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快樂……朋友們✌✌
第一位 牧野之戰
時間:公元前1046年2月
博弈:周武王vs商紂王
結果:紂王兵敗自焚,周滅商
評價:中華文化形態的定鼎之戰
紀元前1046年2月,當看似弱小的數萬武王麾下,經過一天血戰,大破堪稱巨人的商紂王“七十萬”之師,看著那昔日的霸王擁著無數價值連城的珍寶玉器,無奈自焚之時,他們誰都不可能想到——這是殷商五百年文化體系幻滅的葬禮,更是中華文化體系淬火重生、涅槃升騰的典禮。從此,綿延三千年、兼收幷蓄,至今仍充滿生機的傳統中華文化,終於成為人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至關重要的一極,揮就出至上榮光與慘痛磨難並存的、恢宏歷史畫卷。
第二位 長平之戰
時間:公元前260年4月~9月
博弈:秦軍(白起)vs趙軍(趙括)
結果:秦軍大勝,坑殺40萬降卒
評價:中華2000年鐵血帝制的定鼎之戰
白起一夜之間坑殺400000趙國俘虜和紙上談兵的趙括的戲劇人生,大約是長平之戰留給我們後人的至深記憶。只是,這記憶中,充溢苦澀與暴戾的成份,細細品味,斷無值得為此開懷的理由。踩踏在萬眾屍骨之上的白起,在用鐵血強力成就了自己豐功偉業的同時,也使得大秦帝國一統江山之路遽然間坦蕩無比,幾近水到渠成。只是,隨之到來的、綿延2000餘年的中華帝國制度,也終於命中註定般地充溢著怪異與暴戾的文化基因——鐵血、陰謀、功利、無情、沒信用、非理性、泯人性——依如它的脫胎母體,依如那個異型般的長平之戰。
第三位 利格尼茨與邵約河之戰
時間:公元1241年4月
博弈:蒙古軍(速不臺)vs 波蘭聯軍 馬札爾軍(貝拉)
結果:蒙古軍大勝,斬殺10萬歐洲精銳
評價:對世界歷史程序造成重大影響的戰役
波蘭聯軍統帥亨利力戰身亡,聖殿騎士團無一生還,條頓騎士團首領奧施特恩重傷故去,馬札爾國王貝拉遠遁亞德里亞海;今日的波蘭、匈牙利地域淪喪... ...這是一次令歐洲貴族與民眾們,在久遠的時段裡談虎色變的戰役。冰天雪地之中,人數劣勢、遠離後方支援的蒙古騎兵以極少的傷亡,締造出了冷兵器時代最懸殊的殺傷率。成就這一奇蹟,肇因於勝利方全面領先的軍事技術、組織戰略、戰術思想、激勵體系,以及堅韌不拔的意志力。這是一次對世界文明程序帶來重大影響的遠征,東方文明首次以這種另類的方式,全方位地作用於西方,催生出了日後的奧斯曼與俄羅斯帝國,更對歐洲人文主義的甦醒功不可沒。
第四位 漠北之戰
時間:公元前119年春
博弈:西汗軍(衛青、霍去病)vs匈奴軍(伊稚斜單于)
結果:西漢大勝,殲滅匈奴主力9萬餘人
評價:中原農業文明對北方草原文明的首次戰略勝利
當衛青、霍去病揮數十萬大軍,並分兩路,穿越人跡罕至的荒漠地域,奇蹟般地千里奔襲匈奴軍隊主力,用對手擅長的招法置對手於死地,並以堅毅果敢的執行力速戰速決時,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為這兩位名將擊節喝彩。畢竟,這是中華農業文明與草原文明漫長角力中的首次戰略性全勝。漠北決戰,號稱野戰無敵的匈奴鐵騎主力盡失,龐大的草原帝國分崩離析。從此其勢力驟衰,不僅再無餘力威脅中原,其部分部眾攝於漢朝之壓力,向西遷徙,終於數百年之後成為終結西方羅馬文明的生力軍,在世界歷史程序中盡掀波瀾。不過,如下的事實,我們卻不應視而不見:這是一場兩敗俱傷的博弈。坐擁空前雄厚資源,適逢卓絕明君聖主,兼具曠世良將拱衛的大漢帝國,在傾舉國之力將重量級對手擊倒在地之同時,也幾乎耗盡了自己的能量。隨後數百年紛爭混亂的中華圖卷,即為明證。的確,鐵血與戰爭雖然快意,卻往往不是文明程序的最優選項,其理,古今依然。
