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川達州人

    美國曆史上並不是只有兩個黨,也沒有法律禁止其他黨參加,事實上,美國現在也有國會獨立議員,眾議院20來個,參議員有時候有一兩個。

    在美國曆史上,就出現過多次第三黨參加總統大選,但剔除執政黨分裂的,所有第三黨都沒有取得過一張選舉人票。

    比如1912年,退休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對現總統的小弟塔夫脫不滿,雖然在共和黨大會上取得優勢,但共和黨高層還是推動塔夫脫代表共和黨參加,所以羅斯福退出共和黨組建進步黨參加,這就嚴重分裂了共和黨,導致威爾遜獲得大選勝利。

    羅斯福得票27%,塔夫脫只23%,威爾遜以41.8%獲得勝利。可憐的塔夫脫,作為在任總統,只獲得8張選舉人票:

    事實上,1854年之後才基本定形民主黨與共和黨的兩黨制度。

    但美國從來沒禁止第三黨參加。不過這裡面有很多陰招:

    比如2000年大選,佛羅里達州政府是小布什弟弟的州長,就將大選選票故意設計為蝴蝶形,最終布坎南票達到上萬,結果是小布什以1784票的優勢獲得整個佛羅里達州的勝利。

    2000年總統大選,佛羅里達州蝴蝶票設計左側第一候選人是共和黨小布什,右側對應的卻是改革黨布坎南。最終,在有效選票中,布什290.91萬,戈爾290.73萬,其餘候選人13.96萬,經過一個多月的各種訴訟,最高法院裁定停止手工計票。布什最終以領先537張普選票獲得佛羅里達州的選舉勝利,囊括25張選舉人票。

    呵呵,選民就這樣認為,小布什的對手就應該是右側的戈爾...此外,選民發現錯誤又在戈爾位置打了一個更大的孔。

    有統計資料,僅棕櫚灘郡一地,這樣的兩孔廢票就是1.9萬張。而布坎南當地選票比預計的500票多出3000(有效)。

    為什麼其餘黨派很難獲得選舉人票?

    因為美國只有兩個州規定,以總統大選同時的國會議員席位來分票,其餘48州及哥倫比亞特區都是勝者通吃。

    比如一個州50萬選民投票選5張,不是得票25萬零1票獲勝,而是票最多者獲得本州全部選舉人票。因為50萬選民中有的會投第三人,有的會錯誤打孔,多打漏打造成選票作廢。所以,A只20萬票,B只有19萬,C有9萬,其餘是廢票,但A的有效票最多,因此獲得5張選舉人票。

    1992年,老布什競選第二任期,但獨立候選人佩羅攪動風雲,把老布什的經濟政策批駁得一無是處,但最終佩羅雖然在全國獲得19%的普選票(作為一個獨立的政治素人,這是非常恐怖的,甚至遠比老羅斯福的27%更有說明力),卻沒得到一張選舉人票,成全了民主黨克林頓。

    為什麼?

    因為佩羅沒有政黨支援,普選票雖然得到了19%,卻在每一個州都處於劣勢。

    1992年的三人大選辯論,經濟議題讓老布什徹底地悲慘出局:

    深層次的原因是,兩黨已經控制大多數媒體與金主,第三黨無法深入宣傳,支持者就算投票也是絕對少數派。

    小選區制度讓大約34%獨立選民沒有其他選擇,兩黨之外的競選人,一是不瞭解也無法瞭解,二是即便投了也無法獲勝。

    既然沒有選舉人票,也沒有對應的國會議員來做政治交換,佩羅這樣代表19%民意的競選人,過後就毫無用處了。也只能迅速泡沫化,成為一個傳奇而已。

    佩羅1996年再次參加大選,但慘敗只得到了8%的預選票,連電視辯論都沒資格參加了。因為當初那19%的支持者不會再投給一個註定不能成功的競選人。

  • 2 # 高紅權先生

    主要是美國的選舉制度造成的。

    美國的總統和州長的選舉制度最大的特點是所謂的“贏者通吃”。假設一個選區有一百萬選民,共有十張選舉人票,也就是用來選舉總統的票。假設有一個黨派的候選人獲得了51萬張選票,他就可以把這十張選舉人票統統收入囊中。另一個黨派雖然獲得了49萬張選票,但是卻什麼都撈不到,兩手空空。

