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冰袖
-
2 # 快樂的珠珠
我家小區有個捐衣箱,剛開始往裡放過一次,後來看新聞說大部分衣服可能都被賣了,後來我們家的衣服都讓我們同事直接拉到她們老家,送給她們村裡需要的人手裡了。
-
3 # 小心飛翔的生活
我們60年代的人,大都經歷了艱難的歲月。那時條件不怎麼好,家裡兄弟姊妹多,小時候家家戶戶都是大的穿了小的穿,一件毛衣要穿五六個人。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經常看到垃圾堆上丟滿了很多衣服,真的覺得很可惜。我自己家裡每年也有很多舊衣服,特別是我女兒每年都有大量的閒置衣物要處理。對於這些閒置衣物,我一般採取以下幾種方式處理。
第一種:物盡其用。比如,有些衣物外面變色或舊了,可以改成穿裡面;出門無法穿的,就把它用來家裡穿。人沒法穿了,可以給家裡的狗狗穿。也可以把它用來舊物改造,網上關於舊物改造的影片一搜一大把,都很實用。像不穿的羽絨服,棉服就可以把它改成靠墊,坐墊。也可以把羽絨服裡的羽絨直接掏出來,攢多了可以在網上買一個專門裝羽絨的被套,做成羽絨被,既實惠用起來也放心。要知道買一床真正的羽絨被,好的幾百甚至上千元。而且改造舊物,既可以打發時間,還有滿滿的成就感,最適合那些退了休在家閒賦的人。
第二種:送捐物箱。以前,也把舊衣物郵寄給邊遠山區,衣物不值錢,但是郵寄費太高了。像我們這些低收入家庭還是有點吃不消。有次,我寄了兩箱衣物,郵寄費就花了75元錢,感覺有點不划算。碰到需要的人還好,有些人還有可能會嫌棄。感覺不如捐點錢,別人想買啥就買啥,還方便實惠點。現在好了,每一個小區都有捐物箱,把不用的衣物放到捐物箱,給那些需要的人,也還是不錯。要知道很多偏遠山區,有些人還是很貧困的,捐出去也可以獻一點愛心。做不到大愛,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還是可以的。前幾年,也有網傳說,放到捐物箱的東西並沒有送到真正需要人的手中,而是被有些人拿去謀了利,導致有很多人直接把舊衣物當垃圾扔了,扔的到處都是,很汙染環境。
第三種:直接變賣。舊衣物可以在網上變賣。網上有專門賣二手衣物的網站,像閒魚,轉轉。這兩種我都開透過,也在上面賣了一些衣物。我以前就在淘寶網開通了閒魚,可以把家裡閒置的舊衣物變賣,還是有人買。雖然賣得很便宜,但總比當廢品賣或直接扔了強。有些衣物沒有穿過幾次,還沒有退新色,甚至洗都沒有洗一次,扔了真的有點心疼。以前,還是有人要這些衣物。現在條件好了,網上買一件衣服也很便宜,所以周圍的人也不會要你的舊衣物,即使沒有真正穿過,也不好給人家。有的人當著你的面不好拒絕,說不定轉過身就扔到垃圾桶裡,也許還要罵你幾句。上個月家裡搞裝修,有很多閒置衣物,在網上下了個單,直接有人上門回收,很方便很專業。
-
4 # 愛慢跑的小草
挑選了幾件質昘好畄作,可以搭配現在買的衣服穿(身材沒變)其餘的全部都扔到小區的捐獻箱了,因為又不穿,每次換季還得搬來搬去,浪費精力不說,又佔空間。不僅是衣服,家裡閒置用不上的,有的送給姐妹了,有的扔進垃圾箱。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實行斷,舍,離,這不僅精簡生活,還提高生活質量。
空間上的斷舍離,情感上也要斷、舍,離。遠離不喜歡,討厭你的人群到喜歡你,懂你的人群中散步。
-
5 # 楓葉飄飄聊生活
