼的自己在其他領域發展,美其名曰,上班滿足不了自己,就斜槓發展唄。

    跟早年的Gap Year一樣,面對國外傳進來的新概念,沒看懂內涵,就先學會了表面。當年太多太多人,還沒弄懂Gap Year的意思,就先學會了辭職休學去旅行。

    我一個朋友月薪3000剛工作了一年不到就辭職去窮遊,遊了四個月被家人叫回來了。四個月裡跟難民一樣,天天住在2塊錢一晚的青年旅社大通鋪,跟老鼠們睡在一起。

    世界看得如何不知道,回來後重新開始還是3000工資,攢了一年的錢接著去東南亞窮遊。這麼連續折騰了好幾圈,薪水到現在還是幾千塊,窮遊一直在東南亞打轉。比起當年的小夥伴,現在都差不多是中層了,帶薪年假出全世界嗷嗷轉。

    2

    所謂的斜槓青年,指的是滿足單一職業和身份的束縛,而是選擇一種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一群人。隨著現在網際網路和知識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讓自己以多種不同的身份與社會互動。

    那麼問題來了。

    如果你連一個身份都做不好,還想做幾個身份?

    如果你連正常上班都被天天罵,那你弄個第二職業就能做好了?

    很多人說:我特別不喜歡我的上班的事兒,所以才會去做第二職業啊。

    但你為什麼不直接找個喜歡的工作呢?

    誰的工作就超喜歡一點困難都沒有呢?

    你能保證你的第二第三事業就一定沒有壓力和困難嗎?

    3

    我兒子小時候開始上親子游泳課,有個老師在第二次上課的時候,就讓兒子潛水了。當然,孩子並沒有怎麼樣,但是有點被嚇了一跳。之後拒絕潛水。

    我也有點頭疼,這怎麼辦呢?是老師太心急了嗎?這還能學下去嗎?

    再遇到這個老師的課的時候,孩子還是拒絕潛水,一到潛水訓練就嗷嗷叫。但兒子喜歡跳水,特別喜歡跳上板子,又挑進水裡,正好我接住他。

    老師跟我說:“你離他遠一點,儘量讓他跳到水裡再浮起來,而不是在空中就抓住他。”

    我有點擔心,但還是試著做了一次,兒子噗通一下跳進水裡,再一頭冒出水面,他什麼事兒都沒有,轉身游到一邊去了。

    老師說:“你看,他是能潛入水底的,他只是覺得潛水憋氣不舒服,不願意做而已。但你要訓練他去做,不然他就會在舒適區裡一直玩兒著,學十節課都不會有什麼進步。” 

    那一瞬間,我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

    我們大多數人所說的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只是遇到了太多的困難又不想克服,只想待在舒適區裡躺著,一點力氣都不用出。不是做不到,是懶得不願意去努力。

    4

    現在很多人流行斜槓,以為啥都會點就能賺好多不同的錢。但實際上,一個領域鑽到精深,你能賺到的錢多的數不完。哪怕只比周圍的人好一點,都有足夠多的錢讓你賺。怕就怕消耗了大量的經歷分裂自己去折騰,結果什麼都沒學好,也沒賺到錢。心態失衡之後,只剩下吐槽抱怨攻擊別人為生。

    其實沒有任何一個事情做起來容易的很,與其說第二第三職業開展的好,其實更多是因為沒有老闆和壓力,目標和進度都是自己掌控。而第一職業在公司裡,有老闆催客戶罵,自己不想幹也得硬著頭皮上,當然覺得太不爽了,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嗎?

    沒有壓力的生活你能有多少進步?

    如果讓你把第二第三職業當成主業來做,就是你夢想中的工作了嗎?

    我們總看到別人做了好多事,樣樣做的好,以為自己也可以,但你沒看到他們都是把主業做好,從而觸類旁通,發展其他。而不是開始就百花齊放。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倘若你當年也不是什麼學霸,連學習這麼專一的事情都沒學好,腳踩八隻船能幹好嗎?

