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智慧河流V
-
2 # 李同歸
想提高職業成熟度,你該做好哪些心理準備?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一個專業名詞:職業成熟度!
什麼是職業成熟度?這個概念的提出,來自著名的職業心理學家Super,他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職業發展理論體系。從發展的觀點來探究職業選擇的過程,研究個體的職業行為、職業發展階段和職業成熟,因而成為西方職業指導領域的重要理論學說。
職業發展理論把個人的職業選擇和發展納入到整個人生的發展來考察。為了深入探明職業發展任務,考察職業發展狀況,Super提出了“職業成熟度”的概念,他認為:職業成熟度是個體從職業探索到衰退階段職業發展的連續統一所能達到的高度。
Super的學生Crites總結和發展了Super的研究,提出要建立一個職業成熟度的模型,這個模型包括兩個維度:情感和認知。認知維度主要指職業決策的技能,情感維度主要指與職業發展有關的態度。
職業成熟度模型歸納起來,Crites提出的職業成熟度模型包括兩類重要成分:
第一,職業選擇內容。主要是對職業選擇的結果進行評價,包括職業選擇的一致性和職業選擇的現實性。
所謂職業選擇的一致性是指在不同時期,個人所選擇的職業領域保持相對穩定。也就是指個人對某個職業探索的持續性程度。所謂職業選擇的現實性是指被選擇的職業與個人特性的相適程度。這個特性包括個人的能力、興趣、性格以及所處社會階層等。第二,職業選擇過程。包括職業選擇能力和職業選擇態度。
職業選擇能力是指個人獲得職業資訊,進行職業規劃,最終做出明智的受教育和職業決定的決策能力。具體分為五個成份:
(1)自我評價能力;(2)獲得職業資訊的能力;(3)目標篩選能力;(4)職業規劃能力,指在做出職業決策後,對決策的執行能力;(5)問題解決能力,指解決或應付在職業決策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或障礙的能力。職業選擇態度主要指個人對職業選擇的關心程度,也被細分為五個成份:
(1)職業決策的確定性(decisiveness),這是指個人是否有明確的職業;(2)職業決策的投入度(involvement),這是指個人積極參與職業決策過程的程度;(3)職業決策的獨立性(independence);(4)職業決策取向(orientation),指個人的工作態度或價值是任務取向的還是快樂取向的;(5)職業決策的妥協性(compromise),指個人在需要和現實之間妥協的意願。職業成熟度的影響因素在整個職業發展過程中,大量研究表明很多因素會影響職業發展。大多數研究者將影響職業發展的因素分為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兩類。而一般自我效能和情緒智力是職業成熟度的兩個重要內在影響因素。
一般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首先由Bandura(1977)提出來界定人們執行特定任務的能力。Bandura認為自我效能是一種對能力的信念,是認知、情緒、行為技能被組織起來服務於特定目的的能力信念。
自我效能感有兩種研究取向:一種是以Bandura為代表的領域特定性自我效能感測量,另一種則從一般個性水平上考察自我效能感,中國學者對於一般自我效能的研究較多。一般自我效能是個體應對廣泛的任務要求或新情景的一般能力信心,是指個體對環境中的各種挑戰或事物的總體上的自信心。
研究發現,自我效能感是職業成熟度的有效預測因子。同時也發現,一般自我效能與父母教養方式、家庭環境等的關係。比如下面的幾項研究:
Schneewind(1995)對家庭因素對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做了一些研究,指出父母的榜樣作用、是否獨生子女、家庭規模等都對孩子的自我效能感產生重要的影響。錢銘怡等人(1998)發現,青少年的自我效能、自尊與父母教養方式之間有著廣泛的相關關係。積極的養育方式以及懲罰嚴厲、否認拒絕行為與子女的自我效能感相關。王才康、何智雯(2002)研究了父母教養方式和中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關係,發現父母親的情感溫暖和理解因子、父母的保護和干涉因子、嚴厲和懲罰都與中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呈顯著的正相關。辛曉娟(2003)在研究家庭因素和中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關係中發現,父母溫暖理解得分越高,家庭溝通質量越高,中學生自我效能感得分越高。而且,母親溫暖理解、家庭溝通、母親懲罰嚴厲是家庭內環境變數中影響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 情緒智力這是目前被廣泛使用的概念。這個概念從提出到目前的發展歷程大致如下:
Mayer和Salovey在1990年首次提出“情緒智力”的概念,他們認為,情緒智力應該包括區分和調節自己與他人的情緒,以及運用情緒資訊引導思維的能力。 Goleman(1995)在《情緒智力》一書中類比“智商”一詞把“情商”定義為:瞭解自身感受,控制衝動和惱怒,理智處事,面對考驗保持平靜和樂觀心態的能力。 Mayer和Salovey(1997)修訂了情緒智力的含義,強調情緒的認知成分。修訂後的模型包括:準確知覺、評價和表達情緒的能力;產生利於思維的情感的能力;理解、分析和使用情緒知識的能力;調節情緒以促進情緒和智力成熟的能力。 Wong和Law(2002)認為情緒智力包括四個方面的具體能力:自我情緒的評估與表達能力;對他人情緒的識別和評估能力;自我情緒管理能力;情緒運用能力。許多研究都證實,情緒智力對個人的職業發展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尤其是大學生個體面臨畢業後的職業選擇時,需要結合環境需要、結合自身能力和性格特點,應對社會和工作要求的壓力。這個時候,情緒智力就會影響個體如何在環境壓力下尋求與職業相關的資訊,如何更好的應對職業選擇時的困難決策,以及如何在大學步入社會這個特殊時期協調好理想與現實的心理差距。 情緒智力對於許多學生來說是幫助他們尋找滿意工作以及在工作中獲取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有研究發現,情緒智力對職業成熟度有顯著的預測作用,情緒智力因素不僅可以透過一般自我效能對職業成熟度產生影響,還可以直接對職業成熟度產生影響。
儘管上述的理論和研究結果的介紹,相對而言,有點深奧,但題主和讀者應該能夠從中瞭解到,想提高你的職業成熟度,最重要的是提升你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加強你的情緒智力的訓練!
回覆列表
謝邀請:看什麼職業了,如果該職業有專業技能要求,那可不止做好心理準備那麼簡單!比如當音樂老師,(專業類別以此類推)試想,一個不識譜的,甚至連高音譜號都畫不來,一開口五音不全,教室裡有一架鋼琴,連《兩隻老虎》都彈不出來,學生要求學唱《國歌》拿一張《國家》的曲譜出來,你都不知糾正……試想,就是有再強大的心理做底氣~有用嗎,上不了崗呀!這說明一個道理:想提高職業成熟度,不光只做好心理準備那樣簡單,重要的是過硬的職業技能,崇高的職業道德,高尚的職業操守,嚴謹的職業安全意識,守信的職業行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