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文子午

    有人強調精神,有人強調物質。人不能沒有精神,人是應該有點精神的。同時,人不能沒有物質,人是應該有點物質的。

    沒有物質,精神何存。孔子是中國的大思想家,創立了儒家思想。可是孔子授課,也是要收乾肉的;孔子游學天下,也是要屯糧食的。“倉廩實而知禮節”,言之有理。

    沒有精神,怎麼佔有物質?這似乎是個深奧的問題,確實是。只有不同尋常之人才會深入思考這個問題。彭湃,“農民運動的大王”,家裡有田有地、有房有錢,可他為了大眾的利益,舍之為民,捨生取義。因此,精神是個高層次的問題。

    一個人首先應該物質富有,這是立命之本。進而應該精神富有,這才能昇華人生的意義。

    人生在世,既有物質需求,又有精神需求。二者有一,不算全富。二者兼得,大富大貴。

    二者兼備,這是人類發展的必然。物質是基礎,精神是燈塔。追求物質富有,這已經是人類的共識。精神屬於意識形態領域,這是人類一致難以調和的。既然精神難以一致,人類應該大度,相互尊重,求同存異,逐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作為一個普通人,其實也應該二者兼顧,一要物質,二要精神。二者共有,才算真富。

  • 2 # 空山落松子

    記得弘一法師李叔同嗎?我想他的一生的經歷可以給出你的答案。他生於鐘鳴鼎食之家,然而,他並不留戀,不似很多紈絝子弟那樣醉生夢死。而是趁著青春年華赴海外留學,追尋他所認為的藝術救國之旅。後來在美術,音樂,書法等均有較大的成就,並創辦了當時上海等一個話劇社。某一天,他突然拋開溫柔善良的妻子和他孜孜以求的藝術。皈依佛門,甘願過清苦的佛門歲月。這令認識他的人愕然,百思不得其解。是他生命中受到重大的打擊或挫折嗎?又好像沒有吧?後人揣測,李叔同是要追求最高階的精神生活——那就是宗教信仰。

  • 3 # 隱士夢言

    答,物質是生存的基礎條件,沒有沒有所謂的富有的上限,但一定有下限,低於下限的時候,就無法生存了。

    精神富有理論上也沒有上限,但實際是有上限的,達到了上限,人就無法吸收並理解更多更深的知識了。

    同時精神財富也沒有下限,它不是人生存的絕對必要條件。

  • 4 # 王偉863

    一個文化大國的氣質,精神生活決定人的文化氣質,文化又決定全民素質。

    但是,物質和精神必須先有物質,孔子,孟子,當不了穀子。沒有人空著肚子搞精神生活,但追求物質不能過高,追求過高就會產生慾望,慾望是無止境的,人就無時間追求精神生活。

    高尚的追求使人的精神變的富有,傭俗的追求使人變的衰朽。如果物質富有了不提高精神,人就變的爆發戶心理,人不能以財富衡量精神生活,如果以財富衡量精神生活的價值,人就活生生的淹死市俗膚淺中,人就變的傭俗浮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培養兒童對建構遊戲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