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小護談健康

    什麼是高血壓!能自愈嗎?

    高血壓是指以體迴圈動脈血壓(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收縮壓≥140 毫米汞柱、舒張壓≥90 毫米汞柱)為主要特徵,可伴有心、腦、腎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質性損害的臨床綜合徵。

    No1.血壓及高血壓的分類

    目前,中國高血壓的診斷採用《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 年修訂版)》建議的標準。(見下表)

    臨床上高血壓可分為兩類,一是原發性高血壓,二是繼發性高血壓。

    No2.與高血壓發病有關的主要因素

    遺傳因素:高血壓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父母均患有高血壓病,其子女發病機率可高達46%,高血壓病患者人群中約有60%都有高血壓家族史。

    飲食因素:不同地區人群高血壓水平和高血壓患病率與鈉鹽平均攝入量顯著正相關,但同一地區人群中,個體間血壓水平與攝鹽量並不相關,攝鹽過多導致血壓升高現象主要見於鹽敏感的人群。鉀攝入量與血壓呈負相關;飲食中飽和脂肪酸或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的比值較高時,也屬於升壓因素;飲酒量與血壓水平呈正性線性相關,尤其與收縮壓相關性更強。華人群葉酸普遍缺乏,導致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與高血壓發病正相關。

    精神應激因素:城市腦力勞動者高血壓患病者超過體力勞動者;從事精神緊張度高的職業者,發生高血壓的可能性較大;長期生活在噪音環境中聽力敏感性減退者患高血壓也較多,此類高血壓患者經休息後症狀和血壓可獲得一定改善。

    吸菸因素:吸菸可使交感神經末梢釋放並增高去甲腎上腺素,同時可以透過氧化應激,損害一氧化氮介導的血管舒張,引起血壓增高。

    體重因素: 體重增加是血壓升高的重要危險因素,肥胖與發生高血壓關係密切,腹型肥胖者更容易發生高血壓。

    藥物因素: 服避孕藥的婦女血壓升高發生率及程度與服藥時間長短有關。口服避孕藥引起的高血壓一般為輕度,並且可逆轉,在終止服藥後3 至6 個月,血壓即可恢復正常。其他如麻黃素、腎上腺皮質激素、非甾體類消炎藥、甘草等也可使血壓增高。

    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此綜合徵是指睡眠期間反覆發作呼吸暫停,有中樞和阻塞之分。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患者人群中50%患有高血壓,血壓升高程度與此綜合徵病程和嚴重程度有關。

    No3.高血壓對人體的影響

    高血壓的早期症狀主要表現為血管內皮功能障礙,細小血管痙攣硬化;長期高血壓則可引起全身動脈病變,主要表現為血管壁硬化、管壁與官腔比值增加和官腔內徑縮小。高血壓及伴隨的危險因素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及發展,最後導致人體重要靶器官如心、腦、腎組織缺血、缺氧,功能衰竭。

    1、對心臟的影響

    長期高血壓可使心臟壓力負荷增高,因刺激心肌細胞肥大和間質纖維化引起左心室肥厚和擴張,稱為高血壓性心臟病。左心室肥厚可以使冠狀動脈血流儲備下降,特別是在氧耗量增加時,導致心內膜下心肌缺血。高血壓性心臟病常可合併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微血管病變,最終引起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室肥厚、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2、對腦的影響

    長期高血壓使腦血管壁發生缺血與變性,形成微動脈瘤,一旦破裂則會發生腦出血。高血壓可促使腦動脈粥樣硬化,而粥樣斑塊破裂又可導致腦血栓形成。腦小動脈閉塞性病變,引起小範圍梗死病灶,稱為腔腺性腦梗死。

    3、對腎臟的影響

    長期持續高血壓可使腎小球內囊壓力升高,腎小球纖維化、萎縮,腎動脈硬化可導致腎實質缺血和腎單位不斷減少,引發慢性腎功能衰竭,最後導致尿毒症。

    4、對視網膜的影響

    視網膜病變早期可以透過眼底檢查發現,早期為小動脈發生痙攣,隨著病程進展出現硬化。血壓急驟升高可引起視網膜滲出和出血,導致失明。眼底病變程度分為4 級,對眼底病變程度進行檢查有助於判斷高血壓的嚴重程度。Ⅰ級:視網膜動脈變細、反光增強。Ⅱ級:視網膜動脈狹窄、動靜脈交叉壓迫。Ⅲ級:在上述病變基礎上有眼底出血及棉絮狀滲出。Ⅳ級:上述基礎上又出現視盤水腫。

    No4.高血壓及老年高血壓的症狀

    高血壓為慢性進行型疾病(極少數為急進型),表現從無到有,有輕有重,有多有少,症狀因人而異,與血壓高低不成正比。高血壓常見的症狀有頭痛頭暈、心慌氣短、尿少水腫、眼花耳鳴、頸項僵硬等。隨著病程延長,血壓明顯持續升高,逐漸會出現各種症狀。

    老年高血壓的特點:年齡大於60 歲的高血壓患者即屬老年高血壓範圍。有的老年高血壓患者是到了老年時期才患上了高血壓;有的是在中年時期患高血壓一直延續到老年時期,其特點是50%以上的患者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其脈壓差(收縮壓與舒張壓之間的差距)大、血壓波動大、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尤其是在服用降壓藥物時),常有不同程度的靶器官損害,如腦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腎功能衰竭等,若出現繼發性高血壓易漏診。

