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YFC3
-
2 # 楊明亮21
發生地震或者其它停電、停水、戰爭、火災、等其它因素。若干年維修費用不可能再建市場而下降趨勢所以這個理由而論。
-
3 # 清爽SunnyMo
好多高層住宅南北不通透,一個單元每層5戶左右,只有一戶南北通透,空氣不流通,難受,再者,高層物業費高,步梯物業費低,好處多多。
-
4 # 八千青年
高層住宅的出現其實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出現的必然結果之一。
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高層住宅的出現,根本原因就是城市的急劇的人口數量的增長,要想在有限的地表上安置儘可能的人口,那麼只能把原本有限的土地上的樓蓋的更高點,再高一點。
所以現在我們不管走到那個城市,迎面而來的就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甚至是摩天大樓。現在好像這都成了一個城市是不是繁華的標準。
高層住宅,現在來看,新建築的還是挺賞心悅目的,不過,到現在最早出現的高樓也不過只有30年左右。其餘的都是十年或者十幾年而已,大樓的配套設施還正直壯年,所以這些大廈高樓覺得很高大上。
住在這裡的人群甚至於也讓人感覺高人一等。
其實你我都知道,高層住宅和其他的任何東西一樣,都有使用壽命,我們周圍的高樓大廈現在還都是新的,但是再過三十年,五十年呢?那個時候,高層住宅的日常就是這樣的:下水管道老化,電梯老化,物業管理老化,而當初我們繳納的房屋維修基金早已經浪費殆盡了。如此一來,住在這樣的高層住宅裡,還有沒有什麼安全和幸福感!?
現在,我們可以去國外旅遊,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城市裡的高層住宅裡安家的都是窮人,而中產階級一般都是住在郊區,獨家小院,或者低密度的住宅區裡,所以說,住在高層住宅裡的人早晚都會逃離這個如同小格子一樣的大廈。
再說一點,就是高層住宅小區的環境,十幾棟樓的一個範圍之內,住著上千戶人家,而樓下的公共資源少的可憐,如果都從樓上下來活動一下,樓下基本上都和菜市場沒有什麼區別了吧!!烏央烏央的全是人頭,恐怖嗎?
所以說,現在你如果真的要買房子,或者正在高層住宅裡安家落戶的,仔細想想,高層住宅是不是真的適合。
看遠一點吧,選樓不要超7層。
不要相信真理在少數人手裡,而事實是真理在大多數人的行動裡!
-
5 # 認知改變一生
胡扯淡,我們國家大城市寸金寸土,居住人口多,不允許在城市中心地段修建低密度房屋,高層住宅優缺點都很突出,起碼建築標準高,安全性方面沒問題,視野開闊,底層樓房房齡超過20年已經破敗不堪。
-
6 # 張師源
我生活在青島,小區跟大海一條路的距離,現在住的就是高層,我們小區很大,有將近二十棟樓,三棟五十層超高層,剩下的都是三十四層的高層,我們這裡本來是本地政府免費給萬D地產的一塊海邊淺灘,萬D自己墊起來的地塊,條件是萬D在這邊投資萬D影城,2017,2018年的時候萬達出現了財務問題,把我們小區賣給了融C,房子已經建了四期,計劃建十期的,但是這四期的賣房收入萬達已經拿走了,而且把地塊的錢也算上賣給融C,融C肯定不想賠錢坐牢啊,然後就在原來的基礎上建了三棟五十層的超高層,比原計劃多了十六層,一層有六戶的,有八戶的,這樣算下來,多了大約36套房子,有一百四十平的,有一百零幾平的,這樣算下來,就多了一套安照一百萬計算,多出來三千六百萬的營業額。融創沒算賠錢,但是把問題撇給了業主。
超高層建在海邊,景色絕對無敵,一眼望去,地球的弧度都能看到,晴天的時候真是水天一色,看看我在高層四十五層拍攝的角度。我住在34層的樓16層上。
缺點一,高層,人口多,電梯緊張,衛生就很難保證乾淨,特別是我們這裡離中海油和港口近,都在這邊租房,一套房子住了五六個至二十幾個不等,所謂的群租房,誰要是在這些人樓下,別想睡好覺。
缺點二,高層的公攤面積很大,我們這邊34層的樓,公攤面積大約27%,其實能達到30%多,50層的超高層公攤面積超過43%,那邊超高層交房時,還發生了很多的絕收和抗議,最後給每戶補了一個地下車位,這才算是穩定住了局面,可是43%的公攤,買一套一百平的房子,室內才57平,這還不算牆體的,聽說超高層的牆體很厚,想想可以面積還有多少。
缺點四,這種高層的樓板很薄,別說你的樓上有大的裝修或者修修補補,就是頂層有點動靜,一層恨不得都能聽見,當然沒這麼誇張,但是還是告誡各位,條件差不多就買多層,貴點貴點吧,這東西對咱普通老百姓基本一輩子就這一套,最後能一次到位。
-
7 # 氣吞萬里如猴
遠的不說,只說眼前。假如中國像歐美人那樣大部分人住在分散的鄉間別墅,而不是集中的高層小區,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你說怎麼做?歐美那麼發達,但疫情防控不得力,不住高層住別墅就是一個原因!
