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吃鹹蘿蔔的小人物
-
2 # 韓楓3897
之所以劉備二顧茅廬仍拿五做六,一是要看劉備的誠意,二是要看劉備的胸懷,三是要研透劉備的膽識和能力。
在雙向選擇中,劉備被選中,於是就有了三顧茅廬甚合意,兩朝同濟老臣心;也有了事必躬親瀝心血,壯志未酬身先死的個人悲劇。
-
3 # 使用者陸海軍
沒有臥龍就沒有諸葛亮,沒有諸葛亮也沒有臥龍,兩人相互相成,以劉備當時的地位和天下的格局,他請不動的人也不會留給別人,所以最後諸葛亮死,劉備得不到天下。
-
4 # 禪緣
如果諸葛亮選擇不與劉備皇叔和做,依照三將軍脾氣估計會把這枉有虛名的山野村夫的草廬巢穴一把火焚之殆盡.而不會允許臥龍先生存在
-
5 # 諞憨傳
這是一個沒有意義的假設。首先,諸葛亮不出山就不會有三國演繹這段歷史。更體現不出諸葛亮宏志偉略慧智睿謀鞠躬盡瘁名垂青史的人生價值和光輝形象,當然臥龍先生的名稱也僅能是自娛而已。
-
6 # 掃描天下
問題是諸葛亮出山了,而且還在歷史上留下了“千古人龍”的聖賢偉名。歷史沒有假設,因為,是這些聖賢、偉人用他們的智慧、韜略譜寫了歷史。
-
7 # 邰社江
第一次足不出戶,
第二次謝絕拜客,
第三次張飛一把
火把茅廬燒了。
諸葛孔明:
出山不出山自己來定?
如果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選擇避而不見,不肯為劉備驅馳,其結局會怎麼樣,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參考一下太公望的做法。姜太公姜尚被分封於齊。齊國這地方有個叫華士的高人,在民間有很高的聲望,其實,也說不得他有多大的本事,他的最大特點是自視甚高,好像啥人都不放在眼裡。一般人都是以“學會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作為人生的奮鬥目標,他不同,他的處世宗旨是,不做天子的臣子,不做諸侯的朋友,按這個立身標準來看,這人算得是濁世的一股清流,人人都稱讚他 ,賢明,曠達,出淤泥而不染,世外高人啊。名聲越傳越大,弄到姜太公都有聽聞,於是派人去徵召這位老夫子,想一窺廬山真面目,沒想這位仁兄,還真是有個性,請一次不來,兩次不來,三次還是不來,這就把姜太公惹惱了,白送了這人一個禮物,“殺”,這位老兄就這樣糊里糊塗,香消玉殞,魂歸天外。要從我的觀點來看,他也沒招誰惹誰,就喜歡一個人獨處,不想和誰交朋友,也不想做哪個的小跟班,礙著誰的眼了,你姜太公為什麼要恃強凌弱,殺了他呢?不單是我有這樣的疑問,周公也有,他不解的問姜太公:“這人是齊國的高士,名聲很大,你為啥要殺了他呢?”姜太公神秘一笑:“這人號稱高士,不做天子之臣,不和諸侯交友,那我能讓他成為我的臣子,我的朋友嗎?我不能使其臣服,也不能和他以朋友之道相處,那就是棄民;徵召他三次,他都不來,那就是個逆民。難道,我還要把他樹為楷模,成為教化的旗幟,讓一國之人都去追隨、效仿他,那誰能和我一道呢”姜太公的意思很清楚,你成不了我的朋友,就是我的敵人;你不能為我所用,那就不能為他人所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不做我的臣子,對我不理不睬,那就一拍兩散,銷了你的戶籍。
有點嚇人不?有點,可是,在那個社會,可能真就是這樣。你不是你自己的,是你的主人的。那位華士就會錯了意,以為他瀟灑出塵,可以我行我素,沒想到,被現實撞個粉碎。
看到這裡,我們回過頭來想想諸葛亮,假如他一意孤行,就是不加入劉備的團隊,結果會怎麼樣呢?張飛陪同劉備去了兩次以後,其實已經傳遞給了我們一個清晰的答案,要把諸葛這個酸人用繩子捆了過來,這一點上,張飛和姜太公,真的有相似的地方。按張飛的脾氣,諸葛敬酒不吃,那杯罰酒肯定少不了,當然,也不要擔心,畢竟有劉備,他可是非常愛惜自己的羽毛的。為了抓住趙雲的心,連兒子都可以摔,諸葛這樣的名人,他肯定不會讓張飛明目張膽的去亂來,他要建立功業,需要人才,是不會把人嚇走的。只是有一條,如果諸葛亮心裡想的,是去投奔曹魏,或者孫權,大耳是不是還能這樣淡定,是不是還會剋制張飛的魯莽,那就說不清了。我知道,你不會幼稚到認為劉備就是個老好人?當然,諸葛亮也不會做出那樣的傻事。隆中對策,三分天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連出山以後,怎麼為主人圖謀天下都想得妥妥的了,他能不答應劉備這樣的豪傑的邀約嗎?至於要三次才出山,不過是自高身價,擺擺架子而已。所以,有點能力的,不要擔心沒人要;沒能力的,就不要吹,小心吹破了;有點小能力,還要擺譜,和人硬扛的,難得有好下場。良禽擇木而棲,這道理諸葛亮肯定想得透透的。我就不去為古人擔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