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Jy02225740
-
2 # 一枝研學
就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除非真正的天賦秉異者,很難擺脫命運的伏線。
任何人的成長都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而這種穩定的環境可以理解為原生家庭的滋養,也可以理解為經驗主義的傳輸。
就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環境的影響,現在很多的“家庭教育”課程基本上都能解答,我就不畫蛇添足的贅述了。
我想說的是經驗主義和新思維的獲取之間存在的那種壁壘。穩定的環境可怕不是生活的困苦與否,而是對對改變的難以接受,以及在改變之前的風險的理解。
羅胖子曾經在“邏輯思維”中具體的闡述過成長和經驗主義的關係,他曾豪言在網際網路時代,我們的成長再也不用依賴經驗主義。但是,就我自己的觀察來看,其實這很難。難道需要不斷的進化,思維端的、靈魂端的、性格端的。。。
這個放到任何的一個家庭都是莫大的工程,更不要說是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民族。
這也是現在很多人的心態,仔細琢磨也是蠻有意思的。
回到這個問題“每個人的命運是沿著某個特定的路線走下去的還是沿著充滿著各種可能的路線走下去的?”
在我看來,如何跳出經驗主義的桎梏?只有廣闊的,深度的知識和經驗,才能足夠跳出。
在字面上的理解是很容易的,但只要落到地上,就會明白難而又難。
因為“學有涯,而生有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就知識的獲取,如果將精力完全消耗在紙面知識上,那麼我們很可能成為紙上談兵的趙括,如果將精力不斷的付諸實踐,其背後的風險,不是一般人能扛得住的。
所以,才有了進化。才有了階梯式的發展,才有了循序漸進。
在大概念的循序漸進下,那麼命運,一定是按照某一個伏線進行的。可能是努力、可能是興趣、可能是父母的影響。。。
所以前段時間又有一批學者說:彎道超車是不存在的。
命運這種東西,庸者以為是功名利祿。智者以為的是不可言說的洪流。不可琢磨,不可言說。
到底在命運面前我們應該採用什麼的態度呢?
張之洞和梁公的那副著名的對子是我欣賞至極的:
張之洞: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梁 公: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後,小子本孺人,不敢在先,不敢在後!
祝大家好運。
一枝於古城
2019年2月16日
回覆列表
人生是由無數岔路組成的,大大小小每一條岔路,如早上出門向左還是右,早餐吃或不吃,去打工或者繼續讀書等等,或多或少都影響了自己以後性格,經歷的事情,學到的知識等等,就如蝴蝶輕微的煽動翅膀,會影響千里之外的事情一樣。也許你在選擇前沒意識到這些選擇會影響到你以後的命運,但它的影響確實存在。所以每個人的命運是由自己在岔路前的選擇決定的,而你的選擇又根據自己以前培養出的性格,學到的知識,經歷過的事情來決定自己的選擇。如果有上帝,佛之類的神的存在的話,他會在重要岔路選擇之前就已經為你設定了你的性格,知道讓你必選其中符合他心意的一條。如果神真的存在的話,而你又恰巧沒選他中意的那條路,他會在以後的岔路中設定更多的選擇讓你拐個彎回到他中意的那條路上。而要形成這必定選擇的,小時候的影響很重要,所以父母的影響也很重要,他們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半神的代言。上帝之類的神或許可以影響你的選擇,你的命運,但最終選擇的還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