    No5.血壓控制的目標值

    專家建議,一般情況下,血壓控制目標值應為:收縮壓<140 毫米汞柱、舒張壓<90 毫米汞柱;糖尿病、慢性腎臟病、心力衰竭或病情穩定的冠心病合併高血壓的患者,血壓控制目標值應為:收縮壓<130毫米汞柱、舒張壓<80 毫米汞柱;對於老年收縮期高血壓患者,收縮壓應控制在150 毫米汞柱以下,如果能夠耐受可降至140 毫米汞柱以下。高血壓患者應儘早將血壓降低到上述目標血壓水平,但並非越快越好,年輕的高血壓患者及病程較短的高血壓患者,可較快達標,但大多數高血壓患者,應根據病情在數週至數月內將血壓逐漸降至目標水平,老年患者、病程較長的患者或已有靶器官損害及併發症的患者,降壓速度宜適度緩慢。

    No6.高血壓的非藥物治療

    高血壓的非藥物治療也就是生活方式的干預,此方法適用於所有高血壓患者,具體分為:

    1、減輕體重,患者應將身體質量指數BMI(BMI 等於體重公斤數與身高米數平方的比值)儘可能控制在不超過24,體重降低對改善胰島素抵抗、糖尿病、血脂異常和左心室肥厚均有益;

    2、減少鈉鹽攝入,膳食中約80%的鈉鹽來自烹呼叫鹽和各種醃製品,所以患者應減少烹呼叫鹽,每人每日食鹽量以不超過6 克為宜;

    3、補充鉀鹽,建議患者每日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4、減少脂肪攝入,患者應減少食用油攝入,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動物內臟;

    5、戒菸限酒;

    6、增加運動,運動有利於減輕患者體重、改善胰島素抵抗、提高心血管調節適應能力、穩定血壓水平;

    7、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態平衡;

    8、必要時可補充葉酸製劑。

    No7.高血壓的藥物治療

    降壓藥物治療的物件:

    1、高血壓2 級或以上患者;

    2、高血壓合併糖尿病,或者已經有心、腦、腎靶器官損害或併發症患者;

    3、凡血壓持續升高,改善生活方式後血壓仍未獲得有效控制者。從心血管危險分層的角度,屬於高危和很高危患者必須使用降壓藥物進行強化治療。

    大部分高血壓患者合併有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藥物降壓治療後儘管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其他危險因素依然會對預後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患者在進行降壓治療時應同時兼顧控制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即降壓治療方案除了必須有效控制血壓,還應兼顧對糖代謝、脂代謝、尿酸代謝等多重危險因素的控制。

    No8.降壓藥物治療應遵循的原則

    1、長期性:高血壓是一種原因不清楚的慢性疾病,降壓治療只是一種對症處理,它只能減少高血壓對人體的損害,因此需要長期降壓治療,而一旦確診為高血壓,患者則須終身服藥。

    2、個體性: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藥物有效性和耐受性以及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兼顧患者經濟條件及個人意願,建議患者選擇適合的降壓藥物。

    3、綜合性:應考慮到患者的年齡、性別、職業、生活習慣,特別是患者患有多種疾病等因素,建議患者選擇一藥多治,可兼顧多病。

    4、小劑量開始:患者初始治療時通常採用較小的有效製劑量,之後根據需要可逐步增加劑量。

    5、選擇長效製劑:患者儘可能使用有持續24 小時降壓作用的長效藥物且每天給藥1 次,這樣可減少血壓波動,從而有效控制夜間血壓與晨峰血壓,達到平穩控制血壓的目的,可更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併發症。

    6、聯合用藥:患者在製劑量單藥治療效果不滿意時,可以採用兩種或兩種以上降壓藥物聯合治療,這樣可增加降壓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應。一般情況下,2 級以上高血壓患者常需要聯合治療。對收縮壓≥160 毫米汞柱、舒張壓≥100 毫米汞柱或高出目標血壓20/10毫米汞柱或高危及以上患者,起始即可採用小劑量兩種藥物聯合治療或用固定複方製劑。

    No9.常用降壓藥物種類

    目前常用降壓藥物可歸納為5 大類,即利尿劑、β受體拮抗劑(BB)、鈣通道阻滯劑(CCB)、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ACEI)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理想的降壓藥物是降壓有效、副作用少、依存性好、價效比高、藥物作用時間長、有保護靶器官的作用,但是往往一種藥物難以達到上述所有條件,所以在選擇降壓藥物時要因人而異、因病而異。

    大多數無併發症的患者可單獨或聯合使用上述5 類降壓藥物,患者在接受治療時應從小劑量開始,臨床使用時,患者心血管危險因素的多少、靶器官損害的程度、有無併發症、降壓療效、不良反應以及藥物費用等,都可能影響降壓藥物的具體選擇。目前普遍的觀點認為,2 級高血壓患者在開始時就可採用兩種降壓藥物聯合治療,必要時可聯合使用3種以上的降壓藥物。聯合治療有利於血壓較快達到目標值,也有利於減少不良反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旅遊途中,經過親戚的城市你是選擇住親戚家裡,還是住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