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逸書院

    ↑書法家 盧樂群

    ↑行書 淩云翰《西湖漁者》

    ↑毛澤東《解放軍佔領南京》

    ↑行書 毛澤東《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

    ↑行書 《大渡橋橫鐵索寒》

    ↑行書 毛澤東詩詞七首

  • 2 # 雲逸書院

    盧樂群,當代浙江書風的一面旗幟

    盧樂群年表

    1942年8月出生於重慶

    1958年高中一年級學業結束16歲

    1960年至1965年從沈敦五、許良其先生學習詩文、書畫18-23歲

    1966年至1971年從鄉賢朱在勤、陳永文先生學書20-29歲

    1972年拜識沙孟海先生,從其學書30歲

    1973年拜識陸維劍先生,從從其學書31歲

    1979年獲全國首屆群眾書法比賽二等獎37歲

    1979年成立臨海書法研究會,任副會長37歲

    1982年參加《中日書法交流展》40歲

    1983年加入浙江省書協41歲

    1984年參加《新加波·中國書法交流展》42歲1985年加入中國書協43歲

    1987年入展全國第三屆書法展45歲

    1987年參加中國著書法家百人展45歲

    1989年獲全國第四屆書法展二等獎47歲

    1989年入選中國現代書法展47歲

    1990年獲全國第二屆中青年書法展一等獎48歲

    1990年出版《盧樂群書法集》48歲1991年獲國際賽克勒杯老年組一等獎49歲

    1992年獲全國第五屆書展全國獎50歲

    1993年參加新加波·浙江法交流展51歲

    1994年當選浙江省書協副主席52歲

    2000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盧樂群書法展58歲

    2000年出版《盧樂群書法集》58歲2001年授中國書協德藝雙馨榮譽59歲

    2002年赴日本東京朝日新聞會館舉辦《盧樂群書展》60歲

    2004年赴新加坡舉辦《中國盧樂群書展》62歲

    2005年參加中國美術館首屆當代名家書法提名展63歲

    2006年入編《水墨中國》64歲2009年參加中國蘭亭書法節·浙江書壇四十二人展67歲

    2010年出版《盧樂群書法藝術》68歲

    2011年參加第二屆中國書壇蘭亭書會69歲

    2011年在《中國書法》雜誌作專題介紹69歲

    2012年參加“書風書峰”浙江書法十二人展70歲

    2013年參加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楹聯書法大展71歲

    2014年出版《微雨草堂》集72歲

    聽聞書法家盧樂群的名字已經是很久前的事了,他的書法雖流傳不多,但身為與他同鄉的幸運兒們,要看到他的書法並不難。走在古城臨海的大街小巷,不經意間抬眼一望,一幅筆走龍蛇的書法絕品躍入眼簾,讓人不由得眼睛發亮,迫不及待地去看落款:盧樂群!於是便記住了這個名字。看得多了,對於他的風格也漸漸熟稔起來,以後無論是對聯,斗方,條幅,還是題匾,碑帖,只要瞄上幾眼,便大致可以猜出落自盧樂群之手。

    眾所周知,武有第一而文無第一。在藝術圈裡,大家彼此間較著勁,互不服輸,要做到讓大家都心服口服是件很難的事,但盧樂群的書法卻幾乎是眾所公認的好,沒有人質疑他在臺州書法界的泰斗地位,也沒有人質疑他在中國當代書法領域的傑出成就。

    不曾想到的事,不久前我竟因緣結識了這位慕名以久的書法大家。今年我的文集《雪海香隱》重印,裡面插了不少書畫作品,我想請一位書法界的名望之士幫我題書名,一位朋友向我推薦了盧樂群,我當時嚇了一跳,這對我來說是件不敢想的事。因為我聽聞,盧老已經封筆,基本閉門不出,謝絕人際往來。很多官要大人物向他索書他都婉拒了。而我不過是個以文為生無一官半職在身的小人物,他會答應嗎?

