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樂娛啟示錄
-
2 # 歷史長河邊的磨坊
因為土爾扈特人西遷到伏爾加河流域後,沙俄要求土爾扈特人派兵參加他們與土耳其的戰爭。俄土戰爭的殘酷,讓土爾扈特損失慘重,而且沒撈到半點好處,畢竟這場戰爭不關土爾扈特任何事。
土爾扈特部原是衛拉特四部,明朝稱瓦剌,衛拉特蒙古主要是活動在新疆與中亞的遊牧部落,它主要有四部組成;準噶爾部、杜爾伯特部、土爾扈特部與和碩特部。衛拉特主要是和碩特部為盟主,明未清初,準噶爾部崛起,取代了和碩特部(透過戰爭取代),土爾扈特就在這時往西邊跑的。
然後遇到了俄土戰爭,被裹挾參加這場二百多年的戰爭。
俄土戰爭是沙俄與土耳其為爭奪土地,從17世紀到19世紀打了十二次,二百多年。而土爾扈特部從1620年就開始向西遷,共5萬餘帳(帳是遊牧民族基礎單位,並不意味著一帳就是一家或一頂帳篷,它是遊牧的最小單位,一般是一個大家庭),到達地點後,又與當地土著開戰,併成立一個獨立遊牧汗國。
如圖如示,這是現代疆域地圖,當時的奧斯曼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封建軍事大帝國。而土爾扈特所選的地點正好是位置奧斯曼與沙俄之間的伏爾加河下游流域。
土爾扈特擊敗了當地土著諾蓋人,並將他們驅離,然後遇到新的敵人——沙俄。沙俄想控制土爾扈特部,並讓他們參加對奧斯曼的戰爭。
談不隴,雙方開戰。
1644年(清朝順治元年)土爾扈特西遷後第一代領袖鄂爾勒克在與俄軍作戰時,陣亡於阿斯特拉罕城下,他死後,土爾扈特部由他的兒孫繼續領導。據史料記載土爾扈特部在伏爾加河勉強站穩時,共有十萬臣民與八萬軍隊,與最初的5萬帳相比,數量少了不少。
此圖為渥巴錫,領導土爾扈迴歸的領袖。
到了1724年,也就是雍正二年,鄂爾勒克的曾孫阿玉奇汗死亡,阿玉奇汗是土爾扈特部很有作為的領袖,他在位期間,繼承上任汗的政策,一方面積極參加蒙古衛拉特各族大會(1640年,穿越半個地球回來參加衛拉特大會,並制定《蒙古衛拉特法典》),與各蒙古部落,清政府保持聯絡;另一方面與沙作物抗爭並妥協,核心目的是保證土爾扈特的獨立性。
沙俄為吞併土爾扈特,企圖扶植已經完全東正教化的土爾扈特貴族敦多剋夫家族為汗,以取代渥巴錫一脈有統治。敦多剋夫是俄姓,此家族是阿玉奇汗第四個兒子的後代,因為長期在沙俄首都聖彼得堡做人質,信仰直接改為東正教。
除了此外,沙俄還向土爾扈地區大量移民,其中最多的是從頓河過來哥薩克部落,這直接導致二部落矛盾激化,二支部落無時無刻不在對抗。
以上因素,土爾扈特還可以應付,但以下因素則直接導致土爾扈特不能接受。
沙俄與瑞典,土耳其頻繁的戰爭,而且沙俄無休無止的向土爾扈徵兵。
1765年乾隆三十年,沙俄“屢徵土爾扈特與鄰國戰”“揀土爾扈特人眾當其前鋒”,也就是沙俄讓土爾扈特部當炮灰,史料記載“損傷土爾扈特人眾數萬,歸來十之一二”,出去十個加來就一二個。因此,土部“人人憂懼”,他們即怕沙俄,也怕這無意義,且把自己當炮灰的戰爭。
再加上,乾隆中葉在平定衛拉特等部後,有一部分人跑到了土爾扈特部,告訴了東方這邊的訊息,於是土爾扈有回家的念頭。他們開始了籌劃。
不久,沙俄又要與土耳其開戰,並向土部徵兵,命令是“十六歲以上者盡行出兵”。此時的大汗是渥巴錫,他明白如果執行這道命令,整個部落將會滅亡,時不我待。
1770年秋,渥巴錫帶領土爾扈特部共17萬人,開始了返還祖國的征程(其中有一部分沒來得及出發,被留了下來)。渥巴錫率領2萬大軍殿後。
土爾扈部從1770年11月東遷,到1771年6月到達祖國,前後8個月,行程一萬公里,到達清朝後,活下來的只有7萬人,約10萬人死於征途。
東歸的過程異常堅苦,除了沙俄派兵追擊外,一路上還有哈薩克汗國的軍隊攔阻。1771年5月到達新疆伊梨,遇上了第一支友軍——駐守在伊犁的清軍。
土爾扈特部的東歸,並不像某些人說的去“征服”東方,土部一路上損失十萬餘人,還怎麼“征服”。當時清朝還有商議怎麼對待土爾扈特部,大部分大臣都主張不接納,因為怕影響清俄關係,好在乾隆比較開明,接納了土部,並及時送去了大量的牛羊,皮衣等大量物資,並給土部劃分了牧區。
-
3 # 梨城雅士
他們被沙俄奴役壓迫,
俄國同土耳其戰爭中,
還要替沙俄賣命打仗,
因此他們冒死也東歸。
他們強烈的愛國精神,
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
激勵和鼓舞廣大群眾,
為振興中華努力奮鬥!