-
8 # 風停霧染在人間
曾經的高樓大廈已經不再是人們羨慕的物件,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撤離高層了,這也許應該與這些年來發生在高層的火災有些關係,從已經發生過的那些案例來看,發生在高層的火災逃生率很小,大都造成了傷亡事故,而這些案例無疑會給那些住在高層的人增加很多心理負擔與陰影,為了避免同樣的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那麼儘早撤離高層就是最好的選擇了。
在以前人們是很喜歡住高層的,首先一點視野開闊,所謂站的高望的遠嘛。再者採光度好,即便是在冬天也是全天候日光浴暖洋洋的,再者離地面高嘈雜聲小,還有高層通風性也比較好,即便是三伏天也不會潮溼悶熱,蚊蟲也比較少。這些都是住高層的好處,但任何事都是有利有弊的,住高層的弊端也只有你真正住上了,才體會得到。
首先,住高層最怕停電,停電了不能做飯是次要的,關鍵是停電會造成電梯無法執行,如果你住在30層以上,要靠爬樓梯上來下去,那可是真要命了。不是有這麼個笑話麼,一對住在50層的夫妻由於停電了,下班後爬樓梯回家,為了緩解爬樓梯的乏味,夫妻倆互相講笑話取樂,爬到第49層的時侯,輪到丈夫講笑話了,丈夫苦笑一聲說把門上的鑰匙忘車裡了。
再有住高層吃水也是個問題,高層的水壓一般都低,不到關鍵的時候倒也感覺不到,如果你洗澡洗到一半的時候忽然沒水了,是不是很尷尬。當然了,這些也許都算不上什麼,一旦發生火災,由於高層的風都比較大,火借風勢風助火助,致死率是非常高的,所以,現在人們都在悄悄地逃離高層,就不難理解了。
-
9 # 邊看邊侃
在這個冠以“浪漫”的國度,高層住宅通常是公租房或廉租房。因住戶較密集,舒適度不高,不再建議發展。我們居住的小城市拆了幾十年前的板樓,建成低密度公寓+獨立屋+綠地。一大片區域分割成一小塊一小塊的開發,都是新型環保建築混合居住區。如圖所示:
-
10 # 運籌帷幄菠蘿la
我覺得這是個偽命題,那麼多人撤離高層去哪裡呢,防空洞嗎?我住過1層、2層、4層丶10層,感覺還是高層好。比低層乾淨,噪聲小,可以遠眺,視野開闊,很舒心呀。想想住低層時,中午想睡一會兒吧,被樓下的小孩打鬧聲,各種噪雜聲弄得心煩意亂,再遇上那種樓上陽臺養鴿子的主兒,天天撲愣愣翅膀掉毛掉灰哪敢開窗戶呢?有的人說電梯壞了上不了樓,電梯又不是一部,因為有必須定期維護的強制規定,因此電梯壞的機率也極小。有的人說火災,這對低層高層都是問題,大家都要樹立防火意視,避免火災發生才是根本。
-
11 # 泰羅觀世界
去年賠了25萬終於把頂樓的房子給賣了出去,賣完真是一身輕鬆,售樓小姐口中說的“十年後高層住宅都會淪為貧民窟”一點都不假,高層住宅看似光鮮亮麗,缺點讓人崩潰不已,奉勸那些想買高層住宅的朋友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如今城市裡的房子是越蓋越多,樓層也是越來越高,以前讓人夢寐以求的高層住宅,如今住的人卻越來越少,甚至整個小區入住率不到20%,一到夜晚整片小區裡黑燈瞎火的不見一戶人家,堪比“鬼樓”。
據相關資料統計,中國超過24米以上的高層建築已經大約有34.7萬棟,而且大部分都是超高層住宅,樓層數都在30層以上。而人口的密度在不斷變大,但越來越多人買了高層後就開始後悔,隨著樓市調控的進行,高層住宅的問題也慢慢暴露出來。
這句話真是一點都不假,高層住宅看似精品,實則“表裡不一”,如今高層住宅的房價更是一年不如一年,早已過了紅利期,現在買高層住宅基本上沒有任何增值空間,買完能保住不掉價都得偷著樂。
就像我家附近的一個高層住宅小區,5年前剛開盤時房價炒到9900元/平米,對外宣傳特別豪氣,什麼全封閉式智慧化物業管理、成熟商圈和生活配套、緊挨工業園區等。當時吸引了一大票不明真相的人來買房,真是買完就後悔。
樓盤宣傳跟事實嚴重不符,全封閉式物業也就是在小區大門外多安了一個門衛亭,緊挨工業園、成熟商圈就更扯了,這個小區附近有個擁有幾十年歷史的老國企大工廠,附近小超市、菜市場好幾個,可不就是個成熟化的生活商圈嘛,如今這個小區房價已從開盤的9900元,掉到了5400元/平米,小區賣樓的資訊滿天飛,200多平米的精裝修房子恨不得30萬就能賣,如此低的房價都沒人願意去買。
幾年前我被同學忽悠花了120多萬在市裡買了一套高層住宅,房子位於33層頂樓,住了4年整個人都快要瘋了,後期光花在房屋重新“改造”上的錢就得十幾萬。
除了這些額外花銷外,當我無意中從其他小區居民口中得知一個關於我們小區埋藏多年的“天大秘密”時,氣得差點要暈倒!當場就想去找同學理論賣房!
