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桑代克的貓er

    我們在面對某一個物件或目標時的反應可以分為接受和迴避。比如走在路上,我們不知不覺會被飄來的香味吸引,相反。聞到難聞的味道,我們會立刻走開。我們之所以可以像這樣本能地趨好避壞,原因是在於我們自身有著一個趨避系統。

    對於目標,我們渴望實現它。所以,一般情況下,我們對待目標的反應是"接近"。而我們相應會做出身體動作,就是手臂向內彎,這樣強化了這種接近的動機。

    在一項研究中,實驗者將被試氛圍兩組,並要求他們做以下動作:第一組將手臂向內彎,輩出接東西的造型;第二組則只需完成甩手動作。然後用不知道確切意思的古代文字作為中性刺激呈現給被試卻感覺很有吸引力。

    研究人員指出,將手臂向內彎曲的動作跟"想要得到它"這一接近動機有關,而甩手動作則跟"想要拒絕它"這一回避模式有關。當人們看到積極的事物時,則想要將它快點向外推。這種對喜惡分明的事物有著趨向或迴避的反應很容易讓人理解,但只是將手臂向內彎曲就能操縱大腦,增加對某些東西的喜愛嗎?

    其實俗話說身心一體,從科學的角度分析,人在開心時會笑,反之,笑容也會讓人開心。因為開心並不只是指情感的愉悅,還有跟這份愉悅相關的身體反應,即它是由跟笑容相關的面部肌肉活動和身體狀態等一起構成的情緒反應。再者我們在下決心時,都是緊握拳頭,手臂向身體內側彎曲,如果是將手向外伸,反而覺得很不自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一般多數老頭死的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