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娛樂塗鴉

    王菲首先是歌者,以其獨特聲線,出道便廣受喜愛。而十年來,則是她再度陷入戀情、走進婚姻、進而相夫教女的十年,也是她潛心學佛的十年,她一直“在路上”,赴西藏禮佛,還曾遠赴印度,叩拜尋訪間,逐漸堅其心志。而與李亞鵬“在路上”這麼多年,王菲說在愛情裡學到的最大的功課是“因果”。

    王菲註定是一個超於凡人、在這個時代獨一無二的超級女星,她做出多麼驚天動地的事情,都不奇怪。

    當年已經貴為華語流行樂壇天后的王菲一大早出現在北京的一條衚衕裡,給竇唯倒夜壺的新聞曾讓無數人感嘆在真愛面前天后如此“能俯下身子”,兩人離婚後,王菲從未對這段感情做過任何解釋,任由故事在江湖流傳;和謝霆鋒姐弟戀被張柏芝插足,之後複合又分開,王菲也不曾迴應,不哭訴不叫罵不強作歡容;去年9月,王菲和李亞鵬離婚,王菲只是在微博上簡單一句“這一世,夫妻緣盡至此,我還好,你也保重”,便再沒說過任何話。對比一下董潔和潘粵明的離婚大戰;黃奕和黃毅清的口水戰;凌瀟肅、姚晨“三年後的復仇”,就會發現王菲的每一次“沉默”都是在為日後積累“情感分”。知名娛評人譚飛:王菲是一個極具才情和靈氣的歌手,大家對她的態度很寬容。每個時代都會有這樣極具觀眾緣的巨星,甚至成為一個文化符號。其實王菲沒有什麼所謂團隊打造,她懂得放大自身優點,是源於自我認識和定位準確。也許她前期有過搖擺,但最終選擇做自己。陳家瑛作為王菲的經紀人,更多扮演著家人和朋友的角色,不會去商業榨取她,最終塑造出一個好像不食人間煙火的王菲。

    她還不想隨著時光機器老去,她仍然想綻放自己,說白了,她放不下紅塵中的萬眾仰視,也放不下那顆想繼續創造並在世間留下重重痕跡的心。

    你要想像王菲那樣自由生活,想戀愛就戀愛,估計得兩個條件:一要有錢,可以不為生計擔憂;二要有擔當,可以應付每次變故的麻煩。否則,你只能仰視,她始終是顆星星。

  • 2 # 毒舌阿姨

    樑龍為“二手玫瑰”樂隊的主唱,1977年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舞臺上的樑龍繼承了中國曲藝精粹的旦角表現方式,以“四大名旦”為榜樣,男扮女裝、濃妝豔抹、揮灑豪情,再加上流水板似的現場串詞和拿捏準確的嬉笑怒罵,在文藝青年中人氣極高。

    有網友曝出二手玫瑰主唱樑龍上脫口秀的節目片段,節目中樑龍自曝多年前與王菲有一段情,自稱從來沒提過是因為“就是一段露水姻緣,從非典(13年前)開始認識,到非典結束我們也就結束了,說愛情有點不要臉”。

    樑龍最後暗示兩人最終由於與謝霆鋒緋聞而分手,“她去雲南出差,小謝在那裡拍戲,當時網上他們的新聞鋪天蓋地,我覺得很奇怪,這太不江湖了”。覺得“沒面兒”的樑龍自動結束了關係,“也沒提分手,道上規矩都懂,我沒恨意”,樑龍還自稱不能和名人談戀愛:“你記得她,她看不見你……”

  • 3 # 微榆林

    樑龍和梁歡的聊天裡順利地提到了“果兒”,因此我們也不能免俗地再次做一個有關“果兒”的小介紹。在這個如果只把“果兒”歸於搖滾圈特有文化,那流行圈民謠圈影視圈文藝圈通通將表示嚴重不服的年代,或許我們可以用個更貼近本質的詞兒來概括這個群體——Groupie(江湖話:骨肉皮)。即一群喜愛追求和明星發生肉體關係的人(一般為追星族)的總稱。貼合主題,這裡單說說搖滾圈裡的骨肉皮,也就是老北京話說的“果兒”。