如果你們近期也有要買房的計劃,甚至也想要買高層住宅,一定要仔細閱讀我這篇文章!下面我就來跟大家分享下我住高層住宅頂樓這幾年的真實感受,也給大家避避雷,買房不易,希望大家都能擦亮雙眼,不要買完後悔。
給大家簡單分析下關於高層住宅的一些優點和弊端,對比之後我們就能明白“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開始搬離高層住宅”的原因了。
一般來說高層住宅,特別是那種超高層住宅的噪音汙染都會比較小,樓層越高越遠離街道,據相關資料顯示,樓層每高出一層距離,噪音就會降低約10分貝,整棟樓中1-5層的噪音是最大的,而8樓以上的噪音就會越來越小。
如果想要一個安靜的生活環境,可以選擇高層頂樓,不僅沒有吵鬧的鄰居在樓上蹦來蹦去,更不用忍受樓下的車鳴聲和廣場舞的喧囂聲。
在買這套房子前我所居住的房子在二樓,每天晚上小區廣場舞的音樂聲能持續到晚上10點,早上天沒亮就能聽到窗外物業人員的轟鳴的機器除草聲,週末好不容易放假一天想要睡個懶覺,又被樓上“熊孩子”練鋼琴的聲音吵得不停做噩夢。
後來搬到這個頂樓後,所有的噪音都沒了,睡眠質量也挺高了許多。所以,高層住宅這個優點可以說是多層住宅無法比的,如果大家也想要一個安靜的生活環境,建議買26層以上的房子。
為數不多的優點02:買不起海景房和湖景房,想要視野開闊,風景好,高層住宅能滿足這個要求。
當時我這套房子站在陽臺幾乎能把整個城市的美景盡收眼底,讓人心情特別愉悅,感覺整體的生活質量都上升不少。
除了視野好外,高層樓房的日照採光肯定是要比多層好的,住得高几乎不用受其他樓體的遮擋,房間裡的日照採光都會特別好,每天房間裡充足的日照也不用擔心陰雨天氣房間裡會受潮發黴,省去了買烘乾機的錢。
為數不多的優點03:前期預算不夠,買不起黃金樓層和心儀樓層,高層頂樓的價格絕對能讓人滿意。
買房一直是火爆話題更是人生頭等大事,但如今的房價一直居高不下,特別是一線二線城市,好地段的房價不僅價位高而且還要求有本地戶口。很多人努力工作奮鬥大半輩子可能也只夠在一線城市買一間衛生間大小的房子,人住著憋屈不說,錢花得還挺冤枉。
很多人在前期買房時因預算問題會考慮頗多,如果手中的錢不充足,要麼買心儀的樓層搭配普通裝修,要麼選擇價位低的樓層搭配高檔裝修,無論選擇哪一個總會讓人住著有些不舒服,有種不匹配的感覺。
我同學家就是這樣,本想買黃金樓層的一套150平米的房子,選擇的裝修風格和傢俱也都是按照150平米的房子來挑選的,哪知道預算超支,買房和裝修只能二選一,於是同學只能選擇便宜的樓層,戶型也僅有90多平米,後期裝修時,整體的裝修風格房子內部結構嚴重不符,裝完後看著特別彆扭,住著也特別壓抑。
如果想買高層樓房,但又擔心錢不夠,不妨試試頂樓,很多人覺得出行不便,購買頂樓的人不多,所以一般來說高層頂樓的房子價位相對於其他樓層來說是比較便宜,如果著急買房子又預算不夠,可以先買個頂樓住住。
這應該是高層住宅最大的三個優點,但為什麼這麼多人買了高層之後就後悔了,還是因為高層住宅房背後的弊端很多,住的時間越久,一些讓人受不了的問題也就開始暴露出來了。
最大的缺點01:高層樓房只適合年輕群體,家中有老人孩子的千萬別買高層,出行不便不說還存在安全隱患。
如今買高層住宅的大多是年輕群體,畢竟電梯房與步梯房相比,前者聽上去更高檔些,但如果家中有老人和孩子的,最好不要選擇高層樓房,樓層越高出行就越不方便,特別是住在頂樓。
上文中也說到了,對於前期預算不夠,且能夠忍受頂樓各種毛病的人來說,頂樓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對於腿腳不利索的老年人來說,住高層頂樓出行只能依賴於電梯,一旦電梯出現了故障,幾乎是寸步難行。
其次,對於家中有孩子的人來說,高層樓房是存有一定安全隱患的。
有些家庭裝修時沒有思考太多,怎麼漂亮怎麼裝,一些裝修細節根本不考慮,有些業主不僅不全包陽臺,為了追求好看,弄一個半開放式陽臺。這樣的陽臺對於有孩子的家庭隱患很大,稍有不注意,孩子就容易從陽臺墜落。
近些年,新聞上播報了很多關於“兒童從高層墜落身亡”的事件,就比如前段時間廣州一幼童從高樓墜下,當場沒了呼吸,孩童父母抱著孩童冰冷的遺體悲痛不已。沒有看管好孩子,導致慘劇發生是父母失職,如果提前把一些安全設施安裝好,比如陽臺包好防護窗、防護欄,或許也不會引發悲劇了。
所以不建議有孩子的家庭購買高層,如果一定要買,請確保陽臺沒有任何安全隱患,各個房間窗戶都安裝了防護柵欄,減少意外發生。
最大的缺點02:攤上一個坑人的物業,停水停電對高層住戶來說簡直是“要命”的打擊,崩潰就在一瞬間。
俗話說:買房一陣子,物業一輩子。好的物業不僅能把小區維護的更好,還能讓業主居住的順心舒適,同時也能讓房子保值增值,可以說好物業是房子的無形價值。
但如果攤上一個“只認錢,別的三不管”的坑人物業,別說漲房價了,人身安全都難以保障。特別是對於高層樓房來說,一個好物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前段時間一則“女業主反映房子漏水竟遭物業人員扇巴掌”的新聞登上了全網熱搜,據受害業主稱,自己花300萬購買了珠海市某小區一套精裝修房,收房後一直未入住,近日準備搬進新房,卻發現衛生間頂部漏水,與物業多次協商未一致,在與開發商進行協商時,卻遭到了開發商物業人員的掌摑。
高層樓房經常能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停水停電,特別是那些老式小區,因為小區裝置老化,經常需要繼續維修,停水停電是常有的事,有些小區物業很人性化,在維修前會提前通知業主們備好水、存好電;但有些小區物業“三不管”,一點通知都沒有,說停就停。
高層樓房出行本就依靠電梯,突然停電簡直就是斷了“出路”,要是遇到電梯執行中途停電,人被困在電梯裡,那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除了停電,停水也是一件讓人非常無語和崩潰的事情,樓層越高,水壓越低,特別是住頂樓的,在用水高峰期,水壓根本上不來。
我家這套房子就是,在夏天家裡都得準備一兩個大水桶提前存好水,在用水高峰期,洗澡洗一半沒水了、上廁所沒水衝是常有的事情,而且對於水壓小的問題,物業和開發商根本不管。
最大的缺點03:高層住宅平均使用壽命只有50年左右,難以保值,後期自掏腰包維修房屋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中國高層住宅的平均使用壽命在50年左右,有些高層住宅在使用了十幾年後各種裝置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老化,特別是電梯這樣的常用設施,更是需要經常進行維護。
對於這些裝置的維修費,不同城市政策不同,基本上都是政府補貼開發商應繳納的40%的維修資金,業主需要自籌剩下的60%維修金。
對於居住20多年以上的高層住宅業主要定期支付一大筆維修基金,來維護基礎設施。有些小區收完錢會立刻開始著手維護,要是遇到那種收完錢不辦事的,最後苦的還是業主自己。
最重要的一點,對於那種特別老的高層住宅,這些破舊的設施就像無底洞一般,維修再多也難以維持,就好比我們小區的下水管道,幾乎每隔一個月就要重新修下水管,一宿下水管就得停水1-3天,短時間內還能忍受,時間久了誰能受得了?