第五位 唐滅東突厥之戰
時間:公元629年11月~630年3月
博弈:唐軍(李靖)vs東突厥軍(頡利可汗)
結果:唐軍大勝,滅東突厥國
評價:中原農業文明對北方草原文明的再次戰略勝利
李靖之所以鑄就史上一代名將之盛譽,與其長途奔襲、以寡擊眾,於茫茫草原之地,一舉戮滅不可一世的東突厥帝國之曠世傳奇密不可分—— 這是在漫漫750年後,中原農耕文明再次於戰略上全面壓倒北方草原文明的標誌性戰役。與衛青、霍去病們不同,李靖的勝利來的堪稱輕鬆至極;大唐也未如大漢帝國一戰而竭,反倒是由此開啟了中國帝制歷史中,輝煌絢爛的盛世之門。與衛青、霍去病們相仿,戰敗的一方遽然間倒地星散,向西狂飆避難,錯進錯出中,深深地改變了中亞與西亞的歷史版圖,終成今日“東突”的濫觴之源。
第六位 宋遼岐溝關之戰
時間:公元986年5月
博弈:宋軍(曹彬)vs 遼軍(蕭太后)
結果:宋軍慘敗,步入數百年被動挨打之歧路
評價:中原文明轉入全面消極戰略防禦的開端
奪回幽雲十六州,取得對中原家天下的地理拱衛權,始終是大宋太祖畢生未曾圓滿的夙願;更是深知其中巨大艱險的宋太宗所以寧可與民休息、八載隱忍不發的原因。為此,太宗厲兵秣馬,殫精竭慮,紙上週密謀劃,自信萬無一失之時,以老成持重的名將曹彬為帥,舉全國精銳,以雷霆之勢,步步為營,直指幽州。然事與願違,被太宗弱智的軍事理念多方掣肘的曹彬,面對靈活機動、指揮自如的遼國鐵騎,力戰崩盤,折了老英雄的一世英名。經此一役,由大宋至大明,再至大清,歷代雄主們,除了窩裡橫之外,在外敵壓境之時,無不以“先哲”宋太宗為標尺,以禦敵於國門之外為最高準則,亦步亦趨,終將“難看的活”演繹到“屈辱的死”。
第七位 明末一片石之戰
時間:公元1644年4月
博弈:大順軍(李自成)vs 明清聯軍(吳三桂 多爾袞)
結果:大順軍潰敗,成就大清入主中原之路
評價:決定三百年大清王朝基業的開山之戰
這幾乎是一場事先誰都未曾料到的戰役,也是一場幾乎未戰而勝負已定的戰役。被超級的爆發成長經歷衝昏了頭的李自成,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做了錯誤的事情——將手握關寧鐵騎的吳三桂逼上了絕境;而吳三桂則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做了正確的事——欲借外敵之兵匡復大明。於是,彷彿宿命註定般地,大清攫取了朱元璋子孫們的江山,一坐就是三百年,直到爛死在那裡。
第八位 淝水之戰
時間:公元383年11月
博弈:東晉軍(謝安)vs 前秦軍(苻堅)
結果:8萬東晉軍大敗80萬前秦軍
評價:鼎定兩百年中國歷史走向的大戰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源出自淝水之戰的這些成語故事充分凸顯著此次戰役的傳奇氣質——神了!的確,以不足八萬之眾,瞬間將號稱百萬的巨人擊倒,遍觀人類歷史,堪稱獨一無二、空前絕後,不神才怪。
其實,穿越長久籠罩在淝水之戰之上的炫目光環,再略去交戰雙方具體入微的戰役組織與執行等影像,文化凝聚力實乃決定勝負之源。於是,八十萬的“烏合之眾”倒在了八萬“忠勇之師”面前;於是,中華南北分治、混亂汙濁、慘痛不堪的黑暗歲月,註定還要延續兩百年。
~ 3 / 6 ~
第九位 鴉片戰爭之廣州戰役
時間:公元1841年2月