    5

    即使是職場上高高在上的那些金字塔尖上的人,他們為什麼看起來什麼都會,什麼都做的好?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事業上走的高的人,人脈廣,資源多,經濟能力強,想學什麼做什麼,周圍能幫忙的人和資源一大堆,出錢請最好的老師,比起你上班賺錢都困難,下班後自己悶頭研究好久都沒結果來講,優勢顯而易見。。

    工作是什麼?不是一個僅僅拿你的時間換錢的地方,是增長能力,人脈,資源,經驗的地方。表面上看,工作是給了你一些錢,但同樣架構起人生很大的一部分。

    人是在與社會的不斷互動中不斷往前走的,也是與社會緊密聯絡的,得到的越多,就容易得到更多。人與人之間互相聯絡,其實就是一場互相利用和互助,你幫我我幫你,但層次一樣的人才能在一起互相幫。

    6

    我辭職四年了,但也經常很懷念以前工作的時光。並不是懷念每月發工資的日子,而是懷念同事之間的互動交流,跟不同的人學到很多東西。

    你會在其中看到別人的優秀,自己的不足,看到這個行業裡最閃光的榜樣,為自己許下奮鬥的目標。

    我一直相信,一定要在本職工作都完成好的情況下,你才能安安心心放心大膽的做你想做的事兒,最重要的是,你才能有足夠的經濟條件,去支援自己下班後的各種想法和夢想。

    別到最後,上班薪水低,下班賺錢少,你這斜槓斜的都快趴地下了,還想為什麼自己紅不了也賺不到錢。

  • 2 # sunnu婷婷兒

    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

    斜槓青年來源於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技多不壓身”我覺得這應該是“斜槓青年”最初的來源。行走在這個社會中,人才數不勝數。老人們說“多一份技能,餓不死人”,人類已跨入知識和創造力的時代,人才成為生產要素中最重要的部分。

     

    如何看待斜槓青年?

    在現實生活中,斜槓青年不只是《雙重職業》對於它的一個簡單的意思。

     

    無奈的斜槓青年

    消費文化的年代,你的所有交易都需要金錢來支撐。慾望太大,錢包扁扁。當你的工資無法撐起你的消費時,兼職賺外塊就變成了一個選擇。擁有第二份職業,賺著多一份的經濟收入,這是生活的逼迫。

     

    積極的斜槓青年

    這種斜槓青年熱愛生活,積極向上。雖然有一份本職工作,但想在其他方面充實自己,提升自己,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擴大自己的眼光和眼界。他們可以把自己的興趣當做第二份職業,在提高自己興趣技能的同時更能增加自己的收入。

     

    更多地來說,“斜槓青年”是一種積極文化,這樣一群人他們不滿足現實的生活,有著更強的進取心。年輕人就應該有一種奮鬥的精神,花樣年華就是為了看見更多的精彩。

  • 3 # 甘草菌

    斜槓青年來源於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Mary卡爾寫的書籍雙重職業,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數學告訴我們,三角形是最穩定的。

    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如果只剩一個角,其實我們已經面臨岌岌可危的境地,之所以要有三個角,是因為它可以讓我們更好的站立在這個世界上。即使在主業相對穩定的情況下,也一定要居安思危,要去尋找一技之長,發現並嘗試更多的可能性,只有自己不斷進步,不斷的學習讓自己更好地生存下去,才不會被淘汰。

    斜槓青年實現的方式之一就是成為自由職業者,依靠不同的技能來獲得收入,在工作之外利用技能做一些喜歡的事情,並獲得額外的收入。

    為什麼叫斜槓青年?而不是斜槓中年、老年?

    因為他需要你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投入。

    依靠技能獲得收入才是斜槓,沒有收入就不能稱為斜槓。

    在我看來,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嘗試一下,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在工作之外有很多碎片的時間被浪費掉了,可是如果將這些碎片時間利用好,打磨成第二職業,有的時候甚至可以比主業賺的更多。

    如果要做一個斜槓青年,有以下三條建議

    第一,選擇的時候問問自己是否喜歡,問問現在這個時代是否需要;

    第二,建議你的做內容付費,因為免費的東西往往不會被重視;

    第三,堅持下去,無論多難。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因為堅持下來的人並不多。

  • 4 # 知不足書齋

    小編自小以來喜歡看書,喜歡研究研究古今中外的文化,尤其是各種雜七雜八的書籍,所以對於斜槓青年還是有一點點的研究,當然比起那些專業研究的朋友水平低多了,所以對於什麼是斜槓青年?你怎麼看?