當維修基金用光後,有哪個業主願意當冤大頭自掏腰包?所以高層住宅在未來難以保值,而且如今高層住宅別看在城市裡蓋得爽快,蓋好後就不會再有拆遷的機會了,高層住宅拆遷成本極高,開發商根本支付不起高額的拆遷費用,有些人試圖買房坐等拆遷一夜暴富的美夢,根本不適用於高層住宅上。
最大的缺點04:房價低,入住低,看看是否房子在“作妖”,不小心買到墓景房,能讓人嚇得瞬間暈倒。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以前都流行買海景房、湖景房,每天早晨一開啟窗戶就能欣賞到海景和湖景,宜人的風景能讓人一天心情保持愉悅。
買這樣的房子就算房價貴點也能物超所值,但如今市面上有這樣一種特殊的房子,正以“低價”吸引著很多不明真相的人。
那就是墓景房。
去年9月,惠州市譚女士在某高層住宅小區買了一套房,這套房是譚女士2017年底買到,買的時候開發商沒有告知附近有墓園,在2019年9月收樓時,譚女士去驗房,站在陽臺竟然看到與小區一路之隔處有一個巨大的墓園,整個山頭朝著小區的方向都是墓地。
譚女士購買的23層,陽臺和臥室都正好對著公墓,無論是大人房還是兒童房,抬頭看向窗外,墓地都一覽無餘。
如今譚女士後悔不已,只希望墓園能早日搬離。
低房價的誘惑,換誰能不心動?去網上搜索下相關資訊,全國很多城市都有不少“墓景房”的買賣糾紛,而且當購房者與開發商對簿公堂後,最後都是購房者敗訴。
因為墓地不在紅線範圍內。說白了就是,樓盤附近有沒有墓地,開發商沒有義務告知,不想買到墓景房,購房者就自己提前去打聽,打聽不清楚買錯了房,跟開發商沒有一點關係。
我這套房子之所以讓我住得崩潰,就是無意中從隔壁小區一位業主口中得知:在小區沒蓋前,這裡是家醫院,而我所購買的這棟樓正好就是醫院太平間的位置上。
醫院倒閉後,樓盤開發商買下了這塊地皮,直接把醫院推倒蓋的高層,很多年紀大的本地人知道這件事,覺得犯膈應,都不在這個小區買房。只有我們這些年輕人,見識少,被銷售員一忽悠就買了房,當時樓盤開發商也擔心這個問題,故意隱瞞沒有告知,能坑一個是一個。
最大的缺點05:水火無情,高層住宅的安全隱患比較大,一旦發生意外會給生命帶來極大的威脅。
據相關資料顯示,2021年全年共接報高層建築火災4057起,造成168人死亡,死亡人數比上年增加了22.6%,且主要集中於居住場所,近十年來,中國發生高層建築火災有3萬多起。
很多人搬離高層住宅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安全隱患極大,水火無情,高層住宅佔地面積小,人口密度高,一旦發生了火災,就會帶來非常可怕的後果。
而且高層住宅的消防通道通向地面的距離是很遠的,試想一下,如果發生了意外,整棟樓的人都往外擠著跑,有些人往上跑、有些人往下跑,一旦在樓梯間出現了推搡和踩踏事故,會造成更多的人員傷亡。
而且現在救援高度一般都在60-70米,對於那種超高層的小區,一旦發生意外,只能靠自救。這樣就造成很多人害怕發生意外,所以趕緊搬離了高層。
寫到最後。
根據貝殼研究院公佈的房產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30個主要城市銷售資料:18層以上的高層住宅已經不再受歡迎,從2017年的33.6%下降到22.7%,6-11層的房子目前購買力度較大,許多人的購房觀念已經發生變化。
特別是一二線城市,超過30層的高層住宅已經不是購房者的首選,很多房產研究者表示,未來10-30年,高層住宅將淪為和香港一樣的貧民窟。
所以,如果大家近期要買房,建議一定要打起12萬分的慎重、再慎重,因為它背後的存在弊端真的很大,要是遇到那種無賴至極的開發商,賣你一套墓景房,真的會面臨一地雞毛、進退兩難、恨不得抽自己兩耳光的局面。
-
12 # 政惠說
我在六年前購買了一套位於38層的江景房,首付50萬,住進去的第二年我就後悔了。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撤離高層住宅?