-
4 # 聰明的小龍女
蒙族後裔、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後代子孫土爾扈特人,卻在清朝年間,被沙俄外敵侵略奴役欺壓,還被迫為沙俄賣命打仗、付出生命。最後終因再也受不了沙俄的欺壓,在首領渥巴錫帶領下踏上了東歸大清之路,經歷了重重追殺和磨難,歷時半年終於成功抵達清朝,重新回到了自己的領土。
-
5 # 黑水布衣
土爾扈特部本為厄魯特蒙古四部之一,他們在100多年裡可謂是顛沛流離,最後終於在大清乾隆時期重回中國。這100多年裡,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1、 東歸的歷史背景
自從大明的軍隊踏入元大都之後,蒙古人就徹底離開了中國的中原地區,他們與大明確實僵持了一段時間,當時的政權我們稱之為北元。不過到了明朝中葉,北元開始分裂,黃金家族的血脈不再統治蒙古帝國,韃靼和瓦剌登上了歷史舞臺。在之後的200年間,蒙古草原的各個部落分分合合。到了明末清初,蒙古各部開始向大清稱臣,但依然分為好幾個部落,而最讓大清頭疼的就是那個一直在叛亂的準噶爾部。
準噶爾部也是厄魯特蒙古四部之一,他們日益強盛,開始欺凌別部,土爾扈特的首領和鄂爾勒克不堪受其欺壓,在大清天聰三年(1629年)率所部5萬餘帳牧民,離開了他們原來在雅爾(塔爾巴哈臺之西北)的牧場,向西遷移,來到了伏爾加河下游定居。這便是土爾扈特西遷。
正是有了西遷,才有了後來的東歸
2、 沙俄統治下的土爾扈特
土爾扈特自認為逃離了準噶爾的魔掌,殊不知一個更大的勢力在他們的西邊開始崛起,這就是沙皇俄國!
沙俄依恃其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對土爾扈特侵略、壓迫,力圖加以控制。土爾扈特從遷移到新的家園以後,一天也沒有停止抗俄鬥爭。西遷後的第一代領袖和鄂爾勒克就是在清順治元年(1644年)與俄軍作戰時,陣亡於阿斯特拉罕城下的。其死後,他的子子孫孫依然奉行著抗俄政策,無奈自身實力有限,土爾扈特不得不在抗爭與妥協中與沙俄周旋。
那麼沙俄到底怎樣壓迫土爾扈特的呢?