    小編以前思考的時候也有不少心得,下面小編給大家說說,下面看我分享分享心得:

    “斜槓青年”應該算是目前的熱門詞彙。主要是指對一個職業不滿意、身份多元化或擔任多個職務的年輕人。因為這些年輕人經常用“/”來介紹自己的身份,比如作家/設計師/攝影師,他們通常被稱為“斜槓青年”。

    一、隨著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當今社會呈現出跨學科、知識整合和技術整合的主要特點,需要大量的“複合型人才”。一些充滿活力、敢於挑戰的年輕人,積極磨練自我,掌握多種技能,在多個領域展示自己的技能,成為“斜槓青年的年輕人”。

    二、現代人的就業觀和就業觀與以前有很大的不同。社會對這一多重職業選擇持開放和認可的態度,使得“斜槓青年”層出不窮。可見,“斜槓青年青年”的背後是科技進步和思想開放的強大背景。

    三、“斜槓青年”對個人有廣泛的興趣和綜合技能。他們不僅可以獲得各種報酬,在許多方面實現自己的職業價值,還可以獲得一些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提高自己的目標。

    四、“斜槓青年”為社會,在這個瞬息萬變、競爭激烈的時代,社會需要越來越多的“複合型人才”,他們不僅要有專業知識,還要適應社會工作的各個方面。越是優秀的“斜槓青年青年”,我們的社會就越有活力和創造力,就能寫出更多更好的中國奇蹟。

    五、如何成為真正的“斜槓青年青年”,是我們年輕人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成為知識結構完整、能在有限時間內解決大量實際問題的綜合性人才是最佳選擇。把一個做得好的領域作為主營業務,兼顧其他方面,有明確的重點和重點,合理部署,也是一個很好的計劃。

    六、要防止一些年輕人在“斜槓”下沉溺於一系列虛幻光環中,不自覺地成為缺乏過硬專業技能卻雄心勃勃、缺乏系統職業規劃卻左右搖擺的“半吊子”,不僅浪費寶貴的青春時光,而且為自己的人生前途埋下隱患。

    縱觀“斜槓青年”的利弊,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根據自己的強項、現狀、理想等諸多評價,做出準確的角色定位。同時,全社會要為“砍青”提供更廣闊的舞臺和更全面的保障。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更好的發展平臺和更為豐富的政策支援,將推動“青春青春”的持續增長,這不僅是個人實現人生價值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 5 # 大笑生

    斜槓青年的斜槓指的是各類職業之間用來區隔的“/”,所以斜槓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槓來區分,例如,張三,記者/演員/攝影師,“斜槓”便成了他們的代名詞。

    斜槓青年的職業特點

    多重職業釋放天性

    “斜槓青年”的出現並非偶然,而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現象,也是進步的體現。這種進步使人類擺脫“工業革命”帶來的限制和束縛,釋放天性。

    在原始社會,人類的生存環境危險多變,必須訓練隨機應變的能力和全面的生存技能,發展和運用不同技能。生存環境決定了人類天性喜歡多元生活,喜歡用不同技能來應對新挑戰。

    自我投資過上多元生活

    隨著新時代的來臨,整個社會對知識的渴望和崇拜將極度高漲,這給知識型人才帶來巨大機會,各類自媒體的風生水起,年輕人不再需要拼家庭背景、人脈或財力,而是通過自身實力和才華獲得成功。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投資是“自我投資”,只要你擁有紮實的知識功底、才華或技能,就可以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成為“斜槓青年”中的一員,過上一種自主、多元和有趣,同時又能經濟獨立的生活。