對於這個問題,我最有發言權了,因為我就是撤離高層住宅大軍的其中一員。
六年前,趁二線城市的房價還處在低位,我拿著辛辛苦苦打工幾年攢來的積蓄,首付50萬的價格買下一套位於老家市中心的江景房,總高40層,位於38層,兩梯六戶。
之所以買這麼高的樓房,主要還是因為資金不足,50萬的首付裡還有10萬是我媽資助的。不然的話,手裡有錢去買沒那麼高的樓層,不香嗎?
其實剛開始入住的時候,我對38層的江景房,印象還是不錯的。
居住在高樓層的好處
1、高樓層視野開闊,視覺震撼
我記得入住第一天,開啟門的一剎那,落地窗外的風景呈現在眼前,第一眼的視覺堪稱震撼,視野非常開闊。
由於買的江景房,窗外是鱗次櫛比的建築,每一棟看上去都那麼渺小。
六年間,江對岸從工業區變成商務中心,每天見證這座城市的興衰更替,我感覺十分唏噓。
可是住久了以後,漸漸習慣這樣的視野。六年來,每天看同樣的風景,慢慢也就習慣了,覺得沒什麼可看的。
每次親戚朋友來我家做客,都會感嘆住在高樓層的風景。也許得不到的,才最珍貴。
2、高樓層的通風和採光效果很好
相比地面或低樓層,高樓層的風力要大得多。我家陽臺和廚房的窗戶是朝東西方向,只要開啟門和窗戶,整個屋子頃刻間通風。
我之前住在城中村的二樓出租屋,就算拉開窗簾,裡屋還是很陰暗。自從搬到高樓層,由於不容易被建築物遮擋,紫外線可以充分地充斥室內。
我家的裝潢是純白色的,光線照進來可以反射到室內的每一個地方。只要照進一束光,整個屋子都能亮堂起來,這樣的採光效果彷彿給我的人生帶來希望。
3、高樓層的私密性比較好
相比於低樓層,高層住戶的隱私能夠得到保障,不過僅限於樓宇之間密度不高的樓盤。
之前我住的出租屋,樓與樓之間相隔很近,隔壁鄰居家做什麼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高樓層的房子,樓盤相隔不是很近,周圍也沒有比我家樓宇更高的房子。關於私密性這塊,還是比較不錯的。
儘管高層住宅如上所述那樣,具有很多優點,可是在我看來,卻無法覆蓋缺點,因為它的缺點實在是大得讓人難以忽視。
接下來,我總結一下居住在高樓層的壞處都有哪些。
居住在高樓層的壞處
1、高樓層的供水需要二次加壓
由於樓層高,輸送自來水上來時,需要在中途新增一個壓力泵,提供二次加壓,才能把水送到高層住戶。所以高層住戶的水壓通常較小,一旦遇到用水高峰期,水壓不夠或壓力泵停止運作,面對洗澡、洗衣服、洗碗等需要用水的情況,就會很麻煩。
就算是用水相對沒那麼高峰的時候,水壓也不夠大,即使二次加壓,供水能力也很弱。
另外,壓力泵的維護成本比低樓層要高,二次加壓的供水費用,以及設施成本、後期維護費用也都由高層住戶承擔。
2、高樓層的隔熱效果較差,冬冷夏熱
不得不說,高層住宅的散熱性和保溫性都很差,尤其是沒有閣樓的頂層,往往呈現出冬冷夏熱的情況。
如果是在華南地區,那倒沒什麼,冬天氣溫再怎麼低,也不會冷到哪兒去,夏天也不會很熱,所以即使保溫和散熱功能不大,也不會影響生活。
可是如果在北方地區,包括秦嶺淮河一帶,保溫性不強的高層住宅,住起來可是會凍死人的,牆體厚度不夠大,材質不夠好,導致房屋牆壁被風化後,保溫性一年不如一年。
到了夏天,牆體的隔熱效果不好,散熱效果也不強,就會導致整間屋子像個炙熱的“烤爐”,加上高樓層的Sunny直射程度要比低樓層更猛烈,空調製冷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3、高樓層的灰塵特別多,不能久晾衣服
即使高樓層的通風效果好,也不是無時無刻沒有風的。因為氣流相對平緩,高樓層積灰積塵的速度也比低樓層要快。如果連續一週不打掃,窗沿就會積上一層厚厚的灰塵。
每次打掃時,都會讓我聯想到《星際穿越》電影的開頭:男主和他的家人居住在荒漠化很嚴重的地方。慶幸的是,我家的空氣指數不至於那麼恐怖。
陽臺上晾衣服很快也會積塵,如果沒有及時收回來,衣服上就會多一層薄薄的灰塵,到時候還得再洗一遍,非常麻煩。
所以,必須要買智慧清潔機器人,還有自帶烘乾功能的洗衣機。去年雙十一,我網購一個掃地機器人,一臺自帶烘乾功能的洗衣機。這樣一來,我不用每天打掃室內灰塵了。
4、高樓層容易出現漏水、漏氣的現象
不僅最高層會漏水,只要是上了高層的住宅,都有可能會漏水。
不僅容易漏水,還會出現下水管道漏氣的現象,使衛生間產生異味。
尤其是老舊小區的高樓房,對於下水管道的維護很少,經常出現管道破裂、異物堵塞等情況,導致衛生間產生嚴重的異味。
另外,上了樓齡的下水管道檢修週期長、成本高,尤其是高樓層,維修費用需要高層住戶承擔。
5、高樓層出沒的蚊蟲不比低樓層少
雖然蟑螂、螞蟻這類害蟲明顯少了,但是像蚊子、蜻蜓這類能夠借氣流向上的力來到高樓層的蟲子,反而更多了。