    那位朋友說他幫我聯絡試試,出乎意料的是,盧老看了我今年出版的《人生哲思錄》這本書後竟然爽快地答應了。更令我吃驚的是,不到一個星期我的朋友就將他的題字送過來了。要知道一般人送書法為了顯示自身的地位名望,都會“擺擺架子”,不拖上一兩個月是很難拿得到手的。這一點我在聯絡其他一些書畫家時深有體會,然而盧老這樣名重當代的大家竟然毫無架子,這不禁讓我對他又多了一份敬重和仰慕。那位朋友對我說:“我對盧老說你會幫他寫篇報道,盧老卻說不用了,讓你集中精力創作出優秀作品,這就是對他最好的回報。”這一刻,我感動得差點落淚。

    看著他親手題的“雪海香隱”四字,我愛不釋手。他的字遒勁有力又不失儒雅俊秀,厚重中帶有一抹灑脫,奔放中又不失一分矜持,或如行雲流水,或如飛龍盤臥,揮斥方遒,力透紙背,足見功力之深湛,性情之瀟灑。從字裡行間,隱隱可看出一個大家的氣度與風骨。

    某位知名書法家曾讚道:“當我們有幸讀到《盧樂群書法二集》的時候,這個吃驚實在非同小可。一支筆、一張紙,計黑當白,也計白當黑,用現代人的觀點來說,無非是一種藝術的造型與空間分割。可是,當你站到盧樂群書作面前的時候,枯藤老樹的蒼勁,高山飛瀑的奔放,長風捲雲的舒展,還有荷塘月色的清韻……”能將多種不同的風韻與意境融入筆端,堪稱神筆了。這或許正是盧樂群書法的生命力所在吧。“要收藏台州人的書法,就要收藏盧樂群的!”這是一位收藏界的朋友說的,這位朋友真有慧眼和遠見。

    盧老曾師從著名書法家沙孟海、陸維釗先生,是現任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原浙江台州市文聯主席,中國書法創作委員會委員。盧老的書法從形態看,儼然有沙陸書風,尤得沙氏書法氣勢磅礴、揮斥八極之神髓。不過盧老在此基礎上跳出了沙陸的窠臼,自成風格,以端莊,沉雄,朴茂、老辣見長,參以俊朗多姿,別開生面。在創作上,盧老不汲汲於一筆一畫的完滿,而是追求整體筆勢的一氣呵成,在連貫性中又保持節奏的輕重、點畫的粗細、字型的大小正欹、用筆的起伏提按、墨色的濃淡枯潤等的變化,以其內涵的豐富耐人品味。

    但是直到此時,我與盧老還是未曾蒙面。我在網上曾看到過他的照片,照片裡的他清瘦高大,別有一番風骨,表情看上去有點嚴肅,讓人覺得難以親近。直到幾天後與他晤見交談了一番,這才發現他其實是挺隨和的一個人。那天上午,我來到紫陽街寶夢來看望我的太極老師胡初躍,胡老師是當代太極界的翹楚,不但武功高超,而且幽默風趣,我十分喜歡與他談話。當我走進店裡時,我的目光卻被坐在一旁的一位的老先生所吸引。那位老先生鶴髮童顏,目光如炬,神情不怒自威,一身風骨倔然。我覺得他的面貌似曾相識,“盧樂群”的名字頓時閃過腦際,不禁脫口而出:“盧老師!你是盧老師!”