剛好看到這個問題,這麼湊巧:鄰居家二個小女孩,都比外孫女小,一個上三年級八歲,一個三歲。
昨天收拾出來二大包外孫女穿小的衣服送下樓,珠珠姥姥拿回去了,人家很感謝的,鄰里鄰居住著,孩子總在一塊玩,剩的舊衣服給她們,也不浪費,也省得他們再花銷去買了。
以前,收拾出的衣物,孩子書包等,有不少送親戚朋友了,再利用嘛,誰能穿誰穿吧,還有一些投小區的捐物箱裡,不知他們收去幹啥用了,聽說支援困難地區的老百姓,也挺好。
-
6 # 鮮花盛開在自己心中
我是一個愛美的人,70年代結婚後日子過得很艱難。
我喜歡逛商場,邊看邊淘,為什麼說淘呢?當然70年代是沒有淘寶等線上購買,所謂的淘那就是專揀打折的買。其原因不言而喻,肯定正品買不起啦。
腳下的鞋雖說巳經穿了幾年,但是必須擦的鋥亮走起路來槓槓滴。
衣服更是窮講究到了極致,雖然從大城市去了縣城,但是不想入鄉隨俗,起碼在穿衣方面還是要保持不要太土。
儘管廠長在全體員工會議上公開說我是資產階級生活方式,但仍然改不了。這種封資修的東西已經深入骨髓。
就這樣讓我的穿著打扮在那個封閉落後的地方顯得格格不入。
結婚了,婆家農村的,很窮。
婆家有小姑子、妯娌等年輕女性,她們挺欣賞和羨慕我所擁有的衣服及包包之類的東西。
當時的我再寒酸,衣服再舊,比起農村人還是要好很多。
每次開車回農村婆家,我都會翻箱倒櫃的找出很多自己不想再穿的衣服打包帶走。而她們都會在第一時間搶光。
光陰似箭,現在的我已經步入古稀,現在的農村也已舊貌換新顏。
每個家庭的孩子都已經成家立業,離開了農村去了大城市發展,醜小鴨變成了白天鵝。
再回過頭來申視一下自己的東西發現太落伍了。
現在還是一如既往地每年清點庫存,做到斷舍離。
現在再挑揀出來的衣服,雖然質量尚可,樣式也不算落伍,但是已經找不到該送的物件了。
人家的孩子都能掙錢給爸媽買好的衣服,別人的剩貨已經不入他們的法眼了。了
我現在在對待舊衣物的做法就是扔拉圾箱,放門口讓保潔人員隨便拿走。
每當碰到某個地方水災地震需要捐款捐物時,就把洗淨的棉被,棉衣外套等統統捐出。
當然,現在的捐贈方式也侷限於現金,衣服已經沒有了可送的渠道,只有丟棄。
-
7 # 寶寶的藝術創作
家裡的舊衣服太多了,老人的都捨不得扔,一放就是10多年,家裡的地方都來放舊衣服了,跟他們說處理處理他們也都捨不得,前段時間裝修,處理了一大批衣服也幾乎都是我的,我讓閒魚回收上門來收的,處理的又快有省事,還能兌換點牙膏、垃圾袋等生活用品。最近小區裡也有舊衣服回收桶了,不用在家放著了。
-
8 # 愛思考的李木子
捐給了小區的捐衣服的箱子裡面,後來聽說一件事情我就再也沒有捐過了。
現在全民富裕了,很多家裡衣服都是很好也沒有爛,甚至很多衣服只穿過一兩回,很多都洗的乾乾淨淨款出去了。結果有一回我回家看到小區物業的把衣服賣給了回收舊衣服的,因為回收舊衣服,他們只收不爛不舊的,收的都是沒穿過幾回,而且看起來還蠻新的那種。而我們捐衣服不可以捐太舊的衣服。所以小區就搞個捐衣服的箱子,其實都被他們拿出去賣錢了。
你想想網上那麼多便宜的衣服,質量也還不錯的那種,商家會不會虧本,所以這一類衣服,最後變了個花樣,又流向了服裝市場,真是不知道我哪天買的衣服可能就是別人捐出去,經過加工又賣出來的。
所以我就不捐衣服了,不喜歡的都是直接扔垃圾桶旁邊,有人願意撿他就自己撿,沒人撿就當垃圾扔了。
-
9 # 自在水滴cc
