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香草豆子

    早在羅馬崛起之前義大利中北部地區就生活著一個極富傳奇色彩的民族。他們創造了高度發達的民族文化,對後來的羅馬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但是對於這個民族的來源以及他們自身的神秘文化,人們所知不多。公元前8世紀,在亞平寧山脈以西、第伯河以北的廣大地區生活著一個極富傳奇色彩的民族。這是一支與義大利各族大不相同的民族,希臘人稱他們為第勒尼安人(Tyrenni),羅 馬人稱之為埃特魯斯坎人(Etrusci)或託斯其人(Tusci),而他們自稱為羅散那人(Rosanna)。關於埃特魯斯坎人的來源,至今仍是一個謎。由於埃特魯斯坎人的藝術帶有奇異的東方色彩,他們的種族和語言也與義大利人、希臘人有很大的不同,從古代起,對他們的來源就有不同的說法。“史學之父”希羅多德說埃特魯斯坎人來自小亞細亞的呂底亞,由於當時呂底亞發生了大饑荒,他們的生活無法維持下去,經過商議,決定讓一部分人外出謀生。他們把全體居民分成兩組,分別由國王的兩個兒子帶領,用抽籤的辦法決定去留。抽籤結果,由第勒尼努斯率領的人必須在吃完最後一餐飯之後離開呂底亞。這樣,在第勒尼努斯的率領下,這批人背井離鄉,歷盡辛苦後由地中海來到義大利半島西岸。他們以其較高的文化征服了當地居民,在這裡定居下來。由於他們的首領叫第勒尼努斯,所以希臘人稱他們為“第勒尼安人”,稱由他們控制的半島西北部的水域為“第勒尼安海”,這個名稱沿用至今。關於這種移民說,至今既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證實它,也沒有足夠的證據來否定它。公元1世紀時的史學家狄奧尼修斯持另一種看法,認為埃特魯斯坎人不是“外人”,而是義大利半島上最早的土著居民。“第勒尼安人”的稱呼並非源於他們的首領名字,而是來源於他們一種名叫“第勒塞斯”的獨特的建築形式,埃特魯斯坎人是當地最早修建這種有圍牆、帶頂棚的堡壘的人。到了近代,關於埃特魯斯坎人的來源又有了新說法,即認為他們是一支來自中歐地區的民族。他們越過了阿爾卑斯山(Alps)來到義大利境內定居下來。以上三種來源說各有理由,但都缺乏確鑿的證據。不管埃特魯斯坎人來自何方,事實上他們在義大利北部定居下來並且很快發展起來,到公元前8世紀,埃特魯斯坎人進入繁榮時期。據古典文獻記載,埃特魯斯坎人建有12座城市,但據考古發掘,發現了大小17個城市。它們主要分佈在義大利半島靠第勒尼安海西側一帶,有些城市築有石砌的城牆,城牆上還建有防禦工事。與當時義大利其他各民族的農業村落相比,埃特魯斯坎人的城市鶴立雞群,出類拔萃。埃特魯斯坎人相當活躍,他們到處旅行,廣事貿易,與希臘、西亞、北非的一些國家建立了密切的聯絡,他們的城市日漸繁榮,在義大利的影響也日益擴大。公元前6世紀,埃特魯斯坎人的繁榮達到了頂峰。他們不僅稱霸第勒尼安海,還與北非強國迦太基在西地中海平分秋色,他們還聯合迦太基人抵制希臘人向西部地中海擴張;他們還曾對迦太基的擴張進行抵制,一度迫使迦太基放棄了科西嘉島,劃歸自己統治。他們在大陸上的疆土亦空前擴大。埃特魯斯坎人以託斯坎納為中心,向北、東、南擴張:向北佔領波河流域;向東越過亞平寧山脈,到達亞得里亞海;向南則進入拉丁姆和坎佩尼亞,並在這裡建立了一些殖民地,如加普亞和諾拉城等。他們還一度征服羅馬城,迫使羅馬人稱臣。據傳,羅馬王政時代的後三王(盧西烏斯·塔克文即所謂老塔克文、塞爾維斯·圖裡烏斯和小塔克文)是埃特魯斯坎人,曾在位統治羅馬100多年(公元前616年~公元前509年),這時期在羅馬歷史上也稱“埃特魯斯坎王朝”時期。埃特魯斯坎諸王對羅馬的統治雖然短暫,卻對後來的羅馬文化影響巨大。他們統治羅馬後,把埃特魯斯坎人的城市規模和生活方式帶到了羅馬。他們在羅馬修建神廟,鋪設水管,築城牆,建廣場,發展工商業,使羅馬由一個質樸的鄉村變成了一個繁華的都市。這一點在考古上也有反映,在埃特魯斯坎諸王統治之前,考古發現的羅馬是簡陋的,並沒有大的建築。但在6世紀中葉後,考古發現的遺物就大不一樣,不僅發現了巨大的屋基和許多彩陶碎片,還有工程浩大的地下排水溝的殘跡。有一段保留下來的城牆據說是在埃特魯斯坎諸王統治時期修建的,城牆用六面的平整石塊相錯平鋪砌成,中間不用灰漿粘合,相當牢固,表現出高超的建築水平。以後羅馬人以超凡卓絕的建築工程著稱於世,埃特魯斯坎人在這方面對他們不無影響。埃特魯斯坎諸王帶來的不僅僅是這些。後人所熟悉的羅馬人的凱旋儀式,凱旋門,角鬥士表演,羅馬貴族所穿的帶著紫色鑲邊的白色長袍,跟隨在高階長官身後的扈從儀仗等等,都有深深的埃特魯斯坎文化的烙印。羅馬還在他們統治的時候進行了軍事和財政改革,劃定城鄉區劃,建立森都里亞大會,增強王權,羅馬的氏族界限被打破,進入到階級社會,為以後共和國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盛極必衰,埃特魯斯坎人也不例外。公元前509年,小塔克文在羅馬的統治被推翻,埃特魯斯坎王朝對羅馬的統治宣告終結。公元前505年,拉丁人同庫米城的希臘人在阿利其亞聯合擊敗埃特魯斯坎人,後者的勢力開始衰落。公元前5世紀前半期,埃特魯斯坎人不斷喪城失地,羅馬人乘機擺脫了埃特魯斯坎人的統治。公元前4世紀,居住在瑙河上游的強悍的克爾特人大舉入侵義大利北部,埃特魯斯坎人無力抵抗,疆域更加縮小。不久,羽翼漸豐的羅馬反過來征服了埃特魯斯坎人,強盛一時的埃特魯斯坎人從此銷聲匿跡,他們的文明也漸漸湮滅無聞。

  • 2 # 十二點而已

    公元前1世紀的史學家狄奧尼修斯則認為埃特魯斯坎人是義大利的土著居民。但這一說法卻沒有確鑿的證據證實他的看法。

    到了近代,人們對此又有了新的看法。即認為埃特魯斯坎人來自中歐地區,他們是歷經千辛萬苦才來到義大利定居的。但這一說法同樣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說明它的真實性。

    不管埃特魯斯坎人來自哪裡,他們都在義大利半島迅速發展起來了,並且他們的文明對後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婚姻中,女人對男人的一切都不在乎,是否意味著女人心已死待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