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什麼飛過
-
2 # 南若風
不姓劉無非就是少了漢室宗親、皇叔這層身份。依照他樹立的“仁德”的口碑,再加上特別能“忍”這一特性,遲早也能拉起一支隊伍,建立一番事業。打著興復漢室的口號,擁立劉琦或是劉璋這些漢室宗親作為傀儡頭領,一樣可以建立一個自己可以掌控的蜀漢。所以,姓不姓劉真的不重要。實在不行,改姓劉也行,往上推幾代,認個漢室宗親做祖宗,反正死無對證,結果不也一樣。
-
3 # 驅逐黑畜振興中華
如果不姓劉,那麼張飛關羽都不會搭理他,也不會這麼多人跟隨他,跟隨劉備等於跟隨朝廷,即使劉備不姓劉,他也會說姓劉的,
-
4 # 明越清泉
這與姓什麼無關。主要是劉備本人就是胸懷大志。像韓信曾忍受絝下之辱樣。而亂世就是劉備們的機會,自身有能力,有抱負是關鍵,一旦機會成熟,定會一飛沖天!
-
5 # 遲到的認知者
那肯定沒有現在的名望吧!劉備不姓劉就是忘宗背祖!劉備至所以被人視為大漢後主就是因為他姓劉,是漢朝劉姓後裔且輩分還是叔輩而得到擁戴!有這樣的光環再加上劉,關,張三結義及諸葛孔明的鋪佐才成為三國鼎立的蜀國國君。假如劉備不姓劉的話,就不可能有這段歷史了。
-
6 # 良言1234997445486
劉備一生幸運就於在他姓劉。
劉備一生粘光就粘了劉姓的光。
正是因為他姓劉,一個織蓆販履之輩,如果沒有中山靖王劉勝之後的身份,漢景帝之玄孫的招牌罩著,他根本就沒有任何成就帝王大業的機會。
正因為他姓劉,才得以和漢獻帝攀上了皇親,成了劉皇叔。
東漢末年,人們的正統觀念非常之頑固,皇帝的大位除了劉姓,其它人是不敢輕易亂坐的。
江南的袁朮得玉璽頭腦發睧而稱帝,普天之下群起而攻之,不久便失敗了。
曹操的成功秘決在於挾天子以令諸侯。雖然權高位重,始終不敢篡漢,手下人勸其稱帝,曹操說:你這是要把我放在火爐上烤。
劉備正是仗著皇叔之身份,打著恢復漢室的旗號,方能有人響應,有人擁護。時機成熟,即時稱王稱帝,成就了帝王基業。
話說回來,劉備若不姓劉,再怎麼努力,再怎麼奮鬥,最好的結果能成為地方上的一個霸主就不錯了,想成就帝王大業是不可能成功的。
-
7 #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當初秦朝掃滅六國,一統江山。後來天下大亂,反旗並起,最後劉邦定江山,建立漢朝。
然後漢朝經歷西、東兩漢,到了東漢未年,天下再次大亂,終而形成三國鼎立。
秦亡、漢衰,都是在天下大亂時,群雄爭霸,江山易主。反抗秦朝時,狼煙四起,民間到沒有針對誰在奪誰的江山,有什麼異聲。反到是希望群雄中有誰誰能早些一統,好過些安生日子。
到了同樣群雄割據東漢時,民間卻有很多發聲,指向動刀兵搶地盤的軍閥,往往視他們為迕逆不臣。
秦朝暴政,底層艱難,是人心多有傾向起義勢力一方的因素,這不容否認。但東漢朝政腐敗,民不聊生,各路豪雄自立為尊,怎麼又不受世人多待見了呢?去認為是對漢不忠呢?