博弈:清軍(奕山)vs 英軍(懿律)
結果:9名英軍陣亡換來20000清軍慘敗
評價:近代中華文明百年屈辱史自此戰始
與其先輩一樣,向視西洋強寇為彈指可去之浮塵的道光皇帝怎麼都沒想明白,向來自視甚高、視蠻夷如無物的麾下們,面對英夷,何以未戰先怯,大小便失禁到如此地步。於是,有了為天朝帝國“正名”的廣州之戰,這是鴉片戰爭開打以來,交戰雙方真正的“主力”較量。只是,戰況的平淡與戰果的悽慘,實出“睿智”的聖上事先所能想到的最壞預料——堂堂天朝大軍慘敗收官,英軍僅損九人而已。終於,皇帝被驚嚇到失禁的邊緣,兩千歲的中華帝制被區區2000人的英軍打到了氣若游絲的垂死狀態。終於,拜視國為家、固步自封的真龍天子們之所賜,近代中華文明進入了百年的屈辱歷程。
第十位 抗日戰爭之武漢會戰
時間:公元1938年6月~10月
博弈:中國軍隊vs 日本軍隊
結果:武漢淪陷,日軍遭遇戰略性失敗
評價:事關中華文明生死存亡的慘烈對決
當日本軍方蓄意挑起事端,手拿把攥地向羸弱的中國發起全面的進攻時,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自信活脫地演繹著日本舉國上下盲目而愚蠢的自大。果然,隨著戰爭的演進,當初的承諾越發像個笑柄。於是,由石家莊到上海,由上海到南京,再由南京到徐州,日軍發瘋般地尋求與中國主力軍會戰,力圖一戰而擊倒對手,君臨中華。只是,每一次,看似機會來臨時,華人總是在予敵以大量殺傷後,全身而退。至此,武漢會戰勢所難免,在日軍眼中,這是中國軍隊無法再退的戰略基地。不過,日軍又一次經歷了已經多次經歷的尷尬。在付出了至少14萬人的慘重傷亡代價後,他們收穫了又一座空城。這是一次令侵華日軍無法承受的會戰——他們打贏了戰役,卻付出了戰略失敗的結局。自此,日軍終於深陷於中國的抗戰泥沼之中,再無脫身之策,慢慢的氣竭身亡。
國慶節快樂……朋友們✌✌
第一位 牧野之戰
時間:公元前1046年2月
博弈:周武王vs商紂王
結果:紂王兵敗自焚,周滅商
評價:中華文化形態的定鼎之戰
紀元前1046年2月,當看似弱小的數萬武王麾下,經過一天血戰,大破堪稱巨人的商紂王“七十萬”之師,看著那昔日的霸王擁著無數價值連城的珍寶玉器,無奈自焚之時,他們誰都不可能想到——這是殷商五百年文化體系幻滅的葬禮,更是中華文化體系淬火重生、涅槃升騰的典禮。從此,綿延三千年、兼收幷蓄,至今仍充滿生機的傳統中華文化,終於成為人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至關重要的一極,揮就出至上榮光與慘痛磨難並存的、恢宏歷史畫卷。
第二位 長平之戰
時間:公元前260年4月~9月
博弈:秦軍(白起)vs趙軍(趙括)
結果:秦軍大勝,坑殺40萬降卒
評價:中華2000年鐵血帝制的定鼎之戰
白起一夜之間坑殺400000趙國俘虜和紙上談兵的趙括的戲劇人生,大約是長平之戰留給我們後人的至深記憶。只是,這記憶中,充溢苦澀與暴戾的成份,細細品味,斷無值得為此開懷的理由。踩踏在萬眾屍骨之上的白起,在用鐵血強力成就了自己豐功偉業的同時,也使得大秦帝國一統江山之路遽然間坦蕩無比,幾近水到渠成。只是,隨之到來的、綿延2000餘年的中華帝國制度,也終於命中註定般地充溢著怪異與暴戾的文化基因——鐵血、陰謀、功利、無情、沒信用、非理性、泯人性——依如它的脫胎母體,依如那個異型般的長平之戰。
第三位 利格尼茨與邵約河之戰
時間:公元1241年4月
博弈:蒙古軍(速不臺)vs 波蘭聯軍 馬札爾軍(貝拉)
結果:蒙古軍大勝,斬殺10萬歐洲精銳
