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蔡員外1979

    假作真時真亦假

    這句話本身是道家的辯證思想,

    莊子有一段著名的故事,《莊周夢蝶》,講的就是這個。後來被曹雪芹活學活用,用在了紅樓夢太虛幻境的對聯上“真亦假時假亦真,無為有處有還無。”,後一句更是道家的中心思想,這裡不再贅敘。

    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假作真時真亦假,這句話起碼包含了以下幾種意思:

    1,劣幣驅逐良幣:當假的東西氾濫時,真材實料的產品必然會受到傷害,真品,正品,要麼就是想方設法降低生產成本,要麼直接以貼牌外包的形式,甚至於直接把“牌子”賣給那些造假的企業,造假企業搖身一變就成了名牌企業。真品,正品被市場淘汰,而劣質品,仿造品卻充斥市場,相關企業甚至有了改寫產品標準,行業標準的影響力。——假做真時真亦假,就是這個道理。

    2謊言成了真理,假象成了真相,那麼真理必然被排斥,真相必然被掩蓋。有些話不能說,有些事不能講,話只能揀好聽的話說,事只能挑好事說。打著雞血說著愛國家的,背地裡雞鳴狗盜;撕心裂肺表忠心的,蘸著唾沫數著錢。老子出關避世的原因是什麼?正是因為世道充斥著的都是這樣的人,謊言和假道橫行,仁義和禮制破壞殆盡,求真不如求存,去偽莫如去己,明哲保身,老子不陪你們玩了。出不了關,那就閉關沉默。。。所以真相往往是沉默著的,聒噪著的不是烏鴉就是謊言。

  • 2 # 秦一農夫

    "假作真時真亦假",這是出自於曹雪芹所著《紅樓夢》第一回"太虛幻境"中一副對聯的上句。其下句是"無為有處有還無"。它的意思是把一個假的東西當成真的時間久了,假的也就被認為成了真的,真的反而成了假的。把夲來不存在的東西說成存在的東西時,那揑造的事實比存在的事實更顯得真實。

    如果把這種現象引申到我們現在的日常生活中,例子是很多的,可以說俯拾皆是。

    例如筆者前些天在某平臺上看到一則推銷蜂蜜的廣告。什麼“農家土蜂蜜,色味純正,質優價廉,包郵到家,假一賠十"等等。廣告詞說得天花亂墜,而且是賣一送四,總共才23.9元貨款。當時心裡真覺得好笑。什麼蜂蜜能便宜到這如此地步呢?明知有假,抱著想看看到底能假到什麼程度的好奇心,便買了一套。五天貨到後,數量是500克的五瓶,一點沒少,但質量實在不敢恭維。我敢說,其中連一點真蜜的成分都沒有。

    這種事情對於象我這樣至少吃過五十年蜂蜜的人,是騙不過去的。而對於從沒吃過真蜂蜜的人來說,還以為蜂蜜就是這個味道。如果讓他再嘗一下真蜂蜜純正的清香酸甜味,他或許還會認為是假的。

    不知農夫比喻的這個例子是否恰當,反正經常接觸假的東西時間久了(尤其是食品),很容易把假當真,而把真當成假的了。

  • 3 # 五月羊生

    北京的朋友過來,請他們喝茅臺,喝了一口,他們說,你這茅臺是假的,和我們平常喝的味道不一樣。

    我這是去廠裡提的,又怎麼可能是假的?

  • 4 # 契威格

    這是曹雪芹給紅樓夢中故事的解釋,也是對讀者的警告和期許。兩層含義。一個是認知中會出現的錯誤,把假的當成真的的時候,也可能把真的當成了假的,這是曹雪芹對讀者的警告,不要太當真,也不一定全是假;再有一個就是真假有時同時存在在一件事物當中,只是個人觀看的角度不同,你認為夢只是夢,我卻認為夢有時候比清醒還真實,你認為我說的是假話錯話,我說我說的是真實的感受和了悟。不要去過多地爭論真假,真心地表達,用心去傾聽,其中的誠懇才最重要。

  • 5 # 中州的野草

    偉大的長篇小說《紅樓夢》中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時看到一副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對聯的表面意思是人們如果把假的事物當做真的的時候那麼這個真的事物就是假的了。如果你把沒有當做有的話那麼有就是沒有。

    首先不得不承認這副對聯說的非常有哲理。真和假,有和無都是相對的可以互相轉化的兩個對立面。所以說沒有絕對的真也沒有絕對的假,沒有絕對的有也沒有絕對的無。

    可是我的理解是其實作者想通過這副對聯告訴我們讀者的就是江南的甄家其實就是京城的賈家。賈家是甄家,即對立又統一!賈寶玉就是甄寶玉!

