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杜書生

    :我是一九七二年底入伍在原十二軍三十四師一0一團二營六連服伇,於一九七七年三月帶病退伍回原籍江蘇省淮安縣涇口人民公社付吉大隊第四生產隊務農。自從新兵連分入連隊在二排六班不到十天,因為新老兵交替需要文書就被連首長內定,後又因連隊缺報道員,要求每位新兵寫一份為啥來當兵丶結合部隊在安徽省白湖農場搞生產的實際心得來選擇報道員,我因為寫了一篇關於“毛主席的五丶七指示永放光芒"被變為當報道員,。

    我為青春的頂峰丶人生最寶貴的幾年軍旅生涯而無悔,她不光是為人生增添了絢麗一頁,她使我真正懂得了情為何物,更懂得了集親情丶愛情丶友情之外還有諸情無法比擬的情之極品一一華人民解放軍戰友之情!

    我對部隊的生活歷來理解為共產主義,所以,在退伍後幾十年的生活中,只要相遇當年的老戰友,我便有了"戰友在一起就是共產主義"的口頭禪,不論貧富不分你丶我丶他的分享著開心丶福音和小我的奉獻。

    無論軍齡長短,可以自豪的說我們曾為軍人的過去歲月和精力,給了部隊丶土地丶社會丶單位和家庭,始終不能忘卻是我分離近半個世紀的戰友您現在怎麼樣?永生難忘!

    2018年春我便開啟了尋訪本連隊老戰友們的行動,所訪問家鄉淮安和周邊的阜寧丶鹽城及寶應等地後,發覺有四分之一的老戰友已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大家共同的心聲即:只知道戰友們分別是來自某省某縣,卻不知道具體地址,雖思念戰友之情深埋心底近五十年,卻無從著手去尋找。從那以後,我就暗下了決心利用珍藏的軍旅筆記本這一"寶貝",幫助戰友們尋訪戰友們來牽線搭橋!儘管我有兩個孫子在校讀書要送要接,我就利用節假日帶著孫子們去尋訪。

    尋訪是苦行僧丶談何容易?!儘管現在的大交通有高速丶高鐵,而我們的戰友大多數來自於農村,交通普遍還不便利,再加上近五十年的多次變遷,由原來的公社丶大隊丶小隊,經過變革成鄉(鎮)丶村(居委會),特別是浙江山區裡的老地名,詢問四丶五十歲的年輕人已目瞪口呆,我手中的"寶貝"也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

    怎麼辦?還是我孫子聰明他提醒我:有困難,找警察!於是,我們每遇到難題就會得到當地警察局警察叔叔們的熱情幫助。

    皇天不負有心人!尋訪戰友們的當初,我只是想建立個"戰友群",讓幾位會用微信的老戰友們訴說思念丶交流近半個世紀的戰友情,隨著尋訪範圍的擴大戰友的增多,更名為"江蘇戰友群"。近幾年來,我領著孫子們尋訪到了上海丶江蘇丶山東丶河南丶安徽丶浙江等計五省一市,建成了《一0一團戰友群》,上自副團長丶副政委,也函概了幾乎來自於全團機關及各營丶連隊的老首長和老戰友們,每天相聚在微信群裡互道問好丶互致安康而其樂融融。在群裡面戰友們的共同努力下丶常常相傳捷報:各地丶各連隊幾乎都建立起了戰友群!不會用微信的老戰友們都能透過電話經常聯絡丶互致安康!

  • 2 # 韓貴石

    人生苦短,天各一方,思緒永遠,情誼漫長。只能多敘當年共同走過的路,相互瞭解近況,送上美好的祝福。平日多瞭解點歷史,談談未來的發展,共同享受祖國在科技領域所取得巨大成就,享受社會主義國家,給人民帶來的幸福生活。關注未來更大的進步,關注下次的戰友聚會。希望更多人瞭解歷史,瞭解社會,關心下一代,使祖國更好的發展下去,實現更加美好的未來,更加強盛。

  • 3 # 鳳凰寶劍

    年近古稀能做什麼?我們目前心有餘而力不足能做到的有~一、每日一次的微信清晨問候。二、兩年一次的戰友聚會。三、盡最大能力為生病及大困難的戰友捐款緩解難題。四、因廈門特定的地理環境及是戰友們服役時的故鄉,接待好來自五湖四海戰友及家人的住行工作。

    除此之外,當然同樣也應邀抽空回訪探望各地戰友。

    年近古稀真是見一次少一面,過數年少幾位。因而隨我的提議,我們在戰旗上書下每個戰友的簽名,每次聚會,圈去離世之名,當戰旗從最後一名戰友身邊離開時,便是我等戰友天堂團聚之日!

    戰友情,重如山!一日戰友,終身的情誼,咱當過兵的人~~這輩子值了!哈哈!

  • 4 # 頂級白雲4t

    63年18歲入伍,早年戰友找上門來,有求必應(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現在年已古稀不能為戰友做點什麼事了,當然也不會麻煩戰友為自己做什麼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學文化課可以當漫畫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