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家人文歷史
-
2 # 可洛加冰
圖解 清朝皇帝的十大御用武器 揭秘清朝皇帝的十大御用武器..........
圖解 清朝皇帝的十大御用武器 皇太極盔甲,共重約12.25kg。此甲為藍色緞面,穿時由鈕釦及帶子連綴成一整體。前胸、後背繡五彩雲龍各一條,內敷鐵葉186塊。護腋、前遮縫、左遮縫均彩繡火珠,四周飾以輪、螺、傘、蓋、花、罐、魚、腸等吉祥物。...
圖解 清朝皇帝的十大御用武器 康熙明黃緞繡平金龍雲紋大閱甲,清,上衣長75.5cm,下襬寬75.5cm,兩袖通長158cm,下裳長71cm,上寬48cm,下寬57.5cm。清宮舊藏。全身皆用黑絨鑲邊。穿時各部分由金鈕釦袢聯綴成一整體。專供康熙皇帝檢閱八旗軍隊時穿用。...
圖解 清朝皇帝的十大御用武器 乾隆大閱甲冑,胄,牛皮胎髹黑漆,頂鏤空金龍寶蓋嵌珍珠,前後梁鋄金雲龍紋並飾以珍珠,梁中飾金剛石螣蛇。胄體有鍍金梵文三重計44字,意為“心咒詛念觀世音菩薩”。胄上植纓,纓頂端金累絲升龍託大東珠,纓管飾金蟠龍紋,四周垂大紅片金、黑貂纓24條。...
圖解 清朝皇帝的十大御用武器 齊梅針箭,清,長93.5cm。 箭為清代軍事及狩獵的必備之物,是重要的武器之一。清代箭的種類名目繁多。齊梅針箭,箭鏃鐵質,頭部平,鏃狹長,端橫平,箭桿楊木質,杆首飾黑桃皮,箭羽以雕羽為之,栝染朱。此種箭為清代皇帝圍獵時所使用。...
圖解 清朝皇帝的十大御用武器 乾隆地字一號“出雲”劍,清乾隆,長100cm,最寬處9cm。 鞘木質,外蒙紅鯊魚皮,鏤雕吉祥圖案。劍身鋼質,刃底部鑲嵌金、銀、銅三絲組成的圖案:一面為隸書“地字一號”及劍銘“出雲”;另一面為隸書“乾隆年制”及與本劍劍銘含意相吻合的圖象。...
圖解 清朝皇帝的十大御用武器 皇帝御用弓,清,長145cm,最寬處25cm。清宮舊藏。弓木質,胎面貼以牛角,再以筋膠加固,外貼金桃皮,飾以黃色菱形花紋。弓為雙曲度弓形,弓梢處置牛角質墊弦(已脫落),弓中部鑲暖木一塊,以便於手握。弓弦以牛筋製成,外纏絲線。...
圖解 清朝皇帝的十大御用武器 琉球刀,清乾隆,長99 cm。清宮舊藏。 刀鞘髹黑漆,刀柄鐵質,外纏黃色絛帶,護手部黑漆處髹金黃色櫻花及鳳紋。刀柄處拴羊皮條籤,上以滿、漢、蒙、藏四種文字墨書:“乾隆二十二年琉球國恭進黑漆鞘腰刀一具。” 乾隆二十二年為1757年。...
圖解 清朝皇帝的十大御用武器 乾隆天字三號“孔純”刀,通長94cm。此刀護手為鐵鋄金鏤空如意圓盤,內有四條可活動的奔龍,青玉柄,木質蒙金桃皮鞘。腰刀屬於冷兵器,其設計獨特,不僅繼承了中國古代刀、劍的傳統式樣和做法,而且也反映了清代內務府造辦處製作冷兵器最高技術水平。...
圖解 清朝皇帝的十大御用武器 土爾扈特腰刀,明末,通長85cm。清宮舊藏。刀柄頭銀質,圓形。柄中部一面嵌紅珊瑚一顆,另一面為一銀質圓環。 1771年夏九月,乾隆皇帝在避暑山莊多次接見並宴請渥巴錫等人。渥巴錫遂將祖傳腰刀進獻給乾隆皇帝。...
