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年史學家

    雍正皇帝作為千古一帝,和康熙、乾隆相比,更像是一個過渡的皇帝,有點類似於武則天之餘唐太宗和唐玄宗的位置。實際上雍正在位的十幾年其貢獻雖然不能和康熙、乾隆相比,畢竟時間有限,但是他整頓吏治,剿滅跋扈不臣的年羹堯、隆科多、準格爾,其功績也不可忽視,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比康熙和乾隆更加勤政,而且康熙和乾隆雖然一個武功更甚一個文治更甚,但是文化素養都極高,容易獲得漢族儒家士大夫的好感,因此聲名也更大。

    實際上雍正皇帝並非沒有下過江南,在做皇子的時候,他曾和自己的皇考康熙皇帝一起下江南,西狩山西五臺,木蘭秋闈,還去盛京拜謁祖陵寢,已經見識過祖國的名山勝水和風土人情。同時也感到南尋成本太大,據有的學者研究表明,乾隆皇帝南巡一次的費用相當於一次中小型戰爭,需要幾百萬兩白銀和極強的社會動員能力,不是隨隨便便能夠承擔起的。

    而且以雍正當時的處境看,也不便於隨隨便便南巡,因為朝中還有政敵,很有可能會發生政變,歷史上不是沒有這樣的例子。雍正雖然當了皇帝,但主要是年羹堯和隆科多的支援,皇子中間阿其那、塞思黑等陰謀結黨,朝居還不安穩,雍正皇帝的權威還沒有建立起來。等起權威建立起來之後,雍正皇帝的身體又不好,不便於長途出行。還有一個關鍵性的因素就是,康熙皇帝南巡已經基本上撫平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後江南對滿洲的敵意,沒有必要再大費周章;而完成對江南文化的馴服又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雍正皇帝並不以文見長。

  • 2 # 穿插游擊隊

    在清朝,雍正的父親康熙皇帝六下揚州,雍正的兒子乾隆皇帝六遊江南。唯獨在中間的雍正皇帝,在位13年間,從來沒有離開過北京,甚至沒有去承德避暑山莊打過一次獵,最遠的行程僅僅是清東陵祭祖,還是屬於“公事”。用現在的話來說,雍正皇帝一輩子宅在紫禁城裡,堪稱“大清第一宅男”。

    那雍正皇帝為什麼不出門?難道他不喜歡遊山玩水嗎?

    答案是否定的。雍正時期有一個宮廷畫師所作的著MISTRA集叫《雍正行樂圖》,記錄了最真實的雍正。在這套行樂圖中,雍正皇帝化身各種身份,或為古代文人雅士或是神話人物:如彈琴的高士、乘槎的仙人、採菊東籬的陶淵明、獨釣寒江的老漁翁等等。這些都能充分證明,雍正並不是性格里喜歡宅,相反,他的興趣很外向興趣也十分廣泛。

    所以,雍正登基後不出門、宅在家,更多的原因是他不能去,而不是不願意去。

    雍正政務太忙

    清朝時期,甚至在封建王朝歷史上,雍正皇帝是出了名的勤政。據史書記載,雍正早上四點起床,晚上十二點睡覺,每天僅睡四個小時,一年休息日只有生日和過年的5天,哪裡會有心情像電視劇裡的四爺一樣花前月下。《世宗不興土木》中也記載:“憲皇在位十三載,日夜憂勤,毫無土木、聲色之娛。”

    在雍正帝為辦理西北軍務而設軍機處後,軍國大事完全由皇帝裁決,軍機大臣只負責記錄,傳達給中央和地方部門去執行。軍機處的設定使全國軍政大權集中在皇帝手中,標誌著君主制度發展到頂峰。

    軍機處成立後,軍政要務歸軍機處,一般政務歸內閣。而且,部分王公貴族、內閣大臣都被排除在外。大學士的權力被軍機大臣分割,軍機處佔了內閣上風,並逐漸將內閣排斥於機要政務外。大學士兼軍機大臣才有一定實權,這樣,內閣宰相就名存實亡了,帝王能夠乾綱獨斷。

    據記載,雍正幾乎每天都召見軍機大臣,共商軍政。有時一天之內,將31位官員分成11批召見,真正做到了“今日事今日畢”。

    雍正帝位13年間,一共處理奏摺4萬餘件,處置六部、各省送上來的題本19萬餘件,加上他工作一絲不苟,有時為了批閱一份奏摺回覆上千字,一生在奏摺和題本上留下的批覆文字,總數達到了1000萬字。

    照這麼算下來,雍正哪怕只出巡一天,事務都會大量積壓,哪還有時間出去浪呢?

