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藝術領域創作者

    這個問題不是三言兩言能道清的,所謂要孩子保持童心,是我們家長教育好孩子學做人,做有理想有追求有道德良心的人!!!也就是說有"三觀"的人!所謂的適應社會,不論是指思想道德還是指人的生存技能本領,既要適應,更要努力創新奮鬥!而不是毀″三觀"的適應,祟尚自已,為了自己私利,權位,名譽等。。。禍害別人,甚至國家和人民!

  • 2 # 採美365網

    在網上搜了下,發現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了各方辯論。對於這種辯論,通常的結果都是保持中立,所謂既要保持童心,也要適應社會,如此結論。

    從大環境來說,大多數父母處在中產階層,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所以個人認為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更多是為下一代生存情況的擔憂。以為,保持童心太單純,不懂得適應社會的各種暗黑,讓自己吃虧。那如果你爸爸是王健林,王思聰,鄧超,你就可以保持童心到任意時候了,因為起點高,無需從底層做起。

    童心是什麼,在這裡,我把童心理解為人的天性,人的天性就是各種玩各種造(創造)。大家都說,小朋友是一張白紙,你給他什麼顏色,就有什麼顏色。他自己畫什麼顏色就會有什麼樣的世界。

    不論是讓自己的孩子保持童心,還是適應社會,從本質上來說,就是讓他們找到自己在這個社會上的自信,怎麼讓自己在有生之年在世上玩得盡興玩得出彩。而這種自信則是面對現實社會表現出來的個體能力。

    如果我這個說法成立,那麼個體能力不但不會與保持童心產生矛盾,並且,保持與生倶來的創造力甚至有利於個體能力的發展。

    可以想象,人類如果沒有創造力,就沒有今天我們所有的一切。飛機,電腦,網際網路,P2P,O2O,B2B,VR,5D,Phantom等等等等。創造出這些新鮮玩意兒的人,大概沒有一個只是為工作而工作,為買房而努力工作的人的吧。他們有自己的愛好,有自己兒時的夢想,喜歡新奇的事物,或是不安份地想要折騰點什麼。——這就是童心的表現啊。總之喜歡發明創造的人,必不是一個枯燥乏味的人。

    我兒子非常喜歡恐龍。他經常要看恐龍星球,和其他跟恐龍有關的一切動畫。我覺得我並不會因為他即將上小學卻抑制他這個興趣愛好,相反,我要幫助他獲取更多更專業的恐龍知識。他不需要學習成績很好,也不需要全面出色,如果有一天,我們在看恐龍電影的時候,他會指出:媽媽,這個恐龍這樣走路的姿勢是不對的,它的骨骼並能支撐這樣的力學方向。那就對了。

    所以何必去追究應該保持童心還是適應社會呢?更別說提早。在我看來,適應社會是沒有時間概念的。有些人大學畢業研究生畢業甚至博士後畢業也適應不了社會,有些人中學畢業出去一個人闖蕩江湖也過得風生水起。因此 ,在某些階段的心理建設同樣重要。

    我昨天也回答了一個問題:

    這個因果沒有必然聯絡啊。溫柔不等於溺愛,溫柔不等於不教育,溫柔不等於讓孩子長成溫室裡的花朵啊。

    孩子的心理建設應該從小抓起,小樹不扶就會長歪。特別是青春期這個令無數父母聞風喪膽的特殊時期,如何與孩子良好的溝通,我覺得每個父母都要好好看看青春期心理學。尤其是這個資訊無孔不入的時代。

    然鵝,社會到底是什麼?

    概念太大,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都有提及社會的主要概念。對於我們芸芸眾凡人,我們且把社會當作是孩子將來要長期呆一個環境 ,即是一個團體。那這不但涉及到個體能力,還涉及到人品魅力了。

    老生常談”學做事,先做人“。有時候,能否在一個團體中立足並獲得長足的發展,能力不是決定性因素。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就是這樣的道理。閒時,咱自己也可以看看《弟子規》之類的,學學為人處世的道理。如果一個人,能力很強,為人處世也很得體,那就真正厲害了。比如一位90後歌手華晨宇。在Teana之戰前,個人粉絲800多萬,Teana之後,粉絲達到1000多萬。這並不算漲得很厲害,但是在這個節目當中,人們不僅看到了他卓越的音樂才華,也為年紀輕輕處世得體而佩服。所以,都是一個圈子裡的藝人,為什麼有些藝人有很好的資源,有些卻沒有。一是因為個體的能力,二是為人處世的能力。

    最後,大家理解了我的意思了嗎?保持童心,恰當地發展孩子的創造力,會讓他在社會中表現出可能異於常人的能力。如果他能處於領銜地位,那又何談適應社會呢,是社會來推崇他呀。

    言論中如有一些歪門邪道,敬請見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6歲兒童如何調理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