    如何做一個斜槓青年

    先要做好一個領域

    正所謂商而優則仕,唱而優則演,下一領域的開闢的前提,是第一領域做得足夠出色。這樣才能保證有足夠的時間、金錢和精力,去拓寬視野、學習知識、練習技能。

    用現有資源突破行業壁壘

    每個人的時間精力有限,如果每個領域都從基礎做起,有點不現實。一方面,我們可以用同一個本領叩開不同領域的大門,比如,如果你文字功底好,那麼可以做作家/編輯/編劇/自媒體等各種選擇;另一方面,我們可以把不同的價值提供給不同的人,如果你在電影評論圈小有名氣,那麼可以順帶評論音樂或電視劇。

    做想做的事,而不是賺錢的事

    每一個領域的切入都應是興趣導向,而非金錢導向。尤其是新領域新技能不熟練不純熟時。技能需要歷練,經驗需要累積。在開拓新領域初期,將不賺錢甚至賠錢,只有自己對這一領域的足夠興趣,才能堅持到收穫的那一天。

  • 6 # PM研習社

    作為一名80後折騰青年,我比較認同的一種觀點就是“ 斜槓 = 折騰”,但並非是瞎折騰,而是要“騰”點動靜。我從來不說自己是一名斜槓青年,我常常戲稱自己是一名折騰青年。

    主要經歷如下:

    1)得益於IT行業的技術發展,我由一名JAVA碼農啟程,10多年時間在雲端計算、大資料、電子政務領域從專案、產品、運維、運營、技術、售前等工作崗位全LifeCycle式體驗與歷練,成長到專案總監、產品總監、技術總監直至事業部副總。這些磨礪並不是經過了若干跳槽,而是始終如一的在一家單位隨著技術發展和公司戰略的調整而不斷挑戰。有背鍋、有填坑、有成績、有出彩,當然也會偶有失敗。技術一直沒拉下,JAVA出身,DelphI、.NET、PHP、GO、Ruby、Python以及前後端都掌握了,技術學習過程是一個苦逼的不堪回首的過程,但我都堅持了下來。

    2)全生命週期式的崗位體驗少不了持續不斷的學習,專案管理、產品管理、敏捷管理、精益管理等領域國內的、國外的認證拿了至少80個,結識了若干來自不同行業、不同崗位、不同城市的小夥伴和大咖。認證學習的道路打開了另外一座大門,讓我開始在培訓圈、線下沙龍、分享會上進行了新的嘗試與體驗。

    3)國內雙創熱潮火熱的時候,被領導忽悠一下搞起了內部創業,拉著隊伍就開始了智慧產業網際網路方向的嘗試,偶爾也去參加一些創業比賽,獎也拿了不少,北上廣的投資機構也去路演忽悠了幾波,順便還混了清華大學的中國創業者訓練營(第16屆)。

    4)學術方面。因為工作的關係,掛在XXX工程技術中心名下發發論文,整整專利,申請點軟著。目前正在努力資料探勘方向的PHD以及DBA。當時公司整CMMI評級的時候,讓馬來西亞過來的評估師意外驚喜的是,居然有人把專案工作總結後在期刊上進行相關的論文發表(沒錯,這也是我乾的)。

    ----------這算折騰麼?NO!

    5)裸辭一年開始搞自媒體。去年我做了一個比較大的決定,裸辭。在我遞交上“以前是為了生而活,以後想為了活而生”的辭職報告後,我裸辭了。開始整了自己的自媒體賬號,因為之前帶過運營團隊,也學習過網際網路運營的相關知識,我就開啟了自媒體之路。摸爬滾打的折騰到今年,各個平臺對我還算認可,各項資料也都在預期之內,唯一比較遺憾的是目前還未入駐短視訊平臺。

    折騰之路如上,並非是階段性的折騰,而是一直在折騰的路上。

    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不安分的,這個驚喜、刺激、好奇的世界對我充滿了各種誘惑和吸引。