    盧老有點訝然地看著我,微微一笑。

    一位朋友指著我對盧樂群老師說:“她就是請你寫書名的曹婭。”

    盧老點了點頭,看了看我,卻沒說什麼。

    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向盧老請教了一些問題。盧老師不疾不緩地說著,我發現盧老師話雖不多,但卻能一語中的。

    我又詢問了他的身體狀況,生活狀況等。他說他現在基本上很少與外界接觸,除了鍛鍊鍛鍊身體外偶爾會到一些閒適的地方坐坐聊聊,如此而已。他的語氣十分平靜,讓人覺得就像跟一個看透名利超然世外的大師在敘著家常。

    他建議我多看一些古典文學史籍,只有打好功底才能寫出真正生命力持久的優秀作品。我十分認同這點,就像盧老的字一樣,幾十年如一日,功到書自成。盧老還建議我去拜一位名師,得到名師的指點與幫助,將裨益無窮。他說在文學方面,他做不了我的老師,要我另請高明。他的謙遜,他的平靜,他的隨和,他的恬淡,他的真誠,他的堅毅,他的儒雅,就如同他的書法一樣蘊含著多種不同的風韻與意境,日久彌香,品味不盡。

    這就是我所見到的盧老。

    “我深信,初每一個人都會被他洋溢的才情、浩蕩的氣勢,凣以及筆墨的狂濤駭浪捲入其中。凟它,凷讓你吃驚!不,刡讓人震撼!強烈地感受著心靈的震撼!凡是真正撼人心魄的東西,凹都將不朽。減”

    盧老,其人其書,都將是一個不朽的傳奇!

  • 3 # 雲逸書院

    中國繪畫牛人——盧樂群先生

    盧樂群先生

      盧樂群先生是當代書壇上卓有成就的藝術家。他的書法,兼收碑帖之長,風格雄奇灑脫,簡約流動,自成一家,是繼于右任、沙孟海、陸維釗之後,走碑帖交融之路的代表性書家之一。

      盧樂群先生出生於抗戰後期烽火連綿的陪都重慶。父親愛好書法,與民國時期書法大家如於右任、沈尹默等先生多有交往,並收藏了不少名人墨跡。

      盧樂群:“我父親寫的一手好字,他的詩句說三更書生五更墨,至今留有把筆痕。他字寫的好久跟當時的書畫家徐悲鴻、沈尹默都有很好的交往。因此他手頭收有很多名人的字畫。這對我從事書法的研究有很大的影響。”

      1949年,父親前往臺灣,幼年的盧樂群回到家鄉臨海,與母親及祖父祖母一起生活。祖父曾在杭州圖書館工作,寫得一手好小楷,他親自教導盧樂群習練柳公權、顏真卿等唐楷字帖,由此打下了少年盧樂群紮實的書法基礎。

      盧樂群:“我祖父是個老學究,他解放前曾在杭州的文瀾閣工作,交往的都是當時的一些名流 一些文人,他寫的一手的好小楷,引以自豪。他解放初退養在家就教我寫字,寫楷書柳公權。一遍唸佛一遍教我寫,對我最初的基礎有很大的幫助。”

      臨海地處浙江省東部,背靠括蒼山、天台山,瀕臨東海,是一座歷史文化積澱深厚的古城。盧樂群先生雖由於家庭出身問題而失學,卻從未放棄對書法藝術的追求。六十年代中期,盧樂群結識了鄉賢朱在勤等前輩。朱在勤先生博通古典詩文,精擅“二王”筆法,自撰《中國書法史略》,書法理論和功底都非常深厚,對青年盧樂群的影響很大。

      盧樂群:“從1958年我作閒在家,不能再讀高中了。因此當時我有意在臨海一些文人向他們請教學習。其中有沈燈伍、朱在勤。朱在勤寫的一手好字好二王,他對書法理論有很深的研究,他當時著有《中國書法史略》,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紅衛兵付之一炬。他對我進入二王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文化大革命開始以後,盧樂群先生父親收藏的名家字畫被付之一炬,這對盧樂群先生的打擊很大,但是也激勵他更加奮發自強,為儲存中華書藝和文脈默默努力。六十年代後期,朱在勤先生年事漸高,要離開臨海移居別處,他介紹盧樂群先生到杭州,師從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

