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草莓愛種花

    孩子怎麼會不聽話?   日常生活中,常聽見父母責罵孩子:“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可是,父母們想過沒有,孩子為什麼會不聽話呢?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大人如此,小孩也一樣。當父母對孩子發出指令時,如果孩子認為大人的指令不正確,或不一定正確,或不明確時,便有可能不執行,這也就出現了孩子不聽話的現象。一般來說,孩子不聽話是由以下四種原因引起的:   

    1、大人的話本身就不對或不完全對。   

    2、大人本身言行不一致,只要求別人做,自己卻不能身體力行,因此說的話毫無威信。   

    3、大人的話雖然對,但孩子無法做到。   

    4、大人的話是對的,但孩子誤認為不對,所以不聽從。   顯然,在第1、2種情況下,要求孩子聽話是毫無道理的。第3、4種情況,雖然大人的話有道理,但還要考慮孩子的接受能力,講究語言藝術。例如,想讓孩子把玩具讓給別人玩,不要簡單地指使孩子讓某人玩,因為不管誰,讓出自己喜愛的東西,總是心疼的。父母可以用鼓勵性的話說:“洋洋的玩具真漂亮,洋洋非常懂事,再借給婷婷玩一會好嗎?”孩子得到了肯定和稱讚,便會按您的意願去做了。   當孩子不聽話時,大人應從孩子的立場出發,想想孩子為什麼要聽你的話?若確實需要孩子聽,也要選擇一種能夠讓孩子樂於接受的表達方式。如果事事讓孩子逆來順受,這種“聽話”教育會限制孩子的獨立性、自主性的發展,使孩子不敢想,不敢做,沒有自己的見解,這樣不利於孩子個性的發展。   摘自《幼教博覽》 不聽話寶寶應對指南   ·指令清楚、實際。當寶寶把照顧者的指令當作“耳邊風”時,爸媽在提出要求時就要做到指令清楚、實際,內容寶寶可以理解,更重要的是寶寶能“做得到”。例如,“把房間清理乾淨”就太過模糊,寶寶不知道是清理玩具呢,還是清理衣服,還是把房間掃一掃。“把房間地板上的玩具收到玩具箱裡”,這就明白得多,同時也是寶寶能力可以做到的。   ·選擇法。當有些事情必須做但孩子不肯做時,可以採用選擇法。所謂選擇是要孩子選擇“先做”還是“後做”,是“立即做”還是“等會兒做”,而不是要孩子選擇“做”還是“不做”。比如,頭髮長了,但孩子不肯理髮,父母可以用商量的口氣說:“是你先理,還是我先理?”孩子往往回答“你先理”。等父母理好發後,孩子就不得不理了。   ·轉移法。孩子不聽話,有時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和興趣。比如,看見一件玩具,孩子鬧著要買,怎麼辦?這時,父母可採用“轉移法”,即不與孩子談這件玩具該不該買,這樣就在不知不覺中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忘記他要買玩具的想法。   ·接納孩子的情緒。爸媽雖不接納孩子的負面行為,但要接納孩子的情緒、聽聽孩子的心聲,否則,孩子也聽不進父母說的話。   ·訂定規範。父母要先講規定,讓孩子有遵循的方針,才能去談孩子是否聽話。對年齡較小的孩子,訂的規範要具體清楚。在訂規範時要讓孩子參與,這樣才知道他懂得什麼,再依此共同訂出規範,並利用孩子能看懂的字或圖具體列在紙上。雖然孩子不一定能遵守,但至少已有提醒的作用。此外,訂規範時,也可附加訂出違規不執行的處罰方式。訂規範時要注意合理性。   ·防患於未然。事前模擬可能發生的狀況並設想解決方案,可降低孩子負面行為的機率。例如,父母帶孩子去逛百貨公司,孩子會認為要去買玩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0萬買的金條漲到150萬,銀行不肯收,金店只開價90萬,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