  • 7 # 君健說職場

    輸入要雜,輸出要專(我更多是從職場競爭力的角度看這個問題)。不是興趣廣泛、經歷豐富就叫斜槓;斜槓是為了增加競爭力。

    我先解釋一下:輸入是指你的學習、工作經歷,輸出,是指你所在的市場的定位。輸入要雜,相容幷蓄;輸出要專,百川入海。很多時候我們把輸入輸出混在了一起,結果為了跳槽而跳槽,為了斜槓而槓。

    精力和資源是有限的。很多“樣樣通,無一精,整天跳”的“偽斜槓青年”,恕我直言,是一種逃避競爭的委婉的說法。

    說一說我自己,我的頭銜是:

    風暴降生的丹妮莉絲·坦格利安一世/鐵王座正宗繼承人/安達爾人與先民正統……

    不好意思,拿錯劇本了,我的頭銜是:

    如果看行業,我既有快消、零售經歷,也有電商、移動網際網路創業經歷;

    如果看企業,我做過30強外企、民企、自己創過業;

    如果看職業,我做過銷售,還做過in house的HR,以及乙方的培訓諮詢公司。

    看起來很雜,但是,如果我們把輸入輸出切開,就不難發現,學習、工作經歷的斜槓,都是服務於我現在所做的事,那就是:管理人才培養。

    我在寶潔做銷售的時候,就發現,我給團隊做培訓帶來的成就感,要遠超於我自己做銷售;於是我自己義務承擔了部門新員工的培訓;但是,我不是培訓或者HR出身,所以我擴大了我的輸入:兩三年的時間內,讀完了港大SPACE的人力資源碩士文憑、CIPT培訓師等等,我發現我銷售出身的背景,反而成為了我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優勢--因為我天生貼近業務。

    於是,我縮小了我的輸出範圍:從銷售,到銷售人才培訓。

    但是,如果我僅僅有外企高管的頭銜,是很難接中國的地氣的。於是我放棄了寶潔銷售總監的工作,加入當時剛剛起步的電商1號店。不過,這時候,我已經是以企業大學校長,培養電商人才的角度加入了。雖然外人看來我跨界了,但是電商的零售,本質上和傳統的線下零售沒有太多的區別。很多知識是通用的。比如談判技巧、品類管理,只是我從寶潔這種供應商,換了椅子,到了對面的零售商,這反而又成為了我的優勢:因為我比做了十幾年甲方的老採購,更懂得乙方的“小心思”。

    在這個過程中,我進一步意識到,國內企業在硬體上、商業模式上,已經追上了外企;但是,在管理技能上,卻遠遠落後於國際水平。而這些,靠上一兩個小時的培訓課,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只有老老實實,學習像寶潔這樣的外企,把人才培養做成一個系統化工程,才是正道。

    我再一次矯正了我的輸出範圍:從銷售人才培養,到企業管理人才梯隊建設。

    這時候我還有一塊短板,那就是我自己沒辦過企業啊,你憑什麼給別人講這些企業管理的道理?畢竟我不是德魯克那樣的理論天才。

    知道自己缺什麼那就清楚要幹什麼了。於是,我再次擴大了我的輸入,走出了職業經理人的舒適區,1號店被京東收購之前,我就離開了,作為創始合夥人,我們搞了一家B+輪的移動電商,獲得過今日資本的千萬美元投資。但我自己始終非常清楚,我不是那種能成為馬雲、喬布斯的人物,我的定位,應該是一位謀士,負責智力輸出,而不是戰士或者將軍,負責剛正面。

    終於,現在我可以用“外企+創業”“職業經理人+創始合夥人”“傳統行業+網際網路”的多種斜槓組合,形成一套自己的管理理念了(輸出)。

    我堅信,隨著中國的企業的騰飛,一定會誕生一批有中國特色的管理理念;但一定不是照抄外企的管理方式,或者是那些虛頭八腦的“成功學”“學國學做管理”。

    但是,我又發現,光靠傳統外企的那種全脫產的培訓,也未必能達到最好的培訓效果。現在線上學習技術已經突飛猛進,學員們越來越接受移動端學習方案。於是我擴大了我的輸入,走出了線下培訓的舒適區,在得到上開了五門職場課,嘗試了新的培訓技術,學員已經接近30萬人次。

    我再次縮小了我的輸出範圍:企業管理人才梯隊建設新技術解決方案。

    目前我和三節課的 @Luke

    故事告一段落,總之,作為斜槓青年,請記住:

    輸入的斜槓一定要服務於輸出!