此外,如果不用過濾網堵住下水管道,不拿東西抵住馬桶蓋,老鼠就會進入管道爬上來。
我之前怎麼都沒有想到,住在這麼高的地方,居然還會有老鼠出沒。它們會順著下水管道爬上來,直接游到馬桶裡,真的很恐怖,好幾次我被嚇到了。
後來我在物業人員的幫助下買了過濾網,把所有的下水管道給堵死。這樣一來,老鼠就爬不進來了。
6、高樓層的環境噪音更大
原以為住在高樓層,對周遭環境的噪音具有降噪效果。可現實是,噪音非但沒有減小,反而還加大了接收功率。
噪音大多是汽車鳴笛聲,臨近大馬路或高架橋,來來往往的車輛駛過所發出的噪音實在是讓人難以忍受。其他聲量小的噪音在傳播過程中被削弱,雖然是居民區,但距離噪音源很近,聲量變大,根本沒有起到任何降噪的作用。
還有每天晚上樓底下老爺爺老太太跳廣場舞放出來的噪音,也讓人難以忍受。
即使緊閉窗戶,而且窗戶是由隔音效果最好的玻璃材質製成的,也無法阻擋樓下的音響發出震耳欲聾的噪音。
好在跳廣場舞有時間限制,一般晚上十點之後就會消停下來,所以還在承受範圍內,只要不提前睡覺就行。
現在想來,樓下種植的那一排綠化帶是罪魁禍首。
根據“綠化降噪”原理,樓下種一排綠化樹木,只能對低樓層的住戶形成隔音效果。對高樓層的住戶來說,反倒還擴大噪音的聲量。
7、高樓層的通訊接收訊號較差
住在高樓層,無論是有線電視,還是無線網路,訊號接收遠沒有低樓層好。
可能是因為樓層太高了,基站、機頂盒、路由器,以及光纖寬頻管傳輸的速率和功率都大大降低了。
8、高樓層極易受到極端天氣的影響
打雷的時候,無線裝置、家用電器的電源必須拔掉,不然會被雷劈壞。
有一次,正值雷雨天氣,我在房間裡玩電腦,突然一道銀白色的閃光在我家附近墜地,電腦瞬間黑屏,顯示器冒煙,隨後是巨大的轟隆聲,把我嚇得夠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從那以後,我不敢在雷雨天氣玩電腦、看電視,我還會主動把電源插頭拔掉,直接把電閘給拉了。
每逢颳風下雨,玻璃窗和陽臺閒置物也是危險物品,尤其像我家,愛刮颱風,又處在高樓層的地方,一旦颳風,玻璃窗指定稀碎。好在我們這邊有應對措施,拿膠布粘窗,使其更加牢固。
9、高樓層極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威脅
高層住戶因自然災害而引發的風險隱患很大,心理承受壓力也較大,總是缺乏安全感。
有一年刮颱風,我親眼看到隔壁那棟樓在搖晃,把我嚇個半死,趕緊跟物業公司反映情況。後來物業人員在業主群裡表示,現代高層住宅公寓是經過風阻設計的,遇到大風時,左右搖晃幅度不超過0.5米,屬於正常現象。
還有一次,因為水庫那邊發生地震,導致我們這兒也有震感。事後與低層住戶交流,他們有的說震感很弱,有的說察覺不到,可是包括我在內的高層住戶一致認為震感強烈。
這也是我們這些高層住戶頭一回感覺,住在這麼高的地方,負面心理好大。雖然現在高層建築都是防風抗震的,但我們始終認為距離地面太遠,缺乏安全感。
另外,遇到地震,吊燈、書櫃這些裝飾或傢俱也面臨威脅。一旦砸下來,砸到人了,後果不堪設想。
10、樓房老化問題
由於高層住宅的老化速度比低樓層快得多,入住還不到幾年就會遭遇電梯故障、線路老化、浴室漏水、臥室滲水、外牆剝落、內牆發黴等問題。
另外,高樓層的消防通道維護成本高,公共設施維修成本也高,物業費用相對較貴。
這對於手頭本就不寬裕才選擇購買高層住宅,卻需要承擔後續支出,每個月還要償還房貸的高層住戶來說,特別不友好。
11、消防安全問題
如今我們國家的消防雲梯最高只能達到102米,世界上最先進的消防雲梯,高度也只能達到112米,然而按照一層樓的高度是三米來計算,消防雲梯頂多只能到達30-35層左右。
我家在38層,也就是說,一旦發生火災或地震什麼的,我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即便跑樓梯逃生,也無法趕上火勢蔓延的速度,更不用說地震一來,高層房屋直接垮塌。就連臺風颳來樓體都能搖晃一米,地震來了還不得直接“咔嚓”折成兩段。
於是乎,高層住戶每年都得在物業公司的指導下舉行消防應急演練,並且需要準備好消防應急設施,而這又是一筆開銷,算在後續高層住宅維護的成本賬目裡。
12、公攤面積問題
公攤面積隨著高層住宅的公共設施增多,也會隨之增加,電梯井、裝置間、承重牆、消防栓和滅火器,這些設施需要足夠的空間存放,無形中增加公攤面積,導致掛牌價因公攤面積的增加而變多。
然而作為投資品,高層住宅的保值潛力其實並不大,升值空間反而很小,想要轉讓出去,可謂十分困難。
看完以上所述,如果你覺得低樓層比較好,先彆著急,接下來我就來分析一下:居住在低樓層的利與弊都有哪些?