    雍正沒錢

    康熙在位時,先後誅鰲拜、平三藩、收臺灣,耗費了巨大的國家財力。康熙朝雖然號稱盛世,但康熙晚年吏治腐敗,貪汙成風,很多大臣都在國庫裡私自借用銀兩,根據《清代戶部銀庫收支和庫存統計》記載:康熙六十一年,大清國庫剩銀27155088兩,國庫日益空虛(也有資料顯示,雍正即位時國庫僅剩不到800萬兩白銀,但真實性還待考證)。而且康熙末期西北平叛並不成功,政局不穩,西北用兵也需要大量軍費,基本可以說,康熙留給雍正的清朝就是一個沒錢的空殼子。

    如果去江南,不僅皇帝出行需要經費,還得帶著官員和嬪妃。各地官府接待住宿等修建行宮也是一大筆費用。這龐大的開支,會讓經濟青黃不接,雍正也不想自己苦心經營治理的國家有負擔。

    一個偌大的國家,防災賑災、戰爭、官員工資等都要從國庫裡撥付,面對空虛的國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算是雍正想出門,也不能出門了。

    雍正怕政局不穩

    政治條件不成熟也是雍正未能走出北京的一大原因。康熙第一次南巡是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乾隆第一次南巡是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都是在登上皇位很多年後。而雍正登基時已經四十五歲,年紀比較大,一共才當了13年皇帝,在此期間,他的皇位一直不太穩固,貿然離京的風險太大,所以也只有親自坐鎮京師,雍正才能心安。

    康熙晚年,諸位皇子為了爭奪皇位,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九子奪嫡”大戲。儘管雍正最終登上皇位,“八爺黨”的皇子、官員一邊採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一邊繼續暗中聯合,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戰著雍正。雍正帝繼位後,為了收拾父親康熙帝留下的爛攤子,急匆匆地開始了一系列新政,利益受損的人必定會跳起來反對雍正。

    雍正四年十月,雍正在《上諭內閣》說了一段話:“……朕之不往……蓋以朕之兄弟阿其那、塞思黑等密結匪黨,僭蓄邪謀,遇事生波,中懷叵測,朕實有防範之心,不便遠臨邊塞。”從這段話就可以看出,雍正當時對他的這些兄弟有多戒備。

    總之,雍正在位短短13年時間,基本不是在和政敵鬥,就是在和政敵斗的路上,哪會有心思去江南呢?

    雍正身體不好

    雍正青壯年時期的身體狀況,雖談不上羸弱多病,但也絕非驍悍強健。這一點可以他自己的評價中看出。雍正四年十月,他將自己與其父做過一番比較,說:“皇考六十年來所行之事,朕力能效仿者,無不遵奉施行;其力所不能者,則朕黽勉於他日。……皇考神武天授,挽強貫札之能,超越千古,眾蒙古見之,無不驚服。而朕之技射,不及皇考矣。”

    滿族最初是狩獵民族,騎射是一個特點。康熙帝無論對自己還是對諸子,要求都很嚴格,命諸子木蘭秋獮、隨軍出征。胤慎如果是強悍之人,在多次秋獮與從徵的實踐中,早就顯露頭角,也不致過了不惑之年,射技仍然一般。由此可以推斷,雍正青壯年時體質一般,性格不甚活躍,在需要付出強體力的射獵活動中不是佼佼者,但在機智多謀則高出眾兄弟一籌。

    雍正整日埋在繁重的政務中,日久天長,精力不足,健康必然受到損傷。雍正七年底,當允禩、年羹堯、隆科多等人處理完畢,國事家事趨於穩定時,雍正積勞成疾,一下病倒,且這次病情來得十分兇猛,將近一年的寒熱病,差點讓雍正帝駕崩。雍正崇尚“養生之術”,熱衷煉丹,常年吞吃丹藥,自從這場大病後,更是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尋找道士,在宮內搭建丹爐煉藥,還把號稱能夠補益元氣、壯陽固本的“既濟丹”賞給鄂爾泰、張廷玉、田文鏡等親信。

    雍正繼位時已是45歲“高齡”,又政務繁忙、長期服食重金屬煉製的丹藥,身體不虛才怪呢!江南路途遙遠、顛簸勞累,雍正的身子骨恐怕是熬不住的。

    雍正是喜歡出巡還是宅在京城,現在看來並不那麼重要。江南風景固然好,可宅在家裡的雍正也可以欣賞到紫禁城的雄偉壯觀,也命畫師為他作了一系列的《雍正行樂圖》自得其樂。

    雍正雖是個“宅男”,但十分勤奮和自律,尤其是當了皇帝以後,“宅而治國”,每日的工作量是我們現在很多人難以想象的,對康乾盛世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要不是他這麼拼,恐怕日後乾隆皇帝也是沒那個條件到處出門旅遊了。

    END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考研人最怕碰到的十件事兒,你碰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