    輸入的斜槓可以雜,輸出一定要專!

  • 8 # Ahaschool第二課堂

    上次家長會回到家,我難受了半天,晚飯都沒吃。想了很久,我痛定思痛,發誓一定要引導孩子上課多發言,下課多和同學交流,哪怕是插科打諢也行!

    問我為什麼這麼做?還不是因為家長會那天,老師在臺上提到了很多孩子,有表揚的有需要提升的,唯獨沒有說我兒子。

    會後我跑去問老師孩子的表現,老師也只是面帶微笑地說:“挺好,挺好!”當時我那老母親敏感的神經瞬間繃緊,生怕我的孩子被老師、同學給忽略了。

    來來來,感受一下倆人的神態,像不像?

    於是,我就鬼使神差地在網上搜了搜天天和李佳琦,不搜不知道,一搜嚇一跳,竟然給我發現了他倆的另一個共同點。

    01.百變的李佳琦

    網紅李佳琦,塗口紅的媽媽都知道他。一句“oh my god”就能讓那個型號的口紅賣斷貨

    他還是那個,能在直播間打敗馬雲馬爸爸的男人。

    為什麼李佳琦後來成了網路主播?

    這還要從他的大學生活說起。大三那年,他一口氣接了三份兼職。由於表現出色,他拿到了去歐萊雅實習的通行證,成為一名 BA(美妝顧問)。

    說是美妝顧問,其實就是化妝品導購員,但對於李佳琦來說,這是他除了舞者外的第一個角色。

    他開始不斷蒐集和整理資料,去了解還尚未弄明白的美妝問題。比如,品牌歷史是怎麼樣的?和別的產品有何不同?為什麼要選擇它?價效比高不高?適合什麼樣的人購買……

    專業知識的積累,讓他收穫了第二個角色:彩妝師

    隨後因為歐萊雅與淘寶進行合作,需要選出幾位懂產品的人代表品牌出鏡去做主播,這才有了李佳琦做淘寶主播的機會。

    從舞者到美妝顧問,再到彩妝師和淘寶主播,李佳琦看準直播行業,選對適合自己的路子,人又肯拼,才會越做越好。

    正如高曉鬆講:這個時代沒有埋沒的人才。

    02.魔性的小天天

    回過頭再來看看天天小朋友,原來他戲精的背後,有著強大的戲精基因。

    天天的媽媽可不簡單,不僅是芳華越劇團演員,還是伊派第六代傳人,還是國家一級演員,真正的國家級“戲精”媽媽。

    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沒聽過沒關係,但古今中外這些“斜槓青年”你一定認識:

    比如,大名鼎鼎的達芬奇。

    提到達芬奇,跳出腦海的第一個詞就是《蒙娜麗莎》!但他除了是文藝復興時期最知名的畫家外,他還是作家/天文學家/發明家/軍事家/雕刻家/音樂家/地理學家......

    只要技藝多,畫師也可以設計出尖端武器來!

    魯迅不只會寫小說,事實上他還是著名的思想家/革命家/翻譯家/五四運動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化奠基人/美食家。

    無論是遠近聞名的廣和居還是泰豐樓,只要是有點名氣的館子,魯迅一定要去嚐嚐不可。

    而他本人也毫不避諱自己是一個“吃貨”,在《華蓋集續編》中魯迅寫道:

    “夜間,又將藏著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為我忽而又以為嘴角上生瘡的時候究竟不很多,還不如趁新鮮現在吃一點。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

    把時間調回到現代,斜槓青年們也是風生水起,就比如同時擁有作家、賽車手和導演身份的韓寒,還有當紅演員林志穎。除了是歌手、演員外,他還是企業家/攝影師/摩托艇手/臺灣網路協會/賽車手......

