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問蒼茫大地
-
2 # 一隻猴子M
典型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中產階級想必也是從無產階級爬上去的,他知道沒有錢時的窘迫,知道沒有資源求助無門的痛苦,更知道底層人民的心酸與無奈。而自己好不容易透過努力爬上了中產階級,脫離了底層的群眾,再也不用為生計發愁了,也過了幾天好日子,距離資產階級更近了,更加真切的感看到了原來資產階級的人更幸福。他們可以花上十幾萬塊錢就為吃上新鮮的魚子醬,坐著私人飛機去只有他自己一個人的莊園度假,請好幾十個明星就為了過個生日,如此種種讓中產階級原本以為是發生在小說裡的事情,卻每天都在自己眼前上演著。他逐漸的發現自己的成長之路還遠著呢,甚至這輩子都達不到,只能被資產階級鄙視,於是焦慮痛苦甚至自暴自棄。這個道理就和坐飛機的時候經濟艙與頭等艙之間總有一個簾子隔著是一個道理,就是怕窮人坐在窄小的座位上看見頭等艙享受到的跪式服務後感到心酸。
-
3 # 盛餘
我對這個觀點不敢苟同, “更焦慮”的“更”字是從何得出的呢?在中國出現所謂的“中產階級”,應該是指改革開放之後出現的一批中等收入人群,這批人多數受到良好的教,有了穩定的工作和生活基礎,他們怎麼就“更焦慮、更痛苦”了呢?
什麼是中產階級呢?
我的理解是指現在社會上處於“中間”的階級——這部分人有穩定工作、較高收入、有房有車。以此標準,公職人員大多數應該算入中產階級。而資產階級,是指擁有自己的產業的企業業主、著名演員(除了收入巨高,多數還有多個公司加持)等人。無產階級顧名思義,沒有自己的物業產權,僅僅維持溫飽。
為啥偏偏會說 “中產階級”更焦慮、更痛苦?
最近看到一種言論,說坐經濟艙的“中產”,看到頭等艙裡面的“資產”,受了很大刺激,飽受“爬不上去”的幻滅感折磨。還有人說什麼“中產階級不努力,一下子就會掉入無產階級”,這種“降級”恐懼讓許多中產階級焦慮了。
我覺得奇怪:原先一直待在無產階級的人,不活了嗎?
從1949年開始,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推翻了資產階級政權,無產階級掌握了國家領導權。上世紀80年代之前,只有工人階級、農民階級,沒有中產階級哦,那段時間好像也沒聽說誰焦慮了?
80年代之後,隨著“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政策的實施,有些人跑得很快,成為中產階級;有些人跑得更快,財富迅速積累,變成了資產階級。
身處哪個階層都會有煩惱,都會有痛苦,說中產階級“更”焦慮、“更”痛苦,竊以為觀點立不住。不信,你採訪100箇中產人士、100個資產階級人士、100個無產階級人士,看看到底誰的煩惱多?誰更加焦慮、痛苦?
更加令人莞爾一笑的是,我猜,你採訪再多的人,也很少有人會承認自己是資產階級,或者無產階級,多數人都自稱是“中產階級”。難道“中庸之道”在這裡也好使嗎?
不信問問你自己,你是哪個階級?
當初萬惡的資本家搖身一變成了現在的追捧物件
-
4 # Seapursuer
中產階級是社會的夾心層,往上爬很難,卻時刻有跌落的危險,自然居安思危,焦慮攀比。
不過人比人,總是不公平的。廣大的底層階級,還有許多基本的生活需求沒有滿足,自然也是焦慮痛苦的,不能因為有的人吃苦多了就認為其不怕吃苦,疼慣了就不會怕疼了。
中產階級的聲音被廣泛聽到,是因為中產比較有發聲權與發聲欲。事實上的焦慮痛苦,哪有什麼客觀的衡量標準呢?
回覆列表
這是對的。因為中產階級巳看到了巨大富豪的身影,在努力向巨大富豪的邊上爬,但絕大多數中產階級始終爬不到巨大富豪的邊。因為巨大富豪是有人數限制的。一旦要超過這個限制,原有的巨大富豪就要損失財富。於是就要產生競爭,重新洗牌,但巨大富豪的總量不變,這樣,有中產階級變為巨大富豪,那就有原巨大富豪變為中產階級,且這個變化是很小的。所以,絕大多數中產階級在不斷用力爬,但爬不進巨大富豪圈,所以更焦慮、更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