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魁哥說歷史
-
2 # 韶華傾夢
三國短短六十載,卻是人才輩出,梟雄、豪傑、謀士、俠客、武將,以及說客等,都在這紛亂的三國中演繹出一場精彩的大戲。但是,有些人雖然才智過人,謀略突出,但終究因為早逝而戛然落幕。
在三國中,若是像郭嘉、龐統、法正等人不是早逝的話,那三國的局面或許會因此而改變。
郭嘉: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郭嘉出生於潁川郭氏,少年時便很有遠見。其見漢末將會大亂後,一邊暗中結交天下英傑,一邊隱居起來,尋找合適的時機出仕。在21歲時,郭嘉北上見袁紹。但見了面後,郭嘉對袁紹很失望。
他認為袁紹雖然有效仿周公禮賢下士之舉,卻不會知人善用。而且袁紹做事優柔寡斷,想要成就霸業很難。因此,郭嘉便有了棄袁紹之意。在公元196年,曹操的謀士戲志才英年早逝,在這樣的情況下,郭嘉的好友荀彧向曹操推薦了他。
曹操召見郭嘉後,兩人開始共論天下大事。事後,曹操稱郭嘉為自己的“奇佐”,並認為自己能夠輔佐自己成就霸業的,必將會是郭嘉。而郭嘉對曹操也很滿意,直說這才是他郭嘉的“主公”。
君臣相知,兩人宛如老朋友一般,關係十分親密,行則同車,坐則同席。在治軍嚴格的曹營帳裡,郭嘉不拘常理的行為,實在是一道別樣的風景。
曹操曾言,“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由此可見,曹操對郭嘉是何等的偏愛。而郭嘉也不負曹操所望,在曹營中屢獻奇謀,助曹操平呂布、定河北;滅烏桓,定遼東。但在公元207年,郭嘉跟隨曹操征討烏丸時,因為水土不服再加上過度操勞,郭嘉不幸英年早逝了。
如果郭嘉不是英年早逝,以郭嘉和曹操之間的關係,在他的勸說下,曹操必然不會這般著急的率軍南下。而且,孫權和劉備的關係,劉表和孫權的關係,就像二袁和公孫康一樣,只要面對外部的戰爭,他們就會唇亡齒寒的連結在一起。
而要是沒有外部的戰爭,他們則是互相的兼併。就像孫權和黃祖一樣,在沒有外部的壓力下,兩人想鬥了近十載,最後以黃祖戰死才結束。
況且,就算是打赤壁之戰,以郭嘉的軍事謀略,才加上能夠勸說膨脹曹操的關係,最終的結局也不會使得曹操損失如此慘重。就像曹操所說的那樣,“郭奉孝若在,不使孤至此。”
龐統:非百里之才,當贊興世業者龐統大智若愚,和諸葛亮齊名,有“鳳雛”一名。在赤壁之戰,劉備領荊州牧後,龐統以從事的身份擔任耒陽縣令,而後被劉備重用,升遷為治中從事。因為龐統在軍事上的才能,使得劉備經常和他一同交談。龐統和劉備的親密程度,僅亞於諸葛亮,後被升為軍師中郎將。
其中,劉備選擇了中策,在大軍進攻雒縣時,龐統率軍攻城,不幸被流矢射中,最後身亡。龐統的身亡,一定程度上打亂了劉備的佈置,使得他不得不緊急調遣諸葛亮等人入蜀,導致蜀漢在荊州的守備力量大減。
而且,蜀漢最缺乏的就是出色的謀士。龐統的去世,讓重擔落在了諸葛亮的身上,不僅造成了諸葛亮身上的壓力增大,還是得荊州關羽的身邊缺少了一位謀士。
所以,如果龐統沒有被流矢射中身亡的話,劉備的佈置就不會亂,荊州有關羽和諸葛亮相守,必然是固若金湯。雖說復興漢室不易,但很大程度上能夠避免關羽失荊州,劉備大敗於夷陵之戰的危機。
法正:善奇謀法正原是劉璋的部下,但是他覺得劉璋並不是一個能成就大事的主公。在公元208年,法正出使劉備後,覺得劉備雄才大略,是可以輔佐的明主。於是,回到益州後,法正暗中和張松,以及孟達等人密謀,想要裡應外合的為劉備奪取益州。
公元212年,劉備和劉璋決裂後,法正幫助劉備佔據了益州。成為劉備麾下的謀士後,劉備對他十分的信任和器重。在漢中之戰時,法正隨軍出征,採取聲東擊西之計,輔助劉備拿下了漢中,斬殺曹魏名將夏侯淵。
劉備晉位為漢中王后,任命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同時,法正還和諸葛亮等人制定了《蜀科》,改變了劉璋治下益州法紀鬆弛,德政不舉的局面。但可惜的是,在公元220年,法正便去世了。
法正的去世,使得蜀漢又損失了一位出色的軍師。之前,諸葛亮在後方處理政務,法正就隨軍征討,出謀劃策。兩人之間緊密合作,取長補短。而法正的去世,使得諸葛亮又開始政務和出謀劃策一齊抓,壓力更大了。
而且,劉備對法正很敬重,對他的意見都很聽取。若是法正還在,在劉備東征孫權時,法正必然能夠勸諫。就算是阻止不了,那也會在夷陵之戰中,使得蜀漢的損失不是那麼慘重。
諸葛亮曾言,“法孝直若在,便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所以說,像龐統和法正這般謀士,若不是早逝的話,他們和諸葛亮取長補短,共同輔佐劉備,那劉備復興漢室的壯舉說不定會實現。而郭嘉這樣的智者,若不是早逝,其必然會輔佐曹操定鼎中原,三分天下的局面也可能會改變。