居住在低樓層的好處
1、生活便利,出行方便。
2、離地面較近,更有安全感。
3、發生意外或災害事故時,逃生更為容易。
總體來說,低樓層比較適合中老年群體居住。
居住在低樓層的壞處
1、潮溼很嚴重
對低層住戶來說,除溼機是不可或缺的物品。尤其是在南方的春天,回南天會讓屋內空氣的溼度達到最高值,造成牆體發黴變灰,甚至成片成片脫落,到時候不只要除溼,還得重新粉刷牆壁。
潮溼天每年都得來上那麼幾次,而且還容易滋生各種病菌,萬一屋內通風做得不到位,身處其中的人很容易受到病菌入侵,感冒發燒流鼻涕在所難免。
2、蚊蟲侵擾嚴重
除了蟑螂、蚊子、老鼠、螞蟻這四大害蟲,還有各種對人體有害的小蟲子,遍佈家裡的各個角落。
尤其是在南方的夏天,每次大雨過後都會有一大群由白蟻演化而來的大水蚊鋪天蓋地,侵擾低樓層的住戶家中,即使做好防護措施,事後也有成百上千具“屍體”死在家裡,清理起來特別麻煩。
3、周圍環境比較吵鬧
如果臨近鬧市街區的樓盤,每到飯點、上下班或上學放學的早晚高峰期,商業街人來人往,帶來的是成倍的嘈雜音量。
要是靠近夜市,夜宵大排檔之類的店鋪,就連晚上都甭想睡好覺,直到凌晨兩三點,樓下喝醉酒的大叔還在高談闊論,吵得你根本沒辦法好好休息,尤其是居住在城中村白天還要上班的打工人,久而久之,精神狀態肯定要出大問題。
4、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四點壞處:
①採光有問題,特別是樓宇密度高的地方。
②排水管極易堵塞,導致汙水倒灌。
④被入室盜竊的風險比較大。
購置房屋時,選高樓層好,還是低樓層好?
如果是剛需,不用過多區分高樓層好,還是低樓層好。
從現實角度出發,根據自己的客觀需求,利用主觀心理,做出理性判斷和理智的決定。
但如果是買來投資和炒房的,我建議購買中間樓層的房子,相對保值一些。
一來,綜合成本不算高,以此賺取更高差價;二來,無論是高樓層,還是低樓層,居住環境和心理價格的溢價性都比中間樓層要低,也可用作適當抬高售價的籌碼。
鑑於現在以控制交易為主的大環境,以及宏觀投資尚不明朗的前景,我還是建議不要隨便入手二三線城市的房產。
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去購買一線大城市的核心地段和重點樓盤。如今房市分化現象已經顯現出來了,所以說還是謹慎為好。
買房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1、戶型:房屋單價與戶型均價不一致,樓層越高,單價也越高
像我就是盲目選購,事先沒有做好充分調研,直接買了一套期房,事後才知道樓面均價與實際單價相差至少好幾萬,導致掛牌價與成交價的差距大到離譜。
此外,掛牌面積與實際面積略有不符。
一套總面積為九十四平方米的房屋,實際可利用面積可能只有七十多平方米。也就是說,光是公攤面積就佔了二十多平方米。
圖紙設計的房屋結構,也與實際空間結構有所出入。對此,我特別後悔,當時沒能實地考察,再做決定。
除了房屋購買的款項外,公共維修基金、水電費,以及物業管理費等,也得一併繳納齊全。
通常情況下,公共維修金額占房屋售賣金額約2%,年供、月供或一次性付清都可以。水電煤氣費則需要跟開發商協商,按需月供。物業管理費用因地而異,大約是1.2元/㎡,按需或固定月供均可。
2、貸款買房:幾乎每個交易環節都要花錢
如果是全款買房,需要繳納房屋購置稅。如果是購買二手房,則需要另外繳納二手房交易稅。
如果是貸款買房:
①選擇貸款型別
一般分為商業貸和公積金貸兩種。
前者利息相對較高,但也比較容易獲批。後者利息相對較低,但較難獲批。
②選擇首付比例
如果是首套房,一般為房屋出售總額的兩成。如果是多套房,一般為房屋出售總額的三成。
不過,根據各地樓市貸款決策的變動,靈活應對才是最優解。
尤其針對首套房的情況,購房者需要證明自己名下沒有房產,這一環節的手續費用必須要交。
④選擇貸款利率
一般分為商業銀行的固定利率和按揭LPR利率。
在供房的過程中,如果想提前還款,可能需要向放貸銀行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並非所有的銀行都這麼操作,至於違約金多少,取決於銀行規定。
⑤開具房產證明
分別針對產權方和債權方。
前者是購房者的房產證,後者是銀行的房產抵押合同書。
一旦購房者斷供,銀行可以根據房產抵押合同的條款訴諸法律,讓司法機構依法沒收購房者的房屋產權。再拿去法拍。
3、地段樓盤:最好選擇離工作地點比較近的
像我朋友選擇距離市中心的工作地點大約有十幾公里的郊區,每天上班坐公交,光是通勤就花了一個多小時。
後來多花了五萬,買了一輛宏光Mini做代步工具。這筆額外買車的錢,相當於為他自己當初的衝動支付代價。
明明有其他更好選擇,他卻覺得房屋所處的地段,樓盤均價很便宜,結果貪圖小便宜,卻失去了大收益。十年往返下來,光是車子的汽油和維修費用就超過省下來的房價。