評價:對世界歷史程序造成重大影響的戰役
波蘭聯軍統帥亨利力戰身亡,聖殿騎士團無一生還,條頓騎士團首領奧施特恩重傷故去,馬札爾國王貝拉遠遁亞德里亞海;今日的波蘭、匈牙利地域淪喪... ...這是一次令歐洲貴族與民眾們,在久遠的時段裡談虎色變的戰役。冰天雪地之中,人數劣勢、遠離後方支援的蒙古騎兵以極少的傷亡,締造出了冷兵器時代最懸殊的殺傷率。成就這一奇蹟,肇因於勝利方全面領先的軍事技術、組織戰略、戰術思想、激勵體系,以及堅韌不拔的意志力。這是一次對世界文明程序帶來重大影響的遠征,東方文明首次以這種另類的方式,全方位地作用於西方,催生出了日後的奧斯曼與俄羅斯帝國,更對歐洲人文主義的甦醒功不可沒。
第四位 漠北之戰
時間:公元前119年春
博弈:西汗軍(衛青、霍去病)vs匈奴軍(伊稚斜單于)
結果:西漢大勝,殲滅匈奴主力9萬餘人
評價:中原農業文明對北方草原文明的首次戰略勝利
當衛青、霍去病揮數十萬大軍,並分兩路,穿越人跡罕至的荒漠地域,奇蹟般地千里奔襲匈奴軍隊主力,用對手擅長的招法置對手於死地,並以堅毅果敢的執行力速戰速決時,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為這兩位名將擊節喝彩。畢竟,這是中華農業文明與草原文明漫長角力中的首次戰略性全勝。漠北決戰,號稱野戰無敵的匈奴鐵騎主力盡失,龐大的草原帝國分崩離析。從此其勢力驟衰,不僅再無餘力威脅中原,其部分部眾攝於漢朝之壓力,向西遷徙,終於數百年之後成為終結西方羅馬文明的生力軍,在世界歷史程序中盡掀波瀾。不過,如下的事實,我們卻不應視而不見:這是一場兩敗俱傷的博弈。坐擁空前雄厚資源,適逢卓絕明君聖主,兼具曠世良將拱衛的大漢帝國,在傾舉國之力將重量級對手擊倒在地之同時,也幾乎耗盡了自己的能量。隨後數百年紛爭混亂的中華圖卷,即為明證。的確,鐵血與戰爭雖然快意,卻往往不是文明程序的最優選項,其理,古今依然。
第五位 唐滅東突厥之戰
時間:公元629年11月~630年3月
博弈:唐軍(李靖)vs東突厥軍(頡利可汗)
結果:唐軍大勝,滅東突厥國
評價:中原農業文明對北方草原文明的再次戰略勝利
李靖之所以鑄就史上一代名將之盛譽,與其長途奔襲、以寡擊眾,於茫茫草原之地,一舉戮滅不可一世的東突厥帝國之曠世傳奇密不可分—— 這是在漫漫750年後,中原農耕文明再次於戰略上全面壓倒北方草原文明的標誌性戰役。與衛青、霍去病們不同,李靖的勝利來的堪稱輕鬆至極;大唐也未如大漢帝國一戰而竭,反倒是由此開啟了中國帝制歷史中,輝煌絢爛的盛世之門。與衛青、霍去病們相仿,戰敗的一方遽然間倒地星散,向西狂飆避難,錯進錯出中,深深地改變了中亞與西亞的歷史版圖,終成今日“東突”的濫觴之源。
第六位 宋遼岐溝關之戰
時間:公元986年5月
博弈:宋軍(曹彬)vs 遼軍(蕭太后)
結果:宋軍慘敗,步入數百年被動挨打之歧路
評價:中原文明轉入全面消極戰略防禦的開端
奪回幽雲十六州,取得對中原家天下的地理拱衛權,始終是大宋太祖畢生未曾圓滿的夙願;更是深知其中巨大艱險的宋太宗所以寧可與民休息、八載隱忍不發的原因。為此,太宗厲兵秣馬,殫精竭慮,紙上週密謀劃,自信萬無一失之時,以老成持重的名將曹彬為帥,舉全國精銳,以雷霆之勢,步步為營,直指幽州。然事與願違,被太宗弱智的軍事理念多方掣肘的曹彬,面對靈活機動、指揮自如的遼國鐵騎,力戰崩盤,折了老英雄的一世英名。經此一役,由大宋至大明,再至大清,歷代雄主們,除了窩裡橫之外,在外敵壓境之時,無不以“先哲”宋太宗為標尺,以禦敵於國門之外為最高準則,亦步亦趨,終將“難看的活”演繹到“屈辱的死”。