    賈家發生的事要和江南的甄家發生的事補充對比來看,才能更加深入理解作者的意圖和目的!

    大家有什麼不同看法希望可以文明的交流!

  • 6 # 帝國艦長

    可以用“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形容搭配你這句話最適當不過了,它真實的反應了個問題,就是做假如果做得太好,超越了真實存在,那真的都比不上假,結果就是假的就成了真的,真的就成了假。

  • 7 # 手機使用者墨海聽濤

    "假作真時真亦假"出自名著《紅樓夢》第一回,是甄士隱在太虛幻境看到的一副對聯:

    假作真時真亦假,

    無為有處有還無。

    意思是說,把假的當作真的,真的也就成了假的;把沒有的當作有的,有的也就成為沒有了。真與假是一種辯證關係,二者可以相互轉化。

    甄士隱夢中所見的這副對聯,在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時也看到了。兩次出現,是作者著意強調,甄的遭遇和歸宿是賈的一生道路的縮影。

    在此,作者以哲理詩的語言,提醒廣大讀者要辯別出什麼是真的、有的,什麼是假的、無的,才不至於被假象所迷惑。

    小說中借假語村言將真事隱去,用意是為了避免文字之禍。如說曾接駕四次的江南甄家,也與賈府一樣,有一個容貌和性情相同的寶玉,後來甄家也象賈府一樣被抄了家,這些都是作者故意以甄亂賈,以假作真。

    現實生活中以假亂真的例子還少嗎?但我們不能看花了眼,不能真假不辯,好壞不分。要學點辯證法,提高辯別能力,弘揚正能量,樹立社會新風氣。

  • 8 # 悲傷角落852

    “假作真時真亦假”。出自《紅樓夢》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

    正欲細看時,那僧便說“已到幻境”,就強從手中奪了去,和那道人竟過了一座大石牌坊,上面大書四字,乃是“太虛幻境”。兩邊又有一副對聯道: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士隱意欲也跟著過去,方舉步時,忽聽一聲霹靂若山崩地陷,士隱大叫一聲,定睛看時,只見烈日炎炎,芭蕉冉冉,夢中之事便忘了一半。

    看過《林海雪原》的都知道,解放軍偵察排排長楊子榮,為了打進威虎山作為內應,喬裝打扮成奶頭山許大馬棒飼馬副官胡彪,打入匪巢威虎山,上了威虎山,保安第四旅土匪頭子座山雕封他為上校團副九大金剛。

    這時,所有土匪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楊子榮身上。

    “老九啊,這個人你可認識?”

    楊子榮順著座山雕手指的方向,只見那兒站著一個人,身著日本產的軍大衣,兩手叉腰站在那兒。這人好像在哪兒見過,一時又想不起來,“三爺,這個人我老九不認識,他是誰呀?”

    座山雕沒答話,對著後面的傢伙說:“你看見了嗎?這就是我的老九,胡彪。”

    聽見“胡彪”兩個字,那人一下蹦了起來,噔噔噔地奔到楊子榮面前,喘著粗氣問:“你是誰?”

    “問我是誰?我是奶頭山許旅長的部下,飼馬副官,威虎山九大金剛,胡彪!”

    “胡彪?你是胡彪啊?老子才是胡彪!”

    楊子榮“哈哈”大笑,這笑聲是假的,動腦筋才是真的。胡彪已被我親手打死,也是我親手埋葬的,怎麼會是胡彪呢?那他是誰?肯定是奶頭山上流亡的土匪。

    當真胡彪上山後,他卻成了冒牌的,而“假胡彪”楊子榮倒成了真的。這不正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麼?真真假假,誰能分得清,或者別人說你是真的,你就是真的,否則你便是冒牌的,哪怕你有一萬張嘴。

    每個人都戴著面具,身處這個世界上,不戴面具如何能生存。魯迅說過:“面具戴太久,就會長到臉上,再想揭下來,除非傷筋動骨扒皮。”其實魯迅說的面具戴太久,就是在真假之間來回切換,傷筋動骨扒皮就是真真假假連自己也分不清了。