如果在購房時,沒有更多的資金,選擇不了最佳樓盤的人,花了這筆“冤枉錢”,也無可奈何。
所以說,選擇地段時,一定要考察小區內公共環境和綠化做得怎麼樣,或者衛生情況怎麼樣,有沒有公園涼亭,裡面有沒有公共設施,公共設施建得怎麼樣,質量是否過關。
這些直接關係到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也就是七十年房屋產權期內,小區整體居住環境的情況,畢竟要長期居住,更應該瞭解透徹才行。
像我就很後悔把地段選在距離垃圾焚燒廠不到兩公里的地方,雖然有小區住戶向上級反饋,垃圾焚燒現象得到改善,但在我搬過去的頭兩年,混合二噁英等有毒有害物質的氣體,每時每刻充斥在我家周圍,每天要戴著口罩出門,特別糟心。
有些小區樓盤,“湖泊”是用淺藍色的瓷磚貼上去的,“蒼天大樹”只是一排小樹苗。面對房屋漏水的情況,物業毫無作為,還玩起文字遊戲。“買房子送傢俱”的意思是幫助顧客運送他們自己從傢俱城購買的傢俱。
這種字面意思上的差異,無疑會誤導購房者的消費傾向,損害購房者的合法權益。
除了小區內部環境,樓盤周圍的環境也得仔細考察一遍,周圍有哪些配套的生活資源。
醫療方面,附近有沒有診所或醫院,診所的業務多不多、齊不齊全,醫院是公立還是私立的,醫療水平高不高。
教育方面,以後孩子能不能上優質學校,學校的師資力量怎麼樣,孩子上下學的路程和花費的時間長不長。
交通方面,周圍有沒有火車站、高鐵站、城軌站。
一般位於交通比較發達的地區,房子的價值也高,但主要還是看自己方不方便出行,比如我這套房子距離城軌站還挺近的,他每次乘坐城軌去隔壁城市都很方便,不到一個小時就到了。
4、看房:去營銷中心看房,套路防不勝防,一不小心被“割韭菜”
我是在看房時被“殺熟”的。當時我媽去諮詢售樓處,得到的掛牌價,跟我去諮詢的掛牌價相差好幾萬。
有些售樓處的人員會收集客戶的人臉資訊,制定價格不一,具有歧視性的營銷策略。於是有一名男子帶頭盔去售樓處看房,目的就是躲避售樓處的監控攝像頭,避免被收集人臉資訊。
還有一些人氣很高的樓盤,面對消費者實行搖號,讓買房者哄搶房源,超額繳納保證金,以及提交中介服務費。
這樣的做法不僅損害消費者的基本權益,而且還會對行業競爭和市場供需造成程度不小的損害。
5、裝修:親自組建裝修團隊,不要全部外包,也不要攬熟人生意
對裝修團隊的負責人要有契約精神和專業素養,最好擬定合同規避各種坑,充分了解裝修材料的好壞和價格。
像我這套38層的江景房,在裝修方面就是一個慘痛的教訓:起初還是毛坯房,搬了進去後不到三個月就開始裝修,可是我要工作,實在顧不上,於是隨意委託一位親戚幫忙招攬一幫熟人幫我裝修。
結果我被坑了也無處申冤,明明資金已經給到位了,裝修材料居然是二手摺價的。很多地方的裝修都不到位。可是礙於面子,我又沒辦法找親戚挨個討要說法,最後只能把苦楚往肚子咽。
所以儘量不要找熟人裝修,尤其是親戚,要找就找口碑好的、夠專業的、接待客戶多的裝修公司。
最好親自組建一個團隊,不要嫌麻煩,畢竟是自己的房子,想要什麼裝修風格只有自己清楚。
整個裝修流程,比如水泥、水管、鋪磚、電路、木工、油漆、傢俱等環節,需要的產品和價效比必須由自己全程把關。不過,遇到專業的領域,還是交由裝修人員比較穩妥。
對待裝修團隊一定要有契約精神,不要走熟人辦事的路線。一切按合同擬定的規章制度辦事,遇到不符合現實狀況的,在雙方的權益都不會受到損害的情況下,可以適當變動,做一些修改,前提是一定要擬定合同,不要口頭承諾。
6、交房入住
到了最後交易環節,該花的錢還是要花,該交的稅也還是要交。比如契稅,也就是拿房產證和土地使用權證所需繳納的稅款。
一般來說,如果是首套房,小於九十平方米,需要繳納占房款總額約1%的契稅。如果是大於九十平方米的首套房,則需繳納占房款總額約5%的契稅。
寫在最後
住進去的第二年,我就發現38層江景房的缺點已經達到“瑜不遮瑕”的地步,但是房子買都買了,再怎麼飽受折磨,也得咬牙忍下去。
有一次上班,電梯因為故障停運了,幾個電梯工人正在抓緊搶修。我看著電梯停運,整個人都破防了,心態徹底崩潰。
徒步上下跑樓梯不要緊,上班遲到被罰錢也不要緊,要緊的是,這已經是一年當中第四次維修電梯了。
當時的我終於下定決心趕緊撤離,把房子轉讓出去,以後打死我也不買高層住宅。
後來,我以六年前的買入價格,把房子掛在中介平臺上,歷時四個多月才成功售出。
當然,我並不是因為電梯一年內維修四次,才決定把房子給賣了,而是結合高層住宅的其他缺點,在六年的時間裡共同作用在我身上,對我進行身心折磨。
電梯停運,不過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罷了。
回覆列表
高層最難受的就是噪音,其次就是電梯。人少還好點,人多了就可想而知啦!尤其高跟鞋,硬底鞋的嗒嗒聲令人煩躁!其他噪音就別說了!電梯等候也煩人,再遇到不講衛生的就可怕了!逃離高層的原因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