    如此一來,小黨派就基本上沒有出頭之日了。因為小黨派很難一下子就獲得超過半數的選票,順利當選,它一開始可能只會得到百分之幾的選票,但是這點選票什麼用都沒有。不論是當總統還是當州長,都辦不到。

    而在議會的選舉中,美國的選舉制度就變成了“簡單多數制”。也就是說,假如有三個人競選一個議員的席位,他們三個人得票的比例分別是40%、35%、25%。那麼得到40%選票的人就會當選,其餘二位就被淘汰出局了。

    這同樣是對大黨有利的選舉辦法。因為大黨實力雄厚,往往能夠得到較多的選票。小黨初出茅廬,得到的選票會比較少。因此,小黨就會很吃虧了。

    由於小黨一直都無法執政,選民自然就不會再去青睞他,因此,小黨就逐步被邊緣化,根本起不到什麼作用了。

    另一方面,共和黨和民主黨兩大主要政黨的政策包容性極強。對於一些小黨的政策,他們往往會及時地包容進來,變為自己的東西。這樣一來,選民也就不會再去支援小黨了,而是會轉而支援共和民主兩黨。

    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就逐漸變成了一個由民主、共和兩黨輪流坐莊的國家。一般人也不會為了組建一個新黨而白費力氣了。

  • 3 # Daniel2024856

    美國式獨裁,看起來是所謂的“民主”,其實是輪番唱戲給選民看,如果有第三大黨,一定會被這兩黨聯手消滅,毫無懸念和疑問。

  • 4 # Mer86

    美國現在的第三大黨是自由意志黨,也叫美國自由黨。

    1971年成立,現擁有51萬註冊選民,以及超過600名在地方擔任公職的黨員。(共和黨註冊黨員3200萬,民主黨的4400萬)

    這個黨的競選主張非常對中產階級胃口。

    比如主張低稅收、小政府、經濟自由、個人隱私保護、反對大規模監控、反對控槍、少對企業監管、反對加稅、反對美國社會宗教化、反對政府介入個人道德,反對美國做世界警察,奉行外交上的不干涉主義。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就是貫徹自由意志主義的理念,主張減少政府管制,堅定支援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以及公民自由。

    為了貫徹“不左,不右,只要自由”的主張。自由意志黨的候選人一直都拒絕與大企業合作,拒絕利益輸送,拒絕暗箱操作,拒絕宗教勢力參與。始終給人一種小清新的印象。

    這些主張好不好,不評價。但它的主張確實很符合中產階級的利益訴求。政黨形象也對很多美國自由主義者的胃口。

    在一些美華人看來,自由意志黨的主張堪稱是集齊了民主、共和兩黨的全部優點,並摒棄了它們所有槽點。幾乎完美。

    按道理講,美國社會穩定的原因之一,就是中產階級數量巨大。像自由意志黨這樣的小清醒政黨,理論上是很容易發展壯大的。

    然而現實卻是,它從成立至今,50年來一直都被民主、共和兩黨壓制,毫無出頭之日。

    為什麼呢?

    除了它的施政理念偏理想化外,難以真正落實貫徹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的主張雖然對中產的胃口,但它不對美國社會幕後真正的權力階層,即金融大亨和軍工寡頭等各大利益集團的胃口。