    《西遊記》中真假美猴王一回,到最後結束時,死的那個到底是六耳獼猴還是悟空,除了釋迦牟尼氏,又有誰知道呢。如來為了自己的利益,說誰是真的,那誰就是真的,剩下的那個,不管他是真是假,他都是假的。

    真的是細思極恐,我們只能感嘆《紅樓》一書的偉大,於字裡行間便指出了問題的表象和根源,那麼地自然,那麼地一針見血!就像魯迅在提筆行文間便指出中國乃至中中國人的問題之根本,病症之根源一樣。

  • 9 # 瀛洲青松

    假作真時真亦假,有為無處無也有

    清明世界,朗朗乾坤,應該是非分明,功罪界清。社會生活中充滿正氣,黑白分明,世道公平公正,懲惡揚善,好人有好報,壞人受懲處,人心向往真善美,鄙視假醜惡。這是個充滿Sunny和溫暖的世界,是蓬勃向上的社會。

    如果一個社會道德倫喪,爾虞我詐,充斥著假話謊話,人相互欺互詐,那人們對這社會失去了基本信任。在數次上當受騙以後,就再也不相信世上真有好人了,或者是做了好事受冤枉以後,從此不再去做好事了,這可謂假作真時真亦假。例如前幾年有人因扶倒地老人,而遭不良老人汙陷後,就很少有人再去扶摔倒老人了。

    所以社會風氣對社會運轉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鼓勵大家講真話做真事,反對講假話做假事,則社會風清氣正。但如果不允許人講真話,做真事,只允許講好話套話,奉承拍馬得益,講真話倒楣受罰,那誰再也聽不到一句真話。用假話套話支撐的社會,是十分虛弱的,是建築在沙灘上的高樓大廈,遇到大風浪,頓刻土崩瓦解。

    中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千做萬做,學做真人。當然,講真話,當真人,堅持真理,需要勇氣,不怕打擊報復,甚至坐牢殺頭。真正的共產黨人從來光明磊落,敢於堅持真理,敢於修正錯誤。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而共產黨人最講認真。大家認真,大家都講真話,一是一,二是二,抵制假話,社會風清氣正,才會真正進步,社會主義事業才會勝利。

  • 10 # 張闖說易學

    這句話出自曹雪芹的《紅樓夢》。曹雪芹寫的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他用文學的語言告訴我們,真與假不易分辨,有與無虛幻莫測,真假常常雜處在一起,生活中不得不花很大的精力從假裡面找真,從真裡面挑假。真假混淆的更大危害是,當真的被弄成假的的時候,假的也就很可能被弄成真的。有些不正派的人故意把真說成假,設法把假說成真,這是他們常用的手法。

  • 11 # 大才21

    一、先說這句話的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當假的東西被當作真的時,那麼,真的東西也就是假的了,她顛覆了人們傳統的“非黑即白,非忠即奸”的觀念。比如:大英雄岳飛抗金有功,救國民於水火,保皇帝勝自命,皇帝趙構先是很感激他。但他不知道“迎二聖,收失地”是政治口號,且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卻當真執行,視為自己的最高行動準則。結果,死於非命。

    二、這句話隱含著大智慧。

    1、特殊情況下,可得好運。

    古人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說明了在一定的條件下,福禍可以相互轉換。同理,好事也可變成壞事;再則,假與真有時也沒有一成不變的。比如:有個朋友,在清代其先輩收了個“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的條幅(當時,很多人因此而喪命)傳到了他的手中,在上世紀,他獻給了國家,得了個名利雙收,豈不美哉?因原來的“禍”事,變成了今天的“福”事。

    2、靈活應用,有益自身。

    任何事情,非一成不變,靈活應用,遊刃有餘,可利自己。天下萬事,概莫除外。比如:張某做了幾十年的青麻生意,最後,虧本了。以前的朋友見他,大多數都避而遠之。有個姓李的,假裝不知,對張某很好,吃喝玩樂,李某全包。時間久了,張某很感動,為表謝意,遂把關於青麻質量好的認定,行情、週期等知識統統都告訴了李某,並把自己原來的一些知心朋友介紹給他,最終,兩人拜為兄弟,多方籌資,重新共同經菅該生意。現在,他們都成功了,併成為了當地致富的典型。

    古往今來,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一句話“真假難固定,心中有分寸”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好工作重要還是學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