      ※果兒的範疇

      放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骨肉皮絕對還是個非常標新立異的群體,與搖滾樂的興起和繁榮一脈相承。60年代中晚期,戰後思潮激烈,年輕人最直觀地感受到自己的意見不被重視,他們渴望自由、平等、世界和平,而這些思想的其中一個集中爆發口就是搖滾樂。1969年,美國社會內外矛盾交織,亦在當年,伍德斯托克音樂節吸引了45萬觀眾,以光芒耀眼並震驚世界的姿態締造出一個共感強烈的嬉皮士王國。這些人在蘇利文縣的牧場狂歡四天,併成功被思潮鬥爭引向另一個感知世界——在那之前,這些東西無異於驚世駭俗的反叛,而這之後,除了自由、愛與和平,性愛、毒品、享樂主義、無政府主義成為搖滾樂新的代名詞。

      Groupie這個概念在差不多同一時間段被提出,並被當時的《滾石》特刊詳盡報道,文中出現不少骨肉皮的個人自白和經歷描述。她們熱愛搖滾,追隨喜愛的樂隊,欣賞樂隊的才華和創造力,並願意和付出積極性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們的追星生活不僅於滿足精神訴求,肉體上,也希望得到心愛樂手的 “探索”。雖然這中間自始至終存在很多爭議,但Groupie實際上不是什麼壞詞兒,尤其放在思想更為開放、都市人更講究關係平衡的現在,能做的最多也就是對他們呼籲下“請適當使用套套”罷了。

      搖滾圈裡“骨肉皮”集中其實不難理解。音樂和現場演出所帶來的視聽環境容易製造更加“宗教”式的熱愛和信仰,音樂與樂隊精神、成員的人格魅力一以貫之,更容易讓欣賞者沉迷其中,不僅於藝術,也將順延到人;另外,通常樂隊跑巡演,必然輾轉在一國或多國、一個城市與另一個城市之間,這在時空上提供了一個絕妙的契機;而與此同時,有了“我願意”這個前提,樂手們自然也會出於本能地“既然如此……”

      事情發展到後來,骨肉皮就有條件完成一本內容可觀的“集郵冊”,而且總結帖都尺度驚人。以前有個網站叫groupiedirt.com(已停更),就是骨肉皮聯合眾網友一同記錄國外滾圈的各種床上八卦。雖然不能保證全部都是真的,但也不乏猛料啊!比如Green Day主唱Billie被爆料是搖滾圈中丁丁比較小的(“最”值現在應該已經更新了……吧);然後史密斯飛船樂隊主唱Steven Tyler得到了“SEX GOD(注意不是SIX GOD)”的美譽,“器大活好”你懂的,“使用者”表示體驗簡直如雲霄飛車;Bon Jovi裡最搶手的是主唱和吉他手,但是骨肉皮表示主唱Jon的技藝也差不多是拉低平均值水平……爆料多且汙,就不一一列舉了。還有滾石樂隊主唱71歲還老當益壯約會辣妹,甚至被英國《每日郵報》爆料,他曾和4000名女性發生性行為,為免DNA外流被昔日炮友鑑定親子關係,偷偷以電話遙控出價得標。

      舉個名“骨肉皮”:Marianne Faithful,18歲就成骨肉皮,後來在樂隊幫助下走向歌壇,成為明星。她曾公開說:“我的第一步就是讓滾石成為我的男朋友,我跟滾石的三名成員發生了關係,最後覺得選擇主唱是最明智的。”Gwyneth Paltrow,因出演《莎翁情史》獲得第71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家世顯赫,前男友系列有皮特、本阿弗萊克、財團大亨、西班牙王子,然後因為一場 COLDPLAY演唱會,與樂隊成員克里斯-馬丁陷入愛河並結婚(已離)……

