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學無止境

    應該不會,暗物質是目前人類對我們視界(時空)以外且與我們沒有聯絡的物質的一個統一稱呼。並且定義也比較模糊,但是在我們視界(時空)以外肯定有物質。所以暗物質不會因為人類對物質的存在形成有更多的瞭解而被改變。

    但是暗物質的品種太多了。所以未來應該有更細緻的分類。

  • 2 # 松鼠老孫

    很大程度上不會,因為它們提出時我們對背景的理解程度不同。

    在提出燃素這個詞的時候,我們對於物質的成分根本就不瞭解,更不要說對物質的變化過程了。別忘了是拉瓦錫拋棄了燃素這個概念,提出和證明了氧氣這個成分的存在。燃素這個假說被拋棄,是因為化學這個學科開始建立起來了,向定量化前進。

    以太這個概念的提出,是菲涅爾把光波的性質從傳統的縱波,改為了橫波,在傳統的機械波概念裡,波就需要介質才能傳播,因而當時的物理學家們在同意光是一種波的同時,也就認為光的傳播需要一種介質,儘管以太這種介質奇怪到不能更奇怪了。這也說明,當時對光的描述都是在宏觀上的傳播現象,對於光的物理本質,它的產生、探測技術都還沒有;即使後來的麥克斯韋方程,也只是對電磁現象的唯象描述。等到量子光學誕生才能談及光的微觀性質,從而拋棄了以太。

    “暗物質”這個概念,跟燃素、以太的概念既有相同之處——為了描述我們已知的現象和未知的本質,也有很大的差異,那就是我們已經把跟這個概念相關的經典本質弄清楚了,用奧卡姆剃刀系統地剃過了。

    暗物質概念,產生於1930年底茨維基Zwicky對星系團運動的觀測,成熟於1970年代薇拉·魯賓對銀河系自轉曲線的測定。它所依據的基本物理定律,開普勒定律,和我們對普通物質的理解和觀測,是非常靠譜的。而且,暗物質這個詞並沒有給出定論,它是一個理論,更是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個詞本身就是表示這個詞在描述我們根據基本的物理定律知道它的存在,但又不明白它的具體性質的一種物質。

    將來,我們對暗物質要做的,是要探明它的具體性質,從而理解它的成分。這會進一步開拓我們對宇宙本質和物理學的理解。但基於當前對於我們普通物質的觀測和理論研究,新物理可能並不會推翻,至少不會是簡單地推翻我們現有的基礎物理理論。當然,也存在某種可能性,畢竟,我們面對的是尚未知道其本質的存在,是宇宙裡的顯著存在,儘管它躲過了人類現有除引力之外的觀測手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歐文表示今夏與凱爾特人籤長約沒有任何意義,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