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鬢華雖改心無改

    我認為是扶不上牆的阿斗劉禪,劉禪被壓往洛陽,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有一次司馬昭yan宴請他,席間司馬昭安排了魏國的舞蹈和蜀國的舞蹈,劉禪席間樂的手舞足蹈,司馬昭問劉禪:頗思蜀否,劉禪說此間樂,不思蜀也,有一位蜀國的舊臣郗正,俏俏的跟劉禪說,如果晉公(司馬昭)再問你是否想念故國,你就裝哭,說非常想念故國,晉公就會放你重回蜀國。等司馬昭再次問劉禪,頗思蜀否?劉禪演技很差,怎麼也哭不出1來,司馬昭逼問他怎麼有兩樣說法,他把郗正出賣了,說郗正讓他這樣說的,司馬昭跟其他參加宴會的魏國大臣說,既使諸葛亮健在,也不會常遠。唐朝詩豪劉禹錫有一首《蜀先主廟》寫的不錯: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得相能開國,生兒不像賢。淒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

  • 2 # 揚韓若鑫

    《三國演義》中最搞笑的人當屬曹操的謀士蔣幹。此君上演的一出著名的“蔣幹盜書”,不但成了世之笑炳,還葬送了曹操號稱的83萬大軍,可說是誤己誤國、貽笑大方。

    話說曹操率領83萬大軍揮師南下,在赤壁紮下營盤欲攻孫、劉以一統天下。初戰三江口,由於曹操所部大多為北方的青州兵,素來不善水戰,因此先一折了一陣,挫動了曹軍的銳氣。曹操正在懊惱之際,帳下一人挺身而出曰:某自幼與周郎同窗,願憑三寸不爛之舌,讓周郎早晚來降。曹操見是蔣幹,不禁大喜,急問招降周喻需要何貴重禮物?蔣幹曰:只消一個小童、二僕駕舟足矣。

    作為曹操謀士的蔣幹輕舟來吳營求見周瑜,其中的寓意不言而喻,作為一代人傑的周瑜豈能不知?於是,一心主戰的周瑜將計就計,大擺群英會,恩威並施,將蔣幹唬弄得一愣一愣的,完了周瑜還裝醉並攜手蔣幹同榻而眠,這才有了著名的蔣幹盜書。蔣幹此行,讓曹操中計殺了善於水戰的降將蔡瑁、張允,為曹操83萬大軍的灰飛煙滅打下了伏筆。

    作為帳下的謀士,為主分憂乃謀臣之本份。但在兩軍對壘的生死時刻,更應審時度勢、量力而行,光知己而不知彼無疑是要栽大跟頭的。蔣幹的自信心爆棚,入龍潭虎穴只帶一童、二僕,不可謂不豪邁。蔣幹被昔日同窗周瑜玩弄於股掌,結果不可謂不悲催。志大才疏卻能不畏刀劍,自從為得計卻又害人不淺,真的有些搞笑,貽笑大方大概就是說的蔣幹這類人吧。

  • 3 # 大東政法

    司馬氏,因為三家歸晉;劉禪,德不配位,必竟得其善終;孫權,志得意滿而亡。至於曹操、劉備、諸葛亮等人雖未得志,畢竟有所成就,只是不能用世俗的“笑”來衡量而已。

  • 4 # 愚公029

    三國演義設計了幾個讓人好笑的人物,每一個都讓人忍俊不禁。

    最豪爽的搞笑人物是張飛,鞭督郵讓人爽心一笑,古城會讓人擔心後笑,鬥呂布讓人開心大笑,長坂坡讓人豪氣大笑。

    最驚險的搞笑人物是孫策,史載他 好笑語,性闊達聽受, 演義中著墨不多,但與太史慈一戰,著實驚險,抓住太史慈後的一段對話,確實讓人覺得好笑。

    最過目不忘的搞笑情節是張松見曹操。讀一遍《孟德新書》就能背誦,害得曹操把辛苦了一輩子的博士論文付之一炬。

    最愚蠢的搞笑情節是蔣幹盜書,其自作聰明卻又被對方施下連環計,導致赤壁戰敗,豈可不笑。

    最開懷的搞笑情節是諸葛亮舌戰群儒,諸葛亮以其超人的膽識同東吳群儒展開舌戰,並以其滔滔辯才使對手一個個皆成“口”下敗將,並最終說服了孫權,使孫劉聯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能不笑耶。

    最有計謀的搞笑是″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瑜亮二人一計接一計,你來我往,演出了一出暢快淋漓的活劇。

  • 5 # 中行偃1

    最近,網上流傳一種說法,說是北京一地有剩女80多萬。這如果放在三國時期,簡直就是天文數字!