而除了這三人外,像江東的周瑜,輔佐孫策平定江東,助孫權赤壁破曹操,南郡敗曹仁,以及提出征討益州等謀略。若是周瑜不早逝,那二分天下的計劃也有可能會被實現了。
但可惜的是,歷史沒有如果;時也,命也。
-
3 # 大白白野
如果這些人不早逝,三國曆史可能會改寫。
曹操長子曹昂、神童兒子曹衝,如果曹操這兩個兒子不早逝,曹操繼承人可能會發生變化,曹操死後曹魏可能會另一種結局。
智囊郭嘉不死,曹操可能赤壁之戰失敗得那麼慘。
小霸王孫策如不被刺殺,可能會突襲許昌,官渡之戰可能會有其他結果。文武雙全的周瑜如不死,可能會突襲益州或者聯合馬超等攻打曹操,歷史可能會有其它走向。
劉備集團的法正不死,可能不會出現夷陵之戰慘敗。龐統不死,劉備不從荊州調走諸葛亮、張飛、趙雲入川,可能歷史會出現另一種結局。
回覆列表
三國早逝的三個名人分別是郭嘉、孫策、法正,只要有1個不死,三大戰役都可能改寫。
第1個:郭嘉
江湖上有一句傳言“郭嘉不死,孔明不出”,如果郭嘉沒有死去,即使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也不會出山。如果諸葛亮一輩子在隆中隱居,劉備依舊沒有清晰的戰略目標,在荊州劉表敗亡後,退到江東,依附孫權,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借荊州”、奪益州、漢中,建立蜀漢。由此可知,郭嘉英年早逝(207年去世),對三國曆史造成了多大影響。
以上只是民間流傳的玩笑話,實際上諸葛亮出山與否,和郭嘉死不死沒有必然關係。
當然,這句傳言也從側面證明郭嘉的重要性。郭嘉是曹操最為倚重的謀士,他還計劃在自己百年之後將曹丕託付給郭嘉,護佑曹家天下。然而,令曹操沒想到的是,郭嘉由於積勞成疾,死於征討烏桓的途中,年僅38歲。如果郭嘉不死,赤壁之戰曹操也可能避免被火燒的命運,一舉奪取江東也是很有可能的。在郭嘉死後,曹操傷痛欲絕,悲傷程度不次於大將典韋戰死宛城那一次。尤其是曹操赤壁戰敗後,對曹營眾謀士說了一句令人汗顏的話“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如果郭嘉不死,赤壁之戰可能改寫,曹操可能勝出,消滅劉備和孫權,提前統一三國。
第2個:孫策
孫策,江東孫氏基業的奠基者之一,他和好哥們周瑜聯手,短短五六年便打下了偌大的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公元200年,北方雙雄對決,曹操和袁紹到了最關鍵的時刻,此時孫策準備偷襲許都,迎奉漢獻帝劉協。然而,就在出兵前夕,孫策不幸被許貢三門客刺殺,傷重不治而亡,年僅26歲。曹操鬆了一口氣,沒有了後顧之憂,集中全力與袁紹在官渡決戰,一舉擊潰了袁紹,成為北方唯一的霸主。
如果孫策不死,將偷襲許都付諸行動,曹操簡直不敢想象後果,失敗是必然的了,很可能連小命都交代了。因此,孫策之死,改變了曹操和袁紹的命運,改寫了官渡之戰歷史。
第3個:法正
法正,原為劉璋部下,但是看不上懦弱的劉璋,於是和張松、孟達叛投劉備,幫著劉備攻打劉璋。無論是軍事,還是地方治理,法正都是非常有能力的。例如漢中之戰,黃忠陣斬夏侯淵,就是法正的大手筆。諸葛亮也不敢惹法正,也佩服法正的軍事才能。然而,法正在劉備剛剛稱漢中王之後一年便因病去世。法正的突然離世,對劉備的打擊是非常大的,不亞於關羽和張飛之死。法正在劉備集團的地位,相當於曹操身邊的郭嘉和程昱,舉足輕重,說出的計謀大都能被主公採納。
夷陵之戰是決定蜀漢命運的關鍵一戰,劉備由於缺少像法正這樣的軍師,被陸遜抓住破綻,功虧一簣。如果法正不死,他很可能跟隨劉備東征,討伐背盟的孫權。憑藉法正的軍事才能,應該不會犯劉備深山老林之中連營七百里的低階錯誤,也就不會遭到夷陵慘敗。
因此法正如果不死,夷陵之戰結果可能改寫,至少劉備不會將蜀漢家底都賠進去。
結語
以上郭嘉、孫策、法正3人都是非常有本事的三國名人,只要其中1個不死,三國曆史都很可能改寫。其中郭嘉是曹操身邊最為倚重的謀士,常常出奇策制勝,赤壁之戰後曹操感慨如果郭嘉還在,也不會才一敗塗地;孫策是江東猛虎,短短數年便打下了江東一片基業,如果再活一年,很可能偷襲許都,和袁紹夾擊曹操,影響官渡之戰結果;法正是軍事能力不次於諸葛亮的軍師,如果不死,劉備夷陵之戰也不至於敗得那麼慘。
“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在三國時期,像司馬懿這樣架空曹魏大權的“壞人”活了73歲,而以上三個有本事的人卻都英年早逝。難道真的是天妒英才?或許歷史上真的是天妒英才吧。
(本文參考《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