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牛眼看歷史
-
2 # 千之白鶴
因為他們不服就算放了他們一樣還會繼續打 燒殺搶掠 為了物理資源 大家都吃不飽飯 女性就是貨物 需要性生活 實在沒什麼吃的 基本也就做成臘肉 易儲存 容易攜帶
-
3 # 金木藝社小虎
不是古代,貌似現代也這樣。你試想下,你的發小,同窗,同僚兄弟拋下妻兒老小一起去打仗,是的你們打贏了,你的那些摯友有的死了,有的殘了,首先仇恨是有的,其二,高強度的恐慌情緒也需要吃跟玩來放鬆。其三,你能搶些金銀珠寶等值錢的東西,若你戰死,你的同僚兄弟帶回去給你的家人,你還活著,你帶回去給那些戰死的兄弟們的家人們。戰爭的悲傷不是對戰死沙場的英雄的,而是他們身邊的人,一個人戰死沙場,死了就死了,可因他的死,留下了失去親人的悲傷,是活著人的悲傷,一輩子的痛,是那些愛他的人來承受這一切的
-
4 # 火龍帝國001
你所謂的屠城不是真正的屠城!而是把男人老人孩子殺掉!留下婦女為入侵者繁衍後代!
-
5 # 物質美德挑戰zhenfu皮球
打戰就是為了資源,有資源不拿那還打什麼戰?
-
6 # 閒情養基逸緻買房
大股東分紅給小股東了,你看看古代大股東有沒有自己上場搶女人的?不分給點小股東,隊伍就不好帶了
-
7 # 飯糰曉哥哥
不是古代 是除了華人民解放軍
打贏一方對被佔領城市燒殺搶掠,甚至實施“三光政策”進行屠城,在今天看來無疑是慘無人道的。但剔除人道因素,這種情況在古代卻是一種正常的戰爭行為,有時甚至是不得已而為之。
“屠城報復”對敵方造成心理威懾古代戰爭就意味著攻城掠地,面對高大的城牆、寬闊的護城河,加上城中如果糧草充足,即便被數倍於己的大軍包圍,要攻陷一座城池也並非易事,守城一方完全可以憑藉堅固的城防與來犯之敵長期對峙。歷史上著名的攻防戰並不鮮見,比如南宋末年的“襄陽保衛戰”,宋元雙方圍繞這座長江樞紐城市整整打了十年;“釣魚城”之戰南宋更是頑強抵抗元軍三十餘年。
長期對峙對攻守雙方士兵的內心都是一種煎熬。對被圍困城內守軍來說,糧草遲早坐吃山空,最終發生“人吃人”的慘劇,導致餓殍滿地。加上圍城大量死屍得不到及時處理,又造成瘟疫快速散播,城內猶如人間煉獄。同樣,在城外的軍隊也不好受,他們不僅要忍受嚴寒酷暑等惡劣的自然環境,由於行軍條件簡陋,大量傷員得不到有效醫治,非戰鬥減員不斷提升,軍隊內部人心惶惶。
為了減少不必要傷亡,大軍在攻城前往往會採取“攻心戰”,宣傳優待投降軍民,頑固抵抗則屠戮全城。著名的如明末清軍南下發起的“嘉定三屠”、“揚州十日”就是守軍將領史可法等,帶領城內百姓殊死抵抗,失敗後遭到了清軍的瘋狂報復。
“無奈之舉”,屠城為消滅對方有生力量在電影《投名狀》有這樣一個情節,李連杰面對蘇州4000名降軍,執意要全部射殺,並與劉德華有過這樣一段對話。
這四千人拿起槍就是兵。你看這饅頭,本來是給我們弟兄吃的,現在你要分一半給他們,再分一半給城裡的百姓,弟兄們圍城圍了九個月,也餓了九個月,你說饅頭給我們還是給他們?
城破之後就是如何處置城裡的百姓。首先,就是吃飯問題,但問題是久攻之下,不僅城內的糧食早已消耗耗盡,就連勝利一方也所剩無幾,急於為大軍補充糧草。其次,誰知道有多少敗軍混跡在普通百姓人群中,一但大軍撤離,他們會不會再拿起武器反抗,這都是隱患。因此,屠城反而成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歷史上著名的如成吉思汗西征,率領草原騎兵一路向西如風捲殘雲,每攻下一城就允許士兵屠城三日,消滅一切敵對有生力量,然後放心繼續進軍,並在短時間內就攻取了中亞、歐洲等大片領土。
以戰養戰,透過“燒殺搶掠”完成財富積累“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無論是招兵買馬、武器裝備、補充糧草,哪一樣都需要真金白銀。特別是在連年交戰的動盪歲月,誰有了錢就佔據了戰爭的主動權。
那麼錢從哪來呢,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搶,尤其是城破後刨皇陵、搶大戶就成了常規操作,反正對敵人也不值得同情。更何況,有些地主大戶甚至富可敵國,比如李自成在攻破北京後,從王公大臣家搜出的白銀就達近千萬兩,而明朝國庫裡只翻出了幾百兩白銀。
到了後面的太平天國時期,基本採取的也是這種流寇作戰方式,每攻下一城就將當地的地主大戶洗劫一空,搶來的錢財又投入到下一場戰役,從而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
發洩慾望,釋放士兵壓抑的原始需求在古代打仗到底為了什麼,除了個別政治家要滿足自己的皇帝夢,或者為了封侯拜相。但對於更多底層士兵來說,參加軍隊的目標就更加直接,他們的訴求就是“搶錢、搶糧、搶娘們”。
這些參軍計程車兵大都出生於窮苦人家,又往往衝在交戰的第一線,基本上都是過了今天沒明天的刀頭舔血日子。加上長期作戰,很多底層士兵內心都十分壓抑甚至扭曲。一旦城破,這些殺紅眼計程車兵進城後勢必要發洩長久以來的積鬱,燒殺搶掠、滿足生理需求在所難免,如果這個時候去阻止這些瘋狂計程車兵,弄不好還會造成譁變。因此,帶兵首領對士兵入城後的野蠻行為基本上都是默許的。
結語在古代戰爭史中,燒殺搶掠和屠城雖然被人所不恥,且非仁義之師所為,卻有著特定的歷史背景。這些“暴行”除了報復敵軍,還是作為戰術策略、壯大實力、提升軍隊士氣的一種手段,反而成了戰爭中的常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