      盧樂群:“沙先生說在這個年代裡學習(書法),說明我不是孤獨的,還有許多人在愛好中國這門真正的藝術。他以後就推薦我去拜見陸維釗先生,沙先生、陸先生在碑的方面功底太深了,由帖進入碑是我這生當中書法很大的轉折。”

      上世紀八十年代,盧樂群先生迎來了書法藝術的一次創作高潮,作品相繼在首屆全國群眾書法比賽、全國四屆書展、五屆書展、全國三屆中青展、國際賽克勒杯等大賽中榮獲高獎,在書壇颳起了一陣“盧樂群旋風”。一九九零年,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了《盧樂群書法集》。

      盧樂群:“參加書法展覽,基本上是需要很紮實的書法功夫的,需要二王跟碑帖的功夫,在這個基礎上你的思維一定要在那個時代的前邊,你去引領他們。我開始的時候有兩次造成很大影響的,一次是我寫很大的篇幅的,兩米八的,那個時候沒人寫,一寫出來了就很引人注目,那個筆墨也紮實,那麼一下就吸引了許多人,這是第一次全國展。第二次我知道這個事情應該在紙上面下點功夫,可以不完全是白紙,用色紙,所以以後講書法家“好色”,最早從我那時候開始的,我最早使用這樣。最早用長條幅寫,用色紙寫。這個為作品增色不少,第三次我考慮風格也有變化,我出來的風格,是我的東西,但是跟以前的不一樣,是新的東西在筆墨上更錘鍊,那就每次給人家不同的感覺,引人注目。”

      正當在書壇上名聲鵲起的時候,盧樂群先生卻避開了各種紛擾,進入了閉關潛修的日子。整個九十年代,他甚少參加書法活動,隱居臨海北固山麓的聽濤閣,潛心硯耕,錘鍊筆墨。十年磨一劍,2000年,盧樂群先生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書法展,並由中國美院出版社出版了《盧樂群書法作品集》。2002年,“盧樂群書法展”在日本東京舉行。2004又應邀赴新加坡舉辦書法展。所到之處,都引起了當地社會和藝術界的高度關注。

      盧樂群:“在八、九十年代我對文史方面,對美學方面,都下了一定的功夫。看很多的書像黑格爾的美學,像中國曆代的書法論文集,這些東西我學到深更半夜,真是人都瘦了十來斤。但是我覺得理論上面的研究對我自己這份底氣會更充足一點,眼界會更開闊一點,心裡更有把握一點更踏實一些。說什麼情況寫什麼字很自信。”

      盧樂群先生的書法道路,發軔於帖學,精研“二王”、米芾,後對北碑用力甚勤,增加了雄闊豪邁的氣息。在碑帖交融的基礎上,盧樂群轉益多師,廣泛吸收了西域簡牘、敦煌寫本等民間書法的營養,書風變得飄逸和灑脫。盧樂群先生在論文《論民間書法的啟迪》和《隸書行書化的思考》中,深入闡述了自己的書法探索理論,並透過成功的藝術創造,站到了新的時代高點。

      盧樂群:“一般人說我的這個兩方面(氣勢和韻味),(氣勢和韻味)需要同時並進,當然不是一塊兒前進,有的時候氣勢走在前邊,有的時候韻味走在前邊。最後把筆法章法氣勢韻味全部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才是一個最後的藝術,可以深化到那種品格,精神。”

      盧樂群先生歷任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協創作委員會委員,現為浙江省書法家協會顧問,台州學院客座教授。已經進入古稀之年的盧樂群先生,筆力雄健,書藝更加老辣,尤其善作擘窠大字,呈現出力能扛鼎的宏大氣勢。然而盧樂群先生並不固守已有的成就,依然保持了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他用一方印章“傾三生之力”,表明了自己獻身書法的心跡。博大宏深的書法藝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生肖屬馬並且愛馬的盧樂群先生,正老當益壯,志在千里,努力創造著書法藝術新的高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酒值得收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