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綹春風79682225

    《水滸傳》是一群草莽揭竿而起,對抗貪官汙吏的故事!最霸氣的一句是:他年若隨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當年黃巢那句:他年我若為青帝,報於桃花一樹開!就夠牛的!宋江卻笑黃巢不夠丈夫!霸氣吧!

  • 2 # 樵者歸來

    我認為《水滸傳》最霸氣的一句話是:“待我前去,一刀下去結果了那廝”。這是梁山好漢們,遇見不平拔刀相助的順囗溜。那麼說起來容易,好漢們做起來究竟結果了多少“那廝”們,殺人最多的主要有以下三場戲,待我分解如下:

    排在第一位的是張都監血濺鴛鴦樓,武松一共殺死了十五人。武松不僅除掉了蔣門神、張團練、張都監這三個罪魁禍首,而且連後槽、丫鬟也都沒有放過。整個血濺鴛鴦樓期間一共殺死十五人,這其中還有自己的未婚妻玉蘭也未能倖免。

    位列第二名是,宋江三打祝家莊時,梁山將領孫立利用自己跟祝家莊教師欒廷玉的師兄弟關係,潛伏祝家莊,裡應外合,一舉攻破祝家莊。而李逵一時性起失控後則殺奔扈家莊,不由分說大開殺戒“把扈太公一門老幼,盡數殺了,不留一個”,只逃脫了去宋江大營牽牛載酒慰問的扈成。

    第三位的是解珍解寶帶著官府的任務,去射殺一隻老虎,但老虎中箭後滾翻在大土豪毛太公莊園裡。毛太公想據為己有,設計陷害解氏兄弟。導致二人被關押在死囚牢;但二人偶遇他們的親戚獄警樂和。樂和急忙給顧大嫂夫妻通風報信;孫新定計劫牢,拉著地方官軍總兵馬首領孫立等人下水;他們劫牢成功後,滅了毛太公一門,最後反上梁山。

  • 3 # 食飯了喵

    我認為是宋江在潯陽江酒樓裡牆壁上的題詩,宋江一邊喝酒一邊題詩。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我感覺這是宋江最有志氣的時候,和後面只會磕頭求招安完全不一樣!

  • 4 # 春歌嘹亮

    “招安,招安,招甚鳥安!”這句你評,你細評,豪氣干雲,霸氣側漏?

    (圖片摘自網路,致謝作者。)

  • 5 # 吳道遠888

    使用者風中的殘陽

    3小時前

    替天行道,該出手就出

  • 6 # 微笑的檔案

    應該是柴進在營救盧俊義時對蔡慶、蔡福說的一段話:“如是留得盧員外性命在世,佛眼相看,不忘大德;但有半米兒差錯,兵臨城下,將至濠邊,無賢無愚,無老無幼,打破城池,盡皆斬首。久聞足下是個仗義全忠的好漢,無物相送,今將一千兩黃金薄禮在此。倘若要捉柴進,就此便請繩索,誓不皺眉!”

  • 7 # 成253838728

    又草草的瀏覽了一遍《水滸》,覺得最霸氣的還是宋江寫的詩《西江月》其中“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該詩體現了宋江的抱負。

  • 8 # 聊城王崗愛講字

    《水滸傳》中最霸氣的一句話“殺人者,打虎武松也”。

    武松在《水滸傳》中絕對是一個熱血男兒、英雄好漢。他有勇有謀,嫉惡如仇,做事光明磊落,說出來的話也是相當霸氣。武松的性格也決定了他的言語之間的霸氣。他不同於林沖,林沖性格唯唯諾諾、有前怕狼後怕虎的懦弱性格,縱然自己的妻子被萬般調戲,最後也選擇了忍讓。而武松則完全不同,在景陽岡上縱然看到“有老虎的告示”後,也體現出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氣魄。

    殺人者,打虎武松也

    武松的霸氣並不是李逵似的魯莽,他有勇有謀。在武大被潘金蓮、王婆、西門慶等人聯合殺害後。他並不是直接去復仇,而是先查明原因,收集證據,請街坊鄰居作證。在告狀不被受理後,才選擇手刃仇人。之後並沒有逃跑,而是去自首,說明武松是個敢做敢當的堂堂好男兒。

    鬥殺西門慶

    武松的霸氣還體現在“不畏強權”,以此來報答兄弟的知遇之恩。縱然最後被“公安局長”張都監設計陷害,也沒有就此屈服。在飛雲浦武松的“獸性”被激發,面對冤屈面對陷害,武松選擇了正面硬剛。這一路上共殺掉十幾條人命,雖說有些殘忍。恰恰也反應出了武松霸氣的性格,鴛鴦樓一戰,武松沒有逃跑。而是寫下了《水滸傳》中最霸氣的幾個字“殺人者,打虎武松也”。

    霸氣武松

    綜上所述:我認為《水滸傳》中最霸氣的一句話是“殺人者,大虎武松也”。

  • 9 # 魔法有故事的人

    當宋江唱到:願天皇降詔早招安,心方足時,只見武松一腳踢翻酒桌,一由大叫:招安,招安,招甚麼鳥安!冷了弟兄們的心!

    李逵也喝的踉嗆欲倒,扯嗓子大叫: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哪勝弟兄們終日聚在這梁山泊裡,大塊吃肉,大碗喝酒,豈不痛快!

  • 10 # 賢3610

    哥哥就請放心,就算是你殺了官府的人,搶了官府的東西,我也敢在自己府上收留哥哥。這句話所謂最狂,一般人不敢足以說,柴進一向是一個講義氣的人。他做了很多拯救落難好漢的事情,這一句話是當時宋江了結了閻婆惜,逃亡到他府上的時候,柴進對於宋江所說的一席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戰勝利,貢獻最大的國家是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