    03.為什麼說,斜槓青年都有不錯的人生?

    ahaschool認為,擁有斜槓的青少年們,至少都有下列這兩種能力:

    超強的學習能力+無窮的好奇心。

    相比於傳統教育而言,通識教育更能創造出孩子的斜槓力來。

    因為通識教育不僅能打破學科的束縛,還能提供超學科的學習方案,能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敢於懷疑與探索的跨界知識高手。

    這一點和哈佛大學對通識教育理念不謀而合,在哈佛曆年的招生中,能被錄取的可能不是成績最好的,但一定是最“斜槓”的!

    這些幸運兒中可能是取得不錯成績的帆船運動員,也許是辯論大賽的冠軍,甚至還可能是某個地區最好的廚子......

    既要有知識廣度,又有學習深度;

    既能跨學科思考,又能解決問題;

    既能開放協作 ,又善於突破自我。

    我們真的能培養出這樣的孩子嗎?

    《最強大腦》最小的11歲選手孫奕東就是一個這樣的孩子。

    他擅長的技能包括數獨、打遊戲、打籃球、網球、騎行,彈鋼琴、魔方、圍棋。即使面對國際國內知名大學的各類學霸、高考狀元和各類競賽的冠軍,也能從容不迫。

    這樣的孩子,怎會沒有不錯的人生呢?

    04.怎樣通往斜槓之路?

    那孩子們想成為斜槓少年,還需要怎麼做呢?

    第二,要認準自己的定位,發現自己的興趣,並找到二者之間的交集並投資自己。

    第三,做好努力一萬小時的心理準備。

    其實一道道“/”,正是代表著斜槓少年身上的一個個閃光點。

    通識教育,就是孩子成為斜槓少年的必經之路。

    一種普遍的認知認為,通識教育是打破學術分科、彌補知識割裂的一種有效手段,它更注重綜合能力的發展。

    就像ahaschool,專注打破學科壁壘,用視訊、動畫、故事的形式,幫孩子啟蒙通識知識,帶孩子探索更廣闊、更真實的多元世界!

  • 9 # 1小時50分鐘

    前兩天走在路上,突然被搭訕,她說我短裙上的繡花很漂亮,還誇我搭配的好。被人誇自然是令人開心的一件事情,隨後我們開始了一些交談,她跟我談了很多“推心置腹”的話,剛畢業,聽到別人的這些話,感覺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於是也和她聊了一下自己的現狀,聊了一些畢業的迷茫,聊了一些剛開始工作的無助。最後加了微信,因為還有事情,就走了。

    後來看她的朋友圈,原來是做微商的,隨後開始在微信轟炸,每天發很多資訊,說讓我跟著她幹美妝。說實話,感覺自己像一根孤獨的稻草,希望找到一個和自己談得來的朋友,結果這終究是一個世俗化的世界,是一個物質的世界。所以感覺自己傻傻的,隨後她繼續說服我,最後說可以星期天來,做一個斜槓青年。

    之前就看過斜槓青年這個詞,進一步瞭解,所謂的斜槓青年,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是選擇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

    誰不想做個斜槓青年,有多重身份,賺取更多的錢了,可是試問自己?現在的自己,適合做一個斜槓青年嗎?

    不,現在的我還不適合。如果現在開始做的話,只是拿時間換錢。過度地消耗精力在換錢上面,只能換回小錢,而不是換勢能、品牌力、專業度。

    要想斜槓,得先有強單槓。有一樣拿得出手的強項技能,就能做斜槓青年。

    如果我們連強單項都沒有,就做不好斜槓青年,從現在開始,那就更應該通過自身學習,強化自己工作所需的核心技能。

    記得之前看羅振宇的《時間就是力量》的時候,有一期特別的認同。

    他說:人生的本質,就是一段時間。

    如何經營好自己的時間?

