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柴火煮飯

    習慣的形成大致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7天左右。此階段的特徵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變而你可能也會覺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階段:7-21天左右。不要放棄第一階段的努力,繼續重複,跨入第二階段。此階段的特徵是:刻意,自然。你已經覺得比較自然,比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還會回覆到從前。因此,你還需要刻意地提醒自己改變。

    第三階段:21-90天左右。此階段的特徵是:不經意,自然,其實這就是習慣。這一階段被稱為"習慣的穩定期"。一旦跨入此階段,你已經完成了自我改造。這項習慣就已成為你生命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會自然而然地不停地為你"效勞"。

  • 2 # 坦克在路上

    你提了這個問題,說明你有想法、有決心去改變自己、最佳化現狀。

    關於習慣養成,需要持續性的長久行動。一般有兩種方法來支撐:動力和意念。

    動力是當時的被刺激,引發自我激勵,若離開了動力,刺激變弱,動力減少;意念發自內心的強大意志力,屬於消耗品,如今各種誘惑盛行,意念正在被過度消費。

    我要說的是第三種:微習慣。吃飯睡覺是習慣,不需要多大動力或意念,自然而然的執行。

    微習慣,就是將一個習慣縮減成日常非常微小的積極行為,小到對你沒有任何負擔,大腦也不會產生強烈牴觸反應,容易開始和堅持,毫無壓力。怎樣應用微習慣,請參照以下套路:

    01-選擇1個微習慣,制定每天計劃→寫下計劃,讓大腦記住這件事,比如跑步,每天只跑1公里,可以在下班路上完成,或飯後、早上公園,不一定非得專業場地。

    02-挖掘微習慣內在價值,即帶來的好處→沒有人去做沒有意義的事,比如跑1公里,能緩解壓力、改善關節、減肥、保持身材、排溼氣等。

    03-建立回報機制,達成後獎勵自己→比如允許下一次館子、看一部影片、買一件衣服,好比你取得優秀成績時被獎勵一樣,大腦就喜歡這種。

    04-記錄和追蹤完成情況→比如使用跑步APP記錄累計行程,看看跑友動態,沒有對比就容易自滿。

    05-微量開始,擺脫高期待值→不要貪,比如心情較好跑完1公里還不過癮,再來一點。如果今天比較累,那就完成既定的1公里目標。

    06-留意習慣養成的標誌→比如身份認同發生了變化,對某件事習以為常、到點就行動,身體某個地方發生了好的變化,外在反饋會促進內在驅動。

    沒有什麼事是容易的,大腦是抗拒改變,微習慣雖小,也需要長期的堅持,改變的不僅僅是養成一個習慣,而是帶來身體、生活、工作、外表、能力等各種體現,相信有過類似經歷的朋友都感同身受。

    養成了1個習慣,再養成第2個、n個還難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問一下大家冬至是什麼節日,含意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