圖解 清朝皇帝的十大御用武器 遏必隆腰刀,清康熙,鞘長94cm,刀長60cm。清宮舊藏。刀鞘木質,外蒙綠鯊魚皮,紫呢刀套。 此刀最早的持有者為康熙初年輔政四大臣之一的遏必隆,刀因人而得名。遏必隆死後,刀入宮中。...
-
3 # Passer-by103040443
皇帝一般是不用武器的,因為要皇帝親自上陣殺敵一般不可能,但是狩獵用具和基本的習武用具應該是有的。
不過皇帝一半不會用到最好的武器,那一般是武將用的,比如三國演義提到的寶雕弓,金鈚箭,皇帝的御用武器一般用很華麗的東西裝飾,但實戰威力並不強,比如在弓上裝飾金銀珠寶,給箭頭鍍金加寬,看起來很漂亮,但完全減少了武器作為武器本身的實用性。
實際上皇帝所使用的武器一般都不能叫武器,而是禮器,是皇帝專屬的。然後,出於百姓對皇帝的仰望,很多古之名君的武器都有些傳說,有些很華麗的名字,比如秦始皇的泰阿,劉邦的赤霄,晉文公的大夏龍雀,楚莊王的湛盧,勾踐的純鈞等等。聽起來名字很漂亮,但實際就是把做工精緻的劍而已,很可能為了華麗反而不如一般的劍威力強。
然後說到御用,其實儀仗隊和皇家衛隊也能算御用。然後這兩支部隊有一些很著名的專用武器,比如方天畫戟,青龍偃月刀,斬馬劍。都是屬於十分華麗,視覺衝擊很大,但是一般士兵很難操控的武器。這種武器一般只有皇家衛隊和武將會裝備。
-
4 # 你若成風我變化蝶
古代皇帝的御用武器只有一個,那就是玉璽,沒有什麼是一個章子搞不定的,一個不行那就蓋兩個戳。當然,叛亂時候不管用了就
回覆列表
提起古代皇帝御用的武器,最為大家所熟知的要數尚方寶劍了。尚方寶劍的存在大部分的時候都是象徵意義大於實用意義。當然,比如像成吉思汗、忽必烈這樣“武藝高強”的皇帝,配把趁手的刀劍的可能性還是特別大的。其他的皇帝就不好說了。
那麼尚方寶劍作為御用武器的象徵意義體現在哪裡?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實行這樣的制度的?以及實際的使用狀況是怎樣的?
真正尚方寶劍取代節鉞,成為擁有代行皇帝權威的信物,還是從趙匡胤開始的。他在陳橋兵變之後,為了籠絡昔日兄弟,授予了一些親信高階將領“如朕親臨,違法專殺”的權力,這個制度被後來宋帝繼承。到了元代,尚方寶劍制度也被繼承下來,更多地作為皇權的象徵,甚至作為賞賜品頒發,元世祖忽必烈就曾經賜治好皇后病的道士張留孫一柄尚方寶劍。
到明朝,尚方寶劍則成為皇帝一種得心應手的工具,大量應用於巡查地方、監督軍政等方面。到了此時,尚方寶劍成為了皇權至高無上的象徵,成為正式的天子之劍。能獲得尚方寶劍的,必定是皇帝的心腹大臣、巡按御史,他們也真的擁有先斬後奏,生殺予奪,臨機處置的超常規權力。到了明後期,尚方寶劍更成為了重臣督師們的標配:所有的督師都必須帶起三件法寶:劍(尚方寶劍)、敕(特許敕令)和印(兵符),到了前線才能指揮得動那些驕兵悍將。
在清代被當做尚方寶劍使用的“遏必隆刀”,外表看上去就特別寒酸。忽略御用刀劍神話意義的傾向在清代帝王身上表現得最為明顯,比如乾隆,他就對御用刀劍的神聖性似乎毫不在意,在乾隆十三年、乾隆四十四年、乾隆五十八和六十年,先後四次下令內務府直接給他批次生產了90把御用刀劍(劍30柄,刀60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