    第一:節約時間,把時間用好,用有限的時間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第二:把同樣一段時間產生的收益,儘量的多元化。

    第三:複製時間,讓同一時間付出的努力獲取多次價值。

    第四:找未來的時間要價值。

    第五:買別人的時間,賣掉你的時間。

  • 10 # 時刻進步ing

    想到不在組織內工作,沒有「受僱」於一家公司,可能對很多人來說等於收入不穩定,因此會裹足不前。這時,與其猶豫再三,不如先替自己打造一張財務安全網,可以幫助我們更勇敢離開單一職涯的選項。 思考安全網要具備哪些條件時,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黃正勳建議,工作者可以先準備兩筆錢:達成斜槓所需的資金以及留下退路的緊急預備金。 舉例來說,你希望正職工作之餘,在網路上經營一個甜點品牌,首先要估算學習烘焙技術,以及考取證照的成本。接著還有添購相關裝置以及經營網站的費用,則隸屬於展開工作的專案,兩者相加之後就是你要提早備齊的資金。 再來是緊急預備金,避免實際情況不如計畫,像是事業開展不順利、得延長學習時程等,會有一筆讓你資金找尋退路甚至重回職場。黃正勳表示,沒有受僱的工作者,應準備更多緊急預備金,至少6~12 個月的生活費。 收入來源多且不固定時,降低固定成本可增加彈性 踏入斜槓職涯之後,收入來源可能會增加,或不再是固定時間領取薪水,你必須更重視收支管理。應該把個人或家庭視為一間企業來營運,記錄收入、支出和結餘,製作損益表檢視花費。 首先,最重要的當然是看盈餘率,也就是滿足各項花費之後,你還可以存下多少錢。盈餘率代表最高能承受的收入損失,像是平常可存下10%的收入,那隻要收入不減少10%以上,至少有辦法維持日常開銷。 其次,花費可分為3種類別:固定支出(貸款等長期支出)、半固定支出(學費等隨時間減少花費)和變動支出(餐飲、娛樂等每個月都會變化的開銷),有助於判斷財務風險高低。 固定和半固定支出愈高,財務風險也會愈高,因為如果收入突然降低或入帳延遲,這型別支出難以快速調整,像是房貸、信用貸款等不可能說沒錢就不需要還款。 生活費用等變動支出較能自主節省,因此《做自己的人生財務長》指出, 固定和半固定成本佔總收入的比例,應該儘量控制在25% 以下,才能維持較為健全的開銷結構。 加入職業工會,才能擁有勞保權益 雖然要成為斜槓工作者,不代表你一定得離開工作崗位,但如果選擇的是脫離受僱的模式、成為自由工作者的話,別忘記還要多準備好一件事情,也就是盤點會消失的權益或保障。 對臺灣工作者來說,最直接的影響是不再由公司替你投保健康和勞工保險,這時候健保會依照是否有配偶,單身的話得到鄉鎮區公所加保,有配偶的工作者則會附在對方身上。 至於勞保的部分,如果沒有加入職業工會,則會自動加入國民年金的投保範圍,後者每兩個月寄送繳費單再自行繳納。 假設要透過職業工會投保,選擇什麼工會不會影響到投保權益,只要記得申請和自己職業屬性相同的工會,並比較不同工會收取的入會費和會費。要提醒的是,一般受僱於公司的勞工需要自負20%的勞保費用,但如果是透過職業工會投保,工作者自負的比例則會拉高至60%。 除了負擔比例不同,加入職業工會也會影響各項津貼和退休生活,原因是職業工會通常以當前最低投保薪資申報,而生育、殘廢等津貼,還有退休後的老年年金都會依投保金額計算,記得每年最高可申請調整15%,如果有相關證明的話則不受限制。 最後,多數企業會提供員工團體保險,如果原本有計算在你的保障當中,也可以考慮再自行新增保障。 區分收入型別,不固定的來源避免用於長期支出 除了替支出區隔型別,黃正勳建議收入也應該分類,以免工作者因為得到額外收入而增加自己的支出,也因為收入波動較高,執行需要大筆資金的計畫時,建議另開儲蓄專戶,避免收支失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攜號轉網開始,三大運營商誰將成為真正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