第七位 明末一片石之戰
時間:公元1644年4月
博弈:大順軍(李自成)vs 明清聯軍(吳三桂 多爾袞)
結果:大順軍潰敗,成就大清入主中原之路
評價:決定三百年大清王朝基業的開山之戰
這幾乎是一場事先誰都未曾料到的戰役,也是一場幾乎未戰而勝負已定的戰役。被超級的爆發成長經歷衝昏了頭的李自成,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做了錯誤的事情——將手握關寧鐵騎的吳三桂逼上了絕境;而吳三桂則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做了正確的事——欲借外敵之兵匡復大明。於是,彷彿宿命註定般地,大清攫取了朱元璋子孫們的江山,一坐就是三百年,直到爛死在那裡。
第八位 淝水之戰
時間:公元383年11月
博弈:東晉軍(謝安)vs 前秦軍(苻堅)
結果:8萬東晉軍大敗80萬前秦軍
評價:鼎定兩百年中國歷史走向的大戰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源出自淝水之戰的這些成語故事充分凸顯著此次戰役的傳奇氣質——神了!的確,以不足八萬之眾,瞬間將號稱百萬的巨人擊倒,遍觀人類歷史,堪稱獨一無二、空前絕後,不神才怪。
其實,穿越長久籠罩在淝水之戰之上的炫目光環,再略去交戰雙方具體入微的戰役組織與執行等影像,文化凝聚力實乃決定勝負之源。於是,八十萬的“烏合之眾”倒在了八萬“忠勇之師”面前;於是,中華南北分治、混亂汙濁、慘痛不堪的黑暗歲月,註定還要延續兩百年。
~ 3 / 6 ~
第九位 鴉片戰爭之廣州戰役
時間:公元1841年2月
博弈:清軍(奕山)vs 英軍(懿律)
結果:9名英軍陣亡換來20000清軍慘敗
評價:近代中華文明百年屈辱史自此戰始
與其先輩一樣,向視西洋強寇為彈指可去之浮塵的道光皇帝怎麼都沒想明白,向來自視甚高、視蠻夷如無物的麾下們,面對英夷,何以未戰先怯,大小便失禁到如此地步。於是,有了為天朝帝國“正名”的廣州之戰,這是鴉片戰爭開打以來,交戰雙方真正的“主力”較量。只是,戰況的平淡與戰果的悽慘,實出“睿智”的聖上事先所能想到的最壞預料——堂堂天朝大軍慘敗收官,英軍僅損九人而已。終於,皇帝被驚嚇到失禁的邊緣,兩千歲的中華帝制被區區2000人的英軍打到了氣若游絲的垂死狀態。終於,拜視國為家、固步自封的真龍天子們之所賜,近代中華文明進入了百年的屈辱歷程。
第十位 抗日戰爭之武漢會戰
時間:公元1938年6月~10月
博弈:中國軍隊vs 日本軍隊
結果:武漢淪陷,日軍遭遇戰略性失敗
評價:事關中華文明生死存亡的慘烈對決
當日本軍方蓄意挑起事端,手拿把攥地向羸弱的中國發起全面的進攻時,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自信活脫地演繹著日本舉國上下盲目而愚蠢的自大。果然,隨著戰爭的演進,當初的承諾越發像個笑柄。於是,由石家莊到上海,由上海到南京,再由南京到徐州,日軍發瘋般地尋求與中國主力軍會戰,力圖一戰而擊倒對手,君臨中華。只是,每一次,看似機會來臨時,華人總是在予敵以大量殺傷後,全身而退。至此,武漢會戰勢所難免,在日軍眼中,這是中國軍隊無法再退的戰略基地。不過,日軍又一次經歷了已經多次經歷的尷尬。在付出了至少14萬人的慘重傷亡代價後,他們收穫了又一座空城。這是一次令侵華日軍無法承受的會戰——他們打贏了戰役,卻付出了戰略失敗的結局。自此,日軍終於深陷於中國的抗戰泥沼之中,再無脫身之策,慢慢的氣竭身亡。