因素很多,但其中有個很重要的因素:時間因素。
秦朝統一到發生天下造反,是12年的時間。漢朝建立到最終烽火再起於烈焰 ,是4百多年的時間。12年vs400年,這裡面道道就有了。
秦朝對百姓實行的是高壓政策,六國遺民人心沒有盡收,爆政激起民怨,走向滅亡,無可非議。漢朝則不同,歷經4百餘年,有的是時間考慮皇權如何坐於牢固。尤其漢武獨尊儒教後,國民必會身受其染。儒家提倡的君明臣賢、溫良恭儉讓等理念,明顯給漢家天下提供了保駕護航般的凱甲作用,至今其良好的一面,仍深深影響者華人,但也有瑕疵之處,那就是極易被皇權拿來用做對侍國民的雙標要求,碰到明君還沒什麼,出現昏君,把儒家那一套只套給百姓,自己卻擱置腦後,就有點愚民性質了
4百餘年漢朝的傳承,以儒家理念為大旗,足可以深深扎入數代百姓的心中,影響著華人的價值觀、道德觀。至少影響到那時幾代人的理念是:天下就是劉姓天下,若換它姓,迕逆也。
自古中華兒女最大的優點就是善良、忍讓。你是一枚鐵釘,不打緊,到我們儒家的沙土中,早晚也把你鏽蝕成沙土。這種形式功過各有吧,功在於,我們深刻悟解了: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含義。過在於,是善良傳承上總似乎是帶有一絲懦弱分,以致漢家天下,後世多被外族,說摩擦就摩擦。至於功多過多,各人各見了。社會發展至今,大局看功還是大大多於過的。區域性是過比功顯揚些,因為偌大漢族,幾度被遊牧民族吊打。
漢末朝政腐敗,民生疾苦,爆發了黃巾起義,但是義軍沒有更先進的組織理念,終是敗給了朝庭。當時剿滅黃巾軍的漢末三將:皇甫嵩、朱儁、盧植在完成征討後,都先後把兵權交還給了朝廷。其實這就是漢朝歷代儒家理念的灌輸成效。這三將怕功高,怕兵權大,落閒話。所以選擇了深藏功與名,事了拂衣去。到了董卓亂政,也顧慮漢家傳統,也沒敢自己個兒稱尊,只是立了傀儡皇帝。就這樣,以袁紹為盟主的關東聯軍也發起了討逆之聲。
大家似乎都習慣了,或是默認了,天下之權,應該姓劉的當帝當王。異姓若是爆起或亂政,就可得出,此人大逆,就可以群起而討之。這不能不說,是漢朝尊儒教育的一大功效。而國民正好有凡事,喜好用慢火,逐步適應到惰性的習慣性性格。有些華人的性格中惰性的東東,在時間歲月中,化入到大腦,往往會形成盲從性。讀君別不信,這可以參看,後世清朝掌定中原後,在強行推行留辮時,當時也是反對聲聲。可是留辮適應一百年後,到民國革命,剪辮子盛行時,反是又有很多華人,堅持不剪辮,認為革命是欺師滅祖之事。這就足足反映了人性中,有一種適應化、惰性化的依託性的思維。
曹操利用漢獻帝這塊招牌,打出一片天,不能不說,是極高明一上策。你是劉氏宗親,你不奉旨,就是有反心。你是外姓豪強,朝庭還在你不聽,更是討之有名。
如果劉備不姓劉,不號稱皇室後裔,那麼這號召力就差遠了。比如東吳孫權,他若振臂一呼,除國賊,還漢政,就是再呼十遍,民間也會多是認作這乃是軍閥爭霸的一種作秀。
曹操挾天子以令天下,劉備號稱漢室宗親,都相當於鬥地主各拿了一個炸。只不過劉備這個炸似乎牌面稍低些。但也不能不叫炸。
不論當時三國,劉姓到底重不重要。就論後世吧,至今曹操、劉備誰是正統,在民間還是爭議不斷。當然這裡面劉備的加分項,有名著《三國演義》的助力。但話說回來,羅貫中寫通俗三國,不拿劉備為主角,反是吹捧異姓割據勢力的話,它能好使麼,好得到朝堂與民間的共同讚譽與認可嗎?
總之,劉備被後世人抬高,在《演義》中唱主角,與他本尊姓劉有極大關係。若劉備不姓劉,闖蕩半生,還是也打出一片天了,但此種結果,也只能與東吳孫權成為一檔。絕不會形成到現在,民間還在爭議劉備、曹操誰才是正統的話題。
現代人,有的尊劉備為正統,有的讚賞曹操最終沒稱帝。可如果劉備不姓劉,被後人還認為正統的話題,自然就會淡了很多。他姓劉,以及《三國演義》小說的助力,都是劉備被世人議為正統的絕對加分項。
回覆列表
厲害的人到哪裡都是厲害的,無非是手段不一樣而已。
就比如劉備叫張備,張備看到關張爭鬥一樣能找到藉口收歸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