我是60後,以前大家的生活水平都不高,我們小時候,穿衣講究“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家裡的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穿爛了補一補,大人的衣服不能穿了,就改一改給孩子們穿,實在不能穿了,就拆了抹成漿子納鞋底,那時候的衣服真是物盡其用。每年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添置新衣服
現在華人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新衣服不用再等到過年才能買了,現在是天天吃大餐,穿新衣,家裡的舊衣服自然也派不上用場了。沒有舊衣回收箱的時候,一般就是洗乾淨用塑膠袋裝好,放在乾淨的地方,有需要的人可以拿去,現在小區裡都有了舊衣回收箱,就直接放進回收箱裡。
-
10 # 雯雯認識你
我會洗乾淨疊好放進回收箱,讓政府寄給最需要的人。沒有回收箱以後我也整理好放進一個紙箱,放在垃圾桶旁邊,有需要的人也會拿走,像我這種月月買新衣服的人,新衣服都穿不完,舊衣服也基本只穿了幾次,都是八九成新,一放出去馬上就被人拿走了,太差的衣服就放家裡當抹茶拖地了。
-
11 # 歡言長歌
1,特別舊的無法再穿的,用來大掃除時擦地,打掃油煙機等特別髒的地方,當垃圾扔掉。
2,可以再利用的,直接打包好放在垃圾桶旁,需要的人會拿走。
3,放在小區的舊衣回收。
4,現在有小區裡付費回收,一公斤一元,放在裡面,多少有點收入。
-
12 # 年輕的中年大媽
剪開當抹布,擦完就扔,不用洗。
-
13 # 耷頭雞
1、只要不是因為身材原因穿不下,就儘量接著穿,畢竟這些衣服當時是因為喜歡或者一時衝動才買的。
2、破損的衣服穿在裡面反正看不見,可以穿到不能補為止,艱苦樸素不能忘。
3、舊衣服捐給飛螞蟻,非常方便。
4、當成抹布,擦完就扔。
5、改造需要巧手,不會。送人怕別人嫌棄,還是算了。
6、買新衣服要理性消費,儘管一櫃子衣服,為毛總是覺得沒衣服穿,其實很浪費,不環保。
-
14 # 現在60後將來70後
我主要還是看衣服的成色,如果是比較好的七八成新的都是捐贈出去,或者是送給小區有需要的的朋友們,太舊的就是先用來擦玻璃或者是擦地這些。
-
15 # 含雨的飛燕
家裡不穿的舊衣服我一般會放到小區門口的舊衣回收箱裡面,不管他們做什麼用,總比扔垃圾桶裡強。
-
16 # 清爽慢慢遊
家裡不穿的舊衣服現在我基本上都捐贈出去了。以前呢是給鄉下的親戚們,現在農村生活條件都好了,怕親戚們嫌棄,捐給山區需要的人比較好。
-
17 # 柏林1885
不是老百姓怎麼做是國家應該怎麼解決舊衣迴圈回收做成原料的迴圈體系,生產動力需要靠煤碳的生產為能叫現代化嗎,連塑膠都不能解決的生產只能叫人類慢性自殺
-
18 # 大愛葉穎
不好的擦地然後扔掉
能穿的放舊衣物回收站
不好但有利用價值的保留再利用
-
19 # 半壺殘茶
每到換季都會清理一些衣物,一般的都給小區做衛生的師傅,大部分都放入小區的衣物回收箱裡
-
20 # 玉玉7R7K
變廢為寶,家裡穿,挺好,給點大弟穿穿,扔點小區舊衣服箱子裡
回覆列表
答,家裡不能穿的衣服我也不扔,年輕時穿高跟鞋褲子都長,現在我自己把他切合適接著穿,衣服以前穿著都大,現在穿著正合適,穿著人說我這衣服好,我說都幾十年了,我的衣服料子還不錯,能穿就穿,不能穿現放著,你別看衣服樣式都是來回轉,可以留著不用扔,能改就改,儘量力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