    其實,荊州之戰的相關三方被關羽和呂蒙、陸遜搶眼太多。曹仁、徐晃非常重要的一方反倒成了配角!那麼,作為曹操一方的實際決策人既不是曹仁、滿寵也不是徐晃、徐商、呂建,這個人沒什麼名氣,卻敢於擔當!曹軍的行動就取決於他,他就是趙儼。

    雖然,他只是作為徐晃的議郎參與軍事,但是,可以說在荊州戰場上,他就是曹操的替身。無論是解圍樊城的作戰方案還是停止圍追堵截敗逃的關羽荊州軍,都是出自趙儼。什麼原因能讓一個議郎如此霸氣?很簡單,敢於擔當!換句話說就是,如果曹操因此責怪下來,與你們任何人都無關,我趙儼一個人承擔!

    有人說趙雲一身是膽,在趙儼的眼裡趙雲的膽子都不夠上秤滴……連魏文帝曹丕都被嚇得變色了。

    我們都知道,後漢三國時期,由於天下大亂、軍閥割據、戰事頻繁,生產、生活危機四伏造成民不聊生,人口急劇下降。為了解決人口稀缺問題,對外很多戰爭都是在爭奪人口,像漢中之戰、宕渠之戰、青泥之戰、包括北伐烏丸等等。對內?也出臺一些頗為滑稽的名堂:

    曹魏著名的大臣、名將杜畿!就是名副其實的唯才是舉受益者。荀彧把他推薦給了曹操,曹操任免他為護羌校尉,使持節,領西平太守。

    由於東漢末年複雜的政治軍事形勢,把河東郡(關羽的老家山西運城)推到了一個非常重要而且敏感的戰略位置。河東太守王邑,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好官,深得河東百姓的愛戴。但他卻不是曹操的親信,心向朝廷,不一定事事都聽曹操的。

    曹操為了防止幷州的勢力向西與馬騰韓遂、向南劉表接觸,就必須進一步加強對河東郡的控制。所以,儘管王邑深得民心,也必須把他調開,另派一位親信擔任河東太守。曹操要求荀彧推薦一位能獨當一面的人才,鎮守河東。荀彧仍然推薦了杜畿,說他“勇足以當大難,智慧應變”。

    當時,杜畿正在赴西平太守的路上,曹操就派使者乘快馬,把杜畿追回來,改道河東就任太守。正是由於杜畿的出色治理,使河東郡沒有經歷太嚴重的戰亂,早早地安定下來,人口、財產損失都不大。杜畿帶領百姓恢復生產,很快就成為北方最富庶的地區!

    當然剩女們誰也不願意離開河東郡了,哈哈。不過天下戰亂,人口稀少,剩女們又成了重要的資源。魏國可不管剩女們想幹什麼,明令:“要求各郡徵集剩女寡婦,分派到婦女少的地區,婚配生育。作為法律予以強制執行!”

    哈哈哈哈哈,各郡的太守們,為了在皇帝面前表現政績,就想盡量多地徵集本地剩女寡婦。有些寡婦已經再婚了,他們也要把人家拆散。一時間,剩女們背井離鄉、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杜畿在河東,也必須遵守朝廷的法令,但他只徵集那些真正的寡婦,不徵集剩女,所以每年都送得剩女量就很少。無獨有偶,杜畿升任到朝廷官員,接替他的人正是趙儼!

    趙儼可不慣那些臭毛病!繼任河東太守,送的剩女寡婦一下子就多了起來,多到爆棚!甚至讓魏文帝曹丕都責問杜畿:“以前你送得那麼少,我還以為河東沒有剩女寡婦。現在為什麼又多了起來?”

    杜畿正顏厲色回答道:“我以前徵集的寡婦,都是死人妻。現在趙儼徵集的,都是活人妻!”

    曹丕和周圍的人一聽,臉色都變了。

    趙儼!熟讀經史,精明強幹。建安二年,投靠曹操之後,起家朗陵縣令,歷任司空府掾、司空主薄、都督護軍、扶風太守等職。魏文帝曹丕繼位後,歷任魏國侍中、駙馬都尉、河東太守、典農中郎將、度支尚書,封宜土亭侯。魏明帝曹叡時期,歷任大司農、驃騎將軍、大司空等職。正始六年,去世,時年七十五,諡號為穆。

    可惜的是,《三國演義》對這位有著現實意義的重要人物卻隻字未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老師打電話說了孩子的想法讓其調座位反惹事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