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個宇宙同一個靈魂

    謝謝邀請!貪婪是萬物的本性,只是人類的貪婪具有無限性。為啥?因為人類是創新創造的物種,隨著動力機械的出現與貨幣的強力推動,使無限擴大再生產成為可能,使對貨幣的佔有具有無限性,對派生的各種權益具有無限性。動物則不同,動物存在的唯一基礎就是食物鏈的需要,遍地是草,食草動物只求吃飽,不會夏季的草儲存到冬季食用,也不會改造土壤在沒有草的地方種草,而是逐水草而生,一切以大自然的恩賜為轉移,食肉動物也是一樣,吃飽喝足,吃現成的,不儲存,不飼養,食物多寡聽天由命。田鼠可能會儲存一點糧食供日後食用,由於能力有限儲存的數量有限,由於保管條件不好,很容易發芽黴變,這是生理本能,目的還是吃飽肚子,並非無限佔有。

    人類貪婪的正面意義。反者道之動。由於無限貪婪的存在,才是保證無限擴大再生產的心理基礎,才是推動科技無限發展進化的動力,這是本源,是基本動力 。當然,人們看到的卻是貪婪的不道德,貪得無厭的醜惡。對其動力作用則視而不見,為啥?因為貪得無厭常常吃相難看,侵犯了別人的利益,而貪婪的正面意義具有社會性,是隱含在人的行為之中的,看不見摸不著,社會發展了,似乎也給貪婪聯絡不到一起。這就是哲學,本源總是看不到摸不著的,卻是萬物發展的無形之手,正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2 # 道藝學堂

    性有三種:天性,秉性和習性。

    天性純善,秉性純惡,習性可善可惡。

    性本惡是說的秉性,人之秉性就是我執,貪婪自私,所以是純惡的。荀子說的性本惡正是說的秉性。

    人的天性是純善的,孟子說的性本善正是說的天性。

    習性是可善可惡的,告子說的性無善無不善正是習性,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人要化秉性,去習性,圓滿天性。

  • 3 # 賞心悅沐

    真假不重要,存在才是王道。

    生物學上,人就是動物,只是高等了些罷了。吃喝拉撒的,都要在競爭中生存,工作也是其中之一。人有貪念,好了說是進取心,普通點,就是動物本性使然。這本不是貪念,是活著就有的正常想法。不然,對什麼都沒念想,不成抑鬱症了麼。

    心理學上,也是這樣講的,人有需要,就有動機,然後就是行為,這個是一個正常的心理發生發展過程。如果一個人沒有所謂的貪念,那生活必然是無序的,所以貪念是人活下去的動力,說得大一點,叫宏偉藍圖,遠大理想。

    當然,如果從道德上看,這個貪念好像是有違高尚道德標準的,可自古以來又有誰能完全擺脫佔有慾的?只不過每個人“貪”的內容不同而已,有人為了吃喝,有人為了錢財,有人為了名聲。都有所需,各取所需。

    當然,凡事適可而止,有貪念正常,全是貪念就不正常了。

    至於性本善性本惡的。借用老子的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上善若水。人性本源,可能正如此,無善無惡。

  • 4 # 會氣

    歷史發展已經充分告訴人們!現實之中就是善惡同在的!各人都享受自己所行善功的獎賞,遭受自己所做罪惡的懲罰的呀!人性的惡是絕對的善只是相對!

  • 5 # 晚風夜話

    貪念不是天生的,人性不是惡的,人的生命靠財產維繫,豐厚的財產才能保證人生活的好,生命才能延續,財產微薄,生活會很苦,甚至養不起孩子。財產哪裡來,是人在生活的同時,不斷進行生產活動才能得到,人在生活丶生產活動過程中,才生出善丶惡,以及其它道德表現,人剛生下來,沒有善惡之念,都是後天形成的。

  • 6 # 老氣橫秋lcz

    貪念是人的生存本能。剛出生的嬰兒常吃自已的手指頭。大一點兒,抓住東西先往嘴裡填。以前常有嬰兒吞下一分下硬幣.玻璃球什麼的,嘗試是否能吃。再,嬰兒吃奶,喝左邊的,用手護著右邊的,所以說貪念是人的本能,動物也是如此。心地無私,樂於奉獻是人生境界的昇華。談不上是本惡、本善。兩個字:本能。

  • 7 # 念海的夜晚

    人性本惡,出生喝母奶其實是在喝母親的血。“人之初,性本善”,是告勸反語,真正理解是“人剛出生,其性怎就如此貪婪自私與邪惡,如此初生,應該是善良的才是真初呀”。後來就訛化為流行的人之初,性本善了。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一樣,本是告誡語,現在卻被人引用為自私自利,只為自己一樣。其“為”是“修為、奉獻、大公”,現在則為“佔有、自利、個人”。

  • 8 # 開心的外向海燕

    貪是人的本性,人性是惡的,佛教叫人多做善事,諸惡莫作,基督教也一樣。這個社會用道德法律制度來管制每一個人,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能做。有一個底線,超過底線就是犯罪。人是不自覺的,貪婪是人的本性。人性是惡的。

  • 9 # 正道行2818

    《三字經》開篇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但舉目四望,無人無慾望;貪念都因慾望起,是否人人性本惡?貪念之慾是否天生有?

    這個問題很現實,人究竟是善是惡?客觀地說,善惡都是人的本性;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中,就會有不同之本性外露;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的就是其中之理;因人本性有善,自然會誘匯出“紅”;人本性有惡,自然會誘匯出“黑”;至於誘生出“紅”或“黒”,原因全在自己主觀抑制善或惡的結果;善惡在本性中的比例多少,全在人之初始,一直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影響。

    人心是變化的,真正的“頑固不化”也是可以被感化的;“至死不渝”取決於自己主觀的信仰,所以,主觀意識是決定本性的關鍵,社會影響與教育等客觀,只能起到改變的推動作用;如果一個人沒有堅定的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就會有人性改變的可能。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來判斷人善人惡的本性,無人例外,任何人都回避不了善惡在本性中的共同存在!

    也因此,人有了表象與內象的差異,不僅有兩面性而且都會成為兩面人;人在面對不同的人時會顯現出不同的表象,我們很難判斷何表象是其真實的?所以我們會有“看不透人心”的感覺。作家們深入人心揭示出人本性中的善惡共存面目,讀者讀到的就是感到入骨三分的真實,其原因就在於此。

    所以,在我們的詞彙中創生出一個血淋淋的詞語:偽裝!偽裝是陪伴著人本性的善惡而存在的,以至當一個公認的好人被突然指控為罪犯時,人們會驚呼意外;意外來得突然,但作為人本性惡的外洩來說,卻是必然,又是不足為奇的!

    所以,作為一個正直的正常的人,要保持正確的人性品格,就必須與時俱進,隨時調整自己的狀態,以適應社會正能量主流,克服抑制內心的負能量擴張,才能永葆善良本性不變,這就是世俗所謂的“修身養性”,“活到老學到老”的意義所在!

  • 10 # 格桑松茸

    因為世人都有追求,這是好的,但是社會的發展決定了不是一切東西都是他能得到的。當自己無法得到或者是沒能力達到的時候,就會產生貪念,這是由於他自己的自制能力差,受不了物質等其他方面的誘惑。所以就有了貪念的時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住院後第二天早上就需要手術,男朋友是我唯一的陪護人員和簽字人,但他前女友來找她,他選擇去陪前女友,要分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