      ※果兒在中國

      低調點別老強調我們是中國滾圈一顆“果兒”

      搖滾樂在中國差不多是到了80年代中期才初露端倪並逐步發展,時間跨入90年代,整個音樂行業的輝煌期,也同時是搖滾樂的黃金時代。在繁榮的階段,果兒這個特殊背景下誕生的特殊群體也被注意到了,但是在中國,果兒群體更加“驚世駭俗”,因為行為方式和想法完全與我們傳統教育和觀念背道而馳,而且在這個基本的性教育都沒普及好的地方,果兒在很多人眼中自然成了“要上天”的存在。也因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在滾圈乃至整個大音樂圈flop迅速背景下,中國的果兒們顯得低調得多。

      不過要說名“果兒”在中國,一抓還真不少,故事也往往要比國外滾圈的狗血得多,因為很多人實際還是希望彼此關係不止於此。

      模特黃雯過去寫了本書《蝴蝶飛不過》,裡面記錄了與許巍的一段情:當時許巍來北京闖蕩,第一張專輯《在別處》與第二張專輯《那一年》之間兩人交往,黃雯還是電影學院學生,聽專輯愛上他的歌,“我在去學校的路上偶然聽到了那張音樂專輯,那到最後幾乎嵌進我生命裡的音樂旋律”,聽哭了,然後搖滾派對遇到,自然地結識,當時許巍還比較窮,郊區租著個小房子,寫歌和唱歌,黃雯覺得他“不食人間煙火”。後來兩人進一步交往,黃雯去許巍的避世之所,接著就……做愛做的事,黃雯表示不太滿意;幾年後兩人再相見,做愛,黃雯表示心境大不同,“我第一次體驗到在他身邊有了精神和身體統一的迷醉,就像從前聽他的音樂一般,無意中音樂的旋律與身體的完美對上了位。”

      最有名的當然是本篇主角王菲。當年的黑豹樂隊,一度傳奇,90年代初,隨著專輯《黑豹》大賣,樂隊因此成為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全民搖滾偶像,身價暴漲。但是在93年《黑豹》推出內地版之前,竇唯就已經離開了黑豹(1991)年。當年,欒樹和王菲、竇唯和姜昕,本來是兩對。傳言後來上演了狗血的 “搶兄弟女友”戲碼,王菲和竇唯好上了,成為竇唯離開黑豹的主要原因。關於竇唯為何離開其實話說紛紜,而黑豹鼓手兼經紀人趙明義三年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了不少:“節目中(《魯豫有約》)我說,如果我還說竇唯和我們也是因為音樂理念不同而離開,那是騙人了,一定是因為別的原因他走了。是什麼原因呢?魯豫把這事說了,不是我說的啊。她說是欒樹的‘老婆’王菲後來跟了竇唯……”

      1996年,王菲和竇唯結婚,然而好景不長,婚後很快被高原插足,高原之前和唐朝丁武在一起,王菲和竇唯離婚之後,她與竇唯於2002年結婚(已離)。另外說回竇唯第一任女友姜昕,離開竇唯後,報道稱她和搖滾歌手郭大煒、唐朝吉他手郭怡廣先後在一起,最後嫁給鼓手張永光。2011年,姜昕《長髮飛揚的日子》的書在京舉行首發式,現場出現了國內搖滾圈內的諸多早期的重量級人物:張楚、何勇、常寬等。姜昕曾說,青春就是和愛情、搖滾樂有關的,長髮飛揚的日子。

      仔細想想,近年的中國搖滾圈也的確沒多少可聊的內容,每每舊事重提,大家總會懷念三分,對歷史資料的熟悉感超越現實。而國內也確實沒有第二個流行歌曲天后,業務優秀,成績斐然,情史亦還如此精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其實悟性就是對客觀規律的反映和判斷,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