    眾所周知。美國總統雖然是選民們一人一票投出來的。但是選民投誰,其實主要還是要看媒體捧誰。

    被媒體熱捧的候選人,曝光度自然高。選民們自然記得他的名字,以及他的主張。投他票的人,自然就多。

    被媒體故意打壓的候選人,缺乏曝光度。選民們連他的名字都記不住,投他票的人,自然就微乎其微。

    而偏偏控制媒體的人,就是民主、共和兩黨。

    或是支援兩黨的擁躉。

    美國的民主黨始終與大企業有過密聯絡,共和黨始終與建制派眉來眼去。

    兩黨的背後都有大佬站臺,兩黨候選人想不出風頭都難。

    雖說近年來,網際網路社交平臺的的出現,打破了大佬們原本靠報紙、廣播、電視壟斷輿論的局面。

    例如特朗普能在2016年的大選中獲勝,一個關鍵原因就是因為他繞開了傳統媒介,走“推特治國”道路,在網上吸引流量,不受傳統媒體限制的緣故。

    但是從去年推特封殺特朗普賬號事件,也不難看出,操控網際網路社交平臺的人,其實也是那些所謂的大佬。

    以前特朗普在網上隨便發一條推文,都能引起熱議,甚至還能影響股市漲跌。

    現在的特朗普,不說涼透了。起碼沒以前那麼風光了。

    孫猴子再有本事,終究還是難以跳出如來佛的五指山。

    輿論被大佬們操控的死死的,第三黨或民主、共和兩黨的棄子(如特朗普),無法深入宣傳。就算有選民投票給它的候選人,也只是絕對少數派。

    而美國總統大選,大部分州又是“贏者通吃”。

    別說是第三名了,就算是第二名也得不到一張選舉人票。只有第一名是唯一勝者。

    這種選舉制度對兩黨爭霸的局面也起到了推動作用:一家政黨執政,另一家在野;如果在野的黨派不聯合起來,可能永遠都無法獲得出頭之日。而一旦聯合,那結果就是兩黨爭霸,第三黨併入民主黨或共和黨。第三黨始終難獲出頭之日。

    兩黨對輿論的操控,加上贏者通吃制度,這便是美國第三黨難以出頭的原因。

    而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原本非常合理的美國選舉制度,現在變了味。

    成了這般模樣↓

    兩個黨,利益相互繫結,越來越趨同了。

    你想像的兩黨制,是一個在臺上執政,一個臺下在監督。執政黨在臺上幹得不好,四年後換臺下的重來。

    然而現實是你對臺上的人不滿意,希望臺下的上來後能有所改變。可實際上,一點變化都沒有。或者,有變化,但變得越來越糟。

    比如。你對臺上的那個人不滿意,因為他讓你丟了工作。明明你只是希望選臺下的人上來幫你保住工作。但不想,臺下的那位更狠辣。它不光沒保住你的工作,反而還喪心病狂得奪走了你的醫保。

    比如。你對臺上的那個人不滿意,因為他讓你身邊的非法移民越來越多。明明你只希望選臺下的上來,控制非法移民。但不想,他卻主張管控槍支,而你偏偏就主張公民應有持槍的權力。

    你對臺上的人不滿意,希望臺下的人能起到在野黨的監督作用。可實際上,你一直期盼的那個在野監督黨,可能為了保住自己基本盤,或是保護自己一位有汙點的同僚,與執政黨暗中達成了交易、妥協。

    兩個政黨,你以為是互相監督。實際上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現在互相包庇更多。

    這就好比,你以為英特爾和AMD競爭,消費者本以為能漁翁得利。誰知道,倆家“黑社會”鬥累了,達成了默契。一合計,決定聯手壟斷市場,赤裸裸的剝削你的錢包。

    你不滿意,它們無所謂。你儘管去投第三大黨唄。去投拒絕利益輸送,如小清新一般的自由意志黨唄。

    儘管投,沒人攔著你。但你就是贏不了。

    你沒辦法,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只能在“榴蓮味咖哩”和“咖哩味榴蓮”中間做出選擇,選出你最不討厭的那位。

  • 5 # 西江月410

    一:贏者全得,這種選舉方式不利於與第一第二大擋差不多的第三大擋產生。二:兩擋已經足夠資本家爭權奪利了,沒必要再弄出一個大擋來。

  • 6 # 我聽心靈

    德克士和麥當勞吃去起來來都是一個味,再來一家也還是一個味有什麼意義。而且還要被前兩家聯合絞殺,這能起氣候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母不給子女看孩子,父母老了,子女也不該照顧父母!”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