要求一,土爾扈特必須臣服於俄國。他們為了求得本民族的生存和發展,不得不既敷衍俄國,又努力抗爭。在俄國日益加強控制之下,竭力保持自主、自由的行動,維護本族的權利。所以土爾扈特從未真正歸屬於俄國,但生存壓力巨大;
要求二,限定土爾扈特的地界和牧區。這對遊牧民族其實是無法接受的,土爾扈特雖然水草豐美,但如果遭遇惡劣天氣造成物資緊缺,那將是極為嚴重的挑戰;
要求三,沙俄要求土爾扈特派兵幫俄國打仗。土爾扈特無法拒絕這個要求,當時的沙俄正和奧斯曼帝國作戰。僅在渥巴錫在位的10年間,土爾扈特就被迫參加了32次遠征,陣亡了8萬多的將士;
要求四,貢賦和貿易。這幾乎就是無法避免的,沙俄一直垂涎土爾扈特所在地區,無法完全征服,那就不斷的佔便宜;
要求五,更改信仰。這是土爾扈特無法接受的,蒙古人當時早已接受了藏傳佛教,而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時,竟然強迫土爾扈特信仰東正教。
忍無可忍的土爾扈特開始策劃東歸了。
3、 一波三折的東歸
土爾扈特一直和大清保持著聯絡。
早在順治十二年(1655),和鄂爾勒克的長子書庫爾岱青遣使鍚喇布鄂爾巴向清朝“奉表貢”。康熙三十六年(1697),清政府平定噶爾丹叛亂後,土爾扈特汗阿玉奇派諾顏和碩齊等隨策妄阿拉布坦使者,一起“入貢慶捷”,並試探迴歸的可能,但當時噶爾丹勢力依舊存在,這讓土爾扈特無法實施迴歸計劃。
另外,沙俄也沒有坐以待斃,他們扶植東正教化了的土爾扈特貴族敦多剋夫家族,以取代當時渥巴錫的統治,並且不斷向土爾扈特居住地移民。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初,噶爾丹已被大清徹底消滅,決心已定的渥巴錫率領16萬餘的土爾扈特人開始了東歸旅程,當時仍然有7萬餘土爾扈特人因為伏爾加河沒有冰凍而無法跟隨。這一路上,土爾扈特人一邊遭到沙俄的追打,一邊遭到惡劣天氣的侵襲,但他們義無反顧。
歷時六個月,行程1萬公里,土爾扈特人最終回到了大清國,當時的土爾扈特人僅剩6萬餘人了。當時的乾隆皇帝在熱河親切接見了渥巴錫,作為古代第一詩王的他必然要賦詩一首:
通使曾經丙子年,茲徠統部不期望。
名編典屬非招致,禮肄鴻臚合惠宣。
類已全歸眾蒙古,峪徵嘉兆信伊綿。
無心蜀望猶初志,天與欽承益鞏虔。
——《御製詩文十全集》卷九
從此,土爾扈特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一員!
如今的土爾扈特已經屬於中國蒙古族的一支,他們還叫土爾扈特人,而另一支沒有迴歸的土爾扈特人成為了俄羅斯的卡爾梅克人(建立了卡爾梅克共和國)。土爾扈特東歸的壯舉後來還被內蒙古電影製片廠拍成了一部電影——《東歸英雄傳》。
回覆列表
第一次知道這個故事是看電影《東歸英雄傳》,特別是最後一幕,地圖紋在頭領背上那一段現在還能想起來。這一段歷史的確是一段非常悲壯的遷移史。
土爾扈特人是17世紀初,為了躲避準格爾部落的戰爭遷徙到伏爾加河畔生活,平靜的生活了100年後,遇到野心勃勃正在擴張的葉卡琳娜二世,面對沙俄帝國的不斷擴張的需求,土爾扈特人所居住的地區難免受到波及。在這樣的大前提下,土爾扈特人平靜生活不僅僅會被打破,所面臨的處境非常尷尬。
不可能居住在原有的土地上
這是不符合沙俄對於土地統治需求的,肯定會將土爾扈特人遷徙到新的土地,而原有土地的財富將被沙俄所汲取。而土爾扈特人所能夠遷徙的地區很大可能是西伯利亞,這同土爾扈特人現居的地方差別巨大。同樣還可能面臨的是沙俄政府的高額稅收,最終變向的成為被剝削的民族。
徵兵
葉卡琳娜二世時代是沙俄四處擴張的時代,需要大量的兵源,對特爾扈特人徵兵是一個既能削弱該民族競爭力,有能滿足國家發展需求的方式。因此,徵兵的事情一定是不可避免的。而在戰鬥中,居於少數的民族戰士基本都會被當做炮灰使用。而這種消耗方式,也不容易引發特爾扈特人的反抗,畢竟戰爭就意味著死亡。
最終的迴歸決定
當時特爾扈特人的首領渥巴錫最終決定帶領全族人迴歸新疆,這也是因為如果帶領一部分族人走,可能更容易一些,不過留下來的將會遭遇統治者對背叛者所作出的最嚴酷的對待。於是這個漫長的遷徙開始了。
歷時半年,特爾扈特人在哥薩克和哈薩克等各族戰士的阻撓和襲擊,17萬人最終到達伊利的不足1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